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鄂尔多斯专版2020中考物理复习方案第一篇教材梳理第06课时浮力课件.pptx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10290218 上传时间:2025-05-16 格式:PPTX 页数:41 大小:81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尔多斯专版2020中考物理复习方案第一篇教材梳理第06课时浮力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鄂尔多斯专版2020中考物理复习方案第一篇教材梳理第06课时浮力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0/5/30,#,第,6,课时,浮力,第一篇教材梳理,思维导图 构建体系,教材梳理 夯实基础,1,.,浮力的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的力,叫浮力。浮力的方向是,。,2,.,浮力的计算,思维导图 构建体系,教材梳理 夯实基础,考点一浮力,竖直向上,竖直向上,压力,差法,F,浮,=,已知物体上、下表面所受的压力,称重法,F,浮,=,已知物体的重力和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拉力,F,向上,-F,向下,G,物,-F,拉,阿基米,德原理,原式,:,F,浮,=,;,展开式,:,F,浮,=,=,;,影响因素,:,和,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适用于任何物体,计算时注意分清,V,排,、,V,物,平衡法,F,浮,=,漂浮,:,V,排,V,物,;,悬浮,:,V,排,V,物,思维导图 构建体系,教材梳理 夯实基础,m,排,g,G,物,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G,排,液,gV,排,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应用,原理和特点,轮船,利用空心法增大浮力。轮船始终处于漂浮状态,受力平衡,即,F,浮,=G,总,=,(,m,船,+m,货,),g,;,排水量,(,m,排,):,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因,F,浮,=G,排,=m,排,g,故,m,船,+m,货满,=m,排,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浮沉,气球、,飞艇,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密度的气体来工作,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的体积越小,说明液体的密度越,思维导图 构建体系,教材梳理 夯实基础,大,考点三浮力的应用,教材,图解,1,.,如图,6-3,所示,人漂浮在死海上看书,则人的密度,海水的密度,人所受的重力,所受的浮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图,6-3,思维导图 构建体系,教材梳理 夯实基础,小于,等于,平衡力,2,.,.,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叫密度计,将其插入被测液体中,待静止后直接读取液面处的刻度值,(,如图,6-4,甲,),。图乙和图丙的容器中是同一个自制的简易“密度计”,它是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做成的,用它来测量液体密度时,该“密度计”,(,选填“悬浮”“漂浮”或“下沉”,),在被测液体中。甲、乙两容器中的液体密度分别为,1,和,2,可以判,断出,1,2,;,若该“密度计”两次测量中排开液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则,m,1,m,2,。,(,后两空均选填“,”,),图,6-4,思维导图 构建体系,教材梳理 夯实基础,漂浮,=,3,.,小丽把两块相同的实心橡皮泥放入水中,都沉底了,她取出橡皮泥,分别做成甲、乙两小船漂浮在水面上,这是利用,的办法增大排开水的体积,从而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往甲、乙两小船内分别放入,2,颗、,7,颗质量相同的小球后,水面恰好都与船舷边相平,如图,6-5,所示。甲小船受到的浮力,乙小船受到的浮力,甲小船排开水的质量,乙小船排开水的质量,甲小船排开水的体积,乙小船排开水的体积。,图,6-5,空心,思维导图 构建体系,教材梳理 夯实基础,小于,小于,小于,重难探究 逐个突破,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1,.,在物理教学研讨会上,王老师用自制教具演示了如下实验,:,将一只去盖、去底的饮料瓶的瓶口朝下,把乒乓球,(,直径略大于瓶口直径,),放入瓶内并注水,看到有少量水从瓶口流出,此时乒乓球静止,如图,6-6,所示。然后用手堵住瓶口,一会儿乒乓球浮起来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乒乓球静止时没有受到浮力作用,B,.,图中乒乓球静止时受到的支持力与受到的重力平衡,C,.,乒乓球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受到的重力,D,.,乒乓球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始终不变 图,6-6,探究一,浮力的分析和比较,A,重难探究 逐个突破,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2,.,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比沉入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B,.,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C,.,物体没入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D,.,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D,重难探究 逐个突破,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3,.,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大烧杯内盛满了水,轻轻放入一小球后,从烧杯中溢出了,100 g,水,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g,取,10 N/kg),(,),A,.,水对烧杯底的压强一定增大,B.,小球受到的浮力一定等于,1 N,C,.,小球的体积一定等于,100 cm,3,D,.,小球的质量一定等于,100 g,探究二阿基米德原理及应用,B,重难探究 逐个突破,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4,.,某物体重为,0,.,5 N,把它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溢出重为,0,.,3 N,的水,则它受到的浮力,(,),A,.,一定为,0,.,3 N,B,.,一定为,0,.,5 N,C,.,可能为,0,.,2 N,D,.,可能为,0,.,4 N,图,6-7,D,重难探究 逐个突破,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5,.,“彩球温度计”是一种现代居家饰品,其结构模型如图,6-7,所示。