收藏 分销(赏)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专家共识课件.ppt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10294792 上传时间:2025-05-18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专家共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专家共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郑大一附院麻醉科,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郑大一附院麻醉科,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概述,定义:,指椎管内注射麻醉药物及相关药物所引起的生理反应、毒性作用以及技术操作给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目的,:,为明确椎管内阻滞并发症的基本防治原则、降低麻 醉风险并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预后,本“专家共识”仅为提高麻醉质量而制定,不具有强制性,也不应作为医疗责任判定的依据。,椎管内麻醉并发症,1,椎管内阻滞相关并发症,2,药物毒性相关并发症,3,穿刺置管相关并发症,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呼吸系统并发症,全脊髓麻醉,恶心呕吐,尿潴留,3,2,1,6,异常广泛的脊神经阻滞,4,5,1,椎管内阻滞相关并发症,局麻药的全身毒性反应,马尾综合征,短暂神经症(TNS),3,2,1,肾上腺素的不良反应,4,2,药物毒性相关并发症,(二)马尾综合征,马尾综合征是以脊髓圆锥水平以下神经根受损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大便失禁及尿道括约肌麻痹、会阴部感觉缺失和下肢运动功能减弱。,(1)局麻药鞘内的直接神经毒性,(2)压迫性损伤:如硬膜外血肿或脓肿,(3)操作因素损伤。,马尾综合征病 因,马尾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主要因素,影响因素,备注,蛛网膜下腔神经周围的局麻药浓度,给药剂量,最重要的因素,局麻药的浓度,影响局麻药在蛛网膜下腔分布的因素,如重比重溶液(高渗葡萄糖)、脊麻中选择更接近尾端的间隙、注药速度缓慢(采用小孔导管)等,将导致局麻药的分布受限而增加其在尾端的积聚,加重对神经的毒性作用。,局麻药的种类,局麻药直接的神经毒性,血管收缩剂,肾上腺素本身无脊髓损伤作用,但脊麻药物中添加肾上腺素可加重鞘内应用利多卡因和2氯普鲁卡因引起的神经损伤。,由于局麻药的神经毒性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预防显得尤为重要:,(1)连续脊麻的导管置入蛛网膜下腔的深度不宜超过4cm,以免置管向尾过深;,(2)采用能够满足手术要求的最小局麻药剂量,严格执行脊麻局麻药最高限量的规定;,(3)脊麻中应当选用最低有效局麻药浓度。,(4)注入蛛网膜下腔局麻药液葡萄糖的终浓度(1.25至8)不得超过8;,马尾综合征,的预防,一旦发生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下措施辅助治疗:,(1)早期可采用大剂量激素、脱水、利尿、营养神经等药物;,(2)后期可采用高压氧治疗、理疗、针灸、功能锻炼等手段;,(3)局麻药神经毒性引起马尾综合征的患者,肠道尤其是膀胱功能失常较为明显,需要支持疗法以避免继发感染等其他并发症。,马尾综合征,的治疗,(三)短暂神经症,(TNS),症状发生于脊麻作用消失后24小时内,在6小时到4天消除,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臀部疼痛,50%100%的患者并存背痛,少部分患者表现为放射至大腿前部或后部的感觉迟钝,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无神经学阳性改变,发生率:,变异很大,利多卡因脊麻发生率高(4%33%),而布比卡因脊麻则极少发生。截石位手术发生率高达30%36%,仰卧位则为4%8%。,TNS的临床表现,目前病因尚不清楚,可能的病因或危险因素如下:,(1)局麻药特殊神经毒性:利多卡因脊麻发生率高;,(2)患者的体位影响:截石位手术发生率高于仰卧位,(3)手术种类:如膝关节镜手术等;,(4)穿刺针损伤、坐骨神经牵拉引起的神经缺血、小口径笔尖式腰麻针造成局麻药的浓聚等因素。,TNS的病因和危险因素,尽可能采用最低有效浓度和剂量的局麻药液,(1)椎管内阻滞后出现背痛和腰腿痛时,应首先排除椎管内血肿或脓肿、马尾综合征等后,再开始TNS的治疗;,(2)最有效的治疗药物为非甾体抗炎药;,(3)对症治疗:包括热敷、下肢抬高等;,(4)如伴随有肌肉痉挛可使用环苯扎林;,(5)对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无效可加用阿片类药物。