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南宁市2025届普通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
语 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 一
2
024年5月3日17时27分,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
射场成功发射,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嫦娥六号探测器开启世界首
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预选着陆和采样区为月球背面南极一艾特肯盆地。
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飞行37分钟后,器箭分离,将嫦娥六号探测器直接送入近地点高度
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预定地月转移轨道。嫦娥六号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
着陆器、上升器组成。后续,在地面测控和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下,嫦娥六号探测器将历经地月
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着陆下降、月面软着陆等过程,在月球背面预选区域采集月表岩石和
月壤样品,同时开展科学探测。完成采样封装后,上升器将在月面起飞,随后开展月球轨道交会
对接并将样品转移至返回器;返回器将经历月地转移、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地球等过程,最终
携带珍贵的月球样品返回地球。
(摘编自《嫦娥六号发射任务圆满成功开启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
《光明日报》,2024年5月4日03版)
材料二:
近几年来,各国的探月任务都把月背当成了主要目标。而我们的嫦娥六号任务则更是迈了
一个大步,直接去月背采样并返回。凭什么嫦娥六号可以去月背挖土?它会怎么挖土?它又可
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新认识呢?下面咱们就来简单了解 一 下。
中国月面挖土不是第一次
其实到月球挖土咱们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2020年年底,嫦娥五号就已经成功实施过一次
几乎一模一样的任务,只不过那一,匕有陆时地,足在力球的止面。加定
国
次月面挖土,但还不是世界的第一次。算上嫦娥五号,人类曾经在这颗离我们最近的天然卫星
上挖过十次。上个世纪NASA的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有六次成功登月,每次登上去之后都不
忘挖呀挖,于是共挖回了380公斤的月球样本,算是数量之最;接看就是苏联的三 球电因的
样任务 月球16号、月球20号
嫦娥五号则从月球表面带回了1731克的样本。
,
市 0 元 球 什 本 ; ,
所以从月球采样并安全返回,似乎已经不是一个太难的事情了,真正难的,是去月球育面米
样返回。为什么?
5
008C
【
高三语文 第1页(共8页)】
月背采样返回的难处
因为作为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既幸运也不幸地被地球潮汐锁定了,导致它的自转速
度和公转速度逐步趋同,最终的结果就是月球只能“直面”地球,而对于月球背面我们则无法在
地球上看到——月背,落在了咱们的视野盲区。
同样的道理,除了是视野盲区,月背也是无线电盲区,当然也就是通信盲区啦。因此,任何
飞到月背、落到月背的探测器,都无法直接跟地球建立联系。地球上的无人区就够可怕的了,何
况它还是在月球上。
那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一困扰呢?想想当你照镜子的时候想看看自己的背面能做什么
操作?请个人帮你在身后再拿一面镜子嘛,它起到了一个让光线中转的作用。所以同样,想要
跟位于月球背面的装置通信,也需要一面恰好位于月背的“镜子”才行——它就是咱们的鹊桥系
列中继卫星。
为 啥 叫 系 列 ?因 为 鹊 桥 卫 星 截 至 目 前 , 已 经 有 两 枚 飞 行 在 月 球 背 面 了 。 2018年 的 鹊 桥 一
号 , 成 功 保 障 了 嫦 娥 四 号 跟 玉 兔 二 号 的 月 背 软 着 陆 , 踏 上 了 人 类 首 次 的 月 背 之 旅 。 而 今 年 3月 ,
鹊 桥 二 号 则 率 先 嫦 娥 六 号 一 步 , 提 前 到 达 了 月 背 上 空 , 用 升 级 了 的 装 备 来 保 障 嫦 娥 六 号 在 月 背
的一切行动 。
