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10-水性丙烯酸乳液的制备.ppt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0263459 上传时间:2025-05-06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水性丙烯酸乳液的制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10-水性丙烯酸乳液的制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1/10/10 星期日,*,*,项目十,水性丙烯酸乳液的制备,1,10.1,认识丙烯酸乳液,皮革涂饰是指在干燥和整理后的皮革表面施涂一层有色或无色的革天然或合成高分子薄膜的操作过程,涂饰是美化皮革外观质量的重要操作。在涂饰层材料构成中的对其性能起主要作用的成分是成膜剂,目前成膜剂常用的有:蛋白质、丙烯酸树脂、聚氨酯及硝化纤维等材料。丙烯酸树脂是是一种常用的乙烯基树脂皮革涂饰成膜剂,它与皮革的粘结力强,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成膜透明、柔软有弹性,与其它成膜剂的相溶性好,广泛应用于各种皮革的涂饰生产过程中。也是特殊用途的丙烯酸树脂涂料。,2021/10/10 星期日,2,10.1.1.1,丙烯酸树脂涂料的分类,以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及苯乙烯等乙烯基类单体为主要原料合成的共聚物称为丙烯酸树脂,以其为成膜基料的涂料称作丙烯酸树脂涂料。,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和热固性丙烯酸树脂,乳液聚合,悬浮聚合,本体聚合,其它聚合方法,纯丙树脂、苯丙树脂,硅丙树脂、醋丙树脂,氟丙树脂、叔丙(叔碳酸酯丙烯酸酯)树脂,按组成分类,按成膜特性分类,按生产的方式分类,丙烯酸树脂涂料简介,2021/10/10 星期日,3,水性丙烯酸涂料,(,1,)水性乳液丙烯酸树脂,水性乳液型的丙烯酸树脂,也可称为丙烯酸乳液、乳液型丙烯酸树脂。这类产品多以不带甲基的丙烯酸酯单体反应,因此产物较固体丙烯酸树脂玻璃化温度为低。在软质底材上具有良好的应用性能,尤其是纸张、皮革等。,主要应用的是纸张上光油和印刷油墨等,目前只有德国、韩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少数企业生产,(,2,)水性固体丙烯酸树脂,2021/10/10 星期日,4,丙烯酸乳液,:丙烯酸水性涂料与传统的溶剂型涂料相比,具有价格低、使用安全,节省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和公害等优点,产品表观应为分散均匀,体系稳定的白色乳液。,丙烯酸树脂涂料具有色浅、耐候、耐光、耐热、耐腐蚀性好,保色保光性强,漆膜丰满等特点,可应用与建筑、航空航天、家用电器、仪器设备、道路桥梁、交通工具、纺织和食品器皿等方面。,2021/10/10 星期日,5,产品表观应为分散均匀,体系稳定的白色乳液。,产品性能,主要用途,2021/10/10 星期日,6,主要用途,丙烯酸树脂涂料的性能因所选用的单体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及其分布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从而使其品种适用范围很广,从柔软的柔性涂料到刚硬的模塑涂层均已得到广泛应用。,丙烯酸树脂涂料具有色浅、耐候、耐光、耐热、耐腐蚀性好,保色保光性强,漆膜丰满等特点,可应用与建筑、航空航天、家用电器、仪器设备、道路桥梁、交通工具、纺织和食品器皿等方面。,丙烯酸水性涂料与传统的溶剂型涂料相比,具有价格低、使用安全,节省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和公害等优点,因而已成为当前发展涂料工业的主要方向。水性丙烯酸烯树脂涂料是水性涂料中发展最快、品种最多的无污染型涂料。,2021/10/10 星期日,7,合成工艺,水性丙烯酸乳液主要是由油性烯类单体乳化于水中,在水性引发剂引发下进行自由基合成的,主要用于乳胶漆的基料。,根据单体组成通常分为纯丙乳液、苯丙乳液、醋丙乳液、硅丙乳液、叔醋(叔碳酸酯,-,醋酸乙烯酯)乳液、叔丙(叔碳酸酯,-,丙烯酸酯)乳液等。