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美容皮肤诊断,美容医学教研室 陈盛兰,你能看出图片中的存在哪些皮肤问题呢?,好皮肤是有怎样的特点呢?,美容皮肤诊断是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重要的专业课之一,旨在医学美学理论指导下,在掌握皮肤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学习损容性皮肤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掌握医疗美容治疗基本技能。主要任务是介绍与美容相关的常见损容性皮肤病的诊断、治疗,让学生了解、熟悉、掌握常见损容性皮肤问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使其具备基本诊疗能力和健康教育知识,为后期医疗美容技师岗位的实习、工作打下基础。,一、基本知识教学,目标,1,熟悉常见损容性皮肤病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损容性表现。,2.,掌握常见损容性皮肤病的诊断方法及鉴别诊断。,3,掌握常见损容性皮肤病的治疗方法。,二、能力培养目标,1,、,掌握,常见损容性皮肤病案例分析及治疗方案设计的思路和方法,。,2,、,能够,参照皮肤病学图谱对常见损容性皮肤病进行鉴别。,三、素质教育目标,1,、,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思想,表现出关心、爱护、尊重顾客和热情的工作作风。,2,、,良好,职业行为,认真、严谨、正确做事。,3,、,团结,协作精神,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共同达到目标。,4,、,沟通,能力,与顾客讲解交流,亲和力好。,总课时:48课时,理论:40课时,实验:8课时,皮肤病学基础理论:(总论)10课时,皮肤组织结构与功能,损容性皮肤病病因、临床表现、诊断,皮肤科药物治疗,皮肤性质检测,皮肤病学个论 38课时,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超敏反应性皮肤病,血管性皮肤病 化妆品类皮肤病,皮肤附属器疾病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病毒性皮肤病 瘙痒性皮肤病,真菌性皮肤病 营养与代谢障碍性皮肤病,细菌性皮肤病 皮肤良性肿瘤,动物性皮肤病 癌前期皮肤病,物理性皮肤病 皮肤恶性肿瘤,第二章,皮肤组织结构与功能,皮肤病,学的定义和范畴,皮肤病学,研究皮肤和附属器及相关疾病,包括:皮肤和附属器的结构与功能、皮肤和附属器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皮肤的结构,概况,面积,:,成人约1.5 m,2,新生儿约0.21 m,2,重量,:,总重量约占体重的16%,(皮肤是人体的最大器官),厚度,:约0.54.0 mm(表皮和真皮,除皮下组织),人体不同部位其厚度不同:,最厚:掌跖;,最薄:眼睑,耳后,外阴,乳房,粘膜移行区,颜色,:由皮肤色素、厚薄、血管而决定;,因人种、年龄、性别、部位而不同。,皮纹,:由于真皮中纤维束的排列和牵拉所致,皮肤表面有许多纹理,隆起者称皮嵴,皮嵴间的凹陷称皮沟。,指(趾)末端屈面的皮沟、皮嵴呈涡纹状,特称,指(趾)纹,。指纹受遗传因素决定,其形状人人不同,故指纹常作为医学和法医学诊断及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皮肤附属器构成,并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皮肤附属器:毛发、甲、小汗腺、顶泌汗腺、皮脂腺,皮肤解剖,表皮,人体最外面的一层组织,复层鳞状上皮,表皮的细胞构成:角质形成细胞(上皮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梅克尔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的角化过程,表皮层的主体细胞,来源于外胚层,数量占表皮细胞的80%以上,代谢活跃,连续不断地进行细胞分化和更新,在分化的不同阶段,细胞的形态、大小、排列均有变化,由深至浅分别形成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最外层为角质层。