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卫生学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ppt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0290365 上传时间:2025-05-16 格式:PPT 页数:120 大小:6.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学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卫生学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一篇,环 境 与 健 康,chapter1,人类和环境,*,2,第一节人类的环境,3,一、环境及其基本构成,1.,环境的概念,WHO:,环境是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环境,以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体。,4,environment,环 境,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nment),社会环境,(Living environment),环境分类,5,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地理环境,Geographic Environment,),指环绕于我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和自然资源的总和,它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和各种矿物质资源等,。,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6,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生物圈,7,社会环境,Social Environment,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了的自然物质,创造的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的物质文化等所形成的环境体系。,一方面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的标志,另一方面又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所以也称为文化,-,社会环境。,8,环 境,原生环境,(primary environment),次生环境,(secondary environment),根据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环境分类,9,原生环境,(primary environment),: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不利因素,某些地区水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引起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有利因素,大多数对人类健康是必需的。清洁的空气、水、土壤、食物、适量的太阳辐射等。,10,甲状腺肿大,克汀病患儿,碘缺乏病,10,11,地方性氟中毒,氟斑牙,氟骨症,11,12,次生环境,(secondary environment),在人为活动,(,生产、集居、战争等)影响下形成的环境。,次生环境的健康效应问题是环境与健康领域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有利于人类:植树造林、水利工程等。,不利于人类生存及健康:工业三废、农药等;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巨大破坏更是极端的表现。,13,-,次生环境(,secondary environment,),(,1,)人为环境(,anthropogenic environment,):都江堰水利工程,,“,分流导江,筑堰引水,”科学办法,14,次生环境,(,2,)生态环境破坏(,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stroy,),15,次生环境,(,3,)生产性废弃物(,productive waste,),16,(,4,)生活垃圾(,living waste,),次生环境,17,次生环境:人类活动下形成的环境,,破坏生态平衡,:,次生环境质量恶化,保持生态平衡,:,次生环境优于原生环境,促进健康,引起疾病,环境污染,是主要问题,18,次生环境问题,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两大类。,环境污染,:,是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了变化,与原来的情况相比,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破坏,:,是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引起的。例如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沙漠化和土地沙化:滥采滥捕使珍稀物种灭绝;植被破坏引起的水土流失。,19,构成环境的主要因素,生物因素,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和变应原,化学因素,大气、水、土壤中含有各种有机和无机化学物质,物理因素,小气候、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社会心理因素,20,生物因素,人类疾病的致病因素或传播媒介,曾是主要病因,仍是重要病因,旧传染病与新传染病共存,霍乱、伤寒、鼠疫、炭疽,HIV,、疯牛病、非典、禽流感、手足口病等。