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医院感染暴发预防与控制,1,警示!身边的院感事件,.,2017,年,1,月,19,日下午,城阳区卫计局接到城阳区人民医院报告,医院血液透析室发现,9,名患者感染乙肝病毒。经国家、省、市专家组现场调查,认定这是一起因该院血液透析室违反院感操作规程导致的严重医院感染事件。目前,9,名患者已按照专家组意见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通报最后提到,已对城阳区人民医院相关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免去院长的行政职务和党委书记职务,免去分管副院长的行政职务和党委委员职务,免去院感科和护理部主任职务,撤销透析室主任、护士长职务。对以上人员和其他相关责任人给予党纪处分。,2,主要内容,医院感染概况,医院感染暴发因素,医院感染暴发预防与控制,3,一、医院感染的概述,(一)概念,医院感染:,1,、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2,、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4,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侯群相识、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5,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无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3.,在原有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脓毒血症迁徙灶除外),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经胎盘获得的感染不属于医院感染)。,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6,(,二)、,医院感染,现状与挑战,涉及部门、人多:,涉及学科多:,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多:,感染病原菌变化、病毒感染:,诱发因素增多:,基础工作薄弱,医院感染暴发事件频繁,医院管理者及医务人员重视不够,医务人员全员性参与不够,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执行不力,耐药菌株不断增加,,病毒感染尚无特效药,侵入性操作、抗生素、老龄化、,7,医院感染暴发案例的启示,8,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传播环节在发生改变,传统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较前减少,经血液、经呼吸道、或直接接触污染导致的感染增加,有资料表明全球死因分析中死于各种感染者占,38%,9,医院感染暴发名誉损失不可估量,医院感染暴发经济损失不可估量,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看似不挣钱,,但可以省大钱,!,10,二、医院感染暴发因素,1,、,监督管理不到位产生的漏洞,医院虽然设置院感办、护理部、医务科,三个科室,分别承担着院内感染、护士培训、医生专业业务指导管理和督查的责任。但在实际运行中,三科室的管理制度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没有认真检查执行情况。,11,2,、一些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责任心缺失,操作人员没有按照要求操作规程、手卫生规范、消毒技术规范,感染和非感染病人缺少隔离意识,,医护人员没有注意细节。,3,、面对缺乏相关医学知识的患者而医务人员对此却未履行告知职责,甚至麻木不仁。,4,、建筑布局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12,医院感染暴发因素,发生交叉感染,护士洗手,不合格,无菌操作,不规范,滥用抗生素,病人抵抗,力差,病室环境,不合格,医院感染暴发因素,13,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组建高素质,多学科的管理团队,应对感控内涵扩展需要;,改变医院感染监测模式,重视过程监测和目标性监测;,推广组合干预方法和,SOP,,科学预防医院感染;,改进医院感染督查方式和要求,促进学科发展;,收取医院感染预防费,停止支付部分医院感染诊疗费。,14,(五)医院感染预防的重要性,1,、医院感染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2,、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3,、医疗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4,、医院感染是患者接受治疗中不可避免的并发症吗?,5,、三分之一可以预防,6,、医院感染“零”容忍是医院抓质量决心,一种文化,一种追求,一种目标,压力,15,三、医院感染暴发预防与控制,为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和处置的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保障医疗安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9,年,7,月,20,日以卫医政发,200973,号发布研究制定了,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规范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16,(一)健全管理组织 明确管理责任,成立医院感染暴发领导小组,明确管理责任人,建立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管理责任制度,明确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分级负责、,职责明确、反应及时、保障有力的工作指挥系统。,17,(一)明确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职责,(一)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制定本医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并 监督实施。,(二)根据预防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医院的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基本设施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三)研究并确定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四)研究并确定的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以及采取的干预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18,(五)研究并制定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及出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时的控制预案。,(六)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七)根据本医院病原体特点和耐药现状,,配合药事管理委员会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导意见。,(八)其他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事宜。,19,建立独立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健全三级网络,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科主任为组长、护士长为副组长、医生、护士为成员),20,各部门,在医院感染暴发时职责,医务科:协助开展医院感染暴发调查与控制,负责调配医疗人员对医院感染病例实施医疗救治,包括诊断、治疗、病人转运、监护;并与病人沟通,稳定病人情绪。,护理部:协助开展医院感染暴发调查与控制,根据需要调配护理人员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及感染病人的各项护理工作,21,检验科微生物室:负责现场标本的采集及检测,及时准确地做好医院感染病例的病原学检查工作,药剂科、设备科、总务科:,负责药品、设备、器材、病房设施、防护用品、消毒药械贮备等保障工作。,22,院感科:,负责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对现场采取消毒隔离措施,对相关人员采取医学隔离措施,指导医务人员做好职业防护,提出进一步的防控建议;负责感染病例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撰写医院感染暴发评估报告。,23,(二)医院感染暴发预防措施,建立医院感染风险管理机制,明确风险管理职责:,医院感染部,分析医院感染现状及问题,不断查找安全隐患,对,共性,问题防范预案、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科主任护士长,负责收集本科现存的和潜在的医院感染风险信息及情况,识别风险所在,制定本具体措施,及时上报。