,角质形成细胞角化过程,基底层,:表皮的最底层,细胞圆柱形或立方形,单层排列,栅栏状;细胞核卵圆形,核仁明显,常见核分裂象;细胞间连接结构为桥粒;,基底层也称生发层,30%细胞处于核分裂期,新生细胞向上移行进入 棘层,从棘层移行至角质层脱落。,棘层,:由48层多角形细胞组成,细胞表面有棘状突起,与周围细胞的突起连接形成桥粒。细胞质内有束状张力细丝,还可见100300mm的椭圆形包膜颗粒,角质小体,;棘细胞仍有一定的分裂功能。,颗粒层,:细胞呈梭形或扁平状,细胞核固缩,细胞器溶解;颗粒细胞内有包膜颗粒,向细胞间释放糖蛋白、磷脂,防止水分渗入的屏障作用。,角质层,:表皮的最外层,角质细胞扁平无核,细胞膜增厚,细胞结构模糊,胞质中充满角蛋白。角质层无生物活性,主要是构成保护层。,表皮通过时间(表皮更替时间),:,是指从基底细胞移行到角质层表面而脱落所需的时间。,角质形成细胞增殖有一定的规律性,每日大约有10的细胞进行核分裂活动,有次序地逐渐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最上部约需14天,再从颗粒层最上部移行至角质层表面而脱落需14天,,共约28天。,表皮内其它细胞,真皮,(dermis),由中胚叶分化而来,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两层之间无明显界限,乳头层靠近表皮,网状层靠近皮下脂肪层。,区别是,乳头层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游离神经末梢,所含纤维较细。网状层含有较大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皮肤附属器等结构,所含纤维较粗大。,真皮的组成,胶原纤维(交织成网,韧性大,抗牵拉),纤维 网状纤维(未成熟的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维持皮肤的弹性),真皮 基质 无定形均匀物质,主要成分是粘多糖,(填,充、支架作用;物质交换作用),成纤维细胞,细胞 肥大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皮下组织,(subcutanious tissue),皮下脂肪层,由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组成促进脂肪沉积:过量能量摄入、胰岛素、糖皮质激素、脂肪酶减轻脂肪沉积:饥饿、肠道吸收障碍、消脂素、儿茶酚胺,皮肤附属器,皮肤附属器由表皮衍生而来,包括:毛发及毛囊、皮脂腺、小汗腺、大汗腺(顶泌汗腺)、指(趾)甲等。,皮脂腺,分布,:掌跖和指趾屈侧以外的全身皮肤。,头面、胸背上部皮脂腺较多,称为,脂溢部位,。,开口,:,毛囊上部立毛肌与毛囊的夹角之间,.,组成,:,腺体:呈泡状,属全浆分泌。,导管:复层鳞状上皮构成。,分泌方式:全浆分泌,小汗腺,分布:除唇红区、包皮内侧、龟头、小阴唇、阴蒂外,小汗腺遍布全身。,开口:皮肤表面,分泌方式:局部分泌,顶泌汗腺,分布,:腋窝、乳晕、脐窝、肛周及外阴等处。,开口,:毛囊的皮脂腺出口上方或直接开口于表皮。,分泌方式:顶浆分泌,分泌形式:顶浆分泌,顶泌汗腺液:,一般为无臭的乳状液,少,数人的顶泌汗腺液内可有,特殊成分,排出后被细菌,分解可产生臭味(腋臭,,狐臭等),分泌活动:主要受性激素影响,毛发及毛囊,毛发,长毛(头发、胡须、阴毛、腋毛等),短毛(眉毛、睫毛、鼻毛、外耳道毛),毳毛(面、颈、躯干、四肢等处的体毛),无毛部位,:指趾末节伸侧、掌跖、乳头、唇红、龟 头、包皮内侧、大阴唇内侧、小阴唇、阴蒂等,人的头发约,10,万根。正常人每日可脱落,70100,根,同时也有相当量的头发生长。,头发生长周期:生长期(,3,年),退行期(,3,周),休止期(,3,月),每天头发生长,0.270.4mm,每,34,年生长,5060cm,。,影响毛发生长的因素有,:,遗传、健康、营养、激素等。,五、皮肤的血管、淋巴管、肌肉和神经,第三章,皮肤的功能,皮肤具有,防护、吸收、分泌、排泄、感觉、调节体温,等生理功能,还参与物质代谢、免疫反应,使机体有一个稳定的内环境,适应内外环境的各种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