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优****虫 文档编号:10287674 上传时间:2025-05-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 020-2021 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七年级(下)期末 语文试卷 1 . 下列加点词语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积累/累赘 挚痛/炽热 默契/锲而不舍 . . . . . . B. 狂澜/谰语 贮藏/伫立 北斗/气冲斗牛 . . . . . . C. 忏悔/颤抖 殷红/殷切 进溅/屏息凝神 . . . . . . D. 挑逗/挑剔 猥亵/马嵬坡 酒酿/踉踉跄跄 . .. . . . . 2 . 从下列三组词语中各找出一个错别字并订正。 第一组 辜负 攻坚克难 第二组 鲁莽 悔人不倦 第三组 邀游 家喻户晓 至死不渝 酣然入梦 妇儒皆知 锋芒必露 不耻下问 颠沛流离 慷慨淋漓 悲天悯人 仙露琼浆 错别字 订正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3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卢永根教授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是当之无愧的现代“神 .... 农”。 B. 钟南山院士在新冠肺炎袭击武汉时,不顾个人安危,义不容辞地奔赴抗疫一线。 .... C.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卫星发射成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如.释重 .. 负。 . D. 叶嘉莹先生在三尺讲台一站就是七十余年,潜心教学、钻研诗词,令人叹.为观 .. 止。 . 4 . 阅读陈燕红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报道,完成问题。 ① 近日, [甲]清远市隔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燕红,荣获 2020 年全国劳 动模范。从城里返回村里,她扎根乡下十年不走;[乙]从妇女主任到村支书,她始 终总是把百姓放在心上;从农货出山到引进产业,她为脱贫攻坚谋新开路。 ② 辞掉城市小学教师工作, _________;解决村里留守儿童问题,_______;网络 直播助力农货出山,________,引进产业壮大村体经济,_______。“幸福不会从 第 1页,共 21页 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丙]让村里的产品走得更远,融入大湾区的菜篮子, 是陈燕红接下来的奋斗目标。 ③ 正所谓: __________。[丁]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要敬畏每一位劳动者,努力 成为热爱劳动、善于劳动、勤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 (1) 报道中划线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______ .... A.[甲] B.[乙] C.[丙] D.[丁] (2) 以下四句话依次填入第②段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① ② ③ ④ 她带领村民找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 她与隔坑村紧紧绑在一起 她谋划产业发展新思路 她让隔坑村成为全省“妇女之家”项目示范点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①④③ D.②④①③ (3) 从内容和形式看,下面最适合填入第③段横线处,表达对劳动者敬意的一副对 联是 ______ A.劳动人民第一功;文明历史五千载 B.翰墨飘香赞风流人物;丹青亮彩写华夏文章 C.沧海横流,方显英堆本色;风疾浪涌,唯有中流砥柱 D.竞风流,劳动引领脱贫路;圆梦想,奋斗奏响幸福歌 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 . ① ② ③ ④ ⑤ 斯是陋室,______。(刘再锡《陋室铭》) 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______,夜泊秦准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赵师秀《约客》) 第 2页,共 21页 6 7 . . 根据三个关键词,分别写出一句课本中的古诗文名句。 ① ② 关键词:花木兰打更艰苦 ______ 关键词:周敦颐洗涤庄重 ______ 根据语境,填入最恰当的古诗名句。 ① 初一学生小王,暑假期间随父母上东岳之巅,见云朵、飞鸟、山峦融为一体,顿 感心气清朗,不想起刚学习过的诗圣关于不怕困难、敢攀顶峰的诗句,更坚定了努 力学习、建设祖国的志向。这一诗句是:“______,______。” ② 1994 年,岩东考虑到当地老师大少、孩子无法上学,选择了回到自己的出生地 云南省秧洛村小学任教。20 多年来,他一直兢兢业业,脚踏实地,默默扎根于农 村和基层。他的故事,让我们想起了龚自珍的诗句:“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8 . 