嫦 娥 六 号 会 怎 样 挖 土
那么接下来,嫦娥六号到底会怎么在月背挖土呢?这个,咱们可以借着嫦娥五号来看看。
嫦娥六号原本是嫦娥五号的备份,在嫦娥五号任务成功后被赋予了新的使命。这两者除了
去的地方不同外,本身的系统组成几乎一模一样——都是由轨道器、返回器、上升器和着陆器组
成的,这些部分加在一起重约8.2吨。到了月球轨道,它们会这么打配合:
着陆器会在进行一系列的降轨机动、动力下降、姿态调整后,软着陆在月球南极一艾特肯盆
地的阿波罗环形山附近,然后用铲子和钻头分别在月球表面与月面以下收集月壤样本与月岩样
本,收集的样本放置在上升器的容器中。
于是接力棒交到了上升器的手中,在着陆器采集样本完成后,它会从月面上升,与轨道器返
回器组合体会合、对接;之后转移样品到返回器,完成这一任务后它便退场了,会与轨道器返回
器组合体分离。
样本转移到返回器后,轨道器会携返回器返回地球,在到达预定位置后释放返回器,轨道器
的任务也完成了;剩下的,就只有返回器了。被释放后的它,在大气层中打了两次水漂后,最终
返回到地球表面,为我们带来了宝贵的月背样本。
月背样品带回后做什么用
哇,所有的神秘都隐藏在这大约2000克的样本之中啦。
当然,说所有的,肯定是不对的。首先,嫦娥六号任务不光是要到月背挖土,它所搭载的一
系列科学仪器本身就能给我们带来很多新鲜的知识。其次,想要真正搞明白月球,靠一两次任
务远远不够。但至少,通过这些来自月背的土壤,我们对月球的了解,一定会增进不少。
具体可能是哪些呢?让我们大胆地来预测一下。
一、月壤成分和演化:月球背面的地质环境与月球正面存在差异,通过采集月球背面的样
品,科学家可以研究月壤的成分、矿物组成和地球化学特性。这有助于理解月球的演化历史,以
及它与地球和其他天体的关系。月球背面的岩石和土壤可能包含更古老的物质,因为它们较少
受到撞击事件的影响。这些样本将提供有关太阳系早期演化的重要线索。
二、月球内部结构:月球背面的地质构造和内部结构对科学家来说仍然是一个谜。通过分
析月球背面的样本,我们可以了解月球的地壳、地幔和核心的组成和性质。这对于研究行星形
成和演化过程至关重要。
三、月球背面的磁场和热流:月球背面的磁场和热流分布与月球正面存在差异。采样返回
的数据将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月球内部的物理过程,例如热传导和地磁活动。
【
高三语文 第2页(共8页)】
5008C
四 、月球背面的撞击历史:月球背面相对平坦,存在大量的撞击坑。通过分析这些撞击坑的
样本,我们可以了解月球背面的撞击历史,以及这些撞击对月球表面和地质构造的影响。
(摘编自甘戍冬《创造人类历史!嫦娥六号去月背挖土,它会怎么挖?》,
“
科普中国网”《十点科学》,2024年5月3日)
1
. 下列对材料中嫦娥六号探测器月背采样返回过程的图解,排序恰当的 一 项是(3分)
长征五号(Y8)
①
器箭分离
②
着陆器和上升器软着陆
③ 上升器分离
返回器/轨道器分离
上升器
●滑跃式/“水漂式”
返回轨迹
着陆器
返 回 器
进入大气
轨道器
软着陆
④
变轨、中途修正、制动、绕月
⑤ 返回器着陆
⑥ 上升器和轨道器/返回器
月球上空交会对接
A.①②④③⑥⑤ B.①④②③⑥⑤ C.①④②⑥③⑤ D.①⑥④②③⑤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
A.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开启了世界
首次月背采样返回之旅。
B.嫦娥六号任务完成之前,美国、苏联和中国共十次成功登月,带回月球样本超382千克,嫦
娥六号又带回约2千克样本。
C.从月球正面采样并安全返回,似乎已经不是一个太难的事,真正难的是去月背采样返回,
因为月背是视野和通信盲区。
D.嫦娥六号和嫦娥五号的系统组成完全一样,都是由轨道器、返回器、上升器和着陆器组成
的,不过二者的着陆点不同。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3
A.我国的月球探测计划,比美国和苏联的探月计划起步得晚,目前我国仍须在探月技术上奋
力追赶。
B.我国已经有两枚鹊桥卫星飞行在月球背面,可能还会再发射,可见鹊桥卫星在探月上的重
要作用。
C.嫦娥六号本来是嫦娥五号的备份,两者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说明这一阶段的航天技术没
有进步。
D.材料二对月背土壤的科研价值作了较详细、准确而肯定的表述,进一步表明月背采样的重
要意义。
5
008C
【
高三语文 第3页(共8页)】
4.材料二多处使用问句,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4分)
5.嫦娥六号月背采样任务极其复杂,而材料二却讲解得浅显易懂,这是如何做到的?请结合材
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我被鸟声叫醒
——马坊书之二
耿 翔
我是被鸟声叫醒的。一睁眼,看见更多的鸟声,被晨光从浓稠的树叶里筛下来,大面积落在
我的脸上和心上。真想伸手抓一把,放到眼前仔细认一认:这都是些什么样的鸟声?
