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古代史第1讲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ppt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10263684 上传时间:2025-05-06 格式:PPTX 页数:41 大小:1.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第1讲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中国古代史第1讲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第1讲 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统一国家建立(一),讲课老师:杜老师,第1页,考点1 夏、商、周更替,1、夏“父传子,家天下”,我国第一个 奴隶制王朝,(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2)暴君:夏朝最终一个国王叫 ,统治残暴。,(3)灭亡:约公元前16,商首领汤起兵灭夏,夏朝灭亡,史称 。,世袭制,禹,桀,商汤灭夏,第2页,第3页,2、商中国第一个有文字可考朝代(甲骨文),(1)建立:汤在约公元前16建立商朝,汤就是商朝第一代王。,(2)强盛:约公元前13,,(今河南安阳),因而商朝又称殷朝,商由此走向发展和强盛,我国奴隶社会进入繁荣时期。,(3)暴君:商最终一个王叫,,他残暴统治加速了商朝灭亡。(酒池肉林、助纣为虐),(4)灭亡:公元前1046年,商属国周国快速发展起来,周武王(姬发)在,中大败商军,纣王自杀,商朝灭亡,史称,。,盘庚迁殷,纣,牧野之战,武王伐纣,第4页,牧野之战示意图,世界文化遗产,河南安阳殷墟,第5页,3、西周,(1)建立:“武王伐纣”后,公元前1046年,建立周朝,定都,(今陕西西安),史称西周。,(2)强盛:周是商属国,周文王时期在姜尚辅佐下,国力逐步强大;西周建立后,经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域,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国家。,(3)昏君:周幽王,。,(4)灭亡:公元前771年,,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镐京,烽火戏诸侯,犬戎,第6页,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第7页,4.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 历史较直观形象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年代标尺,其中处应该,是(),A夏朝建立 B武王伐纣,C平王迁都 D商汤灭夏,B,第8页,【,答案】,B,【解答】,解,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历史上称为“武王伐纣”今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历史上称为西周。,第9页,1、世袭制:禹死后,禹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世袭制起源于夏朝。,2、西周,(等级制度),(1)目标:为了巩固周王统治,控制全国广大地域。,(2)标准: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进行分封。,考点2 西周分封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第10页,(3)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受封者(,)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随从天子作战,不负担义务者,将受到处罚。,受封诸侯有权在封国内实施再分封。,诸侯,第11页,(4)终止: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难以维持,秦朝统一后,建立郡县制,西周分封制正式结束。,(5),影响及评价,主动: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经济文化联络,使西周影响不停扩大,亲密了同周围各少数民族关系,推进了边远地域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消极:后期,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野心膨胀,成为割据一方势力,为各自利益相互争战,出现诸侯争霸局面,造成民不聊生。,第12页,相同制度:古印度种姓制度、西欧封建等级制度(采邑制)。,知识拓展,第13页,3、(泰州)中华姓氏源远流长,以国为氏现象在周代较为普遍,如晋文公称晋重、齐昭公称齐潘等。这一现象普遍出现是缘于(),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B,第14页,【分析】,本题以中华姓氏源远流长,以国为氏现象在周代较为普遍为切入点,考查是诸侯分封相关知识点。,【解答】,解:依据“晋文公称晋重、齐昭公称齐潘”可知,晋、齐姓氏源自诸侯国晋、齐,这与西周分封制相关。,故选:B。,第15页,在解答这类文字描述题时要注意:要抓住题目当中,关键字词或句子,,以小见大,,关键字词或句子必定跟我们所学知识点有亲密联络。本题中“晋”“齐”可视为关键字,而“晋”“齐”出现源于西周分封制,据此答题。,解题小技巧,第16页,考点3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战争、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改变、商鞅变法,1、东周建立及分期,(1)建立(平王东迁):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东迁到,(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2)分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时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洛邑,第17页,2、春秋争霸(分先后)(注意:春秋有,晋,,战国无晋),第18页,(1)齐桓公首霸,条件:a.对内:改革内政(管仲改革),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军队。b.对外:以,为号召,扩充疆界。,标志: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确立了齐桓公在中原霸主地位。,(2)晋楚争霸:公元前632年,在,中,晋军以退为进(,),诱敌深入,大败楚军,晋文公一跃成为中原霸主。,尊王攘夷,城濮大战,退避三舍,第19页,第20页,(3)楚庄王称霸:“问鼎中原”展示了楚庄王称霸决心,在,邲,之战中,楚军大败晋军,实现了楚王“一鸣惊人”目标,楚庄王成为中原又一霸主。,(4)吴王阖闾:吴王阖闾任用楚人伍子胥和齐人孙武为将,一举攻破楚国都城,郢,。阖闾死后,吴王夫差大败越国,迫使越王勾践向他称臣。,(5)勾践末霸:在吴越争霸过程中,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终灭掉吴国,成为春秋时期最终一位霸主。,卧薪尝胆,第21页,(6)春秋争霸战争影响,消极:长久频繁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主动:在争霸过程中,一些大国进行了改革,从而推进了整个社会进步;同时,有些诸侯国被毁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国家,这为以后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第22页,3、战国七雄(并列),第23页,(1)“战国七雄”基本史实,标志:“,三家分晋,”(韩、赵、魏)和“,田氏代齐,,”标志着“战国七雄”形成,中国进入战国时代。,组员:,。,结局:六国为秦国所灭,秦朝建立。,齐、楚、秦、燕、韩、赵、魏,第24页,春秋时期有“晋国”,因为“三家分晋”,故战国时代无“晋国”。