河中石兽 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 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乎?”众服为确 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 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上矣。求之下流,固巅; 求之地中,不更巅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 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以为顺流下.矣 B.闻.之笑曰 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当窗理.云鬓(《木兰诗》) 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C.尔辈不能究物理 . D.不更.颠乎 (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对于石兽的下落,讲学家和老河兵各执一词,意见截然相反,令人无法判断对错。 B.讲学家讥笑寺僧对事物不进行深入的思考,而老河兵则嘲笑寺僧用了错误的方法。 第 3页,共 21页 C.老河兵指出,石性、沙性、水的反激力和坎穴的形成,致使河中大石移动了位置。 D.文章语言简洁生动,如仅用几个短句写寻找石兽的过程,并详细谈论深层的思考。 9 . 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胤恭勤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以照书,以夜然日焉。及.长, 风姿美劭劭,机悟敏迷,甚有乡曲之.誉。 (节选自《晋书•车胤传》)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 ② 及.长,风姿美劭 ______ 甚有乡曲之.誉 ______ (2) 根据文段,简要概括车胤的品质特点。 1 0.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 请从诗歌的颈联中找出一组韵律和谐的主谓短语: ______ 。 (2) 根据下面表格,分析本诗属于陆游诗歌的哪一主题?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主题 主要特点 多是表达爱国情怀和对百姓的关切,语言 《示儿》《书愤》《十 明白晓畅,风格雄浑沉郁。 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写作素材,有细致入微 《冬夜读书示子聿》《临 的描绘,情感真挚。 安春雨初霁》 重要作品 爱国诗 抒情诗 爱情诗 抒发对亡妻的悼念,热烈、诚挚地抒发了 《春游》四首 纯真的感情,语言清婉细腻、情感深婉。 《沈园》二首 1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耗资 800 多万元、历时一年多的改造修建,广州起义旧址纪念馆(以下简称“纪 念馆”)将于 12 月 11 日广州起义 80 周年之际恢复对外开放。一批珍贵的文字图 片资料将首次公开,向世人重现尘封了 80 年之久的“广州起义故事”。 第 4页,共 21页 记者在纪念馆看到,新展馆展览面积达 900 平方米,以 150 多件珍贵的文物资料, 50 多张历史图片和照片,生动再现了广州起义的历史情景。 3 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比较,外国友人的参与,成为广州起义人 员构成的一大特点。史料记载,来自中山大学校内的 200 多名朝鲜战士,以崇高 的国际主义精神投身起义。参加战斗的包括朝鲜籍战士崔庸健、越南籍战士洪水, 本次展览特别公布了这两位英雄的照片。 (摘编自《广州起义纪念馆对外开放展出多个重要红色文物》,《广州日报》2007 年 12 月 4 日)材料二 张太雷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重要创建 人,党的著名政治活动家和宣传家。 1927 年 12 月 12 日,在领导震惊中外的广州 起义中壮烈牺牲,年仅 29 岁。 1 921 年初,刚从北洋大学毕业的张太雷,本可以谋得一官半职,稍解家中困窘。 但因革命需要被派赴俄国,担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的第一位使者。他下定决心, 毅然肩负起这崇高的使命,远离家人,越过重重封锁线,到俄国去。在这情况下, 张太雷不能不向家中老母和妻子有个交代。他为共产主义的理想,甘愿牺牲一切, 但对家人又只字不能吐露。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了这封家信: 我此次远游并没有什么,你们也不必对于我有所牵挂。我立志要到外国去求一点高 深学问,谋自己独立的生活。母亲年老亦应当吃好一点,穿好一点。你可劝劝母辛 说不要过省。 你可以趁这个时期用一点功。你一定要进学堂的,所费亦不算多。你第一要选择你 所最擅长的功课,学习了可以使你独立。我想你学刺绣及图画一定是好的。刺绣要 那新式的刺绣,如绣花卉、人物、山水之类。图画学了是最有乐趣的。再者,图西 与刺绣是有极大关系的。我想你于这两种课都是很擅长的并且很喜欢的。这两样东 西很有用处,你学好了这两样,你很可以自立了;那时你是一个独立的女子了。除 掉学习刺绣图画之外,你还要学一点普通常识,尤其对于如何教育子女,是要研究 的。 “ 我们现在离开是暂时的,是要想谋将来永远幸福,所以你我不必以为是一件可忧 的事。