该“彩球温度计”是由体积相同且不变、质量不同的小球和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液体组成。当环境温度升高时,浸没在液体中的小球受到的浮力将,。在某一环境温度下,四个小球处于如图所示位置,此时小球,B,受到的浮力,F,B,与小球,D,受到的浮力,F,D,的大小关系为,。,变小,F,B,=,F,D,重难探究 逐个突破,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6,.,如图,6-8,甲为盛水的烧杯,上方有弹簧测力计悬挂的圆柱体,将圆柱体缓慢下降,直至将圆柱体全部浸入水中,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像如图乙所示,g,取,10 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忽略水面高度变化,)(,),A,.,圆柱体受到的重力是,6 N,B,.,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3 N,C,.,圆柱体的密度是,1,.,5,10,3,kg/m,3,D,.,当圆柱体刚好全部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800 Pa,图,6-8,C,重难探究 逐个突破,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7,.,用手将一重为,5 N,的物体全部压入水中,物体排开的水重为,8 N,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N,放手后物体将,(,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待物体静止时其所受的浮力为,N,排开水的体积是,m,3,。,探究三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上浮,8,5,510,-4,重难探究 逐个突破,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8,.,一枚新鲜的鹌鹑蛋质量为,11 g,浸没在装有,50 mL,水的量筒中,水面上升到如图,6-9,所示的位置,则该鹌鹑蛋的密度为,g/cm,3,;,逐渐向水中加盐并轻轻搅拌,直至鹌鹑蛋处于悬浮状态。在这一过程中,鹌鹑蛋所受的浮力,;,此时盐水的密度为,g/cm,3,。,图,6-9,1.1,变大,1.1,重难探究 逐个突破,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9.,“漂浮的花盆”获红点设计大奖,其设计原理,:,用底部密封的花盆养绿植,在花盆外侧面做记号线,如图,6-10,所示,当花盆放置于水中漂浮时,盆内土壤为不同干湿状态时,会导致不同的记号线与水面相平。下列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A.,偏干,正常,偏湿,B.,偏干,偏湿,正常,C.,偏湿,偏干,正常,D.,偏湿,正常,偏干,图,6-10,D,重难探究 逐个突破,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10,.,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盛有质量相同的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6-11,所示,将体积相同的,A,、,B,两物体分别放入甲、乙烧杯中,当物体静止时两液面相平,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乙两烧杯中液体对烧杯底的压力相等,B,.,物体,B,的密度可能大于物体,A,的密度,C,.,甲烧杯对桌面的压强大于乙烧杯对桌面的压强,D,.A,、,B,两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相等 图,6-11,C,重难探究 逐个突破,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1),求“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所受海水的压强。,(2),“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上某个观察孔面积约为,0,.,03 m,2,求该观察孔受到海水的压力。,(3),“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体积约为,50 m,3,求它受到的浮力。,探究四浮力的计算,11,.,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如图,6-12,所示,),在马里亚纳海沟北坡下潜。有史以来,首次对,4000 m,级的马里亚纳海沟进行深入的现场探查。首次观察到,4811 m,深的海底世界,当“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到,4000 m,时,:(,g,取,10 N/kg,海水密度,海水,=,1,.,03,10,3,kg/m,3,),图,6-12,重难探究 逐个突破,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解,:(1),“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所受海水的压强,p=,海水,gh=,1,.,03,10,3,kg/m,3,10 N/kg,4000 m,=,4,.,12,10,7,Pa,。,重难探究 逐个突破,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11,.,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如图,6-12,所示,),在马里亚纳海沟北坡下潜。有史以来,首次对,4000 m,级的马里亚纳海沟进行深入的现场探查。首次观察到,4811 m,深的海底世界,当“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到,4000 m,时,:(,g,取,10 N/kg,海水密度,海水,=,1,.,03,10,3,kg/m,3,),(2),“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上某个观察孔面积约为,0,.,03 m,2,求该观察孔受到海水的压力。,图,6-12,重难探究 逐个突破,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3),“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体积约为,50 m,3,求它受到的浮力。