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四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第一节 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的兴起,一、兴中会和,中国日报,1,、孙中山办报思想的动因,广州起义后的不利舆论,“,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漫骂之声不绝于耳。,”,“,甲午中东战起,以为时机可乘,乃赴檀岛、美洲,创立兴中会,欲纠合海外华侨以收臂助。不图风气未开,人心锢塞,在檀鼓吹数月,应者寥寥,仅得邓荫南与胞兄德彰(按,孙眉字德彰)二人愿倾家相助,及其他亲友数十人之赞同而已。,是到檀岛事,复信使同志以推广兴中会,然已有旧同志以失败而灰心者,亦有新闻道而赴义者,惟卒以风气未开,进行迟滞。,故予由太平洋东岸之三藩市登陆,横过美洲大陆,至大西洋西岸之纽约市,沿途所过多处,或留数日,或十数日。所至皆说以祖国危亡,清廷腐败,非从民族改革无以救亡,而改革之任人人有责。然而劝者谆谆,听者终归藐藐,其欢迎革命主义者,每埠不过数人或十余人而已。,”,伦敦蒙难,“,报纸左右社会之力量,至能达成政治力量所未能完成之任务,有身受其惠之深切认识,而觉革命主义之借报纸宣传,收效必能速于置邮,是无疑也。,”,“,盛行于英国的慷慨的热心为公的精神,证明了它的人民卓然不群地表现的对正义的热爱,我现在更加强烈地知道和感到一个宪政政府和一个文明的民族意味着什么,这使我以后要更加积极地为我自己可爱而备受压迫的国家寻求走上进步、教育和文明的道路。,”,2,、,中国日报,19001913,,香港,陈少白任社长,兼出,中国旬报,“,除日刊外,另发行中国旬报,卷末附以讽刺时事之歌谣谐文等类,曰,鼓吹录,,其后海内外报章多增设谐部一栏,盖滥觞于此。,”,意义:,“,革命党机关报之元祖,”,国民党元老邹鲁在他的,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一书中,曾,记述:,“,自广州一役失败后,中山久在日本重图大举,知创设宣传机关之必要,始于己亥秋间,派陈少白至香港筹办党报,兼为一切,党务军务之进行机关,香港中国日报为革命机关之枢纽,自己亥以迄辛亥年此十三年中,兴中会及同盟会所经历之党务军务,皆藉此报为唯一之喉舌,中间遭遇无数之风潮,及重大阻力,均能独立不挠,奋斗不懈,清、英二国政府,均无如之何,”,把办报和武装起义等实际革命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中国日报,的一大特点。,二、留日学生的革命宣传活动,1,、留日学生态度的转变,改良派阵营中的下层和左派,谭嗣同:,“,湖南民智骤开,士气大昌,,人人皆能言政治之公理,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己任,其英俊沉毅之才,遍地皆是。其人皆在二三十岁之间,无科第,无宦阶,声名末显著者,面其数不可算计。,”,章太炎,:,“,今革命者则异是,大抵年少不为禄仕者,”,自立军,拒俄运动,“,定名:学生军。目的:拒俄。性质:甲、代表国民公愤;乙、提荷主战义务。体制:在政府统治之下。,”,拒俄运动因其爱国性,事实上裹挟了大多数的具有改良思想的留日学生,而结果对留日学生的刺激是很大的。一大批原来并没有,“,革命本心”的留日学生在清朝政府如此倒行逆施的驱迫下,终于觉醒过来,丢弃了对清政府的,幻想,,,走上,革命的道路。,2,、,开智录,1900,年,11,月创刊于横滨,创办人郑贯公,“,以开民智为宗旨,倡自由之言论,伸独立之民权,启上中下之脑筋,采中东西之善法,。,”,3,、,国民报,等其他进步报刊,国民报,:,“,凡国之所以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者,必赖千百志士不畏艰难以肩巨任,杀身以易民权,流血以购自由,前仆后兴,死亡相继,始能扫荡专制之政治,恢复天赋之权利。此今日民权世界所由来也。,”,1901-1911,年辛亥革命前十年间,留日学生出版的革命报刊达六七十种之多,另有,译书汇编,、,浙江潮,、,湖北学生界,、,江苏,、,游学译编,等报为代表。