我一路有信给你,到俄国后我时常有信家来,不要忧愁……” 摘编自《张太雷致妻书》)材料三 ( 当年,参加广州起义的人员来自各行各业,有工人、农民和士兵,大家没有统一的 服装。每人一条红布带,准备起义的时候佩戴在脖子上或绑在手臂上。但不料起义 计划援前泄露,敌人已开始部署镇压,起义被迫提前一天举行。而这时,红布带准 第 5页,共 21页 备得并不充足,不少起义军民就把家里的红被面撕成一条条或是把白布染成了红布。 但没想到的是,红布带遇水褪色,不少起义军民的脖子上和手腕上都留下了红印。 起义的焰火熄灭后,反革命的扑杀整整持续了六天。数天以前,红布带曾是起义敌 我相互识别的标志,是红色苏维埃政权的证明和象征,而此刻,却被反动当局当作 识别扑杀对象的线索。凡是脖颈、手腕等处有红色印记者,都被无情杀害。 那么,广州起义纪念馆里的这条红布带是如何被保存下来的呢? 这条红布带的主人是当年工人赤卫队第一联队中队长杨馨坤。他在撤退时,将红布 带藏进贴身衣袋,奋力冲出敌人的围截。他回到家乡英德后,小心翼翼地把红布带 用油纸一层一层地包裹好,秘密地埋在了山岗里。 1959 年,由革命同志捐献给了 国家。 (摘编自《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等你来看》,《南方日报》2021 年 4 月 5 日) (1) 以下关于广州起义的认识,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______ A.广州起义旧址纪念馆恢复开放之时,展出了崔庸健、洪水等众多外国战士的照片。 B.毕业后就越过重重封锁奔赴俄国参加革命工作的张太雷,29 岁时领导了广州起义。 C.籍贯英德的工人杨馨坤,藏着红布带冲出敌人围截,保住了珍贯的广州起义信物。 D.广州起义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参战者包括了外国革命者、工人、农民和士兵等。 (2) 下列对张太雷家信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______ A.为了宽慰家人,张太雷将前往俄国任职和工作称为“远游”和“求一点高深学 问”。 B.虽然对前往俄国的旅途忧心忡忡,但张太雷更牵挂母亲在家能否吃得好、穿得好。 C.张太雷提议妻子要学刺绣、图画和研究子女教育,将来要做一个新女性和好母亲。 D.张太雷在信的最后,既提出家人不必为自己离国担忧,也暗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 (3) 材料中三件历史文物的故事,哪一个最适合作为“广州起义讲解词”的开头, 向参观者介绍广州起义?请说说你的理由。 1 2. 阅读下而文字,完成问题。 _ _______ 黄咏梅意识到母亲喜欢花,已是她退休的时候了。记忆中,我们家阳台上也种植物, 但很少见到花。在有限的花盆里,小葱、小蒜、小辣椒、芫荽这些与其说是常见, 不如说是常备。厨房里,主菜炒起来了,母亲会命我到阳台摘几根小葱或小辣椒, 洗洗,直接放到锅里。“物尽其用”四个字,被母亲一辈子奉为人生信条,也将母 亲训练得心灵手巧,家里很多淘汰的旧物都被她不厌其烦地改为他用。 第 6页,共 21页 母亲不种花,可能也觉得花不好伺候。我们一家五口人,父母上班,孩子上学,并 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养花。种下的花如果不开花,还不如种小菜。母亲种菜是很积极 的。小时候有那么几年时间,我们家安在一个半山腰的独间平房。房前有一片平地, 被母亲用篱笆围成小菜园,里边种了不少蔬菜瓜果,基本上可供应一家人的日常需 求。印象最深的是葫芦,藤蔓攀在篱笆上,果实藏在叶子下。我们三个小孩子会挑 选出自己喜欢的小葫芦,用一根针,在葫芦瓜上歪歪扭扭地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 比赛哪一只长得又快又大,就像比赛自己的身高一样。母亲很懂种菜,在她特别的 照顾下,刻有我们几个孩子名字的葫芦瓜,总是长势喜人,最终结出了皆大欢喜的 果实。而刻着父亲母亲名字的那几只葫芦,远远落后于我们。我们欢天喜地地将自 己的葫芦摘下来,挂在屋角,让它们跟我们的名字一起晒干、变黄,最终成为书桌 上的摆设,权当一束不会凋谢的花。 十七岁那年夏天,我到桂林读大学,父母送我去报到,趁机游览一下桂林山水。那 是我第一次跟父母出远门,应该也是父母第一次一起出门旅游。我们住在一个简陋 的小旅馆,窗外可以见到清澈的漓江水。旅馆对面有一个花坛,母亲在那里第一次 看到了一种奇怪的花。小小的五瓣花瓣,组合成一张人的脸谱,有眼睛有鼻子有嘴 巴,五官是深紫色,脸膛是浅紫色或嫩黄色。我们第一次见到这么有趣的花,就像 花坛里有一个小人国。母亲对花的知识匮乏,直接称之为“人脸花”。每次进出旅 馆,我们都要去看看这些有趣的“人脸花”。分别的时候,母亲想找找有没有种子 可以带回家,找了半天没看到一粒果实。突然,母亲指着一簇角落里的花,说,这 五朵,像不像我们一家?那五朵花挨得特别近,都快叠到一起了,上边两朵稍微大 一些,浅紫色的脸膛上有着近乎墨色的五官,下边三朵大小差不多,嫩黄色的脸膛 上,五官是浅浅的紫色。我和父亲都笑了,说像。我用手指点着那些小脸数过去, 这是我,这是哥哥,这是姐姐。数完,我的眼泪就流了下来。那之后的许多年,离 别、想家成为一种习惯。后来,在一些地方,我多次看到过这种“人脸花”,每次 看到,我都会朝这些“小脸”会心一笑,想起那年小旅馆前的“一家五口花”,想 起我们一家五口人。 母亲退休之后,阳台慢慢开始种起了花,盆栽从实用转变为审美。种的都是些好养 的花,茉莉、海棠、三角梅、芍药、桂花之类。阳台角落还留着几棵实用的小葱和 辣椒,稀稀拉拉,枯老了也没被摘下放到锅里。年份最久的当属那株海棠花。花树 不高,却很结实,主干已经比我的拳头还粗。 今年,在小区散步的时候,突然发现小区围栏下新摆了一溜花盆,花盆里边挤挤挨 挨地开满了一张张“小脸”。