,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昆虫、动物、产毒生物,21,化学因素,自然环境化学组成比较稳定,人为原因,(,环境污染,),自然原因,:,洪水、地震、大风暴、火山爆发,燃料燃烧,工业废水污染或灌溉农田,(,汞,;,镉,;,砷,),空气,水,土壤,食物,化学组成变化,22,环境化学物,目前全球登记在册的化学物,1300,多,万种,,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有,6.5-8.5,万种,;每年有,1500,种新化学物投放市场,每年有,3,亿吨有机化学物排放入环境。,2011,年,IARC,对已评价的,942,种化学物分类,确定为人类致癌物的有,107,种,,人类可能致癌物,326,种;人类可疑致癌物,508,种;,已发现的,人类致畸物,约,30,种;,神经毒物,多达,1000,多种;,23,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ED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环境化学污染物,研究新热点!,24,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EDs,),上百种。,指可通过干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和调节发育过程的体内天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运输、结合、反应和代谢等过程从而对机体的生殖、神经和免疫系统等的功能产生影响的外源性化学物质。,如有机氯、二噁英、五氯酚钠、某些重金属等。,25,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内分泌干扰物质的某些效应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出现,甚至产生,跨世代效,应,因此其,筛选和测试方法,,对人和动物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等的研究要困难得多。但正是这些,加上内分泌干扰物质的环境行为、归趋,及其控制、阻断与处理技术,将是未来研究的新热点。,26,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Stockholm Convention,:,21,种,多数,POPs,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并可借助环境介质进行远距离迁移。通过食物链富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具有持久性、蓄积性、迁移性、高毒性。,环境化学污染物,研究新热点!,27,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筛选标准,、低浓度的精确或,快速检测方法,、毒理作用的生物化学,机制、毒性评价和环境安全性评价,、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归趋规律,、在天然或人工强化条件下的,降解,行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源”控制技术和,替代品研制,、受污染环境的,修复,,这些都是摆在环境化学工作者面前的任务。,28,物理因素,气象因素,放射元素,电离辐射,生活、生产环境,阳光电磁辐射,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异常气象,物理因素变化,放射物质使用,微光、激光应用,机器、交通噪声、振动,29,社会心理因素,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卫生服务等。,社会因素可以直接或间接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如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可直接作用于机体,而间接作用往往通过影响人的心理状况产生健康影响。,30,生物群落是指地球的,有机界,,包括微生物、动物、植物及人类等;,非生物环境(,无机界,),包括空气、水、无机盐类及氨基酸等,二、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生态系统(,ecosystem,),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所组成的自然系统。,31,生态系统,生物群落,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32,生态系统的组成,生产者,(,producer,),:能利用太阳能等能源,将简单的无机物合成复杂有机物的自养生物。,消费者,(,consumer,),:是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依赖于生产者而生存的生物。,33,分解者,(,digester,):主要是具有分解有机物及无机营养物质能力的,微生物,非生物环境,:又称,无机界,,指无机物和自然因素,34,二级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空气、水、土壤、太阳辐射等),生产者,一级消费者,生态系统四要素,及其关系,无机物,光能,有机物,化学能,有机物,矿物质,无机物,35,生态系统的功能,(,1,)物质循环,(,2,)能量流动,(,3,)信息传递,36,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定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出和输入,生物学种群和数量,以及各数量之间的比例,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关系。