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武汉大学通识课,西方政治思维与智慧,主讲人:申 建 林,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学与行政学系主任,一、课程简介:,本课程结合西方的文化传统、西方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来考察西方人是如何理解人与社会,是如何追求个人与公共的善的生活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西方人对政府和官员、法律与财产、权力及其分配、政治秩序等政治学的核心问题的探索,发掘西方人在制度设计中的特有思维方式和其中包含的智慧。,在教学内容上,通过介绍和学习西方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思想家或思想流派(如苏格拉底、智者派、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洛克、卢梭、波普尔等)的思想,充分展示西方人制度设计的探索历程,从中体会西方的某些政治智慧与奥秘,从而开扩同学们的理论视野,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思想分辨能力。,二、授课教师简介,申建林,,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学与行政学系主任。,教育经历:,硕士学位,专业:西方哲学,硕士学位论文:,康德的自然目的和自由思想研究,,导师:邓晓芒教授,博士学位,专业:西方政治思想,博士学位论文:,西方自然法理论的演进,,导师:谭君久教授,博士后研究,专业:西方法学。博士后研究报告:,当代西方权利理论研究,,导师:邓正来教授,教学简况:,主讲本科生课程:,西方政治思想史,、,当代西方政治学说,主讲硕士生课程:,政治学著名选读,、,现当代西方政治理论,主讲博士生课程:,当代西方政治理论专题研究,联系方式:,申建林 电话:,15327100590,,,邮箱:,shenjianlin2000,二,、知识模块及学时,社会科学,,18,学时。,三、教学环节安排,以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形式。本课程共,7,周,上课时间,6,周,(,18,课时)。,四、考核方式:,随堂开卷考试或课程论文。平时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讨论)占考试总,成绩的,20%,。,五、教学提纲:,第一章 对苏格拉底的审判:真理与权力的冲突,第一节 古希腊文明与雅典民主制,第二节 苏格拉底之死,第三节 真理与权力的冲突,第二章 智者派与柏拉图的争论:国家正义之辩,第一节 两种正义观的辩论,第二节 贤人政治及其论证,第三节 西方的第一个共产主义者,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质疑:从浪漫到现实,第一节 对老师的理想国的批判,第二节 城邦的观念,第三节 自然奴隶制,第四章 奥古斯丁的至善追求:上帝视野中的政府和法律,第一节 基督教与科学,第二节 上帝之城与人间之城,第三节 上帝视野中的政府、法律与财产权,第五章 洛克的现代宪政原理:自然权力与契约政府,第一节 温和的表达与激进的思想,第二节 对自然权力的论证,第三节 契约虚构方法的有效性,第六章 卢梭的民主观念:自然主义与人类不平等的苦难历程,第一节 自然与文明,第二节 人类不平等的发展历程,第三节 保守主义的民主观,第七章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面对历史决定论的狂妄与乌托邦的幻想,第一节 证伪主义科学方法,第二节 对历史决定论和乌托邦的摧毁,第三节 试错法与进化论,六、参考教材:,美,乔治,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上下册,邓正来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七、参考文献:,1,、列奥,施特劳斯,约瑟夫,克罗波西 主编:,政治哲学史,上下册,李天然等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2,、约翰,麦克里兰:,西方政治思想史,,,彭淮栋译,海南出版社,,2003,年。,3,、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 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4,、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5,、厄奈斯特,巴克:,希腊政治理论,,卢华萍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6,、西塞罗:,国家篇 法律篇,,沈叔平 苏力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7,、奥古斯丁:,上帝之城,上下卷,王晓朝译,人民出版社,,2006,年。