,2021/10/10 星期日,8,(,1,),内墙漆用苯丙乳液的合成,组分,原料,用量(质量份),A,组分,去离子水,CO-458,溶解水,CO,630,溶解水,111.0,2.500,5.000,3.000,5.000,B,组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丙烯酸异辛酯,240.0,200.0,9.375,10.00,C,组分,丙烯酰胺,溶解水,6.300,18.75,D,组分,小苏打,溶解水,0.9000,5.000,E,组分,去离子水,250.0,F,组分,A,103,溶解水,CO,630,溶解水,AOPS,1,2.500,5.000,1.000,5.000,1.500,G,组分,过硫酸钠,溶解水,0.9000,10.00,H,组分,过硫酸钠,溶解水,1.500,80.00,I,组分,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3.000,J,组分,氨水,适量(调,pH,值),a,将,A,组分的去离子水加入预乳化釜;把同组乳化剂,CO-458,、,CO-630,用水溶解后加入预乳化釜;再依次将,B,组分、,C,组分、,D,组分加入预乳化釜中,加完搅拌乳化约,30min,。,b,将,E,组分去离子水加入反应釜,升温至,80,。将,F,组分别用水溶解后加入反应釜;待温度,80,稳定后,加入,G,组分过硫酸钠溶液。约,5min,将温度升至,8385,。,c,在,83,85,同时滴加预乳液和,H,组分引发剂溶液。,d,当预乳液滴加,2/3,后将,I,组分在搅拌下加入预乳液中,搅拌,5min,后继续滴加。,e,3h,加完后,保温,1h,。,f.,。降温至,45,加入氨水中和,调,pH,值在,8.0,左右。搅拌,10min,后,,80,目尼龙网过滤出料。,配方示例,合成工艺,2021/10/10 星期日,9,(,2,),内墙漆用叔丙乳液的合成,组分,原料,用量(质量份),A,组分(底料),去离子水,K-12,OP-10,NaHCO,3,45.00,0.0440,0.0890,0.0990,B,组分(预乳液),去离子水,K-12,OP-10,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VV-10,N-,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15.00,0.1770,0.3540,34.023,13.788,16.601,1.328,0.664,C,组分(引发剂液),过硫酸钾(初加),去离子水(初加),过硫酸钾(滴加),去离子水(滴加),0.100,2.000,0.232,15.00,D,组分(后消除),TBHP,去离子水,SFS,(雕白块),去离子水,0.0720,1.500,0.0600,1.500,配方示例,合成工艺,将底料加入反应瓶 升温至,78,;取组分,B,的,10%,加入反应瓶打底,升温至,84,,加入初加,KPS,(过硫酸钾)溶液;待蓝光出现,回流不明显时同时滴加剩余预乳液及滴加用引发剂液,约,4h,滴完;保温,1h,;降温为,65,,后消除,保温,30min,;降至,40,,用氨水调,pH,为,7,8,,过滤出料,2021/10/10 星期日,10,(,3,),苯丙弹性乳液的合成,组分,原料,用量(质量份),A,组分(底料),去离子水,2A1,(陶氏化学),1750,1.000,B,组分(预乳液),去离子水,2A1,NP-10,苯乙烯,丙烯酸丁酯,N-,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15.00,68.80,62.90,1952,3783,116.0,1.328,C,组分(引发剂液),过硫酸钠(初加),去离子水(初加溶解用),过硫酸钠(滴加),去离子水(滴加溶解用),7.730,120.0,5.230,162.0,D,组分(后消除),TBHP,(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溶解水,SFS,(雕白块),SFS,溶解水,3.320,70.00,2.600,70.00,配方示例,合成工艺,将底料加入反应釜,升至,81,,加,416kg,预乳液,,2min,后加入底料引发剂液,保温,10min,,滴加剩余预乳液,温控,83,85,,,2h,后与预乳液同时滴加引发剂液,,1.5h,滴完,总滴加时间为,3.5h,,保温,1h,,降至,75,70,,用,45min,加入后消除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降,60,加氨水调,pH=7-8,,降,45,以下,,120,目过滤。,指标:固含量:,561,;,pH,值:,7,8,;粘度:,1000,3000cps,2021/10/10 星期日,11,(,4,),醋丙乳液的合成,配方示例,合成工艺,室温下向反应瓶中加入底料用水、阴离子、非离子型乳化剂和缓冲剂,,30,时加入釜底单体,升温至,50,,通入,N2,,加入引发剂液的,1/4,,此时将自然升温至,70,75,左右,加热至,82,84,,撤,N2,,开始滴加预乳液和剩余引发剂液,,4.5,5h,加完,保温,1h,,降至室温,,80,目尼龙网过滤出料。