,37,自然因素的影响:地震、山洪、海啸,人为因素的影响:生产、生活,影响因素,38,五十年代,我国曾发起把麻雀作为,“,四害,”,来消灭的运动。可是在大量捕杀了麻雀之后的几年里,却出现了严重的虫灾,使农业生产受到巨大的损失。后来科学家们发现,麻雀是吃害虫的好手。消灭了麻雀,害虫没有了天敌,就大肆繁殖起来、导致了虫灾发生、农田绝收一系列惨痛的后果。,棉蚜虫,在自然情况下,受瓢虫、草蛉等天敌的控制,种群和数量总维持在低水平上,不致造成棉花减产;人类长期不合理地使用有机杀虫剂,造成棉蚜虫的天敌被大量杀灭,与此同时,棉蚜虫又产生了抗药性,破坏了棉蚜虫与天敌之间的自然生态平衡,造成棉蚜虫猖獗,致使棉花减产。,3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二、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40,(三)食物链与生物放大作用,1.,食物链(,food chain),:,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吞食,彼此以,食物,联接起来的链状关系。,各种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相互交错形成食物网(,food web,)。,41,42,食物网,:,各种食物链相互交织形成食物网。,43,44,食物链对,人类重要性,正面:在生态系统中维持物质能量流动,保持生态平衡,负面:环境污染物在生物体内转移和 逐级放大,45,生物富集作用(,bioconcentration,):,一些重金属和难分解的有机化学物可在生物体内蓄积,使生物体内的浓度远远高于其在环境介质中的浓度,这种作用称为生物富集作用。,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环境中某些不易降解的化学性污染物,可沿着食物链在生物体之间转移并在生物体内浓度逐级增高,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46,食物链 汞浓度(,ppm,)富集系数,水体,0.0001,浮游生物,0.001-0.002 10-20,小鱼,0.1 1000,中鱼,0.3-0.5 3000-5000,大鱼,1-10 10000-100000,水俣湾的鱼贝,20-40 200000-400000,食物链对汞的富集作用,水俣病,主要是人们食用含有大量甲基汞的鱼、贝等水产品引起的。,47,DDT,的生物放大 作用,48,美国国鸟,白头鹰,之所以面临灭绝,并不是被人捕杀,而是因为有害化学物质,DDT,逐步在其体内积累,导致生下的蛋皆是软壳,无法孵化。,49,多氯联苯的生物聚集性,水生植物,水生动物,胡瓜鱼,鲑鱼,银鸥卵,50,实现生物放大的条件,环境化学物质易为各种生物体吸收,进入生物体的环境化学物质较难分解和排泄,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富集和逐渐积累时,尚不会对该生物造成致命性的损害,通过食物链进行,51,三、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人与环境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人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性,-,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双重性,52,人体血液中和地壳中元素含量的相关性,*,53,复习思考题,2.,环境组成?,1.,环境概念,3.,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4.,食物链、生物富集、生物放大概念,*,54,第二节,环境污染及对健康的影响,55,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的现象。,公害,(public nuisance),:严重的环境污染,56,环境污染物,(pollutant),概念,:,指进入环境并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分类:,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甲基汞,生物性污染物,化学性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物,按转化,:,按属性:,57,一次污染物,: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中的污染物,其理化性质没有发生改变。,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一次污染物在环境中可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学等作用,生成与原污染物理化性状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被称之为,二次污染物,(光化学烟雾、酸雨、甲基汞等。),无机汞,58,环境污染物的来源,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其他,59,1,生产性污染:最主要的环境污染来源,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农业生产:农药、化肥,特点:有组织的排放,污染物的数量大,成分复杂毒性大,但较易治理,60,主要有害物质,主要污染来源,废,气,煤烟及粉尘,火力发电站、