整齐的五瓣花瓣,嫩黄、粉红、紫色的脸膛,颜色各 第 7页,共 21页 异,风一吹,像笑脸。我也笑了,站着看了很久。手机里有一款植物识别软件,几 秒钟之后,我得以知道,“人脸花”真正的名字叫三色堇,花语是——请思念我。 我在微信上把照片发给母亲看,她高兴地说,你们那里也种“人脸花”啊 !我暗自 偷笑,并没有纠正母亲。这种花,在我们家就叫“人脸花”,早在很多年前,我家 这位无暇养花的“花盲”,竟然无师自通,为我正确读出了那些“人脸花”的花语 — —请思念我。 有删改) (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A.文章开头第一句话,表现了作者很久后才意识到母亲不在阳台种花并非不喜欢花。 B.文章既回忆了家庭生活,也抒发了成长中的感受,饱含着温情与怀念,感染力强。 C.作者运用比喻手法,从外形和神的等方面细腻地描写了他在散步时看到的人脸花。 D.作者在寻常景物中蕴藏着丰厚的感情,一如贾平凹笔下那棵与命运抗争的小桃树。 (2) 下表是对文章内容的梳理,请补全有关内容。 时间 内容 我记忆中 我小时候 母亲在阳台种家常菜。 ① ______ ② ______ 母亲退休后 ______ 母亲第一次见到人脸花。 ③ ______ ④ 我懂得了人脸花的花语。 (3)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母亲的形象特点。 (4) “阳台上的花”和“人脸花”,哪一个更适合作为本文的标题?请结合文本谈 谈你的理由。 1 3.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十四年后的你将会与怎样的世界和怎样的自己相遇?请发挥想象,想象你在 2035 年某一天发生的故事以《我在 2035 年的这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2)认真书写,注意工整、 美观。(3)不少于 500 字。 1 4.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 【选文】 “ 有功夫挤我,干嘛不挤一挤曹先生?” [人物 1]吭哧了半天才说出来。 .. “ 那是正犯,拿住呢有点赏,拿不住担不是。你,你呀,我的傻兄弟,把你放了像 第 8页,共 21页 放个屁,把你杀了像抹个臭虫!拿钱呢,你走你的;不拿,好,天桥见!别麻烦, 来干屁的,这么大的人!再说,这点钱也不能我一个人独吞了,伙计们都得沾补点 儿,不定分上几个子儿呢?这么便宜买条命还不干,我可就没了法!你有多少钱呢?” [ 人物 1]立起来,脑筋跳起多高,攥上了拳头。 动手没你的,我先告诉你,外边还有一大帮人呢!快着,拿钱!我看面子,你别 不知好歹!” [人物 2]的眼神非常的难看了。 “ …… 他一把将装钱瓦罐接过来,往墙上一碰。 (节选自《骆驼祥子》) (1) 上面三幅插图与选文内容相照应的是图( ______ ),选文是[人物 1] ______ 和 人物 2] ______ 之间的对话,具体事件为: ______ 。 [ (2) 小说往往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请结合选文分析【人 物 2】的形象特点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 第 9页,共 21页 答案和解析 1 .【答案】B 【解析】A.lěi/léi,zhì/chì,qì/qiè; B.lán/lán,zhù/zhù,dǒu/dǒu; C.chàn/chàn,yān/yīn,bèng/bǐng; D.tiǎo/tiāo,wěi/wéi,niàng/liàng。 故选:B。 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 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 项,得出正确答案。 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 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 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2 .【答案】必,毕,悔,诲,儒,孺 【解析】第一组,有误,“锋芒必露”中的“必”写作“毕”。 第二组,有误,“悔人不倦”中的“悔”写作“诲”。 第三组,有误,“妇儒皆知”中的“儒”写作“孺”。 答案: 第一组,必,毕。 第二组,悔,诲。 第三组,儒,孺。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析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做好积累。字形的积累尤其要 注意同音字,又要注意形似字。 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平时的积累,对同音字和形似字分类做好整理。 3 .【答案】B 第 10页,共 21页 【 解析】ACD.使用正确; B.使用有误,义不容辞:从道义上讲不允许推托、拒绝。该成语和句意不符,应该使用 义无反顾”。 “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 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 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 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 .