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教师招聘小学语文专业基础知识必考.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0247154 上传时间:2025-04-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小学语文专业基础知识必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师招聘小学语文专业基础知识必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教师招聘小学语文专业基础知识必考史上最全 资料仅供参考 教师招聘小学语文专业基础知识必考(史上最全) 一、 &nbsp; &nbsp; &nbsp; 古诗名句积累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8、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9、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nbsp; &nbsp; 1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nbsp; &nbsp;1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nbsp; &nbsp;1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nbsp; &nbsp;16、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7、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nbsp; &nbsp;1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9、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nbsp; &nbsp;20、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1、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nbsp; &nbsp;2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nbsp; &nbsp;2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nbsp; &nbsp;26、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27、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nbsp; &nbsp;28、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29、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nbsp; &nbsp;30、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3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nbsp; &nbsp;3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nbsp; &nbsp;3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5、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nbsp; &nbsp;3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nbsp; &nbsp;3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nbsp; &nbsp;40、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4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nbsp; &nbsp;4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4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nbsp; &nbsp;4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45、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nbsp; &nbsp;46、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47、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nbsp; &nbsp;48、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49、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nbsp; &nbsp;50、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1、姑苏尘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nbsp; &nbsp;5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nbsp; &nbsp;5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名言名句积累 1、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nbsp; &nbsp; &nbsp;2、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3、与有胆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nbsp; &nbsp; &nbsp;4、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nbsp; &nbsp; &nbsp;6、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7、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nbsp; &nbsp; &nbsp;8、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nbsp;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1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三、文学名著积累 1、《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都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 2、《林海》、《草原》都是中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 3、《海上日出》、《鸟的天堂》都是中国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 4、《凡卡》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穷人》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5、向命运挑战的伟大科学家是霍金。 6、《长征》、《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的作者是毛泽东。 7、《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8、《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9、《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nbsp; 四、简答题 &nbsp; 1. 语文教育应重视哪些特点? (1)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学生对语文材料反映的多元性。 (2)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律。 (3)语文教学应该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 2.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 “三维目标”整合有哪些策略? (1)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4. 你是怎样看待识字教学中的“复现”的? (1)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步过渡到有意注意占优势,“复现”符合其心理特点; (2)在具体语言环境中重复多次与生字见面,将音、形、义有机结合在一起整体识记,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 (3)从儿童记忆力的特点出发,“复现”能促进学生识记生字。 5. 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1)激趣导入,创设民主和谐的交际氛围;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互动交际的动机; (3)双向互动,发展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4)互动评价,促进学生良好口语交际习惯的形成。 6.低段的写话教学与中高段的习作教学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1)低年级重在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 (2)中年级重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示。 (3)高年级重在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示。 &nbsp; 7、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 &nbsp; &nbsp;答:《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经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经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8、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哪些要求和注意事项? 