工业锅炉、交通工具、水泥厂、粮食加工厂等,有毒粉尘:铅、砷、锰、氟、镉、磷等及其化合物,金属冶炼及加工工业、机械制造、造船等,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硫化氢、苯、甲苯、三氯乙烯、正己烷等,煤燃烧、化工、印染、合成纤维工业,制鞋、家电制造、玩具制造等,废,水,化学毒物:酚、氰、铅、汞、铬、砷、氯及其化合物,有机磷、苯及其硝基化合物、酸、碱等,化工、机械、冶金、印染、采矿、造纸工业、电镀、家电等,有机质:油脂、有机悬浮物、细菌及其他病原体,造纸、皮革、屠宰、生物制品、食品加工、制糖、石油化工及医院废水等,废,渣,无机废渣:矿石、炉渣、灰烬、含无机毒物的金属矿渣、化工生产废渣等,采矿、冶炼、化工、锅炉等,有机废渣:食品加工厂的废渣、动植物尸体、动物内脏及皮、毛、骨等,生物制品、屠宰、食品加工、皮革工业等,表,1-2,工业“三废”中主要有害物质及其来源,61,2.,生活性污染,粪便、污水和垃圾统称,“,生活性三废,”,。,环境感观性状的改变,污水,恶臭、蚊蝇孳生、传播,粪便,环境,疾病,垃圾 水水体,“,富营养化,”,62,生活污水含有大量,N,、,P,物质,排入水体后可使藻类和大量水生生物繁殖,致使耗氧量增加,水感官和化学性状恶化 称为,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63,赤潮,red tide,赤潮又称红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有时也呈现黄、绿、褐色等不同颜色。,64,水华,(,water bloom,),在内陆湖泊中由于,蓝藻,等藻类的突然增殖和过量生长而出现水华(,water bloom,)现象。这些蓝藻也会产生毒素,危害其它湖泊生物的安全,它的危害同样不可低估。,65,滇池的富营养化污染,66,3.,其他污染,(,1,)交通运输工具,噪声、振动以及各种废气,已成为城市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源。,67,3.,其他污染,(,2,)电磁波辐射,电力设备、无线通讯、广播电视、医疗设备、家用电器等可产生包括微波在内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已成为最为普遍的环境影响因素之一。,68,3.,其他污染,(,3,)放射性废弃物,医用和军用的原子能及放射性同位素机构使用的各种放射性核素。由于自然灾害或管理疏忽的事故,造成泄露或任意排放,对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69,3.,其他污染,(,4,)电子废弃物,包括日常生活中使用过的各种废旧电脑、,家用电器、通信设备、办公设备等。,电子废弃物中含有铅、镉、汞、六价铬、,聚氯乙烯、溴化阻燃剂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特别在以拆解电子废弃物为主要产业的地区,,已形成了以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为主要,特征的高污染暴露环境。,70,71,3.,其他污染,(,5,)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滥用,环境中的抗生素污染主要来源于医用药物和农用兽药的使用,其带来的健康危害主要表现为广谱的生态毒性和细菌抗药性增高。而环境致病菌耐药性的增加和扩散,将会对人类的公共健康和临床用药构成潜在的威胁。,*,72,环境污染物的迁移与自净,污染物,水,大气,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人的食物链,污染物在迁移与转化中发生量与质的变化,土壤,图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无机汞,甲基汞,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主要归纳为:环境自净作用,生物浓集作用,生物转化作用,*,73,污染物进入到环境中以后,在自然的物理、化学或者是生物因素的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环境污染物的浓度或者总量会降低,这个过程就被称为环境的自净。,自净过程通常有三个作用:,物理作用,化学作用,生物作用,环境自净(,self-purification,),*,74,环境污染物的吸收代谢分布和排泄,环境污染物的常用毒性参数及安全限值,自学,75,环境致病因素:能使人体发生病理变化的环境因素称为环境致病因素。,环境因素作用于人群,严重时可以引起居民患病率增加或死亡增加,但人群中不是所有的人反应程度都一样,而是呈现金字塔形分布,也称为人群健康效应谱或冰山现象,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76,污染物在体内负荷增加,不引起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变化(大多数人),体内负荷进一步增加,出现某些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变化,多为生理代偿性的,非病理学改变,引起某些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的异常变化,对健康有不良影响,具有病理学意义(亚临床状态),机体功能失调,出现临床症状,成为临床性疾病,出现严重中毒,导致死亡,(,最强的危害、最严重的效应,),77,77,冰 山 现 象,疾病、死亡,78,78,预防医学工作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发现,代偿状态,(临床前期,-preclinical phase,)的,早期敏感指标。,很多慢性疾病、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公害病等在代偿状态时早期发现,对于预防这类疾病的发生非常重要。