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p>,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复习提问,1、秦朝开创了怎样政治制度?,2、这种政治制度对后世有何影响怎样?,知识回顾,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停,发展完善,1/40,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课标定位:,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2/40,好 了 歌,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愁死了:,朝中有吏管事好,只怕丞相专权了;,地方有些人管理好,只怕尾大掉不了;,大权在握享乐好,若无智慧命也了。,说一说皇帝愁什么?这反应了哪些矛盾?,君权,相权,中央,地方,3/40,郡国并行,推恩令,1、汉朝,材料:,汉兴之初,海内初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子爵 汉书,结合材料和书本前两段回答以下问题:,(1)汉初刘邦在地方实施什么样政治制度?造成了什么影响?,(2)汉武帝采取了什么办法?结果怎样?,一、中央集权发展,(中央与地方之争),王国势力过大,加强中,央集权,【郡(郡县制)国(王国-诸侯王)】,4/40,“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它子弟可分割王国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减弱。,汉武帝刘彻,5/40,安史之乱,藩镇,割据,节度使拥兵自重,掌政、经、军权,唐朝广,设,藩镇,五代十国分裂局面,2、唐朝:,结合,P12,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唐朝在地方采取何种举措?节度使享受哪些权力?产生了什么不良影响?,6/40,图一:唐朝,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图二:北宋时,文官,出行图,唐朝,地方节度使权力太大,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宋朝,为预防武人割据从而,重视文臣,.,问题一:,图二与图一相比有何不一样?,问题二:,图二与图一不一样原因是什么?,7/40,材料:宋,太祖问:“天下自唐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战乱不已原因是什么?,宋采取了什么办法来,改变方镇太重、君弱臣强局面,3、北宋:,原因: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控财权,收精兵,削实权,8/40,措 施,兵:_,权:_,钱:_,收兵权,充实,中央禁军,派,文官,设,通判,监督,收财权,归中央,集权利弊,收精兵,削实权,控财权,利:改变了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弊:造成宋积贫积弱后患,9/40,行省制度,河北、山东、山西,中书省直辖地,3、元朝:,10/40,阶段,朝代,地方制度,对中央集权,影响,秦,汉初,武帝,唐,宋,元,一、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郡县制,郡国并行,加 强,节度使(政经军),减弱,收兵权、充实禁军,派文官、设通判;,收财权、归中央,加 强,行省制(经军大权受中央节制),设宣慰司,加强,,重大变革,省制开端,形成,巩固,趋势:,中央权力不停加强;,地方权力不停减弱,完善,加强,推恩令,加强,减弱,新发展,(七国之乱),(藩镇割据),11/40,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地方权力与中央集权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12/40,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上朝礼仪改变,说明了什么?,专制皇权日益加强,13/40,皇 帝,中朝,外朝,尚书令,侍 中,常 侍,丞 相,御史大夫,太 尉,九 卿,决议机构,执行机构,有事上报,1、两汉的中外朝,相权被制约,14/40,史料链接:,汉武帝所用丞相十三人,下狱死者占其半,生者如石庆、公孙弘辈,只能装聋作哑,唯命是从而已。汉武帝如此重用内朝官,用近臣、内朝来压制宰臣和外朝,所以当他拜公孙贺为相时,贺竟伏地大哭,不受印绶。,15/40,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决议,),(,执行,),(审议),六 部,吏 户 礼 兵 刑 工,皇 帝,皇权独尊,2、唐代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A,、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确保了君权独尊。,B,、,降低决议失误,提升行政效率;,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实施包括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要求其运作程序是怎样呢?,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16/40,3.宋朝时期中央集权体制(二府三司),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权力,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权力。,中,书,门,下,枢,密,院,皇帝,财政,行政,军事,(三司),度,支,盐,铁,户,部,参知政事,(二府),行政权,军权,财权,减弱宰相权利,皇帝总揽大权,17/40,唐宋减弱相权加强皇权共同点,A 设政事堂 B 分割相权C 设六部 D 设中书门下省,B,18/40,中书省,皇帝,吏,户,礼,兵,刑,工,4、元朝中枢权力体系:一省制,1)行政机构精简,提升了行政效率。,2)宰相权力过于集中,易造成权贵专权。,19/40,朝代,措 施,影 响,汉,隋唐,北宋,元,西汉,中外朝制度,;,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皇帝总揽大权,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二府三司),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相权减弱,相权减弱,相权减弱,相权反弹,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丞相位高权重,二、君主专制演进,中央官制演变,20/40,秀才看榜图,清代公布殿试结果金榜,上图反应了中国古代哪种政治制度?,21/40,朝代,制度,标准,方式,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三、选官、用官制度改变,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品行,出身,才学,郡国举荐,中正官评定,考试成绩,标准:,选官权:,选择方式:,发展规律:,趋向公开公平。,从地方收归中央,趋向严密、科学。,22/40,古代人怎样“高考”,“.