,三、,苏报案,第一阶段:低俗小报阶段,1896,年,6,月创刊,创办者胡璋,“,所刊消息议论,颇为无聊,”,第二阶段:改良报刊阶段,1898,年由陈范接手,“,初力主变法,颇为读者欢迎,嗣复中于康、梁学说,高唱保皇立宪之论,时人多以康党目之。,”,梁启超赞之:,“,日报佼佼者,屹立于惊涛骇浪狂毒雾之中,难矣,诚可贵矣,”,。,“,读苏报者,辄诧为怪诞,经济乃大困,”,第三阶段:革命报刊时期,与爱国学社联合,让,苏报在偏重商业贸易信息或政治新闻的报业中独树一帜,获得了学界的青睐,。,1903,年,5,月,29,日章士钊任主笔,章士钊,章炳麟,张继,邹荣,6,月,1,日,“,本报大改良,”,“,今后特于发论精当、时议绝要之处,夹印二号字样,以发明本报之特色,而冀速感阅者之神经。,”,6,月,2,日,刊出,“,本报大注意,”,启事,“,本报当恪守报馆为发表舆论之天职,”,6,月,3,日,刊出,“,本报大沙汰,”,启事,“,本报务以单纯之议论作时局之机关,”,,不录,“,琐屑,新闻,”,6,月,9,日,发表,读,革命军,与新书推介,“,其宗旨专在驱除满族,光复中国,笔极犀利,文极沉痛,稍有种族思想者,读之当拔剑起舞,发冲眉竖。若能以此书普及四万万人之脑海,中国当兴也勃焉,是所望于读,革命军,者。,”,6,月,21,日朝廷下旨:,“,朝廷锐意兴学,方期造就通才,储为国用。乃近来各省学生,潜心肄业者固不乏人,而沾染习气肆行无忌者正服不免。似此猖狂悖谬,行同叛逆,将为风俗人心之害。著沿海沿江各省督抚,,务将此等败类严密查拿,随时惩办。,所有学堂条规,并著督伤认真整顿,力挽浇风。以期经正民兴,勿误歧趣,是为至要。,”,俞明震,6,月,29,日,论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然则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矣。,”,“,载湉小丑,未辨菽麦,铤而走险,固不为满州全部计。长素乘之,投间抵隙,其言获用。,”,6,月,29,日,苏报案发生,钱允生、陈(程)吉甫、陈叔畴、章太炎、邹容、龙积之、陈梦坡,“,钱宝仁本镇江流氓,积之(龙积之,康有为弟子)在镇江时,曾雇为佣役,后以诳骗银钱一案,投入教会,今又在籍犯法,逃至上海,当张园演说时,满口胡言,自命为三点头目,且与积之书云:,尔勿败吾事,否则尔首领不保矣。,以是积之不敢明言。梦坡本有痰病,遂受其诈。常言某处有一金佛,可往取归,一生吃著不尽,而梦坡竟信之,欲以,苏报,交彼办理。幸仲岐窥破其诈,得以保守,然已骗去墨银三四百元矣。,”,7,月,15,日,第一次庭审,清政府,大逆不道,引渡,租界当局,言论自由,治外法权,7,月,31,日,沈荩案,8,月,4,日,大公报,报道:“拿来刑部之沈荩,于初八日被刑,己志本报。兹闻是日入奏,请斩立决。因本月系万寿月,向不杀人。奉慈禧皇太后懿旨,改为立毙杖下。惟刑部因不行杖,此次特造一大木板。而行杖之法,又素不谙习。故打至二百余下,血肉飞裂,犹未至死。后不得已,始用绳紧系其颈,勒之而死。”,12,月,续审苏报案,1904,年,5,月,21,日,宣判,苏报案的影响,胡道静:苏报案在历史上的意义很大的。其正面的影响,就是革命派不过牺牲了一个报馆,毕竟予清政府以极锋利的舆论攻击,使它全盛时代辣手段焚书坑儒的威严全消失了。其侧面的影响,是清廷虽以雷霆万钧之力,欲提办章、邹诸人,卒以事出租界,外人为维护其既得之行政权的缘故,卒未使它达到野心的目的;以后的上海言论界、出版界多数集中于公共租界,这件事情有莫大的关系。,关于陈范,“,本一寻常官僚,及开报馆,且为风气所动,亦颇激昂,为维新党。,”,“,盖陈梦坡者,乃潮流中之长厚君子也。彼以对朋友之温情,偶掌革命之旗鼓,准情酌势,于职实不相称。,又报毁之后,梦坡十年亡命,困踬以终,不闻有何怨言。且其倾赀扶助革命之精神,始终如一。,梦坡之愚陋如此,驯至促成革命史中一轰轰烈烈之事迹,恍若神差鬼使而为之。又若钱宝仁不骗人,,苏报,未必有案者然。,”,“,当是时南京政府既建,革命将告成功,人人自谓手造共和,尽瘁民国,某为伟人,某为志士,某又为老同志,各自标目,以埃如分,以酬其前劳,君此时宜可稍自标暴,以解其困。但得欢迎一会,演台一说,无虑当道不一倒其展。而君顾韬晦如在东时,益绝口不道前事,于是益重其困。,”,“,请谢诸君,勿以我为念,养老之资现犹勉能,笔耕砚耨,聊免饥寒。