,组分,原料,用量(质量份),A,组分(底料),去离子水,K-12,NP-10,磷酸氢二钠,VAC,MMA,BA,AA,475.0,3.750,7.000,5.000,30.00,20.00,15.00,2.000,B,组分(预乳液),去离子水,K-12,NP-10,VAC,MMA,BA,丙烯酸,15.00,3.500,15.00,450.0,150.0,25.00,15.00,C,组分(引发剂液),过硫酸铵,去离子水,4.800,200.0,2021/10/10 星期日,12,(,4,),醋丙乳液的合成,配方示例,合成工艺,组分,原料,用量(质量份),A,组分,去离子水,DS-10,OP-10,NaHCO,3,50.0,0.118,0.473,0.099,B,组分(核预乳液),DS-10,OP-10,H,2,O,MMA,BA,VV-10,AA,0.158,0.631,6.000,19.727,1.841,4.472,0.263,C,组分(壳预乳液),DS-10,OP-10,H,2,O,MMA,BA,VV-10,AA,N-,羟甲基丙烯酰胺,0.118,0.473,9.000,13.936,11.817,11.967,0.395,1.134,D,组分(打底引发剂液),过硫酸钾,溶解水,0.0990,9.000,E,组分(滴加引发剂液),过硫酸钾,溶解水,0.230,1.500,F,组分(后消除),TBHP,(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溶解水,SFS,(雕白块),SFS,溶解水,0.0740,70.00,1.500,0.0600,1.500,G,组分,氨水,适量(调,pH,值),底料加入,250mL,四口烧瓶并升温至,78,,然后取预乳液的,8%,10%,打底,当,T=84,时,一次性加入打底引发剂,待体系出现蓝光时,即可同时滴加核预乳液及引发剂,滴完保温,1h,;再滴加壳预乳液及引发剂,约,2.5h,滴完,保温,1h,;再降至,65,,后消除,保温,30min,;最后降温,40,左右,用氨水调,pH,为,7,8,,过滤出料。,2021/10/10 星期日,13,产品指标及检测方法,对于成品的丙烯酸水性涂料的检验:,第一类检验是产品指标,主要包括涂料产品的细度、粘度、,pH,值、固体含量等。,第二类检验是水性涂料的成品施工性能,包括漆膜厚度、干燥时间、遮盖力、白度、耐洗刷性等。,第三类检验是测定杂质,如有害物质等。,2021/10/10 星期日,14,表,10-1,丙烯酸水性涂料性能测定的部分标准,标准,标准,GB/T 9756-2009,合成树脂乳液内墙涂料,GB/T 6739-1996,涂膜硬度铅笔测定法,GB/T 23993-2009,水性涂料中甲醛含量的测定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GB 18582-2008,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T 9267-1988,乳胶漆用乳液最低成膜温度的测定,GB/T 5211.17-1988,白色颜料对比率遮盖力的比较,GB/T 1723-1993,涂料粘度测定法,GB/T 5211.16-1988,白色颜料消色力的比较,GB/T 1725-1979,涂料固体含量测定法,GB/T 9268-1988,乳胶漆耐冻融性的测定,GB/T 1730-1993,漆膜硬度测定法摆杆阻尼试验,GB/T 6753.3-1986,涂料贮存稳定性试验方法,GB/T 1726-1979,涂料遮盖力测定,GB/T 1743-1979,漆膜光泽度测定法,GB/T 1731-1993,漆膜柔韧性测定法,GB/T 1764-1979,漆膜厚度测定法,GB/T 1733-1993,漆膜耐水性测定法,GB/T 1768-1979,漆膜耐磨性测定法,GB/T6742-1986,漆膜弯曲试验圆柱轴,GB/T 3181-1995,漆膜颜色标准,GB 675.2-86,涂料表面干燥试验 小玻璃球法,GB/T 1762-1980,漆膜回粘度测定法,GB 5210-85,涂层附着力的测定法拉开法,GB/T 1761-1979,漆膜抗污气性测定法,GB 1720-89,漆膜附着力测定法,2021/10/10 星期日,15,10.2.1,丙烯酸树脂的基本化学反应,自由基聚合,自由基聚合也叫游离基聚合,是丙烯酸树脂的基本反应,也是连锁聚合反应的一种。聚合物单体,丙烯酸酯在光、热、辐射能或引发剂的作用下产生自由基。自由基的活性很大,可以和单体作用,使单体分子活化,形成单体自由基。单体自由基继续与单体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新的活性分子,这样使反应连锁地进行,直到最后借助某种终止方式被稳定下来形成大分子。,2021/10/10 星期日,16,活性中心,单体,连锁聚合:活性中心引发单体,迅速连锁增长的聚合。,2021/10/10 星期日,17,连锁聚合的种类和活性中心,离子,自由基聚合,离子型聚合,活性中心,活性中心,自由基,化合物共价键的均裂,化合物离子键的断裂或共价键异裂,来源,来源,2021/10/10 星期日,18,自由基聚合机理,自由基聚合在高分子化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人类开发最早,研究最为透彻的一种聚合反应。