昨天,我打开老家锁了好多年的木门,和从邻村赶来的姐姐,收拾着父母住了一世的屋子。
在姐姐伸手将要打开门锁时,我要过钥匙说:这是父母一生出进次数最多的门,它被关得太久
了,让我替他们开门吧。其实,我是想在这把黄铜锁子上,最先摸出父母的一些气息,在长安生
活久了,生命中很需要某些东西的滋润。我也看到了,在这座无人居住的院子里,一切在寂静的
阳光下,都发出一抹陈年的旧色,包括父亲手植的土槐,也不像他健在时那样绿汪汪的。看来看
去,还真是这把锁,让一块黄灿灿的铜在院子里亮着,并且在眼前亮出一些生气,不让我们进门
时太伤感。
铜锁被清亮地打开了,阳光也清亮地照进来了。如果可能,父母的魂也应该清亮地跟进来
了。因为任何时候,这都是他们的屋子。
姐姐一边收拾着炕上的杂物,一边说着些家里的往事。我细心地擦着放在案上的几个瓦
罐,直到擦出当年的亮色来。姐姐说:你才住几天,这些盛面的瓦罐不用收拾。一个什么时候想
父母了,就放下手里的农活,跑到他们的坟头哭几声的姐姐,不知道我怀念父母的方式,就是想
在他们用过的旧物上,找到一些生活的痕迹,更不理解我带上几件旧物,就像把父母带到身边。
我尊重姐姐,或许,她的怀念更真实一些,更离父母的需要近一些。
入夜了,我躺在父母睡过的炕上,恍惚觉得躺在他们的怀里。这是好多年没有过的感觉,总
以为这辈子与故乡淡漠了。其实一切,都没有远走,都在我的身上顽强地潜藏着,都等着被雨水
一样的东西来浇灌。这样,我就可以放下生死疲劳,开始从自己身上,把属于故乡的那一部分,
从长安的忧郁中剥离出来。夜色在屋外是苍茫的,灯光在屋内是凄迷的。此刻,一个村子里的
人,都在单纯的睡眠中依靠呼吸,恢复着身体里的力量,幸福与不幸,在暗夜的土地上,变得如此
简单。
只有我一个人不能不思不念,不敢轻易把心放在夜的臂弯里。
院子里栖居着很多鸟,天不亮就会叫起来。但这么些年,我就爱四处寻听鸟的鸣唱,早年在
这些声音里长大,真盼它们现在就叫呢。我知道,这是一村人的鸟声,是他们在大地上用更多的
树木、青草、庄稼等绿色换来的。我家院子里的鸟声,应该比其他人家还多,因为父亲在这里种
满了树木。
心里想听鸟声,就觉得故乡之夜出奇安静,静到万物的呼吸都微弱了。但夜的羽翼,仍在空
气里鼓荡着,把许多在白天里根本听不到看不见的游丝一样的东西,带到我的幻象里。万物能
在夜色里没有欲望地站着,突然一前一后地息声,开始虔诚地接受什么,这些自然的生命链条,
在这里依然保持着它的完整和庄严。我也想知道,故乡在这个时候,会不会把我也当成它的一
棵树木、一棵青草和一棵庄稼,继续传播它的爱意?事实上,躺在弥漫着父母气息的故乡,我永
远是它身上掉下来的一部分。记着村里人说,父亲是水命,所有草木落在他的手上,不但不会死
【
高三语文 第4页(共8页)】
5008C
去,一定会活得很好。我相信这话是真的,他们一生与草木相伴,许多自然的物语,也只有他们
能够听得到。确实,父亲在爱护庄稼之外,就最爱护草木了。凡是村子里能生长的树木,我家院
子里都有。不说农家普遍实用的树木,那些在灾荒年月里显得有些奢侈的绒线树、香椿树、石榴
树,也是我童年看惯了的风景。今夜,父亲的影子,有可能就从这些树上走下来,在梦中继续抚
摸,他栽种下的另一棵树。
贴着父母的气息躺下,我想不到入眠后会这么愉快,会把我带到乡村精神的层面上,从父母
的简朴生活中,思考远比乡村重大的问题。就像小时侯,在村里遭遇多大的委屈,只要回到家
里,都能被一一化解。我不能断言我会遇到什么困难,我很相信一点,这个存在得简朴的乡村,
是我一生的护身符。我想说,想一想农村,想一想农业,想一想农民,我们困顿于城市的心情,会
由此好起来。
这时被鸟声突然叫醒,心里一时有一些空落,但丝毫没有责备鸟声的意思。看见晨曦,看见
炊烟,总之,看到一丝一缕很动人的生活图景,我只有祈祷:让我醒来吧,不能老把故乡放在
梦里。
我听真切了,这是众神之鸟的合唱。把它们分开来看,每一只都很普通,都是些绕树三匝、
围屋低飞的鸟儿,身上都是些庄稼地里的气象,眼里都是些庄稼地里的目光,嘴里都是些庄稼地