,吾辈正谊明道,非以计功利,岂容贪天之功为己力。,”,四、其他革命派进步报刊,国民日日报,1903,年,8,月,7,日于上海创刊,主编章士钊。,俄事警闻,1904,年更名,警钟日报,俄事警闻之尾声,云:,“,东三省问题前者为俄人独据时代,今者为日俄并争时代。在独据时代,我国民宜专筹对付俄人之策,在并争时代则我国民一面为对付俄人之策,一面又宜为对付日本人之策。此本社将于明日改为警钟之原因。,”,中国白话报,二十世纪大舞台,波尔克谓报馆为第四种族。拿破仑曰:有一反对之报章,胜于十万毛瑟枪。此皆言论家所援以自豪之语也。虽然,热心之士,无所凭借,而徒以高文典册,讽诏世俗,则权不我操,而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崇论闳议,终淹殁而未行者有之矣。今兹,二十世纪大舞台,,乃为优伶社会之机关,而实行改良之政策,非徒以空言自见,此则报界之特色,而足以优胜者欤,?,“,本报以改革恶俗、开通民智、提倡民族主义,唤起国家思想为惟一之目的,”,。,戏园的社会批判功能:,陈独秀:,“,戏曲者,普天下人类所最乐睹,最乐闻者也,易入人之脑蒂、易触人之感情。故不入戏园则已,苟其入之,则人之思想权未有不握于演戏曲者之手矣。,”,“,惟戏曲改良,则可感动全社会,虽聋得见,虽盲可闻,诚改良社会之不二法门也,”,同人痛念时局沦胥,民智未迪,而下等社会尤如睡狮之难醒。侧闻泰东西各文明国,其中人士注意开通风气者,莫不以改良戏剧为急务。梨园子弟遇有心得,辄刊印新闻纸报告全国,以故感化捷速,其效如响。,第二节 戊戌政变后的改良派报刊,一、改良派在日本的报纸,1,、,清议报,1898,年,12,月在横滨创刊,旬刊,内容特色,宣扬君主立宪思想,开启民智,倡导民权思想,1901,年,12,月停刊,2,、,新民丛报,1902,年,2,月,8,日创刊,半月刊,宗旨:新民,“,一曰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盲鱼生长黑壑,出诸海而犹不能视;妇人缠足十载,解其缚而犹不能行。,”,二、改良派在国内创办的报刊,1,、英敛之和,大公报,1902.6.17,日创刊,办刊宗旨:,“,开风气、牗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2,、狄楚青和,时报,以业务改革为特色,百度百科:,开辟了“时评一”、“时评二”、“时评三”三个栏目,聘请陈景韩、包天笑和雷奋分别主持评论国内大事、外埠新闻和本埠新闻。,率先将一张报纸分为,1-4,版,两面印刷,彻底摆脱书页式报纸的痕迹,率先采用,1-6,号铅字排版,,新闻标题和评,论中的主眼“借加圈点以为识别”使版面编排“务求醒目”;,率先创办报纸周刊,即在每周固定的日子设立教育、实业、妇女、儿童、英文、图画、文艺等,7,个专版,分别聘请专家负责编辑。这些业务手段后来为各报所效法,一直沿袭至今。,3,、彭翼仲与,京话日报,(,1,)中国近代白话报刊简史,A,、,民报,1876.3,“,此报专为民间所设,故字句俱如寻常说话,庶几稍识字者便于解释。,”,B,、维新时期的白话报,演义白话报,、,平湖白话报,、,无锡白话报,、,通俗报,、,女学报,C,、辛亥革命时期的白话报,革命派:,中国白话报,1903,年,12,月,19,日在上海创刊,创办人林獬,发刊词,中国驻各国钦差,联名电奏请变法,那位满洲西太后,看了奏,勃然大怒,将奏丢在地下,口里说道:唔早已变得蛮好格哉,颐和园里向外国货买得交交关关勒哩,你还要说倽格变法弗变法,唔呀弗高兴格哉。(,中国白话报,第九期),“,本报馆本有监督国民的责任,报馆本有监督国民的责任,这国民的范围大得很,孩童妇女固然在国民之内,那党派学生何尝不是国民,而且现在识字的人太少,我这报并不是一直做给那般识粗字的妇女孩子们看的,我还是做给那种比妇女孩子知识稍高的人看,教他看了开通之后,转说把妇女孩子们看,这叫做间接的教育,所以说话不免高些,,而且那程度可以合着妇女孩童的报,如今也有好几种了,譬如杭州白话报,宁波白话报,安徽俗话报,江西新白话,那思想浅近一点的人,都可以一看便懂,我们这报单预备着看各报的人,有了一点普通智识以后,再把这报看下去,那就八九分完全了。,”,精英办报,陈义过高,是其时上海白话报的通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