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危重患者气道管理.ppt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10278206 上传时间:2025-05-13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3.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重患者气道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危重患者气道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危重患者,呼吸道,管理,神经外科,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目 录,呼吸道概述,1,人工气道管理技术,2,人工气道管理,3,气道湿,化技术,4,1、概述,呼 吸 道,呼吸道(气道),气体通道(,上呼吸道),完成气体交换(上呼吸道,),气体进入肺的,通道(下呼吸道),鼻腔过滤、湿化、加热、吸入,气体,(下呼吸道),呼吸道功能,呼吸道生理解剖图,呼吸道又称气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及终末细支气管组成,喉以上部分称上呼吸道;喉以下部分称为下呼吸道,。,呼吸系统为通气和换气的器官,其功能是吸入新鲜空气,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使血液得到氧并排出二氧化碳,从而维持正常人体的,新陈代谢。,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必经之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是进行有效通气的前提。各类呼吸道阻塞和呼吸道高敏感反应都造成气体运输障碍,影响肺内气体正常交换,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呼吸道,呼吸道的功能,危重病人多为神志模糊或昏迷、生活不能自理、语言表达障碍、合并症多、病情变化迅速,有的合并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等,气道管理不当是危重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呼吸道,气,道管理的意义,气道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障病人的氧供。,呼吸,的频率、节律、幅度、声音和类型;,观察患者的表情、口唇皮肤黏膜颜色,有无发绀及胸、腹起伏情况;,观察患者神志变化,有无烦躁不安、意识模糊等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氧合能力监测:使用末梢氧饱和度监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呼吸道,呼吸系统的观察指标,呼吸困难,紫,绀,咳嗽,和咳痰,异常,呼吸型态:频率异常、深浅度异常、节律异常、音响异常,呼吸道,呼吸系统常见症状体征,2,、气道管理技术,。,气 道 管 理 技 术,管理,目的,通过,规范的呼吸道护理,保持气道通畅,有效地预防或减轻各种早期可能发生的呼吸道并发症。,患者,取坐位或半坐卧位,屈膝,上身前倾;,缓慢,深呼吸数次,(,吸气时腹肌上抬,),,屏气,3,秒,然后张口连咳,3,声,咳嗽时腹肌用力,腹壁内缩,随之胸壁肌骤然收缩,猛咳一声将气冲出,;,停止,咳嗽,缩唇将余气尽量呼出,;,再,缓慢深吸气,重复以上动作。连续做,2-3,次后,休息和正常呼吸几分钟再重新开始。,有效咳嗽,。,方法:有效咳嗽,体位,选择要在患者病情和耐受力能承受的前提下进行;,痰液黏稠者先进行雾化吸入和拍背,有助于痰液咳出;,有伤口者,护士双手按压在切口两侧,减轻咳嗽引起的伤口疼痛;,颈椎损伤的患者腹肌部分麻痹或完全麻痹,护士要用双手在其上腹部施加压力,以代替其腹肌的功能,协助完成有效咳嗽动作;,操作中如出现痰液梗阻,立即给予吸痰。,有效咳嗽,。,有效咳嗽注意事项,1,、评估患者的病情、耐受能力、湿罗音集中的部位,以及,X,光胸片提示的炎性病灶所在的肺叶或肺段,结合患者自身的体验(何种姿势利于咯痰),确定引流的体位,;(,有两个以上炎,性部位,,以痰液多,的部位开始),体位引流,。,方法:体位引流,2,、选择有效体位,-,病变部位处于高处,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坐位或半坐卧位,-,肺上叶引流,侧卧位转为仰卧位,-,肺中叶引流,头低足高位、俯卧位,-,肺下叶引流,操作过程护士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安全,防坠床。指导患者间歇深呼吸并用力咳痰,发现呼吸困难、紫绀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措施,。