,TNS,的预防,和治疗,穿刺与置管相关并发症,出血,椎管内血肿,感染,硬膜穿破后头痛,神经机械性损伤,脊髓缺血性损伤和脊髓前动脉综合征,导管折断或打结,其他:粘连性蛛网膜炎,背痛、气脑和空气栓塞等,1,2,3,7,6,5,4,8,椎管内血肿是一种罕见但后果严重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在12小时内出现严重背痛,短时间后出现肌无力及括约肌功能障碍,最后发展到完全性截瘫。,如阻滞平面消退后又重新出现或升高则应警惕椎管内血肿的发生。,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椎管内血肿的临床表现,椎管内血肿,形成因素,椎管内阻滞穿刺针或导管对血管的损伤,椎管内肿瘤或血管畸形、椎管内“自发性”出血。大多数“自发性”出血发生于抗凝或溶栓治疗之后,尤其后者最为危险。,危险因素,患者因素:高龄、女性、并存有脊柱病变或出凝血功能异常;,麻醉因素:采用较粗穿刺针或导管、穿刺或置管时出血、连续椎管内阻滞导管的置入及拔除;,治疗因素:围手术期抗凝和溶栓治疗。,椎管内血肿,穿刺及置管时操作轻柔,避免反复穿刺,对有凝血障碍及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尽量避免椎管内阻滞,1)对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评估,仔细权衡施行椎管内阻滞的利益和风险后做出个体化的麻醉选择。血小板低于80109/L椎管内血肿风险明显增大,2)关于围手术期应用不同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可参考美国专家共识(附录一),3)神经功能监测的时间间隔,对行溶栓治疗的患者应每2小时进行一次神经功能检查,(3)产科患者凝血异常和血小板减少症较常见,其麻醉前血小板下降的速度与血小板计数同样重要,血小板进行性下降提示椎管内血肿的风险较大,1)普通肝素,(1)静脉用肝素,停药四小时后方可穿刺、置管、拔管,穿刺、置管、拔管后一小时方可应用,与抗凝、溶栓联合增加风险,(2)皮下肝素,10000单位/日 同静脉肝素,应用5天以上者必须行血小板测定,正常后方能应用椎管内阻滞,2)低分子肝素,(1)与抗血小板药、口服抗凝药增加风险,(2)单次脊麻安全,(3)预防量12小时后、治疗量4小时后方可穿刺,(4)术前2小时则避免椎管内阻滞,(5)穿刺24小时后,且在拔管2小时后方可在术后应用,3)口服抗凝药,(1)穿刺前停用,PT值恢复正常,(2)术前华法林36小时,每日监测PT和INR,停药后35天才能恢复正常,(3)口服华法林不超36小时,不影响凝血状态,(4)INR1.5方可拔管(国际标准化比值),4)抗血小板药物,单独使用阿斯匹林、非甾体抗炎药不增加风险,如与其他抗凝药联合则增加风险,5)溶栓药和纤维蛋白溶解药,(1)避免实施椎管内阻滞,(2)用药10日内禁忌椎管内阻滞,椎管内阻滞10日内禁忌用药,(3)已施行椎管内阻滞至少每2小时进行神经功能评估一次,(4)以最小范围阻滞以利于神经功能评估,(5)纤维蛋白原恢复正常方可拔出硬膜外导管,施行椎管内阻滞前推荐的停药时间如下:噻氯匹定(ticlopidine)为14天、氯吡格雷(clopidogrel)为7天、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依替非巴肽(eptifibatide)和替罗非班(tirofiban)为8小时。中草药,如大蒜、银杏、人参等,不增加椎管内阻滞血肿发生的风险;但这些中草药与其他抗凝血药物联合应用,如口服抗凝剂或肝素,会增加出血并发症的风险。,椎管内血肿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和迅速果断处理,避免发生不可逆性损害,脊髓压迫超过8小时则预后不佳。,新发生的或持续进展的背痛、感觉或运动缺失、大小便失禁;,尽可能快速地进行影像学检查,最好为核磁共振成像(MRI),同时尽可能快速地请会诊以决定是否需要行急诊椎板切除减压术。,椎管内血肿的诊断与治疗,硬膜穿破后头痛,穿刺与置管相关并发症,出血,椎管内血肿,感染,神经机械性损伤,脊髓缺血性损伤和脊髓前动脉综合征,导管折断或打结,其他:粘连性蛛网膜炎,背痛、气脑和空气栓塞等,1,2,3,7,6,5,4,8,脊麻,近年来逐渐下降,非产科患者为1%或以下,产科患者为1.7%,硬膜外麻醉,硬膜损伤的发生率在非产科患者小于0.5%,而在产科患者为1.5%。硬膜外麻醉穿破硬膜后,,有超过52%的患者出现头痛,脑脊液持续泄漏引起的颅内,脑脊液压力降低,和继发于颅内压降低的,代偿性脑血管扩张,硬膜穿破后头痛的发生率和发生机理,症状延迟出现,最早1天、最晚7天发生,一般为1248小时,很少超过5天。70%患者在7天后缓解。