目前,60%,以上的聚合物是通过自由基聚合得到的,主要品种有低密度聚乙烯、聚醋酸乙烯、丁腈橡胶、氯丁橡胶等。,通过对自由基聚合历程的深入研究,如活性中心的产生和性质、基元反应的机理、动力学与热力学、相对分子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等问题的研究,为其它类型聚合反应的研究提供了比较和借鉴。,2021/10/10 星期日,19,自由基聚合可以认为是由链引发、链增长和链终止三个基元反应构成的反应体系,过程中还伴有链转移反应。,2021/10/10 星期日,20,(,1,)自由基,自由基的产生,化合物的共价键发生均裂反应,形成两个带未成对电子的中性基团。,也叫游离基,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产生条件,:引发剂受热热解、,二组分引发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光解、,高能辐照、电解和等离子体引发,2021/10/10 星期日,21,自由基的活性,自由基的寿命一般很短,在有机化学中为一种活性中间体。自由基中心原子上未成对电子的存在,使其有强烈地取得电子的倾向,这就是自由基的活性所在。,一般来说,具有共轭或超共轭作用的自由基,活性低于无共轭作用的自由基。这是由于共轭作用使未成对电子的电子云密度下降的缘故。,同理,当取代基的吸电子效应加大时,自由基的活性下降。,大体积取代基的存在妨碍了反应物的靠近,降低了反应活性,各种自由基的相对活性顺序大致为:,H CH,3,C,6,H,5,CH,2,R CHR,2,CR,3,CH,(,OR,),R,CH,(,CN,),R CH,(,COOR,),R CH,2,-CH=CH,2,CH,2,-C,6,H,5,CH,(,C,6,H,5,),2,C,(,C,6,H,5,),3,最下一行的自由基十分稳定,为不活泼自由基。如三苯甲基自由基,可长期稳定存在。,2021/10/10 星期日,22,自由基的反应,b,氧化,-,还原反应(这类反应多出现在引发反应中)。,Fe,2+,+OH Fe,3+,+OH,-,自由基含有未成键的电子,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可以发生如下反应:,a,加成反应(这类反应多出现在引发反应和增长反应中)。,R+CH2=CH-X R-CH2-CH-X,c,偶合反应(这类反应多出现在终止反应中)。,R+R RR,d,抽氢反应(这类反应也多出现在终止反应中)。,R1-CH2+R2-CH2-CH2 R1-CH3+R2-CH=CH2,2021/10/10 星期日,23,(,2,)自由基聚合的基元反应,包括,:,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链转移,2021/10/10 星期日,24,第一步:引发剂,I,分解,形成初级自由基,R,:,I 2R,第二步:初级自由基与单体,M,加成,形成单体自由基,RM,:,R+M RM,链引发反应,链引发反应是形成单体自由基的反应。有多种形成自由基的方法,如引发剂引发、热引发、光引发、辐射引发等。对常用的引发剂引发来说,链引发反应分为两步:,2021/10/10 星期日,25,特点,:,(,1,)步吸热反应,需要加热、光照等提供能量;,活化能较高,,Ed=105150kJ/mol,;,反应速率较慢,分解速率常数,kd=10,-4,10,-6,s,-1,(,2,)步放热反应,活化能较低,,Ei=2034kJ/mol,速率较大,与链增长反应相似。,链引发速率主要由引发剂分解反应速率决定,由于体系中存在某些杂质,或因其它一些因素,反应开始形成的初级自由基在与单体反应前,有可能发生一些副反应而失去活性。只有当杂质被消耗掉并形成单体自由基后,下一步增长反应才有可能发生。因此链引发反应必需包括上述两步反应。可以看出,引发剂分解一步是控制整个链引发反应速率的关键一步。,2021/10/10 星期日,26,链增长反应,R+M RM+M RMM+M RMMM+M Mn,在链引发阶段形成的单体自由基不断地和单体分子结合生成长链自由基的过程,实际上是,多步加成反应,。,放热反应,活化能低,,E,p,=2034kJ/mol,反应速率极快,,k,p,=10,2,10,4,L/mols,,,在,0.01,几秒钟内,就可以使聚合度达到数千,甚至上万。,每步反应活化能及速率相当。,特点,:,2021/10/10 星期日,27,结构单元,(structural unit),间的连接形式:,头,头连接与头,尾连接,,以头,尾相连为主。,原因:,电子效应,空间位阻效应,2021/10/10 星期日,28,链终止反应,自由基活性高,有相互作用而终止的倾向。,在一定条件下,链自由基失去活性形成稳定大分子的反应。,一般均相聚合体系,,双基终止,,包括,偶合,和,歧化,终止。