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优****虫 文档编号:10287662 上传时间:2025-05-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 2020-2021 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卷 说明: 1 2 .本检测题包括两道大题,28 道小题。满分 90 分,检测时间 60 分钟。 .请认真填写答题卡的相关内容。第 1-25 小题的答案请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第 26-28 小题的答案,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 . “张公出,丝路兴,文明传。……大业(年号)始,东都建,运河开。”材料中的“丝路”与“运河” 都促进了( ) A. 南北交通的发展 B. 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C.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西汉的大一统 2 . 下图为东晋至北宋时期,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示意图。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央集权的加强 B. 重文轻武的政策 C. 君主专制的强化 D. 选官制度的变革 3 . 有学者认为:“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 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 性。”材料主要表明该“制度” A. 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B. 推动了隋唐时期教育的发展 C. 实现了公平选拔人才 D. 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4 . 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为此,太宗 A. 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 B. 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 C. 勤于政事和爱惜民力 D. 重视农业和关爱百姓 5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首诗描写的繁荣景象出 现在( ) 第 1页/共 8页 A. 唐高祖李渊时期 B. 唐太宗李世民时期 C. 唐玄宗李隆基时期 D. 女皇武则天时期 6 . 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以下唐诗中,能反映民族交融的诗句是 A.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D.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7 . 唐朝诗人杜甫在《无家别》中写道:“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 何所有?一二老寡妻。”造成这一惨状的历史事件是 A. 七国之乱 B. 八王之乱 C. 安史之乱 D. 黄巢起义 8 . “唐朝灭亡之后,北方黄河流域相继出现了五个政权,历经 54 年,每个政权平均约为 10 年,最短的不 到 4 年。”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A. 政权更迭十分频繁 B. 民族交融不断加深 C. 统一成为必然趋势 D. 疆域面积不断扩大 9 . 下图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基本阶段的简易时间轴,其中阶段③的阶段特征是 A.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 0. 下表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据此可知 领域 措施 内容 目的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 募役法 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 限制官僚等的特权,增加政府收入 钱 经济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 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 方田均税法 均征税 赋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促进农业发展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 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 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 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军事 保甲法 第 2页/共 8页 A. 变法目的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富国强兵 B. 农田水利法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C. 变法导致了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 D. 变法引发了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 11. 北宋灭亡后,他精忠报国,收复失地却冤死在风波亭;南宋灭亡后,他率部顽强抵抗宁死不屈,留下“人 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材料中这两个“他”分别是指 A. 岳飞、文天祥 B. 辛弃疾、岳飞 C. 文天祥、陆秀夫 D. 岳飞、辛弃疾 1 2. “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 融,元朝时候,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材料反映了回族的形成是 A. 封建专制统治的结果 B. 民族融合的结果 C. 元朝对外扩张的结果 D. 民族分化的结果 1 3. 2021 年是西藏和平解放 70 周年,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 下的行政区是在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1 4. 《水浒传》中描写道:“梁山好汉鲁智深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不仅有人说书唱曲,杂耍表演,还有人 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他们到的地方是 A. 瓦子 B. 驿站 C. 邸店 D. 榷场 1 5. 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以下不属于宋代 词人的是 A. 苏轼 B. 李清照 C. 辛弃疾 D. 白居易 1 6. 下图所示为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的杂剧陶俑。下列对杂剧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它是一门综合性艺术 它是元曲的组成部分之一 关汉卿是其杰出的作家代表 它兴起于清朝中后期 第 3页/共 8页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 7. 明史专家吴晗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 臣关系由坐而站而跪,说明 A. 中央集权日趋强化 B. 皇权专制不断加强 C. 官场腐败之风蔓延 D. 丞相权力被日益分割 1 8. 清初文人廖燕写道:(译文)“我认为明太祖的八股取士,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 明朝做得比较巧妙,秦朝做得笨而已,他们都是为了愚昧天下人的思想。”作者认为 A. 八股取士具有重要积极作用 B. 八股取士、焚书坑儒都是为了禁锢人们思想 C. 焚书坑儒直接影响八股取士 D. 焚书坑儒、八股取士形式内容上完全一样 1 9. 明朝中后期,出现了以《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为代表的一批科技著作。这些科技著作 的主要特点是 A. 注重科技研究与首创精神 C. 体现繁荣开放的时代特征 B. 总结历代传统科技成果 D. 大力宣传西方先进科技 2 0. 明代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扩建和改造而成,平面呈“凸”字形,以一条纵贯南北的中轴线对称展 开。明北京城的核心是 A. 宫城 B. 皇城 C. 内城 D. 外城 2 1. 中国的历史是由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在我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全国性封建王朝有两个, 其中满族建立的是 A. 隋 B. 唐 C. 元 D. 清 2 2.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其中下表内容反映了 人物 事件 结果 戚继光 戚继光抗倭 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回祖国怀 抱 郑成功 郑成功收复台湾 第 4页/共 8页 康熙 雅克萨之战 打败沙俄,签订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A. 