,引流时间,-,餐前,引流,每日,1,3,次,每次,15,分钟,每,种体位维持,5,l0,分钟,身体,倾斜度为,10,一,45,体位,选择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和耐受力,操作中须有专人守护,配合叩击或震颤效果更佳。,体位引流,。,体位引流注意事项,1,、患者取侧卧或坐位,叩击部位用薄毛巾或其他护物包盖以保护皮肤;,2,、有咯血、心血管状况不稳定(如低血压、肺水肿)、未经引流的气胸、肋骨骨折及病理性骨折病史者,禁做叩击和震颤。,叩击排痰,。,方法:叩击排痰,叩击排痰,。,方法:叩击排痰,叩击方法:五指并拢成空杯状,从下至上、从外至内,用腕力快速有节奏叩击背部或,胸部,背部:从,第十,肋间隙,胸部:从,第六肋间隙开始从上叩击至肩,部,叩击,:每个部位,1-3,分钟,促使贴附于气管、支气管壁的黏稠分泌物,松动。,肺部震颤:双手掌重叠或分别置于胸廓的两侧部位,吸气时随胸廓扩张慢慢抬起,不施加任何压力,呼气时手掌紧贴胸壁,施以一定的压力并作轻柔的上下抖动,每个部位重复,6,7,个呼吸周期。,叩击排痰,。,叩,击排痰注意事项,体位,的选择要在患者的病情和耐受力能承受的前提下进行,;,叩击,原则:从下至上、从外至内,避开乳房和心脏,勿在脊柱、骨突部位进行,;,震颤,紧跟叩击后进行,并只在呼气时震颤。不适宜于婴幼儿及儿童,;,叩击,加震颤时间,15-20,分钟为宜,在餐前,30,分钟或餐后,2,小时进行,如出现呼吸困难及紫绀,应立即停止并采取相应措施。,适用于,危重、年老、昏迷及麻醉后咳嗽无力、反射迟钝或会厌功能不全,且不能将痰液咳出者以及误吸呕吐物的病人,操作时动作应准确、轻柔、敏捷,。,吸 痰,。,方法:吸 痰,发现患者喉间有痰鸣音、肺部听诊有湿罗音、呼吸音低、呼吸频率增快或呼吸困难、排痰不畅时,应及时给予吸,痰,。,吸痰前检查各管道连接是否正确;,吸痰压力:成人,40.0,53.3Kpa,;儿童,40.0Kpa,;,昏迷病人可用压舌板、开口器助其张口,吸痰前检查导管是否通畅;,吸痰动作轻柔,插管时不能有负压,以免引起气道黏膜损伤;,先将口腔分泌物吸净后再吸深部痰液,将吸痰管自深部向上提拉,左右旋转,不可反复上下提插,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盘用物每天更换两次。,吸 痰,。,吸痰操作要点,吸 痰,。,吸 痰 插 管,开口,开,口,开口,开口,开口,3、,人工气道管理,。,人 工 气 道 管 理,人工气道,-,连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便于,吸引和痰液,排出,利于,感染,控制,缓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降低,气道阻力,减少呼吸功消耗,通过,鼻或口腔直接在上呼吸道置管,用于辅助通气或治疗肺部疾病。常见类型有气管切开置管和气管内(经鼻、经口)插管。,人工气道,。,定 义,体 位,病人,应头部稍后仰,以减轻导管对咽后壁的压迫,并,1,2h,转动头部,以变换导管压迫点。经常改变体位有利于痰液引流,改善气体交换,也有利于防止压疮发生。,人工气道,。,气管,切开导管固定,应妥善固定,防止气管套管脱落。选用柔软、弹性好的纱带缚于患者颈部作固定,须采用双带打死结固定,以防自行松开,系带松紧度以容纳一个手指为宜,并注意随时调节,防止病人颈部皮肤损伤。,常规,外科,气管切开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技术,。,气管切开方法,气管切开位置,在,气管的第,3-4,或第,4-5,环软骨处(经皮切开选择第,1-2,或第,2-3,软骨环,处,),作,1-1.5cm,横切口。,预期,或需较长时间机械通气,咽喉狭窄或阻塞无法行气管插管,病情危重,预防性气管切开,下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清除无效,插管技术,。,气切适应症,预防,喉损伤,有效,护理:,吸引,、,口护,提供,更安全人工气道,减少气道阻力,长期,机械通气,插管技术,。,气管切开优缺点,气管切开并发症,出血,、,气胸,、,皮,下气,肿、空气栓塞、,切口感染、气,道,梗阻、气管食管瘘,气管切开术,后7天之内,窦道未形成之前不予,更换;,7-10天伤口形成窦道后,酌情2-4周更换一次,。,插管技术,。,气管导管更换,插管技术,。,三种人工气道的比较,人工气道,优点,缺点,经口气管插管,1,.,适用于急救,2,.,操作难度低,1,.,易移位、脱出,2,.,不易长时间耐受(72,h),3,.,不便口腔护理,4,.,易造成牙齿、口腔损伤、出血,5,.,操作期间可发生心血管副作用,经鼻气管插管,1,.,易耐受,留置时间长,2,.,易固定,3,.,便于口腔护理,4,.,不影响吞咽,1,.,不适于急救场合,2,.,易发生鼻出血,鼻骨折,3,.,弯曲且长,不便吸痰,4,.,引起鼻窦炎、中耳炎等,5,.,操作期间可出现心血管副作用,经气管切开,1,.,减少解剖死腔和呼吸功的消耗,2,.,不影响吞咽,便于口腔护理,3,.,方便吸痰,4,.,易耐受,可保持数日或数年,1,.,创伤大,可发生切口出血或感染等,2,.,操作复杂,不适于紧急抢救,3,.,创面经常更换敷料,4,.,痊愈后常留有瘢痕,可造成气管狭窄,气切护理,。