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郑成功,郑成功(,1624,1662,)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初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福建南安人。,1624,年,8,月,27,日生于日本平户,父亲郑芝龙为明福建总兵,母亲田川氏系日本人。,1645,年,赐姓朱,改名成功,封忠孝伯,任御营中军都督,世称“国姓爷”。,1661,年正月,在厦门召开军事会议,决计收复台湾,而后下令整修船只,调整部署,加紧复台准备。,1662,年,2,月,1,日,迫使揆一在投降书上签字,使台湾回归祖国。于是就在台湾加强建设,促进了政治、经济发展。清康熙元年五月初八,(1662,年,6,月,23,日,),病逝,仅,39,岁,子郑经继位。郑成功一生,抗清驱荷,以赶走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祖国领土台湾的业绩载入史册,海峡两岸均立像树碑纪念。,生字词学习,慷慨激昂 横行霸道,四处嘹望 战旗招展,军容整肃 负隅顽抗,惊恐万状 乱作一团,载歌载舞 喜出望外,明朝末年 风帆蔽空,奴役 恨透 强盗 驻军 厦门 军营 附近 临风 眺望 聚集 簇拥 碎片,乘势 投降 蔬菜 慰劳 酋长 徭役,犁、耙、锄、镰刀,融洽 郑成功,词语提示:,负隅顽抗:(敌人或盗贼)倚靠险要的地势抵抗。,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外的喜事而特别高兴。,高山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台湾省。,酋长:部落的首领。,街头巷尾:大街小巷。,徭役:古时统治阶级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阅读训练,2,郑成功,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介绍了郑成功及其当时的台湾背景,写出了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第四至六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写郑成功打败荷兰侵略者,胜利收复台湾的经过。,第七至八自然段为第三部分,写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大力发展生产,兴办学校,建设台湾。,第九自然段为第四部分,写人们永远不忘记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伟大事业。,1,、民族英雄郑成功是福建省南安县人。,2,、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3,、当时,郑成功驻军厦门。一天,他登上军营附近的一座山头,临风眺望。郑成功指着东南方向问卫兵:“那是什么地方?”卫兵说:“是大海。”“大海那边呢?”卫兵说:“是宝岛台湾呀,!”,郑成功慷慨激昂地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4,、郑成功在厦门修造船只,聚集粮草,加紧操练海军。渡海东征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郑成功在一群将领的簇拥下,站在船楼上四处嘹望。这支在滔滔海浪中前进的庞大舰队,前后绵延十几里,风帆蔽空,战旗招展。郑成功看到自己亲手训练的海军纪律严明,军容整肃,充满了必胜的信心。,5,、荷兰侵略者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企图负隅顽抗。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舰队冲去。他们将敌舰团团围住,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十几丈高的水柱。原来是一个炮手瞄准敌舰放了一炮,刚巧打中了弹药库。那艘敌舰被炸成许多碎片,飞向天空。敌人惊恐万状,敌舰队乱作一团。郑军官兵乘势用钩子钩住敌舰,一个个跳了上去。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统统举手投降。,6,、台湾同胞听说郑成功的军队到了,个个喜出望外。他们把粮食、海鲜、蔬菜和茶叶送来慰劳郑军官兵。高山族的酋长特地送来了鹿皮和兽肉,要见郑成功。郑成功赠给他们绸布和烟草,表示谢意。街头巷尾,鞭炮之声不绝,人们载歌载舞,欢庆胜利。,7,、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大力发展生产。他派人把汉族农民用的犁、耙、锄、镰刀等农具,送到高山族弟兄手里。高山族弟兄逐渐学会了农业生产的新技术,生活得到明显改善。,8,、从祖国内地来到台湾的,有不少爱国的读书人,郑成功让他们办起了学校。他还规定高山族子弟读书可以免除徭役。这样一来,高山族和汉族的关系更融洽了。,9,、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课文结构:,决心收台民族英雄胜利收台纪念英雄建设台湾,总的来说,写战斗场面时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写好场面中的各个人物。写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描写。第二,既要勾画出场面的整体情况,又要着力描写其中一些最精彩的镜头,以突出场面的激烈。第三,还要穿插描写战斗时所处的环境,以烘托出战斗的气氛。,巩固练习,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