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一节:电是什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过程与方法: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观察静电实验现象,对电荷种类的研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2,摩擦过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则说明该物体带了电荷。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现象。,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摩擦起电现象吗?,3,一、电荷,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明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4,想一想: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一样吗?,5,大量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6,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7,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摩擦的两物体带等量的异种电荷。,接触起电:,用带电体接触不带电的物体,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两物体带同种电荷。,感应起电:,用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物体,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两物体带异种电荷。,物体带电的方法:,8,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继续保持安静,9,带电的头发飘起来,同种电荷相互排斥,10,1,、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小球,小球被吸引过来,则小球是(),A,、带正电,B,、带负电,C,、不带电,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D,11,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轻小纸屑后,纸屑又很快飞开,这是因为(),A,、纸屑不带电,所以不能被橡胶棒吸引而,飞开,B,、纸屑质量太小,不能带电,C,、纸屑带的是正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飞开,D,、纸屑带的是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飞开,D,12,3,、用丝线吊起三个通草球,其中任意两个靠近都相互吸引,则它们可能是(),A,、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B,、两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C,、两个带正电,一个不带电,D,、两个带异种电,一个不带电,D,13,三、验电器,作用:实验室里常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方法:。,14,想一想: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我们可以看出什么?,答: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15,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8,想一想:,这个氧原子带电吗?,想一想:,这个氧离子带电吗?,16,课堂小结,一、电荷,摩擦过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则说明该物体带了电荷。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现象。,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三、验电器,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1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