君主专制的强化 B. 社会矛盾的加剧 C. 反抗侵略的斗争 D. 对外交流的频繁 2 3. 观察宋、元、明、清疆域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中央政权的统治疆域一直在逐渐扩大 B. 今天的北京城一直是中央政权的都城 C. 行省始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 D. 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 2 4. 清朝前期,吴江盛泽镇出现“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汉口镇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的都会城市、苏州城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上述情况反映了当时 A. 手工业工场颇具规模 B. 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C. 商业发达,商品贸易兴盛 D. 人口数量有很大的增长 2 5. 四大名著中,被视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揭示了封建王朝走向衰亡历史命运的是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D. 《红楼梦》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3 小题,第 26 题 12 分,第 27 题 15 分,第 28 题 13 分,共 40 分) 2 6.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消费国。解决好吃饭问题,“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自古以来 第 5页/共 8页 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水稻栽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据考古发掘考证,早在六七千年以前这里就已种植 水稻。 — —百度百科《水稻》 材料二 (东晋后期),在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下,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包括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 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例如,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这 是水稻生产技术的重大进步。 材料三 (唐时),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 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唐朝非常重视兴修水利,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材料四 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当时,长江下 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材料五 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开垦,许多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边远地区也得 到了开发。到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 3 亿亩。在兴修水利方面,对黄河、淮 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还组织人力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在庄稼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 术,改良新品种,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 —以上材料均摘自《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1)材料一的结论,可以用我国哪一遗址的考古发现进行考证? (2)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经济重心南移在宋时完成”等相关知识,归纳宋朝出现“苏湖熟,天下足” 谚语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进步的共同原因。 2 7. 对外交往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国家的兴衰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 性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 化大交流。 — —摘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以下是两则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史书评论: 郑和在不到 20 年的时间内跨越了半个地球,把明帝国的声威最大限度地远播到海外。在这个过程中, 他进行了 15 世纪末欧洲地理大发现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 —(美)崔瑞德《剑桥中国明代史》 明王朝遣使西航(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并没有和民间对外贸易利益有效地结合起来。“厚远薄来” 第 6页/共 8页 用大量物质财富换取海外诸国形式上的藩属关系。结果开支浩繁,“库藏为虚”,被后来任事者视为耗民 伤财之举。此后明朝政府无力也不愿再开展这样大规模的航海活动。 —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材料三: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朝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 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这种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导致中 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列举材料一中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把唐文化传播四方”的史实各一例。 (2)依据材料二,概括对“郑和下西洋”的两种不同观点。(不得摘抄原文)你认为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 有哪些?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实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归纳该政策产生的影响。(不得摘抄原文) 8.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朝代。有人说它“积贫积弱”(钱穆语),有人则认为它是“华夏民族文 ( 2 化之造极之世”(陈寅恪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 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普曰:“…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 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一 材料二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威胁都城开封。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南宋初年,金军大举南下, 岳飞率军北伐,迫使金军后退。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南宋偏安于江南一隅。 — —摘编自《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三在很多方面,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激动的年代。后来的世世代代历史学家批评它, 是因为它未能顶住异族入侵,而终于被他们痛恨的蒙古人打垮。但宋朝却从 960 年存在到 1279 年,长 于三百年的平均朝代寿命……宋朝完全称得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 — —【美】罗兹·墨菲《亚洲史》 1)材料一中,针对唐末以来“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赵普给宋太祖的建议是什么?(请直接摘 抄原文)据此建议,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方面的措施以加强中央集权? 2)材料二反映出“岁币外交”成为宋朝政府实施的纳贡求存政策。对于这一政策,世人褒贬不一。你如 何评价这一政策? 3)材料三中“未能顶住异族入侵,而终于被他们痛恨的蒙古人打垮”,具体所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为 ( ( ( 什么说宋朝“是当时世界上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请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朝经济、科技发展的相 第 7页/共 8页 关史实加以论证。 