,既是“五霸”之一,又是“七雄”之一是齐国、楚国。,易错点提醒,第25页,(2)著名战役,“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战国时期,齐国军师孙膑分别以“围魏救赵”计和“减灶诱敌”计在桂陵和马陵两地大败魏军,从此魏国一蹶不振。,“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在长平交战。赵国主帅赵括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轻敌出击,结果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军进攻。,(3)性质:吞并战争。,第26页,4、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改变,(1)主要表现,经济上:,和,使用和推广,大量私田得到开垦,井田制度逐步瓦解。,政治上:伴随井田制逐步瓦解,分封制也逐步动摇。一些诸侯国经过改革(魏国李悝变法、秦国商鞅变法等),宗法分封政治制度被封建制度取代(,)。,思想上:诸子,。,铁农具,牛耕,百家争鸣,最主要表现,第27页,5.商鞅变法,(1)背景:因为_发展和土地私有制出现,形成了地主和农民两大阶级;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而进行变法,(2)时间:前_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3)目标: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改变,确立新政治经济秩序,_,在吞并战争中取胜,生产力,356,富国强兵,第28页,5.许多成语典故起源于我们灿烂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中能反应出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点是(),A奴隶制度开始形成 B封建制度正式确立,C诸侯吞并争霸不停 D生产力飞速发展,C,第29页,【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点主要是,考查学生识记和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点是诸侯吞并争霸不停。,【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都是春秋战国时期争霸中留下成语,因而集中表达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吞并争霸不停社会特点,故选:,c,。,第30页,考点4 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第31页,(2)成就,治国思想:提出,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珍惜民力。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以“德”教化人民,以,治国。,教育思想:在教育上主张对学生一视同仁,,;在教法上主张“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在学习态度和方法上主张学习态度要老实,要,,要“温故而知新”。,仁,礼,有教无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第32页,教育实践:创办私学,打破了官府对教育垄断。,编撰著作:诗书春秋。,(3)评价: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4)说明:论语不是孔子著作,记载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论,是后人研究孔子及其思想宝贵资料。,第33页,(5)影响及评价:诸子百家相互辩论、相互批判又相互取长补短,营造了民主自由学习研究气氛,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文化繁荣,,为当初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和世界古代思想文化史上写下了光芒灿烂一页。,在这一时期取得重大发展,,经后世改造,成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这一时期创造出来思想文化结果,丰富了中华民族和人类世界精神宝库。这一时期思想家提出和阐释很多理念,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生活。,儒家学说,第34页,2、,老子,与道家学派,(1)生平:老子,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官员)。,第35页,(2)成就:老子是中国伟大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道家学派(道家学说)创始人,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思想养生主张是,。老子在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演变,“道”为客观。,(3)道家学派代表:,老子与后世,庄子并称,。,(4)道家学派主张:“道法自然”,实施“无为而治”。,无为,老子,老庄,第36页,3.“百家争鸣”,(1)原因:战国时期,旧社会制度深入瓦解,新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_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一样学派,各个学派之间展开激烈辩论,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这一思想文化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_”,学术,百家争鸣,第37页,学派,代表,主要思想,儒家,孟子,实施_;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反对一些非正义战争;,荀子,“礼治”明确尊卑等级,道家,庄子,治国要顺应,_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墨家,墨子,“兼爱”“_”,选贤能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法家,韩非,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_专制统治,(2)诸子百家,仁政,自然,非攻,中央集权,第38页,3、(达州)在达州市中小学生班级管理经验交流会上,刘老师将自己心得概括为:“班级管理如烹小鲜,应该无为而治,同时要强化德育教育,让学生学会仁爱。”他班级管理理念中蕴含着春秋战国时期哪些思想学派主张(),A、儒家 法家 B、道家 兵家,C、道家 儒家 D、墨家 儒家,C,第39页,【解答】,“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他政治上提倡“无为而治”。无为是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不为所欲为。“仁爱”“德育教育”是儒家思想,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理论关键是“仁”,他认为仁就是要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护,融洽相处;故C符合题意。,【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点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改变,许多问题亟待处理,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本题重视考查学生分析能力,解题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百家争鸣相关内容。,第40页,第41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