里的声音。但他们集体出没在乡野上,并且天长地久地在这里存在,就不能不用众神之乌来想
象它们。更感念它们这么集中地在我家院子里叫,这叫声里, 一定捎带着父母的一些叮咛。
抬头看见那棵俊秀的绒线树上,有一只冲着我欲飞的画眉。我不通鸟语,不知道把我的心
情,如何准确地告诉它。
这不要紧。只要感激地记住:回到马坊的第一个早晨,我是被鸟声叫醒的,就知道我和故乡
的距离,在长久的离散之后,又一次被鸟声缝合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母住了一世的院落,因关闭太久发出一抹陈年的旧色,唯有屋门上铜锁的亮光映衬出一
些生气,说明“我”好久没回来了。
B.“我”细心地擦拭案上的几个瓦罐,直到擦出当年的亮色来,姐姐不理解“我”的做法,其实
“
我”是想寻找父母生活过的痕迹。
C.迷信的村里人认为,父亲是水命,草木在他的手上一定会活得更好,“我”对此深信不疑。
这主要凸显了村里人的淳朴。
D.“我”的故乡是简朴的乡村,也是“我”一生的护身符;“我”与故乡血脉相连,“我”对故乡魂
牵梦萦、充满了虔诚和感激。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扣题,形象地描写鸟的叫声,以及“我”被鸟声叫醒的感受,为下文的展开作铺垫。
B.父亲是农民中的一员,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乡村精神,描写父亲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
C.文章多处提到“父母的气息”,表现了“我”对父母的怀念,强化了“我”与故乡的血脉联系。
D.文章结尾升华了主题:鸟的叫声缝合了“我”与故乡的距离,消解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8.文中的“我是被鸟声叫醒的”有多重含意,请简要分析。(4分)
9.有评论说“耿翔将诗歌赋予散文”,请结合文本,从语言、意境两个方面简要分析。(6分)
【
高三语文 第5页(共8页)】
5008C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 一
赵简主①从晋阳之邯郸,中路而止。引车吏进问:“君何为止?”简主曰:“董安于②在后。”
“
此三军之事也,君奈何以一人留三军也?”简主曰:“诺。”驱之百步又止,吏将进谏,董安于适至。
简主曰:“秦道之与晋国交者,吾忘令人塞之。”董安于曰:“此安于之所为后也。”简主曰:“官之宝
壁,吾忘令人载之。”对曰:“此安于之所为后也。”简主曰:“行人烛过①年长矣,言未尝不为晋国
法也,吾行忘令人辞且聘焉。”对曰:“此安于之所为后也。”简主可谓内省外知人矣哉,故身佚
国安。
(节选自《说苑 ·臣术》)
材料二:
孝文帝召贾以为太中大夫,往使。因让佗自立为帝,曾无一介之使报者。陆贾至南越,王甚
恐,为书谢,称曰:“蛮夷大长老夫臣佗,前日高后隔异南越,窃疑长沙王谗臣,又遥闻高后尽诛佗
宗族,掘烧先人冢,以故自弃,犯长沙边境。且南方卑湿,蛮夷中间,其东闽越千人众号称王,其
西瓯骆裸国亦称王。老臣妄窃帝号,聊以自娱,岂敢以闻天王哉!”乃顿首谢,愿长为藩臣,奉贡
职。陆贾还报,孝文帝大说。
(节选自《史记 ·南越列传》)
材料三:
西门豹急佩韦以自缓董安于缓带弦以自促。急之与缓,俱失中和,然而韦弦附身,成为完具
之人。能纳韦弦之教,补接不足,则豹、安于之名可得参也。贫劣宅屋,不具墙壁宇达,人指訾
之。如财货富愈,起屋筑墙,以自蔽鄣,为之具宅,人弗复非。魏之行田百亩,邺独二百,西门豹
灌以漳水,成为膏腴,则亩收一钟。夫人之质犹邺田,道教犹漳水也。患不能化,不患人性之难
率也。洛阳城中之道无水,水工激上洛中之水,日夜驰流,水工之功也。由此言之,迫近君子,
而仁义之道数加于身,孟母之徙宅,盖得其验。人间之水污浊,在野外者清洁,俱为一水,源从天