第 8页/共 8页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 2020-2021 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卷 说明: 1 2 .本检测题包括两道大题,28 道小题。满分 90 分,检测时间 60 分钟。 .请认真填写答题卡的相关内容。第 1-25 小题的答案请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第 26-28 小题的答案,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 . “张公出,丝路兴,文明传。……大业(年号)始,东都建,运河开。”材料中的“丝路”与“运河” 都促进了( ) A. 南北交通的发展 B. 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C.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西汉的大一统 【 【 【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丝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 化交流,对中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B 符合题意;促进南北交通的发展与丝绸之路无关,A 排除; 经济中心南移与丝绸之路无关,C 排除;西汉的大一统与大运河无关,D 排除。故选择 B。 2 . 下图为东晋至北宋时期,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示意图。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央集权的加强 B. 重文轻武的政策 C. 君主专制的强化 D. 选官制度的变革 【 【 【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东晋至北宋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增加,结合所学知识, 魏晋以来,官员选拔注重门第,造成东晋寒门子弟入仕较少局面。隋朝时,隋文帝改变了选官制度,初步 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科举制度诞生。科举制强调了才能作为选官的 第 1页/共 15页 标准,科举制在唐、北宋不断完善和发展,因此寒门制度入仕比例逐年上升,这是改革选官制度,实施科 举制度的结果,D 项正确;图片主要涉及寒门子弟入仕的原因,与 中央集权的加强、 重文轻武的政策、 君 主专制的强化无关,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 3 . 有学者认为:“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 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 性。”材料主要表明该“制度” A. 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B. 推动了隋唐时期教育的发展 C. 实现了公平选拔人才 D. 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 【 【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 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可知这种制度指的是科举制,科举制的出现打破了官僚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扩大 了统治基础,A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教育发展的信息,排除 B 项;实现了公平选拔人才表述太绝对, 只是相对公平,排除 C 项;宋朝的科举制,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4 . 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为此,太宗 A. 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 B. 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 C. 勤于政事和爱惜民力 D. 重视农业和关爱百姓 【 【 【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籍忠臣。”可知,意思是要广开言路,选用良吏才能 知道自己的过错与不足。所以唐太宗时期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故 A 符合题意;戒奢从简在材料中未涉及, 故 B 不符合题意;勤于政事与题干无关,故 C 不符合题意;重视农业和关爱百姓,材料中无法体现,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 5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首诗描写的繁荣景象出 现在( ) A. 唐高祖李渊时期 B. 唐太宗李世民时期 C. 唐玄宗李隆基时期 D. 女皇武则天时期 【 【 【 【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结合所学可 第 2页/共 15页 知,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是“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 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称“开元盛世”,因此材料内容描写的是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 世,C 项正确;唐高祖建立唐朝,排除 A 项;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排除 B 项;武则天时期被称为“政 启开元,治宏贞观”,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点睛】 6 . 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以下唐诗中,能反映民族交融的诗句是 A.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D.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 【 【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胡乐,古代称西北方及北方民族和西域各地的音乐,说明民族间的交融,C 项正 确;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表达诗人回乡的伤感之情,排除 A 项;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 倍思亲和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排除 BD 项。故选 C 项。 7 . 唐朝诗人杜甫在《无家别》中写道:“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 何所有?一二老寡妻。”造成这一惨状的历史事件是 A. 七国之乱 B. 八王之乱 C. 安史之乱 D. 黄巢起义 【 【 【 【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唐代诗人杜甫所经历的“世乱”指的是安史之乱。755 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 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叛军先后攻占东都洛阳,又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 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 少数民族的援助下,最终于 763 年被平定,故选 C 项;七国之乱发生在西汉时期,故排除 A 项;八王之乱 发生在西晋时期,故排除 B 项;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末年,此时杜甫早已去世,故排除 D 项。 8 . “唐朝灭亡之后,北方黄河流域相继出现了五个政权,历经 54 年,每个政权平均约为 10 年,最短的不 到 4 年。”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A. 政权更迭十分频繁 B. 民族交融不断加深 C. 统一成为必然趋势 D. 疆域面积不断扩大 【 【 【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唐朝灭亡之后,北方黄河流域相继出现了五个政权,历经 54 年,每个政权平均约为 10 第 3页/共 15页 年,最短的不到 4 年。”由此可知五代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 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 在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A 项正确;其他三项与材料不符,排除 BCD 项。故选 A 项。 9 . 下图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基本阶段的简易时间轴,其中阶段③的阶段特征是 A.