,两个链自由基的独电子相互结合形成共价键,生成一个大分子链的反应称为偶合终止。,偶合终止所得大分子的特征:,大分子的聚合度为链自由基重复单元数的两倍;,大分子主链上含有一处“头,-,头”连接的两个结构单元。,2021/10/10 星期日,29,如果一个链自由基上的原子(多为自由基的,-,氢原子)转移到加一个链自由基上,生成两个稳定的大分子链的反应称为歧化终止。,歧化终止所得大分子的特征:,大分子的聚合度与链自由基中单元数相同;,一个大分子的另一端为饱和,而另一个大分子的最后一个结构单元含有一个双键。,2021/10/10 星期日,30,链终止反应特征:,活化能低,,E,t,=821kJ/mol,,速率很快。,链引发,k,d,=10,-4,10,-6,s,-1,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哦!,链增长,k,p,=10,2,10,4,L/mols,链终止,k,t,=10,6,10,8,L/mols,由此可见,在自由基聚合的三步基元反应中,由于,引发速率最小,,,是控制整个聚合速率,的,关键,。,2021/10/10 星期日,31,Question?,链终止,k,t,=10,6,10,8,L/mols,链增长,k,p,=10,2,10,4,L/mols,链增长和链终止是一对竞争反应,受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物浓度的大小影响。,虽然终止速率常数远大于增长速率常数,但从整个聚合体系宏观来看,反应速率还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单体浓度,M ,自由基浓度,M.,(,110mol/l,)(,10,-7,10,-9,mol/l,),Rp,(增长总速率),Rt,(终止总速率),链终止反应(,chain termination,),两者的数量级差别如此,之大,为什么还可以得,到高分子链?,2021/10/10 星期日,32,链转移反应,活性链自由基与聚合反应体系中的其他物质分子如单体、溶剂、引发剂或大分子之间发生独电子转移反应生成稳定大分子和新的自由基的过程。,链转移,自由基与其他非自由基分子的反应,链终止,自由基与自由基的反应,2021/10/10 星期日,33,单体,溶剂,引发剂,大分子,链自由基,夺取原子,2021/10/10 星期日,34,自由基聚合引发体系,在实现自由基聚合时,首先要求在适宜的条件下以适当的速率生成有足够活性的自由基。目前常用的形成自由基的方法中,应用最多的是采用引发剂。时至今日,开发与选用合适的引发剂仍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此外,热引发、光引发和辐射引发也占有一席之地。,自由基聚合引发剂,通常是一些结构上有弱键,易分解生成自由基并能引发单体聚合的物质。,以引发剂生成自由基的反应性质来划分,可将常用的引发剂分为热分解型引发剂和氧化还原型引发剂两大类。,2021/10/10 星期日,35,自由基引发剂大致可分为三大类:,(,2,)过氧化物引发剂,(,1,)偶氮类引发剂,(,3,)氧化还原体系:过氧化物,+,还原剂,热分解型,氧化还原型,自由基聚合引发体系,2021/10/10 星期日,36,热分解型引发剂,从理论上讲,许多单体在一定温度下本身就可形成自由基,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但这种方法存在反应温度高、自由基生成速率低的不足。为此,人们有意识地选用一些含有弱键的无机或有机化合物,在正常反应温度下(如,40100,),化合物中因弱的共价键受热而均裂形成自由基。这样的化合物我们称为热分解型引发剂。常用的有偶氮类引发剂和过氧类引发剂。,2021/10/10 星期日,37,(,1,)偶氮类引发剂,R,、,R,为烷基,结,构可对称或不对称,重要的偶氮类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偶氮二异庚腈,(ABVN),热分解型引发剂,2021/10/10 星期日,38,偶氮二异丁腈,(AIBN),特点:,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属于,油溶性引发剂。,分解均匀,只产生一种自由基,无其它副反应,常用于动力学研究。,分解速率较低,,属于,低活性引发剂。,室温下比较稳定,可在纯粹状态安全贮存。在,80,90,急剧分解,,100,有爆炸着火的危险。,有一定的毒性。,2021/10/10 星期日,39,物理化学性质:易燃、易爆,在室温,30,中,15,天即可分解失效,因此必须贮存于,10,以下的电冰箱中,不便运输,不便在实验室中应用,,属于油溶性引发剂。,偶氮类引发剂,适用于本体聚合、悬浮聚合和溶液聚合。,特点:分解速率较高,,属于中活性引发剂。,偶氮二异庚腈,(ABVN),2021/10/10 星期日,40,(,2,)过氧类引发剂,常用的过氧化物包括,无机过氧化物,和,有机过氧化物,。