【答案】【小题 1】C 【小题 2】D 【小题 3】D 【 ( ( ( ( 解析】答案: 1)C 2)D 3)D 1)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A.有误,搭配不当,应该是“荣获 2020 年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B 有误,“始终”和“总是”重复啰嗦,应去掉一个。 C.正确。 D.有误,语序不当,应该是“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热爱劳动”。 故选:C。 ( 2)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辞掉城市小学教师工作”后面应是“她与隔坑村紧紧绑 在一起”,然后才能作其他的事情。故先排除 AB。“解决村里留守儿业问题”应该与 孩子的妈妈有关系,让全村的妈妈留在家乡,所以后面应是“她让隔坑村成为全省‘妇 女之家’项目示范点”,故排除 C。 故选:D。 ( 3)本题考查对联的选用。此对联要表达对劳动者敬意,所以排除 BC。对联的上联的 末一字应为仄音,下联的末一字应为平音,所以“竞风流,劳动引领脱贫路;圆梦想, 第 11页,共 21页 奋斗奏响幸福歌”符合要求。 故选:D。 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 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 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 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5 .【答案】惟吾德馨,不畏浮云遮望眼,杨花榆荚无才思,烟笼寒水月笼沙,闲敲棋子落灯花 【 ① ② ③ ④ ⑤ 解析】答案: 惟吾德馨(重点字:馨) 不畏浮云遮望眼 杨花榆荚无才思(重点字:荚) 烟笼寒水月笼沙 闲敲棋子落灯花(重点字:敲)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 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 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 方法可供借鉴: 1 2 3 4 .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6 .【答案】朔气传金柝,濯清涟而不妖 【 ① ② 解析】答案: 朔气传金柝(重点字:朔) 濯清涟而不妖(重点字:濯)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 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 第 12页,共 21页 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 方法可供借鉴: 1 2 3 4 .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7 .【答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① ② 解析】答案: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注意“凌”的书写)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 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 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 方法可供借鉴: 1 2 3 4 .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8 .【答案】【小题 1】B 【小题 2】D 【小题 3】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 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下:流到下游/下:地名; B.闻:听说/闻:听说; 第 13页,共 21页 C.理:道理/理:整理; D.更:更加/更:重新。 故选:B。 (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 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 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 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然,既然这样。则,那么。但,只,仅仅。臆断,主观地判断。句意:既然这 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 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A.有误,讲学家脱离实际、主观臆断;老河兵经验丰富,从实际出发,提出正确意见; B.有误,老河兵则嘲笑讲学家认识的错误; C.有误,老河兵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的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石兽落水的上游去 寻石兽; D.正确。 故选:D。 