涯,或浊或清,所在之势使之然也。南越王赵佗,本汉贤人也,化南夷之俗,背畔王制,椎髻箕坐,
好之若性。陆贾说以汉德,惧以圣威,蹶然起坐,心觉改悔,奉制称蕃,其于椎髻箕坐也,恶之若
性。前则若彼,后则若此。由此言之,亦在于教,不独在性也。
(节选自王充《论衡 ·率性篇第八》)
【注】①赵简主:即赵简子,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原名赵鞅。②董安于:赵简子心腹家臣,古
代晋阳城的始创者。③行人:古代官名,掌管朝觐聘问。烛过:春秋时晋国人。
10.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西门豹急A 佩B 韦C 以自缓D 董安于回缓国带G 弦H 以自促。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之,到……去,与《赤壁赋》“纵一苇之所如”中的“之”意思相同。
B.让,责备,与《谏逐客书》“是以太山不让土壤”中的“让”意思不同。
C.报,报告,成语有“以德报怨”,其中的“报”字意思与此不同。
D.膏腴,指土地肥沃,与《过秦论》“东割膏腴之地” 中的“膏腴”意思相同。
【
高三语文 第6页(共8页)】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董安于还在后面,赵简子在半路停下来,引导车队的官吏颇不理解。之后赵简子和董
安于的对话体现了赵简子的善于自省和知人善任。
B.陆贾到了南越,南越王赵佗颇为恐惧,写信向天子道歉,为自立为皇帝找了借口,表示要
长久做汉朝的藩属臣子,遵守纳贡的职责。
C一个人如果能接受系皮带与佩弓弦的教育感化,弥补自身的不足,使自己成为性情完美
之人,就可以参透西门豹、董安于这样的人了。
D.同源之水,在野外流淌的清澈洁净,而流入人聚居之处的就会变得污浊,这是环境使然。
人的品性和水一样,会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
1
1
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此三军之事也,君奈何以一人留三军也?(4分)
(2)而仁义之道数加于身,孟母之徙宅,盖得其验。(4分)
4.王充认为“人的品性还是在于教化,不只是在于本性”,请结合董安于和赵佗的事例,简要分
析这一观点。(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题 鹤 鸣 亭(其 一 )
辛 弃 疾
种竹栽花猝未休,乐天知命且无忧。
百年自运非人力,万事从今与鹤谋。
用力何如巧作奏,封侯原自曲如钩①。
请看鱼鸟飞潜处,更有鸡虫得失不。
【
注】①曲如钩:出自汉代谚语“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讽刺正直的人下场悲惨,邪曲
之徒却享尽富贵。②鸡虫得失:喻细小得失。杜甫《缚鸡行》:“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
阁。”指鸡得则虫失,虫得则鸡失,世间此类事甚多,何时可了,不屑一顾,惟“注目寒江倚山阁”
而已。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首联中的“种竹栽花”指闲居生活,诗人乐在其中、悠闲惬意。
B.古人常将修身洁行之人称为“鹤鸣之士”,颔联表现了诗人的交友观。
C.“用力何如巧作奏”照应“百年自运非人力”,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不平。
D.诗歌虽写诗人晚年闲居生活,表现淡泊心境,但也间杂讥刺现实之笔。
