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节日大观,(浙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四单元 共同生活世界,第1页,追根溯源-寻节日,走进生活,我们亲身体验了节日带给我们不一样感受.你能否从以下诗句中,猜出它是什么节日吗?,第2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陆游,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弟兄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弟兄(唐)王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希望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猜一猜,这是什么节日?,第3页,Thanksgiving Day,火鸡自白哇又要倒霉了,第4页,分门别类-话节日,大千世界是五彩缤纷、五光十色,而我们生活中节日一样也是丰富多彩.因为环境、地域文化、宗教信仰等原因差异,形成了千差万别节日风俗和文化。,第5页,节日类型,岁时农事节日,宗教祭奠节日,纪念庆贺节日,形,成,习,俗,特,点,祭,祀,节,日,宗,教,节,日,纪,念,节,日,庆,贺,节,日,第6页,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署,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有何关系?,第7页,先秦时期,每逢孟春之月,,天子就要率领三公九卿,到郊外迎春。,礼记.月令,周代,伴随农业经济普遍开展,迎春鞭牛活动正式列为国家仪式,.,到了唐宋时代,这套礼仪更是变成,全国上下同时进行活动,谚 曰:一年之际在于春。,第8页,保加利亚玫瑰节,1.节日较多,围绕时令转换和农事安排展开.,2.形式单一,少有游艺竞技活动,3.主题鲜明,主要是请求丰收,、庆贺丰收或是农忙时候生产动员.,特点,第9页,“国之大事惟祀与戎也”.,唐代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 故乡”.,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由来: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礼制,民间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以后赏月重于祭月,严厉祭奠变成了轻松 欢娱.在唐代中秋赏月 风俗极盛.宋代、明代宫廷和民间 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北京“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第10页,关于端午节习俗你知道多少?,你能说出哪些习俗表达了祭奠节日特点?,考一考,第11页,端午节习俗,吃粽子,赛龙舟,配香囊,沐兰汤,饮雄黄酒,缠五彩丝线,挂艾叶菖蒲,第12页,屈原,第13页,三大宗教,佛 教,基 督 教,伊斯兰教,浴佛节,圣诞节,复活节,开斋节,第14页,材料一 我国现有法定节日有10个,分别是:新年(西,历1月1日)、春节、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五四青年节(5月,4日)、国际儿童节(6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8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其中只有春节属于传统文化节日。其它节日,或起源于重 要历史事件(如国庆节),或与国家、政府行政设定有,关,有则是采取国际公例,总之多是近、当代发展形成历史产物。,韩晓东断裂、整合中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材料二 20世纪六十年代,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到,六十年代末,非洲独立国家总数已达41个,其中绝大多数国,家把独立那天定为国庆日或独立节。,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第六卷整理,问题1:从材料一、二来看,近当代以来节日主题较 之古代发生了什么改变?,问题2:哪些原因造成了近当代以来节日主题改变?,第15页,纪念,节日,政治事件:,生命健康:,亲情关爱:,环境保护:,和平民主:,中国:七一党生日、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世界:五一国际劳动节,三八国际妇女节等.,世界无烟日(5月31日),国际禁毒日(6月27日),母亲节、父亲节,中国:植树节(3月12日),世界:森林日(3.21)水日(3.22),地球日(4.22)环境日(6.5),国际和平日(9月第三个星期日),世界人权日(12.10),特点:反应出近代历史进程,折射出人类情感,表达出人类文明由区域走向全球发展过程.,第16页,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传统佳节。它是除旧布新、祭祝祈年、合家团圆、娱乐狂欢日子,。,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祭神祭祖活动。,第17页,门 画,爆竹声声除旧岁,春节习俗,在古代都是用来驱鬼避邪,我国最早春联,-,五代时期孟昶写在桃木板,“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第18页,守 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予,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春节习俗,拜 年,第19页,质疑探究-议节日,韩国11月报道:联合国18位教授最终给韩国端午祭“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投了赞成票,理由是:它融入民族性,而只有民族才是世界.这一事件曾引发我国文化部和媒体高度重视,引发一系列论战.对此事件你有何感想?,第20页,中国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文化记忆。我们对祖先创造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高度重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希望广大群众尤其是年轻一代,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传统节日。,第21页,各美其美,美人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第22页,质疑探究-议节日,西方圣诞节伴随着改革开放脚步慢慢进入中国人生活。面对五光十色圣诞景象,一些学者表示了担心。北京联合大学文理学院副教授张娅娅认为,中国在走向世界,但其次中国传统文化也受到西方文化冲击。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圣诞节”如今已经成了中国民间一个节日,而不能简单地视为西方“舶来品”。,对此有何看法,结合自身体会谈谈你观点?,第23页,实际上,不光是传统节日,我们整个,民族民间文化,生存环境如今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当代化挑战,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也正受到严重威胁。,第24页,为了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捍卫民族文化独立性,文化部已于去年开始开启了全国范围内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并先后公布了39个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名单。与此同时,财政部也正式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列入预算项目,并准备在今年投入万元人民币,用于支持试点工作开展。不论是民间还是政府,花大力气做这件事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中国传统节日在我们眼前消失,。,第25页,1.节气为节日产生提供了前体条件,2.和原始崇敬、迷信禁忌相关,3.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4.宗教对节日冲击与影响,5.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被赋予永恒纪念,渗透节日,传统节日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久积淀凝聚过程.,其魅力所在:融入人情感,寄托人希望.,节,日,来,源,第26页,自己,社会,国家,感悟节日,起点,终点,世界,独,立,人,格,公,民,责,任,民,族,精,神,现,代,意,识,人,第27页,材料一,据礼记月令记载,一年中除十一、十二月外,十个月都有“祈谷”、“命民社”、“祈明年”等固定祭奠农业诸神活动,实际上,许多农事节日就是由此形成。再从中国传统节日看,也大多源于上古祭奠,祭奠内容仍或多或少地保留着,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陈江略论中国传统民俗基本特点,第28页,第29页,材料二,每年6月17日或18日,尼罗河水开始变绿,这是,尼罗河即将泛滥预兆,人们便举行一次欢庆,被称,为“落泪夜”。8月,当洪水漫过河床堤坝淹没土地时,候,人们还要庆贺一次,庆贺泛滥河水为两岸土地,带来肥沃泥土。古时庆贺活动,法老本人、文武群,臣和宗教首领都要参加,与民同庆。来自四面八方人,们喜气洋洋,云集一处。祭司手托尼罗河神木雕像,,并将它放在岸边。,摘自埃及尼罗河泛滥节,问题1:从上述两段材料来看,古代节日主题主要反,映在哪两个方面?,问题2:古代节日主题大多集中在这两个方面主要,原因是什么?,第30页,谢谢光临!,第31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