答案: ( ( 1)B 2)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 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 【 3)D 参考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靠近河岸的寺庙,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门前的两只石兽也 一起沉没在此河中。过了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 底还是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 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 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特点坚硬沉重,泥沙的特点松软 浮动,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了吗?”大家信 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 第 14页,共 21页 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 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 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 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 就显得很荒唐;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荒唐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 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 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之”的用法: 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9 .【答案】【小题 1】等到 【小题 2】的 【 ① ② (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 句意:等到他长大以后,模样十分俊美。及,等到。 句意:得到乡里人们很高的赞誉。之,的。 2)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从“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以照书,以夜然日焉” 可知,车胤是一个勤学苦读的人。据此作答,意对即可。 答案: ( ( 1)①等到 ②的 2)车胤是一个不畏生活艰苦,勤奋好学的人。 参考译文: 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 车胤就用白绢做成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从夜晚接着白天学习。等到他长大 以后,模样十分俊美,才思敏捷,得到乡里人们很高的赞誉。 第 15页,共 21页 理解文言词语语的意义和用法,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然后再推敲词义。此外,在平时的 学习中,要学会分类积累,积累一些重点文言词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 1 0.【答案】【小题 1】箫鼓追随、衣冠简朴 【小题 2】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的韵律和对主谓短语的把握。“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 朴古风存”中的“箫鼓追随”和“衣冠简朴”是一组韵律和谐的主谓短语。 (2)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把握。这是一首记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 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 游兴。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 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 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 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答案: ( ( 1)箫鼓追随 衣冠简朴 2)抒情诗。如“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两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 热闹的乡俗民事,既表现诗人对古老淳朴的民俗的赞美,也表达了对乡民的喜爱之情。 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 社日将近,一路上迎神的萧鼓声随处可闻,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随时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家门。