,8,、托马斯,阿奎那:,那奎那政治著作选,,马清槐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9,、马基雅维里:,君主论,,潘汉典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10,、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 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11,、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下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上册,1961,年,下册,1963,。,12,、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李常山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13,、波普尔:,历史主义贫困论,,何林 赵平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14,、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第一卷,陆衡等译,第二卷 郑一明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导 论,一,、开设本课的初衷与意义,1,、对于理解并改造中国的制度环境有特殊意义。,2,、确立我们的信念与价值。,观念与现实的关系。,价值与事实,情感与理性(科学)的关系。,涉及价值的研究领域,:,:,伦理学:(研究行为正义,公平,善,美德等),政治哲学:,(,研究对象,:,制度正义,民主,自由,人权等,),美学与文学:(研究对象:优美,优秀,深刻等),个人生活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选择:(对专业、职业、婚恋对象的,选择等),以上研究对象都不是科学的问题。或者是虚假的学科。,关于事实的研究领域:,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把现实中存在的东西呈现出来,尤其是发现并表达现实中存在的真实的因果关系,这类表达构成了科学知识。,关于价值与实事相区别的思想基础:,实证主义哲学,20,世纪,3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批,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家,:如,石里克、卡尔纳普、艾耶尔等,,他们对价值领域的科学虚假性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分析哲学的精神先驱,:弗雷格(,Frege,,,1948-1925,)德国人,数学家和逻辑学家,曾写过,算术的基础,,,逻辑研究,。,分析哲学的三位创始人,:,罗素(英国,,Russell,1872-1970,),维特根斯坦(奥地利,,Wittgenstein,1889-1951,),卡尔纳普(德裔美籍人,,R.Carnap.1891-1970,),维特根斯坦,在其,1922,年出版的,逻辑哲学论,中提出在我们的语境中的三个有趣的命题:,(,1,)逻辑学和数学是同义语反复,(tautology),。,(,2,)语言具有一种真理功能的结构,它的基本要素是名称,(name),。,(,3,)伦理或道德的陈述不能表达明确的认识信息。,第,1,个命题:,数学的基本结构来自逻辑,在某种意义上,数学的真理是约定的,而不是揭示了数量关系的“事实”。既然数学和逻辑学是约定的,是同义语反复,它当然是确定的,科学的。,第,2,个命题:,语言具有一种结构,它可经过逻辑分析,这一分析会揭示:语言是一种真值函数。,“支命题”,(component proposition),“,基本命题”,(elementary proposition),“,名称”,(name),“,名称”之所以能解决语言中的意义问题,是因为名称的意义不需要另外的命题间接给予,名称直接指涉对象,对象即是名称的意义。,名称指涉的,对象是什么,?,object,或者,sense given by object,。,经验科学之所以能成为科学,因为其内容的真假可以通过经验对象来检验。,第,3,个命题:价值性的命题分析,(,1,),The bowl is on the table,(,2,),This is a good book,(,3,),Fascism is inhuman,第(,1,)句具有认识的内容,因为这一句中的名称,(bowl,,,table,,,on),指涉了确定无疑的经验对象。,第(,2,)、(,3,)句,我们无法在审美的和其它评价性的特点上取得一致看法,而且没有进一步的经验证据来解决我们的争端。“,good”,和“,inhuman”,的意义并不是基于经验的,它们不能表达认识的内容。,康德的审美命题分析:“这朵花儿真美啊!”,关于第(,3,)个命题的结论:道德和价值评判的语言一般不容许真值函数分析,我们不能按照认识上的意义方法说出道德的“对象”。,不可能存在价值的认识理论,,不管这价值是政治的、道德的还是审美的。,政治价值及其它价值,既然不能成为科学,或者说,它们是虚假的科学,我们还需要吗?,它们在人类生活中仍有重要作用,道德语言具有表达情感态度的功能。,价值不能取科学,但科学也不能取代价值。,从最终的意义上说,,价值高于科学,。人们先需要有生活的目标和追求,才需要有效实现目标的手段和策略。如果没有对民主价值的选择,对民主制度的实证研究和具体设计民主制度的政治科学就是多余的。,价值高于事实,它不一定源于事实,但它要将它自己变为事实,我们不能用“事实求是”来判断一种价值的合理性。,价值存在的意义不在于它是否科学,而在于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它没有对象,它发挥着制度与行为的规范(,normative,)作用。