,(,3,)“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受到的浮力,F,浮,=,海水,gV,排,=,海水,gV=,1,.,03,10,3,kg/m,3,10 N/kg,50 m,3,=,5,.,15,10,5,N,。,11,.,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如图,6-12,所示,),在马里亚纳海沟北坡下潜。有史以来,首次对,4000 m,级的马里亚纳海沟进行深入的现场探查。首次观察到,4811 m,深的海底世界,当“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到,4000 m,时,:(,g,取,10 N/kg,海水密度,海水,=,1,.,03,10,3,kg/m,3,),图,6-12,重难探究 逐个突破,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12,.,将边长是,10 cm,的实心立方体木块轻轻地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内,待木块静止时,从杯中溢出,0,.,6 kg,水,如图,6-13,所示。求,:(,g,取,10 N/kg),(1),木块受到的浮力。,(2),木块的密度。,(3),木块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解,:(1),木块受到的浮力,F,浮,=G,排,=m,排,g=,0,.,6 kg,10 N/kg,=,6 N,。,图,6-13,重难探究 逐个突破,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12,.,将边长是,10 cm,的实心立方体木块轻轻地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内,待木块静止时,从杯中溢出,0,.,6 kg,水,如图,6-13,所示。求,:(,g,取,10 N/kg),(2),木块的密度。,图,6-13,重难探究 逐个突破,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12,.,将边长是,10 cm,的实心立方体木块轻轻地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内,待木块静止时,从杯中溢出,0,.,6 kg,水,如图,6-13,所示。求,:(,g,取,10 N/kg),(3),木块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图,6-13,重难探究 逐个突破,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突破一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设计和进行实验,】,1,.,测量浮力的原理,:,称重法,即,F,浮,=G-F,。,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深度的关系,(,无关,),3,.,选用不同液体进行多次实验,:,因为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需要得出普遍规律。,【,数据处理和分析,】,4,.,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如下表所示,),并绘制,F,-,h,图像,(,如图,6-14,所示,),分析可得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就,越大,。,重难探究 逐个突破,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物体,重力,/,N,物体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N,物体一,半体积,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N,物体浸,没在盐,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N,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N,物体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所,受浮力,/,N,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时,所受浮,力,/,N,图,6-14,【,交流、反思与评估,】,5,.,正确理解,F,-,h,图像,(,如图,6-14,所示,),通过图像可求物体的重力、浮力、密度、高度等。,重难探究 逐个突破,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例,1,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一组同学提出了,4,种猜想。,小华,:,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小红,:,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冬冬,:,浮力大小与物体所受的重力有关,;,玲玲,:,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图,6-15,他们找来了体积相同的,A,、,B,两块实心物块、弹簧测力计、一杯水、一杯盐水、细绳等仪器,按照图,6-15,所示的方法规范地完成了实验,记录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实验,次数,物块,物块重,力,/,N,液体密度,/,(g,cm,-,3,),物块浸在,液体中的,体积,/,cm,3,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1,A,5,1,.,0,20,4,.,8,2,A,5,1,.,0,60,4,.,4,3,A,5,1,.,0,100,4,.,0,4,A,5,1,.,2,100,5,B,3,1,.,2,100,1,.,8,重难探究 逐个突破,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解析,根据题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物块,A,浸在液体中的体积为,60 cm,3,时,A,所受浮力大小为,0,.,6 N;,液体密度为,1,.,0 g/cm,3,且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为,100 cm,3,时,物体所受浮力为,1 N,由,F,浮,=,液,gV,排,得,当液体密度为,1,.,2 g/cm,3,且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为,100 cm,3,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1,.,2 N,故“,”处的数据为,5 N-1.2 N=3.8 N,。