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歌,首联描写丰收年景,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品行。颔联描 绘山村风光,被后世用来形容已陷入绝境,忽又出现转机。颈联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 达民风的淳朴可爱。尾联写出诗人乘月闲游,夜访村民。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 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 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 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 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 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 第 16页,共 21页 歌的主旨。 1 1.【答案】【小题 1】D 【小题 2】B 【小题 3】 【解析】(1)ABC.正确; D.有误,结合材料三“当年,参加广州起义的人员来自各行各业,有工人、农民和士兵”, 可知选项错误。 故选:D。 ( 2)ACD.正确; B.有误,选项“虽然对前往俄国的旅途忧心忡忡”于文无据。 故选:B。 ( 3)先回答红布带被保存下来的故事最适合作为“广州起义讲解词”的开头,向参观 者介绍广州起义。材料三摘编自《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等你来看》,可 见“红布带”的重要历史意义。结合材料三“那么,广州起义纪念馆里的这条红布带是 如何被保存下来的呢”分析,不但可以设置悬念,吸引大家的兴趣,而且可以直接入题, 讲述广州起义始末。 答案: ( ( ( 1)D 2)B 3)红布带被保存下来的故事最适合作为“广州起义讲解词”的开头。因为“红布带” 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这个故事能吸引大家的兴趣,直接入题,讲述广州起义。 本题是关于“广州起义”的主题阅读,第一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分析,第二题考查材料 内容理解分析,第三题考查阅读拓展。 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 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1 2.【答案】【小题 1】C 第 17页,共 21页 【 时 【 【 小题 2】母亲在房前平地种小菜。,“我”十七岁时,母亲阳台种花。,今年“我”散步 小题 3】略 小题 4】略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ABD.正确; C.有误,作者没有运用比喻手法。 故选:C。 (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结合“小时候有那么几年时间,我们家安在一个半山腰 的独间平房。房前有一片平地,被母亲用篱笆围成小菜园,里边种了不少蔬菜瓜果,基 本上可供应一家人的日常需求”,①概括为:母亲在房前平地种小菜;结合“十七岁那 年夏天,我到桂林读大学”,②概括为:“我”十七岁时;结合“母亲退休之后,阳台 慢慢开始种起了花,盆栽从实用转为审美”,③概括为:母亲阳台种花;结合“今年, 在小区散步的时候,突然发现小区围栏下新摆了一溜花盆”,④概括为:今年“我”散 步时。 (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母亲一辈子将“物尽其用”奉为人生信条,退休之后也 会插花等,表现母亲聪慧能干,心灵手巧;在阳台上种上常备植物,家里很多淘汰旧物 都不厌其烦地改为他用,房前一片平地用篱笆围成小菜园,表现母亲勤俭持家,温良淳 朴;特别照顾刻有几个孩子名字的葫芦瓜,把不知名的花叫“人脸花”,由五朵“人脸 花”想到他们一家五口人,喜欢“五代同堂果”,希望子孙满堂、老少安康,表现母亲 疼爱孩子,关心家人;年轻时在自家阳台种植物;对奇怪花的好奇,并将此花叫做“人 脸花”;退休后又积极拥抱生活,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表现母亲热爱生活,富有情趣。 ( 4)本题考查标题作用分析。先回答阳台上的花更适合作为本文的标题。因为母亲是 在阳台上种的植物和花,交代了地点;“阳台上的花”不断生长,暗示孩子们在成长; 母亲退休后在阳台上养花,象征幸福快乐的生活;母亲在阳台上种的都是些有审美价值 的茉莉、海棠、三角梅、芍药、桂花之类,象征精神深处的一种审美情趣;寄寓对亲人 的思念之情。 答案: ( ( 1)C 2)①母亲在房前平地种小菜;②“我”十七岁时;③母亲阳台种花;④今年“我” 第 18页,共 21页 散步时。 ( 3)①聪慧能干,心灵手巧。母亲一辈子将“物尽其用”奉为人生信条,退休之后也 会插花等;②勤俭持家,温良淳朴。种了不少蔬菜瓜果,基本上可供应一家人日常需求; ③ 疼爱孩子,关心家人。特别照顾刻有几个孩子名字的葫芦瓜,喜欢“五代同堂果”, 希望子孙满堂、老少安康;④热爱生活,富有情趣。年轻时在自家阳台种植物;退休后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