,(由于分解活化能高,较少单独使用。),过氧化氢,弱过氧键(,O-O,),加热易均裂成,2,个自由基,R,,,R,:,H,、烷基、酰基、碳酸酯等,可以相同或不同。,通式:,氢过氧化物和过氧化物,有机过氧化物,过氧化氢的衍生物,2021/10/10 星期日,41,氢过氧化物:,过氧化二烷基:,过氧化二酰基,:,过氧化酯类,:,过氧化二碳酸酯类,:,前三类是低活性,过氧化酯类是中活性,而过氧化二碳酸酯类是高活性,主要类型:,(,2,)过氧类引发剂,2021/10/10 星期日,42,最常用的无机过氧化物,过硫酸盐,典型代表:水溶性的过硫酸钾(,KSP,)和过硫酸铵,一般用于乳液聚合和水溶液聚合,(,2,)过氧类引发剂,无机过氧化物,2021/10/10 星期日,43,氧化,-,还原类引发剂,在过氧类引发剂中加上还原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产生自由基。,利用氧化,-,还原引发剂可降低分解活化能,从而可以使聚合反应在较低的温度下以较快的速率进行,有利于节省能源,可改善聚合物性能,。,E,d,=220 kJ/mol,,分解温度高于,100,。,而,E,d,=39.4 kJ/mol,,分解温度低于,-,10,。,例如:,2021/10/10 星期日,44,氧化剂:,还原剂:,醇、胺、草酸、葡萄糖等,a,水溶性氧化,-,还原引发体系,溶于水的氧化,-,还原引发剂,多,用于乳液聚合和水溶液聚合。,2021/10/10 星期日,45,过氧化氢体系,过硫酸盐体系,2021/10/10 星期日,46,BPO+N,N-,二甲基苯胺,b,油溶性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的氧化,-,还原引发剂,,其中氧化剂一般选用有机过氧类引发剂,,还原剂一般选用叔胺、环烷酸亚铁盐、硫醇和有机金属化合物等,如,2021/10/10 星期日,47,聚合速率,聚合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体转化为聚合物的量。可以用单体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减少来表示:,式中,Rp,是聚合速率,,M,是单体浓度。,宏观上,常用转化率,时间,(C,t),曲线表示反应过程中聚合速率的变化。,转化率,(,C,),参加反应的单体量占总单体量的百分比,2021/10/10 星期日,48,图,10-1,转化率,时间曲线,1.,诱导期;,2.,聚合初期;,3.,聚合中期;,4.,聚合后期,2021/10/10 星期日,49,1.,诱导期,零速期,聚合反应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引发剂分解形成的初级自由基与体系中存在的杂质反应而终止,没有引发单体聚合,转化率和速率均为零。,若单体和反应器非常纯净,,则没有诱导期。,改善:,可通过净化单体(精制)、,净化体系、,N,2,保护来缩短或消除,诱导期。,2021/10/10 星期日,50,2.,聚合初期,匀速期,从聚合反应开始到转化率为,10-20%,之前的阶段,单体和引发剂浓度相对较高,聚合反应平稳进行,反应速率恒定,,转化率,-,时间曲线几乎成直线。,3.,聚合中期,加速期,转化率为,20-80%,的阶段体系黏度逐渐升高,反应速率逐渐增加,出现自动加速现象。,4.,聚合后期,减速期,转化率为,80%,以上,最后可达,90-95%,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接近为零。,2021/10/10 星期日,51,自由基聚合反应的特征,自由基聚合如能进行,首先要形成一个活性中心,自由基。整个聚合反应可以分为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和链转移几个基元反应。,链引发反应速率最小,是控制总聚合反应速率的关键一步。,链增长是形成大分子链的主要反应。增长反应一经开始,几乎瞬间即形成大分子,不能停留在中间聚合度阶段。因此反应过程任一瞬间,体系仅由单体和聚合物(也可能含未分解的引发剂)组成。总体看有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的特点。,2021/10/10 星期日,52,聚合过程中活性中心不断生成又不断消失,每一活性中心形成的大分子链的聚合度相差不大。延长反应时间只是为了提高转化率,对相对分子质量影响较小。换言之,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与反应时间和转化率一般关系不大,主要受链转移反应的影响。,自由基聚合反应的特征,2021/10/10 星期日,53,水性丙烯酸树脂聚合方法,乳液聚合,单体在水介质中,由乳化剂分散成乳液状态进行的聚合称为乳液聚合(,emulsion polymerization,)。,乳液聚合是一种重要的自由基聚合实施方法。