,79,生物标志,(biomarker,),是生物体内发生的与发病机制有关联的关,键事件的指示物,是机体接触各种环境因子所,引起宏观或微观上任何可测定的改变。,生物标志是预测环境污染物对人类健康早,期危害和制订各项安全限值的重要依据。,环境与健康研究中的生物标志物,80,(,1,)暴露生物标志物,(biomarker of exposure),指在机体内某个隔室中测定到的外来化学物及其代谢产物量(内剂量),或外来因子与某些靶分子或细胞的作用产物(生物有效剂量)。可作为污染物危害监测和鉴定的重要指标;是定性污染物与暴露效应相关联的关键参数。,81,(,2,)效应生物标志,(biomarker of effect,),即机体内可测定的生化、生理、病理或其他方面的改变,据其改变的程度,可判断为确证的或潜在的健康损害或疾病。,生理、生化、细胞结构或功能改变的标志物测定有助于环境污染物对机体损伤机制的研究。,82,(,3,)易感性生物标志物,(,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是机体接触某种特定环境因子时,反映个体反应能力的先天性或获得性缺陷的指标。,易感性标志物在发现人群中对环境污染易感个体和制定保护易感人群的预防措施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83,广泛性:影响范围广,多样性:健康效应多样,复杂性:各因素联合作用的关系复杂,长期性:作用时间长、后续效应长,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84,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主要表现形式,1,、急性危害,2,、慢性危害,3,、致癌作用,4,、遗传毒性,5,、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6,、对免疫功能的影响,7.,干扰内分泌功能,85,1.,急性危害:,指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环境,致使暴露人群在较短时间内出现有害效应、急性中毒甚至死亡等。,急性危害多以大气污染事件较为常见。,86,环境污染急性危害主要包括下列类型:,大气污染的烟雾事件,过量排放和事故性排放的急性危害,环境生物性污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87,大气污染烟雾事件,多次发生工业污染所致的急性中毒事件。,如英国多次发生的伦敦烟雾事件;,美国的洛杉矶、纽约和日本大阪、东京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四日市哮喘事件等。,88,1936,年,汽车尾气污染引发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致使当地居民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1952,年,煤烟型污染引发伦敦烟雾事件,短短,4,天之内死亡,4000,余人。,大气污染典型事例,89,过量排放和事故性排放引起的急性危害,(1),废气、废水大量排放:,因为工厂违章超标排放,使,Cl,2,、,NH,3,、,H,2,S,、,HF,、,CO,等有毒物质进入大气或废水中的农药、氟化物、铬化物、砷化物等污染地面水或地下水而发生人、畜急性中毒事件屡见不鲜。,洗煤厂排黑水污染黄河,三亿中国人正饮用不安全水,90,(2),事故引发的污染事件:,如,1984,年印度博帕尔农药厂发生的异氰酸甲酯,(CH2NCO),泄漏事件,导致数十万人暴露于这种毒气,,2500,多人急性中毒死亡。,5,万人失明,孕妇流产或产下死婴,受害面积,40,平方公里,数千头牲畜被毒死。,91,2003,年,12,月,23,日,21,时,55,分,重庆开县,,,中石油川东北气田罗家寨,16,号矿井发生井喷,富含,H,2,S,和,SO,2,的天然气喷至,30,米高。事故发生后,造成,243,人死亡,,4000,多人中毒就医,,6,万人连夜疏散,直接经济损失达,6432.31,万元。,重庆开县川东北气矿天然气井喷事故,91,92,2003,年,12,月,23,日重庆开县川东北气矿天然气井喷,92,93,万名群众大转移,重庆井喷事故的临时安置点,93,94,医务人员为避难群众滴眼药水,施救人员检查空气呼吸器,94,95,受毒气侵袭致死的家禽,眼睛受毒气伤害,95,96,(3),核泄漏事故:,2011,年,3,月,11,日本发生福岛核泄漏事故,其危害之广较为罕见。,其与发生在,1986,年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及,1979,年,3,月发生于美国的三哩岛核泄漏事故,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三大核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禁地,美国的三哩岛核泄漏事故,97,饮用水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时,会使饮用者发生急性传染性疾病。集中供水系统受到病原体污染后,可引起供水区域人群某种介水传染病暴发流行。,生物性污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98,2.,环境污染,-,慢性危害,环境污染物,小剂量,、,长时间,、,反复进入,人,体,由于,蓄积,作用,至一定程度产生的危害为,慢性危害。,主要危害:,慢性中毒:水俣病、痛痛病、四日市哮喘,非特性损害:致敏作用,免疫抑制作用,劳动力下降,*,99,原因:,水俣湾内有一家生产氮肥、乙醛、氯乙烯的化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甲基汞,”,。会出现,神经性疾病的症状,,病情严重时,,“,狂猫,”,就会跳海,人也会死亡。这就是当时震惊日本朝野的水俣病。