6.本诗最后两句“请看鱼鸟飞潜处,更有鸡虫得失不”意蕴丰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1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小宁和家人雪后登临泰山,在山顶上看到白雪盖山、雪光耀眼的壮美景象,小宁不禁想起
了《登泰山记》中的文句:“ 。”
(2)每个人都会经历迷茫痛苦,但这些经历都会成为难忘的回忆,正如李商隐《锦瑟》所说:
。”
(3)古代诗人常借草木的兴衰来表达对时过境迁、历史兴亡的感叹,如“
”。
【
高三语文
第7页(共8页)】
5008C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来~19题我赤脚立于海水之中,任海水漫过脚面,漫过小腿,漫过膝
盖……浪花的手拂过丹田时突然如触电般颤抖了一下的我感觉自己的生命已经与差海
一体。我的心,开始随着海浪的节奏律动。我的血液开始随着海潮的高涨而奔涌,开随者海
的反复洗濯拥有了海的温度和咸度。于是,我再也分不清滚滚涛声是从大海中传到了我的年
边,还是回响在我的身体内部,然后传递给了大海。我甚至感觉到有无数的海虾、海葵、海蟹、海
龟和浮游生物,无数的鱼类、海豚、巨鲸等纷纭的生命同时在我的胸膛里游动,它们带给了我目
由的呼吸、莫名的愉悦和隐隐的期待。
难道我的目光也已经拥有了海的蔚蓝与澄澈吗?透过幽暗的海面,我怎么看到了在迅速扩
大的海草床、无边无际的珊瑚礁和能够化育、照亮一切的金色阳光?
1
8.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
变 原
意横 (的5 )子如改成“我甚至感觉到有无数的海洋生物同时在我的胸膛里游动”,语义
。
19.文 中 画
线
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运动对减重的效果往往低于预期,可能是因为运动引起的能量消耗增加会导致能量摄入增
加,或减少在非运动体力活动上的能量消耗。但运动是如何影响随后的非运动体力活动和体
重的?
研究表明,剧烈运动可通过扰乱皮质酮的昼夜节律,导致运动后的
体重增加。
① _,体温下降和
研究人员首先对运动后的非运动体力活动和体温变化进行探索,根据结果发现,与休息组
和中等强度运动组相比,剧烈运动后的非运动体力活动显著降低,体温也同步减少。这表明,剧
烈运动可引起运动后非运动体力活动减少,体温下降;体温下降与非运动体力活动减少有关,暗
示了产热过程受到干扰。
研究人员还探究了非运动体力活动水平和体温是否与运动后的体重变化有关。结果发现,
剧烈运动体温降低与体重增加有关,即体温越低,体重越是增加。在食物摄入量不变的情况下,
剧烈运动可能通过减少产热,引发体温下降,进而
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
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10个字。(4分)
。
2
2
22.下列句子中的“对”与文中加点的“对”,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两个人越说越投缘,越说越对脾气。
B. 他里里外外清点了两遍,数目还是不对。
C.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奥运会对国家的体育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三提到“亦在于教,不独在性也”,意思是人的品性不只是在于本性
还受到教化的影响。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常常也会因为受到伦理道德等的教化而获得成长,
不断完善自我。
【
高三语文 第8页(共8页)】
5008C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