科举制度后为西方文官制度所借鉴,其对世界文明贡献可与四大创造相媲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23/40,材料一:,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京城),中。”,材料二: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看法。,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人才起源、,提升,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中央集权,。,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禁锢了人们思想,。,忽略实用性学问,,不利于科技发展。,妨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文化原因,。,主动:,消极:,24/40,地方分权,集中,中央集权,集中,皇 帝,相权不停减弱,皇权不停加强,地方权力不停减弱,中央权力不停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停加强,小 结:,25/40,(,08海南单科)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尤其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标在于,A加强朝廷对地方控制,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C勉励臣民建立军功,D安抚汉初以来功臣,真题演练:,A,26/40,1、,在以下机构中,其长官行使职能与秦朝丞相相近是(),A.(唐)门下省 B.(宋)枢密院,C.(元)中书省 D.(清)理藩院,2、,以丞相为首三公九卿职能在汉武帝时演变成为(),A.决议机构 B.监察机构,C.执行机构 D.军事机构,C,C,真题演练:,27/40,汉朝选官实施察举制,其选拔人才依据是,A、门第 B、孝廉 C、进士 D、名望,B,真题演练:,28/40,(浙江文综),下列图是一幅残缺中,国古代“地方结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应朝代是,真题演练:,29/40,高考链接,(01江西)以下各项中,在选官方面表达了大族特权是,A分封制 B宗法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30/40,1、(04全国2)行省制度最早设置于,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2、(07广东)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 A中央集权得到深入加强,B地方政府深入收回财权,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社会问题,31/40,隋唐三省分权与近代西方三权分立,相比,有何本质区分?,中国是加强君主专制产物;西方是预防,专制,保障民主,是近代民主政治产物。,思维延伸,32/40,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久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深入完善。,中书拟旨,,门下封驳,,上书取而行之。,33/40,材料1:,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材料2:“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朱子语类,1.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战乱不已历史教训是什么?,2.宋采取了什么办法来改变方镇太重、君弱臣强局面?,3.地方收权后结果会怎么样?,4.你得出了什么认识?,阅读与探究,34/40,想一想:,从汉朝早期分封诸侯王造成王国问题。唐朝设节度使出现藩镇割据局面这些史实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结论:地方权力过大会影响中央权力集中,不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是必要。,35/40,古代监察与谏议制度,项目,朝代,官职或部门及职责,监察,制度,秦朝,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汉朝,御史府(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刺史,监督地方郡国长官,宋朝,通判-监督地方官,明清,都察院,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六科给事中,监督六部业务,按察使司,省级司法、监察机构,谏议,制度,隋唐,门下省对宰相和皇帝提出不一样意见,宋朝,谏院独立谏官机构,36/40,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比较,比较点,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不,同点,盛行时间,和中央政府关系,相,同点,奴隶社会(西周),几乎整个封建时代,元朝及以后,侯国相对独立,权力地位世袭,是中央政府下属行政机构,郡守县令,皇帝任免,是中央中书省派出机构,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都是中国古代主要地方行政制度,目标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结果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主动作用,37/40,皇,权,年代,皇,权,年代,皇,权,年代,皇,权,年代,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与相权势力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地方权力与中央集权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A B C D,A B C D,C,B,38/40,2.图二中所述制度是怎样运作?有何特点?,观察以下两幅图片:,皇帝,御史大夫,丞,相,太,尉,3.比较两图最能说明问题是什么?有何主动意义?,唐代经过,分散相权,来实现减弱相权和,加强皇权,目标,1.图一、图二分别反应了哪两种中央官制?,图一,图二,中书省:,掌决议,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六部,特点:,三省都是宰相,相权(行政权)分立,分工明确,提升行政效率,又相互牵制和监督,39/40,C,8,、,(年高考.全国文综),以下选项中,经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办法有,(),1)西周实施分封制 2)西汉设置刺史,3)唐朝实施三省制 4)宋朝设置参知政事,(3)(4)B.(1)(4),C.(2)(3)D.(1)(2),A,7、09年江苏卷)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精细分工表达了(),A施政观念上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主要进步,40/40,</p>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