,甲基汞中毒,1950,年,在日本西部九州岛的东俣小镇,发生了一系列使人们莫明其妙而又十分震惊的事情:海面有死鱼漂浮,空中有鸟儿毙命,海里有贝类腐烂、海藻枯死,陆地上有猫儿发疯,跳海自杀,更可怕的是发现有人莫明其妙的突然口齿不清、,手脚麻木、时而哭、时而傻笑、,呆痴流涎、,吞咽困难、,耳聋失明、精神失常,、不会走和爬、全身肌肉强直、最后痛苦消耗至死去。,1956,年,共发现患者,96,名,其中,18,人死亡。人们给这种病取名为,“,水俣病,”,。,慢性危害,-,中毒作用,(,水俣病),100,恶性肿瘤已成为人类死亡构成的重要病因,居于死因构成一、二位。全世界每年约有,700,多万人死于癌症。,环境化学污染与肿瘤患病率密切相关,80%-90%,的人类肿瘤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环境化学污染占,90,。,3.,环境污染,-,致癌作用,101,河北省涉县固新村现有癌症病人,50,多人,每年癌症死亡,20,多人。,2008,年,3,月,18,日,102,山西省临汾市下康村村民长期饮用被工业污水污染的地下水,有五十多人得了癌症和脑血栓。,64,岁的王宝生在,2003,年发病,一直卧床不起,使他全身很多地方溃烂。不能上床睡觉,每天只能趴在床前过日子。,2005,年,7,月,10,日,云南宣威是个癌症村,每年有,20,多人死于癌症。,11,岁的学生徐丽患的是骨癌,2007,年,5,月,8,日,103,天津市西堤头镇西堤头村和刘快庄村:,最近,5,年以来,200,多名癌症,他们的平均年龄才,51,岁。,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不停地建,化工企业,,不到,10,年的时间,被近百家大大小小的化工厂包围了。昼夜生产,,黑烟、污水、臭气、噪声,处处弥漫。在村庄周围,道路两旁,生产,化学制剂、染料中间体、油漆涂料、农药兽药、香精香料,等数量超过了,90,多个。,大气、水污染癌症村,104,天津,“,癌症村,”,环境污染,105,“,中国癌症村地图”村子数量超,200(,图,),1990,年代以来,中国众多城市的城郊接合部因为交通便利和劳力便宜而成为了工业区或者工业园,导入了化工、制造等污染企业,制造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长年的污染积累后,伤害终于爆发,,2002,年以来,,“,癌症村,”,、,“,怪病村,”,现象在中国各地频频出现,尤其高发于广东、浙江、江苏等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GDP,增长和,“,癌症村,”,增加之间呈现伴生关系。近几年来,更增添了向内地资源省份蔓延的趋势。,106,某些药物、化学毒物都能影响胚胎发育过程,使胚胎发育异常而造成畸形的发生。,遗传毒性包括,致突变,和,原始,DNA,损伤,4.,环境污染,-,遗传毒性,环境诱变剂,生殖细胞突变,不孕、早产等,体细胞突变,癌症等,107,反应停事件,5,环境污染,-,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108,20,世纪最大的药物灾难,反应停事件,108,109,反应停的影响:,调查显示,孕妇怀孕时末次月经后第,34,到,50,天是反应停作用的敏感期,在此时间段以外服用反应停,一般不会导致胎儿的出生缺陷。,在末次月经后第,35,到,37,天内服用反应停,会导致胎儿耳朵畸形和听力缺失。,在末次月经后第,39,到,41,天内服用反应停,会导致胎儿上肢缺失。,在末次月经后第,43,到,44,天内服用反应停,会导致胎儿双手呈海豹样,3,指畸形。,在末次月经后第,46,到,48,天内服用反应停,会导致胎儿拇指畸形。,除了可以导致畸胎,长期服用反应停可能还会引起外周周围神经炎。,109,110,环境毒物对免疫功能的抑制,化学物作为致敏原引起机体变态反应,少数环境化学物可引起自身免疫反应,6,环境污染,-,对免疫功能的影响,111,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是指具有类似激素作用,干扰内分泌功能,从而对机体或后代引起有害的健康效应的一类外源性物质。,主要与生殖障碍、出生缺陷、发育异常、代谢紊乱及某些生殖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7.,环境污染,-,干扰内分泌功能,*,112,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1,公害病,2,职业病,3,传染病,4,食物中毒,*,113,公害病,(public nuisance disease),指由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的区域性疾病,。,特征见框图,1-2,公害病绝大多数属慢性危害,114,115,116,2,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引起的特定疾病。我国政府颁布的法定职业病为,10,类,115,种。,117,3,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由病原生物引起,可在人与人之间、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一类疾病。环境中病原微生物污染可以引起此类疾病发生,处理不当可能造成疾病暴发流行。,118,4,食源性疾病(,food borne disease,),由通过摄取食物而进入人体的多种致病因子引起的一类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疾病。其中包括传统的食物中毒,也涉及化学物质污染食品后导致的急慢性中毒。环境污染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重要来源之一。,119,环境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影响因素(自学),环境污染的防治(自学),*,120,环境污染的概念,环境污染的来源,自净、二次污染物概念,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