由于其独特的聚合机理,可以以高的聚合速率合成高分子量的聚合物,是乳胶漆基料的重要聚合方法。,2021/10/10 星期日,54,乳液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引发剂、乳化剂和分散介质组成:,单体为油溶性单体,一般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引发剂为水溶性引发剂,对于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许引发体系中某一组分为水溶性。,分散介质为无离子水,以避免水中的各种杂质干扰引发剂和乳化剂的正常作用。,乳化剂是决定乳液聚合成败的关键组分。乳化剂分子是由非极性的烃基和极性基团两部分组成。,水性丙烯酸树脂聚合方法,乳液聚合,2021/10/10 星期日,55,水作分散介质,粘度低且稳定,价廉安全。,机理独特,可以同时提高聚合速率和聚合物分子量。若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聚合可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对直接应用胶乳(乳液)的场合更为方便,如涂料,胶粘剂,水性墨等。,获得固体聚合物时须经破乳、洗涤、脱水、干燥等工序,纯化困难,生产成本较悬浮聚合高。,水性丙烯酸树脂聚合方法,乳液聚合,乳液聚合具备以下的,特点,:,2021/10/10 星期日,56,丙烯酸乳液的合成原料,油性单体在水介质中由乳化剂分散成乳状液,由水溶性引发剂引发的聚合称为乳液聚合。,乳液聚合的最简单配方为,:,油性(可含少量水性)单体:,30%,60%,;,去离子水:,40%,70%,;,水溶性引发剂:,0.3,0.7%,;,乳化剂(,Emulsifier,):,1%,3%,。,2021/10/10 星期日,57,乳化剂实际上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它可以极大降低界面(表面)张力,使互不相溶的油水两相借助搅拌的作用转变为能够稳定存在、久置亦难以分层的白色乳液,是乳液聚合的必不可少的组分。其结构包括两部分:其头部表示亲水端,棒部表示亲油的烃基端,乳化剂,分子以适合的量分布在水中时,,形成一种特殊的结构,“,胶束。,(,1,)乳化剂,2021/10/10 星期日,58,第一,分散作用,:,使油性单体相以细小液滴(,d1000nm,)分散于水相中,形成乳液。,乳化剂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二,稳定乳液,在乳液中,表面活性剂分子主要定位于两相液体的界面上,亲水基团与水相接触。,第三,增溶作用,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CMC,)时,可形成胶束,这些胶束中可以增溶单体,称为增溶胶束,也是真正发生聚合的场所。,2021/10/10 星期日,59,a,CMC,(,critical micelle balance,)值,临界胶束浓度。指能够形成胶束的最低表面活性剂浓度。,乳化剂涉及的重要性能指标主要有如下三类,b,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每个表面活性剂分子都含有亲水、亲油基团,这两种基团的大小和性质影响其乳化效果,通常用,HLB,值表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c,阴离子乳化剂的三相平衡点,即阴离子乳化剂处于分子溶解状态、胶束、凝胶三相平衡时的温度,d,非离了型表面活性剂的浊点,非离了型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加热至一定温度时,溶液由透明变为混浊,出现这一现象的临界温度即为浊点,2021/10/10 星期日,60,乳液聚合常采用水溶性热分解型引发剂。一般使用过硫酸盐:过硫酸胺、过硫酸钾、过硫酸钠。其分解反应式为:,(,2,)乳液聚合的引发剂,2021/10/10 星期日,61,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也是经常使用的品种。其中氧化剂有:无机的过硫酸盐,过氧化氢;有机的异丙苯过氧化氢,特丁基过氧化氢,二异丙苯过氧化氢,等等,还原剂有亚铁盐(),亚硫酸氢钠(,NaHSO,3,),亚硫酸钠(,Na,2,SO,3,),连二亚硫酸钠(,Na,2,S,2,O,6,),硫代硫酸钠(,Na,2,S,2,O,3,),吊白粉。过硫酸盐、亚硫酸盐构成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氧化剂与还化剂的配比并非严格的,1,:,1,(,molar ratio,),一般将氧化剂稍过量,往往存在一个最佳配比,此时引发速率最大,该值影响变量复杂,具体用量需要通过实验才能确定。