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 【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时间轴③的时间:581 年到 907 年。结合课本所学可知,581 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 建立隋朝;唐朝末年,统治腐败,农民起义不断发生,907 年,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朱温,建立了后梁政 权,唐朝至此灭亡,故阶段③是隋唐时期。隋朝统一了南北,唐朝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实行对外政策, 与世界各国交流频繁,科技、艺术方面都有很大建树,隋唐是中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时代,C 项正确;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排除 A 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 排除 B 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明清时期,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 0. 下表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据此可知 领域 措施 内容 目的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 募役法 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 限制官僚等的特权,增加政府收入 钱 经济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 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 方田均税法 均征税 赋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促进农业发展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 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 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 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军事 保甲法 第 4页/共 15页 A. 变法目的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富国强兵 B. 农田水利法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C. 变法导致了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 D. 变法引发了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 【 【 【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措施领域主要涉及经济和军事可知,变法目的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富国强兵,A 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方田均税法和募役法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排除 B 项;措施加强了官僚机 构和军队的管理,排除 C 项;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促进了农业生产,没有引发农民起义,排除 D 项。故 选 A 项。 11. 北宋灭亡后,他精忠报国,收复失地却冤死在风波亭;南宋灭亡后,他率部顽强抵抗宁死不屈,留下“人 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材料中这两个“他”分别是指 A. 岳飞、文天祥 B. 辛弃疾、岳飞 C. 文天祥、陆秀夫 D. 岳飞、辛弃疾 【 【 【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岳飞率领南宋军民英勇抗击金军,曾经在郾城大 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但最终被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岳飞死后,人们将岳飞埋葬于西子湖 畔。“风波亭上起阴风,一统山河志复空。千古奇冤谁肯信,神州争唱满江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 心照汗青”指的是南宋抗元的将领文天祥的诗句。南宋灭亡后,抗战派大臣文天祥坚持抗元斗争,久在广东 沿海兵败被俘,囚禁期间,他坚怀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最后被杀害,A 项正确;其他三项不正确,排 除 BCD 项。故选 A 项。 1 2. “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 融,元朝时候,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材料反映了回族的形成是 A. 封建专制统治的结果 B. 民族融合的结果 C. 元朝对外扩张的结果 D. 民族分化的结果 【 【 【 答案】B 解析】 详解】 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材料“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 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可得出回族的形成是民族融合的结果,B 项 正确;回族形成于封建专制统治、对外扩张以及民族分化无关,排除 A、C 和 D 项。故选 B 项。 第 5页/共 15页 1 3. 2021 年是西藏和平解放 70 周年,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 下的行政区是在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 【 【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行政区,C 正确;A、B、D 排除。 1 4. 《水浒传》中描写道:“梁山好汉鲁智深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不仅有人说书唱曲,杂耍表演,还有人 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他们到的地方是 A. 瓦子 B. 驿站 C. 邸店 D. 榷场 【 【 【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 《水浒传》的成书,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宋朝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 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里有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A 项正确;驿站是古代供传递政府 文书的人及往来官员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排除 B 项;邸店,唐代以后供客商堆货、交易、寓 居的行栈的旧称,排除 C 项;榷场是宋辽金元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所设的互市市场,排除 D 项。故 选 A 项。 1 5. 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以下不属于宋代 词人的是 A. 苏轼 B. 李清照 C. 辛弃疾 D. 白居易 【 【 【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白居易是唐朝诗人,D 项不正确,符合题意;北宋文学家苏轼、两宋之交李清照, 南宋词人辛弃疾,AB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D 项。 1 6. 下图所示为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的杂剧陶俑。下列对杂剧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它是一门综合性艺术 它是元曲的组成部分之一 关汉卿是其杰出的作家代表 第 6页/共 15页 ④它兴起于清朝中后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 【 答案】A 解析】 详解】杂剧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最早见于唐代,鼎盛时期是元朝, 可见杂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元杂剧是散曲的组成部分,元朝关汉卿是著名的元曲作家,著有《窦娥冤》, ① ②③符合题意;杂剧最早出现于唐朝,不是清朝中后期,④不符合题意,B、C 和 D 项排除。故选 A。 点睛】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 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 7. 明史专家吴晗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1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 臣关系由坐而站而跪,说明 A. 中央集权日趋强化 B. 皇权专制不断加强 C. 官场腐败之风蔓延 D. 