在人类生活中,不能缺少主观性的规范。如道德规范,法律规范,游戏规则等等,这些是人为确定的,它没有对错之分,真假之别,只有好坏和是否合理的判断。,休谟的观念:,情感高于理性、价值高于科学。,“人格”:,personality,或,characteristic,(是指人的个性和独一无二性。人格不等于人品:人的道德品质,它是人之为人的东西),3,、训练我们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判断事理的能力。,4,、人类生活中,总存在着某种永恒的问题,因此,某些思考具有永恒的性,质,另一个时空中的思想仍然具有现实性。,柏拉图:看到了民主的问题。,亚里士多德:看到了公有制的问题。,孟德斯鸠:认识到了权力的本性,以及控制权力的办法。,卢梭:文明导致了人类异化。,密尔:自由对于人类的特定价值。,5,、西方人特有的理性思维方式,与中国的功利实用与神秘直观形成对比。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别,决定了西方人建立社会科学(包括政治学),而中国,只有术与策(统治术)。,理性(科学),-,经验(实用)理性直观(道),第一章 对苏格拉底的审判:真理与权力的冲突,第一节 古希腊文明与雅典民主制,1,、社会结构与城邦制,2,、政治制度:雅典民主制,第二节 苏格拉底之死,1,、苏格拉底的生平,(,Socrates,,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70,岁),2,、苏格拉底的思想,“认识你自己”;,“自知其无知”;,“知识即美德”。,3,、苏格拉底之死,4,、对苏格拉底事件的解释,第三节 民主与自由、真理与权力的冲突,第二章 智者派与柏拉图的争论:国家正义之辩,第一节 两种正义观的辩论,两种道德和政治上的正义观反映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柏拉图(,Plato,,,427 B.C.-347 B.C,,原名,Aristocles,,享年,80,岁),其代表作,Republic,(共和国),但柏拉图的实际主张是开明的君主制和贤人政治,而不是该词的,现代意义上的共和国。,理想国,第,2,卷,,P45-50,。,Thrasymachus,(色拉叙马霍斯)是智者,他的表达代表了,智者派的观点。(智者,sophist,以教人辩论术、逻辑学与修辞学为生)。,智者派的正义观:,正义并非本身就是真正的善,正义也受自我利益的支配,它无非是无力作恶、从而无力,得不正义之惠的人的需要。,没有超个人利益的观念。正义和道德是弱者的需要,法律是强者的工具,两者都是为,了维护利益而通过契约的产生的。,柏拉图的正义观点,:,正义就是本身的善,正义的人幸福快乐,不正义的人悲惨不幸。,理想国,第九卷探讨了正义者与不正义者究竟谁最幸福,观点:正义者最幸福。,P364-365,,,367-369,。,P415-416,。四种证明:,第一种证明:,僣主式人物是最不正义者,而僣主的生活最不自由,受到最多的心灵折磨,最不安全。,第二种证明:,心灵有三个部分:理性、激情和欲望。相对的也就有三种欲望。,理性,用来学习的,其欲望是,“,爱智,”,,,激情,用来发怒,其欲望是,“,爱胜,”,,,欲望,它通过金钱来满足,欲望的人,“,爱钱,”,。,第三种证明:,哲学家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第四种证明:,善恶报应的故事。正义者除了得到现世幸福外,还享有更多的来世幸福。,理想国,第十卷,,P416-419,。,第二节 贤人政治及其论证,柏拉图的理想国:以哲学家做国王,军人做为护卫者,劳动者从事生产的三个阶级组成,的社会政治等级制。所谓实现正义的理想国即是:依其本性,分工合作,建立等级,从而使城,邦同时具有智慧、勇敢和节制美德的实现了正义的国家。,对正义的理想国的论证:社会分工论与人性论。,第三节 西方的第一个共产主义者,理想国中,第一、二等级内部,实行“共产”、“共妻”、“共子”。,人性论(人的本性,或者人的灵魂或精神结构分析):,理性,灵魂中最优秀的部分,统率指挥其它部分,有了理性,灵魂就具有智慧的德性。,意志(激情),灵魂用以发起行动的部分,坚定不移地执行理性的指示,制止欲望,勇敢的德性。,欲望,灵魂中最低劣的部分,本身没有什么德性,当欲望得到了控制时,有节制的,德性。,个人的正义:,灵魂中的各部分,各守其职、各尽其性,灵魂就有了自然的和谐,由此,就实,现了个人的正义。,国家的正义:,三类人的地位和职能与个人灵魂相似,国家需要智慧、勇敢和节制,只能建立,这样的阶级结构:,统治者,职能:用智慧管理国家,最好的执政者:哲学王。(最少),守卫者,职能:以勇敢帮助统治者镇压防御。(较少),劳动者(生产者),农民、手工业者、商人。接受第一二等级统治,节制欲望、生产产品供养他们。,这正是社会等级制的典型论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类似的思想:,“,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第四节、柏拉图对民主的质疑,他对民主的质疑不完全是出于阶级偏见。因为,民主本身并非没有弊端,,民主本身并非不受控制,更何况作为一种运动式的、动员式的民主,本身就不是,一种民主,而不过是一种支持僭主政治的工具而已。,1,、柏拉图所批判的民主是一种作为运动的、僭主式的民主。,理想国,P 333,,,339,,,347,。,2,、即使制度化的民主(即多数原则)也是有弊端的。,3,、保障个人权利的制度设计并非只有民主,还有非民主的设计,如司法权。,4,、民主不是人民当家作主,而是对政府的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