,医生护士,发现问题须采取积极对策,及时,上报,,做好记录,从法律角度重新审视管理职责,24,推行有效干预方法,预防医院感染,1,重症或其他原因不能下床活动的病人,尽量采取半卧位,2,正确的口腔护理,3,尽量使用锁骨下静脉留置,4,对留置导尿的病人,不常规使用抗菌药物冲洗膀胱预防感染,5,设计评价表,对于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超过,72,小时的患者,从第,4,天开始,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除人工气道,6,设计评价表,对于留置深静脉超过,72,小时的患者,从第,4,天开始,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拔除导管,7,设计评价表,对于留置导尿管超过,72,小时的患者,从第,4,天开始,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拔除导管,8,超声波室感染控制措施与探头消毒方法,9,避免不必要的术前备皮,若必须备皮,则须在手术当天或手术室内备皮,并提倡使用不损伤皮肤的脱毛方法,10,对,MRSA,应有隔离制度和措施,隔离标识清楚,25,医院感染隔离标识牌,26,27,将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步骤变成事前预防步骤,核实诊断,建立病例定义,寻找感染源,确定调查目标,现场调查,资料分析,提出初步假设,采取控制措施并评价措施效果,寻找监测目标,建立监管方案,寻找感染源,确定控制目标,现场调查分析,问题方法循证,提出改进措施,采取控制措施并评价措施效果,28,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按照,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一)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三)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四),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29,加强重点部门院感控制,(五)对感染性疾病科、重症监护室、手术室、供应室、口腔科、检验科、治疗室、内镜室、输血科,加强监测与感染控制;,(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与免疫抑制剂;,(八)落实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提高执行力,加强监测报告及处置工作;,(九)重点管理(耐药菌管理、非结核分支杆菌院感控制),加强防护;,(十)职业暴露 标准预防 医疗废物管理;,(十一)手卫生专项工作。,30,做好危重病人的,NI,预防,预防病人发生肺部感染;,预防病人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病人发生导尿管感染;,预防病人发生手术部位感染;,预防,.,31,耐药菌管理,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管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卫生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监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实施目标性监测。,目的: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32,抓重点环节,危重患者,查房,落实医院,科室,个人各级职责,评估,科主任护士长对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心中有数,每天巡视并评估,记录,注重观察分析,及时详细记录,报告,实施重点患者及事件报告制。,有潜在医院感染、,特殊患者、疑难危重患者,有医院感染并发症等,须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部门,33,落实制定制度、措施及考核标准,强化预防院内感染是管理是关键,健全规章制度,改进管理流程,持续改进,34,制度的生命力,关键在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定、制度等,签名下发,科室配备全套文件。,深入临床,现场培训指导。,科室,培训、考试、重点查落实。,将可操作的项目列入质量标准中。,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定期和随时抽查、提问,发现问题后,核对制度、指南的科学性、可行性、可操作及执行问题。,35,监测报告与处置,医院感染暴发的监测,(一),发现医院感染暴发的途径:,1,、医院感染前瞻性监测,2,、常规监测资料的及时汇总与分析,3,、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结果分析,4,、临床医院感染监控小组的报告,36,监测报告与处置,常见的方法,全院综合性监测,现患病调查,目标性监测,暴发监测,37,监测报告与处置,(二)报告,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制定了,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2009,年,10,月,1,日施行,规范的颁布,使医院感染暴发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轨道。,38,院内报告:,级立即报告,级,1,小时报告,级,24,内,小时报告,39,院外报告:,级,2,小时报告市卫生局和市,CDC,;,级,12,小时报告市卫生局和市,CDC,;,级,24,内,小时报告根据情况院内处理。,40,监测报告与处置,院感暴发报告之一,报告责任人:医生及医务人员,(包括检验科),报告范围(,级):,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卫生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41,监测报告与处置,院感暴发报告之二,报告责任人:医生及医务人员,(包括检验科),报告范围,(,级),:,1,、,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事件;,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42,院感暴发报告之三,报告责任人:医生及医务人员,(包括检验科),报告范围(,级):,1,、,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2,、,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处置:医院感染流行或爆发应急处理措施流程,(,莱芜市人民医院岗位职责与工作流程汇编第,163,页,),43,监测报告与处置,处置,1,、立即组织力量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核实、确认。,临床医生、药剂、检验、护理等,尽快查清引起医院感染暴发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44,医院感染暴发时的应急措施,2,、,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患者及陪伴和探视人员、医务人员(包括工人):,手、咽、肛、血液、痰,物表:床、床头柜、操作台、仪器、门把手,用品:消毒剂、药品、注射器、输液器、器械、病原学标本采样。,45,医院感染暴发时的应急措施,3,、,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隔离病人,对已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人立即进行隔离,直至传染期结束方可解除隔离。,已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的相关科室应立即停止收治新病人,并做好随时和终末消毒。,对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直至超过该病的最长潜伏期为止。,46,医院感染暴发时的应急措施,切断传播途径,环境消毒:物表、帷帘、空气、地面。,手卫生:配置速干手剂(每床)、听诊器、体温计等固定。,保护易感人群,标准预防,积极实施医疗救治,组织专家提供治疗方案,保证医疗安全。,一次医院感染暴发控制后,应积极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防止今后类似事件的发生。,47,医院院内感染暴发应急处理预案,1.,临床科室发现在病区内短时间内发现多种症状相同的病原菌感染的病例后,,由科主任或感染监控管理小组成员负责报告院感科,证实流行或爆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院或科室历年医院感染一般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爆发。,48,2.,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护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周围人群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49,4.,制定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进行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灭菌处理,隔离病人,停止接受新病人,医护人员自身防护,免疫接种或用药等。,5.,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爆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传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50,6.,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处理流程,:,临床科室发现感染病例一报告院感科一院感科核实流行或爆发一报告院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一同时查找感染源一隔离病人一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一制定控制措施一分析调查资料一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51,职业暴露,(一)概念,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实验、护理工作中意外被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病毒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粘膜,或者是被污染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况。,(二)职业暴露方式,1,、皮肤针刺伤或锐器切割伤;,2,、粘膜或破损皮肤(如皲裂、皮肤炎症)接触感染性材料;,3,、皮肤虽然完整无破损,但大面积或长时间(几分钟或更长)接触感染性材料。,52,职业暴露的处理,(一)局部处理措施,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5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