,2021/10/10 星期日,62,乳液聚合的常规乳化剂为低分子化合物,随着乳胶漆的成膜,乳化剂向表面迁移,对漆膜耐水性、光泽、硬度产生不利变化。活性乳化剂实际上是一种表面活性单体,其通过聚合借共价键连入高分子主链,可以克服常规乳化剂易迁移的缺点。,如对苯乙烯磺酸钠,乙烯基磺酸钠,,AMPS,。此外,也可以是合成的具有表面活性的大分子单体,如丙烯酸单聚乙二醇酯,端丙烯酸酯基水性聚氨酯等,(,3,)活性乳化剂,2021/10/10 星期日,63,保护胶体,保护胶体的亲油大分子主链吸附到乳胶粒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可阻止乳胶粒在聚合过程中的凝聚,另外保护胶体提高了体系的黏度(增稠),也有利于防止粒子的聚并、以及色漆体系贮存过程中颜、填料的沉降,(,4,)其他组分,缓冲剂,常用的缓冲剂有碳酸氢钠,磷酸二氢钠,醋酸钠。如前所述,它们能够是体系的,pH,值维持相对稳定,使链引发正常进行。,2021/10/10 星期日,64,乳液聚合机理,第一阶段,乳胶粒生成期(亦称成核期、加速期),整个阶段聚合速率不断上升,水相中自由基扩散进入胶束,引发增长,当第二自由基进入时才发生终止,上述过程不断重复生成乳胶粒。,依据乳胶粒数目的变化和单体液滴是否存在,典型的乳液聚合分三个阶段。,随着聚合的进行,乳胶粒内的单体不断消耗,水相中溶液解的单体向胶粒扩散补充,同时单体液滴中的单体又不断溶入水相。单体液滴是提供单体的仓库。这一阶段单体液滴数并不减少,只有体积缩小。,2021/10/10 星期日,65,随着聚合的进行,乳胶粒体积不断长大,从水相中不断吸附乳化剂分子来保持稳定;当水中乳化剂浓度低于,CMC,时,未成核的胶束上的乳化剂分子及缩小的单体液滴上的乳化剂分子将溶于水中,向乳胶粒吸附,间接地满足长大的乳胶粒对乳化剂的需求。最后未成核胶束消失。乳胶粒数固定下来。典型乳液聚合中,乳胶粒浓度,N,约,1013,1015,个,.mL-1,,成核变成乳胶粒的胶束只占起始胶束的极少部分,约为千分之万分之一。,该阶段时间较短,结束时,C=2%15%,,与单体种类及聚合工艺有关。,因此总的来说第一阶段是成核阶段。乳胶粒数从零不断增加,单体液滴数不变,但体积变小,聚合速率上升,结束的标志是未成核胶束的全部消失,阶段终了体系有两种粒子:单体液滴和乳胶粒。,2021/10/10 星期日,66,第二阶段,恒速阶段(即乳胶粒成长期),图,10-7,第二阶段结束时乳液聚合示意图,该阶段从未成核胶束消失开始到单体液滴消失止。,2021/10/10 星期日,67,单体液滴消失后,乳胶粒内继续引发、增长和终止直到单体完全转化。但由于单体无补充来源,,Rp,随其中,M,的下降而降低,最后聚合反应趋于停止。,第二阶段,恒速阶段(即乳胶粒成长期),图,10-8,第三阶段结束时乳液聚合示意图,2021/10/10 星期日,68,乳液聚合常用工艺,(,1,)间歇法乳液聚合,该法主要用于均聚物乳液及涉及气态单体的共聚物乳液的合成,间歇法乳液聚合对聚合釜间歇操作,即将乳液聚合的原料(如:分散介质,-,水,乳化剂,水溶性引发剂,油性单体)在进行聚合时一次性加入反应釜,在规定聚合温度、压力下反应,经一定时间,单体达到一定的转化率,停止聚合,经脱除单体、降温、过滤等后处理,得到聚合物乳液产品。反应釜出料后,经洗涤,继而进行下一批次的操作。,2021/10/10 星期日,69,间歇法乳液聚合工艺缺点,从聚合反应速率看,聚合过程中速率不均匀,往往前期过快,而后期过慢,严重时甚至出现冲料,爆聚现象,严重影响聚合物的组成、分子量及其分布,影响产品质量。其原因在于:反应开始时,引发剂、单体浓度最高,容易出现自动加速效应(凝胶效应)。其克服方法是采用引发剂滴加法或高、低活性引发剂复合使用。,从共聚物组成看:由于共聚单体结构不同、活性不同,活性大的单体优先聚合,必将导致共聚物组成同共聚单体混合物的组成不同。为此,一般采用控制转化率的方法以得到组成均匀的共聚物。当气态单体存在时比较方便,2021/10/10 星期日,70,从乳液粒度看:由于体系中存在大量的单体液滴,因而其成核几率也大大增大,可能使得乳胶粒的粒度分布变宽,乳液易凝聚,稳定性差。,从乳胶粒的结构看:间歇法乳液聚合通常得到单相乳胶粒。为了改善乳液性能,近年来发现复相乳胶粒具有优异的性能,如核,-,壳型、梯度变化型乳胶粒得到重视,其研究、开发工作层出不穷。这些结构型乳液只能通过半连续法、连续法、种子乳液聚合等方法合成。,2021/10/10 星期日,71,(,2,)半连续法乳液聚合,半连续法乳液聚合先将去离子水、乳化剂及部分混合单体(约,5,20%,左右,,mass ratio,)和引发剂加入反应釜,聚合一定时间后按规定程序滴加剩余引发剂和混合单体,滴加可连续滴加,也可间断滴加,反应到所需转化率聚合结束。,该法同间歇法比有不少优点:,通过控制投料速率可方便控制聚合速率和放热速率,使反应能够比较平稳的进行,无放热高峰出现。,如果控制单体加入速率等于或小于聚合反应速率,即单体处于饥饿状态,单体一旦加入体系即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