,重难探究 逐个突破,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观察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表格中实验数据,可知物块,A,浸在液体中的体积为,60 cm,3,时,物块,A,所受浮力大小为,N;,表格中标有“,”的位置的数据应该是,。,0.6,3.8,解析,小华同学的猜想是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分析比较第,3,、,4,次实验数据,能够说明小华同学的猜想正确的,;,小红同学的猜想是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分析比较第,1,、,2,、,3,次数据,能够说明小红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重难探究 逐个突破,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2),通过分析比较第,次实验数据,能够说明小华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分析比较第,次实验数据,能够说明小红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3,、,4,1,、,2,、,3,解析,冬冬同学的猜想是浮力大小与物体所受的重力有关,为了验证应选择第,4,、,5,次数据,说明浮力大小与物体所受的重力无关。,重难探究 逐个突破,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3),为了验证冬冬同学的猜想,他们选择了第,次实验数据,他们发现浮力大小与物体所受的重力,(,选填“无关”或“有关”,),。,无关,4,、,5,重难探究 逐个突破,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4),要验证玲玲的猜想,同学们又找来了一块橡皮泥,他们把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状,先后放入水中,发现有的漂浮在水面上,有的下沉。他们由此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请指出他们实验方法的错误之处,:,。,没保证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相同,解析,玲玲的猜想是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但同学们实验时没保证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相同,所以得出了错误的结论。,(5),实验中小红将另一物块逐渐浸入水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变小后保持不变,最后突然变为,0,示数为,0,时,物块处于,(,选填字母,),。,A,.,漂浮状态,B,.,悬浮状态,C,.,沉底状态,实验拓展,重难探究 逐个突破,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C,(6),另取一弹簧测力计,在弹簧测力计下另挂一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某一高度缓慢下降,(,如图,6-16,甲所示,),圆柱体浸没后继续下降,直到圆柱体底面与烧杯底部接触为止,如图乙所示是圆柱体下降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随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的图像,则圆柱体的高度是,cm,圆柱体的体积是,m,3,圆柱体的密度是,kg/m,3,。,重难探究 逐个突破,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810,-4,4,1.510,3,图,6-16,重难探究 逐个突破,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突破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设计和进行实验,】,1,.,测量浮力的原理,:,称重法,即,F,浮,=G-F,。,2,.,溢水杯的正确使用,:,水面达到,溢水杯口,确保,V,排,=V,物,。,(,注意,:,如果溢水杯中的水没有加满,会使测出的物块排开水所受的重力,偏小,),3,.,计算物块排开水的重力,:,G,排,=G,桶,+,排,-G,桶,。,4,.,改变实验条件,(,由浸没改为,浸在,换用不同的物体,换用不同的液体,),多做几次实验得出具有普遍性结论。,【,数据处理和分析,】,5,.,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如下表所示,),分析可得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重难探究 逐个突破,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次数,物体所,受的重,力,/,N,物体,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浮力,/,N,小桶,和排,开水,所受,的总,重力,/,N,小桶所,受的重,力,/,N,排开水,所受的,重力,/,N,1,2,3,重难探究 逐个突破,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例,2,图,6-17A,、,B,、,C,、,D,四幅图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水所受重力关系的过程,请根据图示完成下面的填空。,(,g,取,10 N/kg),(1),实验中所用物体的重力为,N,。,(2),在情景图,B,中存在的错误,是,。这会使测出的物体排开水所受的重力,(,选填“偏大”或“偏小”,),。,(3),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图,C,中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N,。,图,6-17,1.2,4.2,偏小,溢水杯中未注满水(或水面未跟溢水口相平),重难探究 逐个突破,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4),物体排开水所受的重力,G,排,=,N,。,(5),实验结果表明,:,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物体排开水所受到的重力。,(6),纠正错误后,物体从刚接触水面到浸没水中,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强,(,选填“逐渐增大”“逐渐减小”或“保持不变”,),。,(7),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应该,。,(8),利用图中数据可得物体密度为,kg/m,3,。,保持不变,1.2,等于,换用不同液体或物体多做几组实验,3.510,3,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