丞相权力被日益分割 【 【 【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从大臣和皇帝的关系来看,大臣的地位越来越低,皇帝的权威越来越高,反映了君主 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故选 B 项;材料体现的不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是君主权力的不断加强,是君臣 关系排除 A 项;官场腐败之风蔓延、 丞相权力被日益分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CD 项。故选 B 项。 1 8. 清初文人廖燕写道:(译文)“我认为明太祖的八股取士,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 明朝做得比较巧妙,秦朝做得笨而已,他们都是为了愚昧天下人的思想。”作者认为 A. 八股取士具有重要积极作用 B. 八股取士、焚书坑儒都是为了禁锢人们思想 C. 焚书坑儒直接影响八股取士 D. 焚书坑儒、八股取士形式内容上完全一样 【 【 【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我认为明太祖的八股取士,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明朝做得比较巧 妙,秦朝做得笨而已,他们都是为了愚昧天下人的思想。”分析可知,清初文人廖燕认为明太祖的八股取士, 第 7页/共 15页 与秦朝的焚书坑儒一样,都是为了禁锢人们思想,加强思想专制,B 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八股取士具有消 极作用,排除 A 项;秦朝的焚书坑儒没有直接影响八股取士,排除 C 项;焚书坑儒、八股取士形式内容上 不一样,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 9. 明朝中后期,出现了以《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为代表的一批科技著作。这些科技著作 的主要特点是 A. 注重科技研究与首创精神 C. 体现繁荣开放的时代特征 B. 总结历代传统科技成果 D. 大力宣传西方先进科技 【 【 【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本草纲目》是李时珍搜集和整理了 800 多种医药书籍, 并深入社会,进行 实地调查而写成的,《天工开物》天工开物是宋应星整理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经过长期积 累和不懈的探究而写成的,《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等内容,作者 为明代徐光启,B 项正确;这三本是注重经验总结,而不是科技研究与首创,排除 A 项;科技到明代中后 期开始落后于欧洲,并不是始终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排除 C 项;这几本著作注重经验的总结与应用,并未体 现大力宣传西方先进科技,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 0. 明代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扩建和改造而成,平面呈“凸”字形,以一条纵贯南北的中轴线对称展 开。明北京城的核心是 A. 宫城 B. 皇城 C. 内城 D. 外城 【 【 【 答案】A 解析】 详解】明成祖时修建,1420 年基本建成,1421 年正式迁都北京。包括宫城、皇城、内城、外城。北京 城的城中心是中央的宫城又叫紫禁城,今称故宫。A 项正确;B、C 和 D 项不是明北京城的核心,排除。故 选 A 项。 2 1. 中国的历史是由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在我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全国性封建王朝有两个, 其中满族建立的是 A. 隋 B. 唐 C. 元 D. 清 【 【 【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清朝是满洲贵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D 项正确;隋唐是汉族建立的,排除 AB 项;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2 2.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其中下表内容反映了 第 8页/共 15页 人物 事件 结果 戚继光 戚继光抗倭 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回祖国怀 抱 郑成功 郑成功收复台湾 康熙 雅克萨之战 打败沙俄,签订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A. 君主专制的强化 B. 社会矛盾的加剧 C. 反抗侵略的斗争 D. 对外交流的频繁 【 【 【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戚继光抗倭,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郑成功收复台湾,荷兰殖民者被迫 投降,台湾重回祖国怀抱”;“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签订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明朝倭寇骚扰东南沿海,戚继光抗倭,消除倭祸;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台湾回到祖国;雅克萨 之战,打败沙俄的入侵,签订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因此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和发展,反映了反抗侵略的斗争。选项 C 符合题意;选项 ABD 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 C。 2 3. 观察宋、元、明、清疆域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第 9页/共 15页 A. 中央政权的统治疆域一直在逐渐扩大 B. 今天的北京城一直是中央政权的都城 C. 行省始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 D. 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 【 【 【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宋、元、明、清疆域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宋朝与其他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间长期经济文化 的交流,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元朝统一全国,创立行省制度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明、清初统治者进行 一系列改革,强化了皇权,清朝统治者对边疆进行有效管辖,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说法是正确 的,D 项正确;元朝的版图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故“中央政权的统治疆域一直在逐渐扩大”说法不正确,排 除 A 项;南宋都城临安。故“今天的北京城一直是中央政权的都城”说法不正确,排除 B 项;行省制度在元 朝创立的,故“行省始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说法不正确,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2 4. 清朝前期,吴江盛泽镇出现“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汉口镇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的都会城市、苏州城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上述情况反映了当时 A. 手工业工场颇具规模 B. 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C. 商业发达,商品贸易兴盛 D. 人口数量有很大的增长 【 【 【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财富“甲于天下”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商业发达,商品贸易兴 盛,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清朝前期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也发展成为商业市 第 10页/共 15页 镇,甚至比县城的规模还大,比如吴江县的盛泽镇,湖北的汉口镇,乾隆时期的苏州,C 项正确;材料没 有体现手工业发展状况,排除 A 项;材料内容涉及的商业,与农业无关,排除 B 项;只是城镇人口数量多, 无法说明人口数量有很大的增长,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2 5. 四大名著中,被视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揭示了封建王朝走向衰亡历史命运的是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D. 《红楼梦》 【 【 【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