90%在6个月内缓解或恢复,头痛特点:,坐起或站立15分钟内头痛加重,平卧后15分钟内头痛减轻,头痛为双侧性,可为前额痛或后头痛或两者兼有,极少累及颞部疼痛,其它症状:前庭症状(恶心、呕吐、头晕)、耳蜗症状(听觉丧失、听觉敏感、耳鸣)、视觉症状(畏光、闪光暗点、复视、调节困难)、骨骼肌症状(颈部强直、肩痛),硬膜穿破后头痛的临床表现,硬膜穿破后头痛的危险因素,患者因素,最重要年龄,年轻人发病率高,其它因素有:女性、妊娠、慢性双侧性张力性头痛病史、既往有硬膜穿破后头痛病史,低体重指数的年轻女性,发生硬膜穿破后头痛的风险最大,操作因素,最重要的是穿刺针型号和尖端的设计,细针发病率低、锥形针尖较切割型针尖发病率低,其它因素有:穿刺针斜口与脊髓长轴方向平行发病率低、穿刺次数增加时发病率高,(1)24G27G非切割型穿刺针是脊麻理想的选择,(2)用切割型穿刺针,穿刺针斜口应与脊髓长轴平行方向进针,(3)阻力实验中使用不可压缩介质(通常是盐水)较使用空气发生率低,(4)意外穿破硬膜后,留置导管24小时 降低头痛发生率,(5)延长卧床时间和积极补液并不能降低硬膜穿破后头痛的发生率,硬膜穿破后头痛的预防,等待自行缓解,许多硬膜穿破后头痛,特别是轻度到中度的病例,未经处理会自行缓解,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有一定的作用,特别对中度到重度等待自行缓解的病例常用咖啡因250mg静脉,或300mg口服,需反复给药,口服醋氮酰胺(Diamox)250毫克,每日3次,连续3日;,硬膜外腔充填法,最有效的方法,适用于严重的症状不缓解的病例。其有效率达,90%,以上,如无效可重复一次,方法:在硬膜穿破的节段或下一个节段注入无菌自体血,10,20ml,一般于硬膜穿破后,36,48,小时应用,其应用要慎重,不建议预防性应用此方法。,注射时如发生后背疼痛应停止注射,硬膜外腔充填法应用后应防治继发的感染,禁用于凝血疾病和有菌血症风险的发热患者,目前尚无证据证明禁用于艾滋病患者,硬膜穿破后头痛的治疗,神经机械性损伤,硬膜穿破后头痛,穿刺与置管相关并发症,出血,椎管内血肿,感染,脊髓缺血性损伤和脊髓前动脉综合征,导管折断或打结,其他:粘连性蛛网膜炎,背痛、气脑和空气栓塞等,1,2,3,7,6,5,4,8,(五)神经机械性损伤,发生率,:,脊麻为3.5/100008.3/10000,,硬膜外为,0.4/100003.6/10000。,但直接的机械损伤十分罕见,其发生率尚无统计学资料,神经机械性损伤病因,:,(1)直接机械损伤:,脊髓损伤、脊髓神经损伤、脊髓 血管损伤;,(2)间接机械损伤:,硬膜,内,占位损伤(如阿片类药物长期持续鞘内灌注引起的鞘内肉芽肿)和硬膜,外,占位性损伤(如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脓肿、硬膜外脂肪过多症、硬膜外肿瘤、椎管狭窄),神经机械性损伤的发生率和病因,(1)穿刺时的感觉异常和注射局麻药时出现疼痛提示神经损伤的可能,(2)出现超出预期时间和范围的运动阻滞、运动或感觉阻滞的再发,应立即怀疑是否有神经损伤的发生,(3)进展性的神经症状,如伴有背痛或发热,则符合硬膜外血肿或脓肿的表现,应尽快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神经机械性损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1)单纯依靠体表标志定位椎间隙水平是不完全可靠的,尤其是对肥胖的患者,需特别注意,(2)接受长期鞘内阿片药物治疗的患者有发生鞘内肉芽肿的风险,(3)伴有后背痛的癌症患者中超过90%有脊椎转移,(4)全身麻醉或深度镇静下穿刺,神经机械性损伤的危险因素,(1)凝血异常的患者避免应用椎管内麻醉,(2)严格的无菌操作、仔细地确定椎间隙的水平、穿刺针和导管的置入时细心操作,(3)保持患者清醒或轻微镇静,以免不良征兆被全身麻醉或深度镇静所掩盖,(4)已知合并有硬膜外肿瘤、椎管狭窄或下肢神经病变的患者尽可能避免应用椎管内麻醉,(5)穿刺时如伴有明显的疼痛,应立即撤回穿刺针,神经机械性损伤的预防,对于血管性损伤,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如神经影像学检查提示有神经占位性损伤应立即请神经外科会诊。在症状发生8小时内外科解除神经压迫可以使神经功能得到最大可能的恢复,神经机械性损伤的治疗,结 语,目前认为,应用椎管内麻醉最基本的适应证是能够满足外科操作,并对患者不产生有害的结果,患者拒绝或不能配合完成麻醉操作被公认为椎管内麻醉的绝对禁忌证。其他椎管内麻醉的禁忌证包括:穿刺部位感染、颅内高压、凝血功能障碍、严重的低血容量和贫血、严重的心脏病等等。出于法律上的考虑,并存的神经病变也常被作为椎管内麻醉的禁忌证,关于椎管内麻醉适应证和禁忌证的掌握应综合患者的病情、手术要求、椎管内麻醉及其它麻醉方法的风险利益评估,由麻醉医生根据具体的临床情况做出个性化的判断,在面临可能引起椎管内麻醉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时,椎管内麻醉的选择与否需要麻醉医生权衡利弊同时取得患者充分知情同意后做出决定,并严格按照临床操作规范予以实施,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