,气管切开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气管切口周围皮肤每日予生理盐水,棉球,及,酒精棉球消毒,,导管与周围皮肤皱折处应仔细清洁、消毒;,套管周围的纱布垫要保持清洁干燥,更换频率视其渗出物和呼吸道分泌物的多少而定,一般每日,更换,2,次,遇有污染随时更换,以防切口感染;,应密切观察伤口周围皮肤有无红肿、湿疹、出血等情况,必要时取伤口周围分泌物留取标本做细菌培养,观察感染情况,以指导用药,。,气囊护理,。,气 囊 护 理,气囊,的类型 多为高容积低压气囊,气囊充气后呈圆柱形,与气管壁的接触面增大,对气管壁压迫损伤较小。,气囊充气 气囊充气使套管与气管壁间密闭,有利于呼吸机人工正压通气,防止上呼吸道分泌物或胃返流物流入气道。气囊内注入空气,3,5 ml,。,气囊放气 为防止气囊长时间压迫气管粘膜引起溃疡坏死,定时对气囊放气,-,充气,间隔,3,4,小时次,每次放气,5,10 min,。放气前应吸净口腔、咽部和导管内的分泌物,防止继发性的肺部感染。,吸 痰,。,吸痰管的选择,应,根据气管导管的内径选用软硬度、长度适中的吸痰管,其外径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若吸痰管过粗,产生的吸引负压过大,可造成肺内负压,而使肺泡陷闭,若过细则吸痰不畅,成人一般选用,10,12,号吸痰管、长度,40,50 cm,为宜,以保证气道深部痰液的引流。,吸 痰,。,吸 痰 时 机,吸痰间隔时间应视病情而定,如病人出现咳嗽有痰、痰鸣音、气道压力上升、气道压力报警、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应及时吸痰。,当改变体位、雾化治疗、气管导管或套管护理、更换呼吸机管道、调节呼吸机参数时应判断是否需要吸痰,也可根据患者痰液的性质判断吸痰的时机,采用非定时即适时吸痰技术可以减少定时吸痰的并发症,如粘膜损伤、气管痉挛等,减轻患者的痛苦。,吸 痰,。,吸 痰 方 法,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以免损伤气管黏膜;,吸痰时动作要轻柔、迅速,由下至上、左右旋转导管吸引,切忌上下抽动损伤气管黏膜;,清醒病人鼓励咳嗽以吸出深部分泌物,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吸 痰,。,吸 痰 方 法,吸痰前后应给予高浓度氧气或纯氧吸入,l,3min,;,鼻腔、口腔、气管切开需要同时吸痰时,先吸气管切开处,再吸口腔、最后吸鼻腔;,若要气囊放气,应先吸引口咽部分泌物,放掉气囊内气后,更换吸痰管再吸引气管内分泌物。,4、,气道湿化技术,。,气 道 湿 化,气道湿化的目的,在一定温度控制下,应用湿化器(或特殊装置)将水分散成极细的微粒吸入,增加吸入呼吸道的气体中的湿度,达到湿润气道粘膜、稀释痰液,保持呼吸道粘膜纤毛系统的正常运动,气道湿化,。,气道湿化的方法,套管外口敷料的湿化 用镊子将无菌方纱覆盖在气管套管的外,口,,用,注射器(去掉针头)抽取,生理盐水均匀喷洒在纱布上,随干随喷洒,遇有污染随时更换,保持纱布湿润、清洁。此方法方便吸痰,病人舒适,。,气道内直接湿化,人工气道,。,注射器直接注液,微量泵持续注入液体,湿,化液选择:,NS,、化痰液,湿,化液量:,250-300ml/,日,注意,应在病人吸气时,注入,气道湿化,。,气管内滴药,间断滴药法,用注射器抽取湿化液,去掉针头后沿人工气道壁环形滴入,每次,3-5ml,,间隔时间视痰液性质决定,湿化液应在病人吸气末滴入。,持续,滴药法,将输液器剪去针头,然后将头皮针软管插入气管套管内,5cm,,用胶布环绕固定于气管套管。可用输液泵调节滴速,将湿化液稳定、持续地注入呼吸道,避免因不易控制湿化程度而出现的湿化不足或过度,从而达到有效的湿化效果。,湿化满意:分泌物稀薄,能顺利通过吸引管,导管内无痰痂;病人安静,呼吸道通畅。,湿化不足:分泌物粘稠(有痰痂或粘液块),吸引困难,发绀加重;听诊气道内干鸣音。,湿化过度:分泌物过分稀薄,咳嗽频繁,需要不断吸引;听诊气管内痰鸣音多;病人烦躁不安,发绀加重。,气道湿化,。,温湿化标准,湿,化,量调节,痰,液黏稠度的判断与,处理,I,度(稀痰),II,度(中度粘痰),III,度(重度粘痰),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管内壁上无痰液滞留,应适当减少滴注药液量和,次数。,外观较粘稠,吸痰后少量痰液滞留,表示气道湿化不足,应适当增加气管滴注药液量和次数。,外观明显粘稠,常呈黄色,吸痰管内壁上滞留大量痰液且不易被水冲净,可出现无痰现象,提示气道严重湿化不足或伴有机体脱水,需加大气管滴注药液量,。,湿化满意:分泌物稀薄,能顺利通过吸引管,导管内无痰痂;病人安静,呼吸道通畅。,湿化不足:分泌物粘稠(有痰痂或粘液块),吸引困难,发绀加重;听诊气道内干鸣音。,湿化过度:分泌物过分稀薄,咳嗽频繁,需要不断吸引;听诊气管内痰鸣音多;病人烦躁不安,发绀加重。,气道湿化,。,温湿化标准,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