答:《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是: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示和应正确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五、辨析题 1. 有观点认为,《语文课程标准》淡化了语文知识的教学,这意味着语文知识教学不重要,语文知识教学是可有可无的。你怎么认为? 不正确。(略 ) 2. “汉语拼音是识字的拐棍,只要会认、会拼读就行了,没有必要大量抄写、默写。”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1)这种观点是符合《课标》提出的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的。 (2)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和阅读,重点在读准声、韵、调,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识字达成了,汉语拼音的作用就不存在了。 (3)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重点也在拼读准确上,在口头实践中。 3. 有教师认为合作学习与小组学习没有区别。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不正确。(略 ) 4. 有人认为,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没有区别。你有什么看法? 错误的。(略 ) 5. 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不正确的。(略 ) 六、观点论述题 1、有人说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以前的语文活动课,你怎么看? 答:答题要点:(1)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2)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同于语文活动课。语文综合性学习属于综合性课程,而语文活动课属于语文课程的一种课型。(3)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为核心,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4)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倡跨领域学习,注重学科整合。 2、有人认为“学生只要学好语文书上的内容就能学好语文,教师不必花时间与精力进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答:1)不认同这种观点。(2)《课标》提出“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意味着课程由专家走向教师,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执行者走向开发者。(3)语文课程要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学生的需求,就需要教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4)“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教师应树立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语文素养就是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 答:(1)这个认识是不全面的。(2)新课程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置课程目标,语文素养应从三个方面全面诠释。(3)语文素养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言语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厚的文化素养、高雅的言谈举止六个层次的内涵。 4、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答:(1)这种观点是正确的。(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3)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有不少语言现象是很难从道理上讲清楚的。(4)掌握语言最好的办法是在重复多次的言语实践中积累经验。 5、《课标》提倡习作教学要鼓励学生自由表示,是否意味着教师要少指导?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1)鼓励自由表示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个性张扬的空间。 (2)“少指导”并不等于“不指导”。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的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这离不开教师有效的指导。 (3)要提倡先自由写作,后交流指导的作文教学模式。 (4)教师的指导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限制学生的自由表示。 6、“‘自主学习’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而老师只在一边串接一下教学环节、维持一下教学纪律就能够了。”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答:(1)“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 (2)自主学习并不是无节制的放任自流的学习行为。 (3)自主学习离不开高效的指导,特别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4)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仍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7、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1)文本体现了编者的意图,体现了课程的教育价值,教学中应重视发挥其作用。 (2)学生是具有各自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独立生命个体,其感受与体验存在差异,应该得到教师的尊重。 (3)当学生的价值取向与文本的价值取向出现分歧时,教师应及时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4)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 8、有人认为,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没有区别。你有什么看法?、 答:(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2)听说训练倾听与表示能力的提高,口语交际重视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更具综合性。(3)口语交际注重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核心要素是倾听、表示、应对能力。 七、案例分析题 1、一位教师在执教《落花生》一课,学到父亲的话“花生的好处很多……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时,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题目为“你更喜欢谁”的辩论。课堂上学生参与积极,情绪高涨,“花生派”和“桃子石榴派”针锋相对,结果“不但对别人有用,而且讲体面”的观点占了上风,“花生派”的神情甚是尴尬。 请谈谈你对以上教学片段的看法。 答:(1)辩论这种组织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习积极性;(2)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3)在辩论的过程中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示能力和倾听的能力;(4)缺乏有效的组织策略,偏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 2、某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我们的画》中设计了以下几组活动: 活动一:教师在课前把教室布置成刚刚举办过“二年级画展”的样子,让学生自由观赏,与环境互动,自然地萌发办自己班级画展的愿望。 活动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的画,请小组里的伙伴对自己的画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修改。 活动三:教师出示自己的画,进行示范介绍,请学生针对介绍和绘画作品提建议,为学生提供交际案例,让学生仿照老师的样子,自然、大方、有礼貌地向好朋友介绍自己的画,把话说完整,把图画的内容说清楚。好朋友要仔细倾听,认真评价。 活动四:以小组为单位,推选评委,带领大家评选“最受欢迎的画”,推荐参加班级画展,为了本组的画能被选中,小组的同学必须想办法说好推荐的理由,说服其它组的同学,其它组里的同学能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自己的意见。 活动五:请获奖的同学在音乐声中上台领奖,其余学生当好小记者,采访获奖的同学,让她们谈谈获奖时的感受、创作的过程等。 你是怎样评价上述设计的?请从教和学的角度进行评述。 答: (1)选择贴近学生的话题,激发了学生交际的欲望;(2)学生充分发挥了交际主体作用;(3)教师在示范中指导倾听、表示、应对等方法,引导学生大方、文明地交往,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4)教学层层推进,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得到了多个回合口语交际的训练,在实践中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小学语文是一种______和______的基础工具。 2.中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所使用的识字读本是______、《百家姓》和______。 3.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应该具有______的观点、自觉能动性的观点和______的观点。 4.现行教学大纲把小学阶段的识字量规定为______字左右,掌握这些常见字能够满足小学生______的需要。 5.识字能力由几个要素组成,它既包括掌握汉字的______、识字工具和______,也包括一些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6.&quot;听说读写宜并重&quot;,从教学的角度理解,是指教学中要遵循语言发展的规律,不但要抓______,而且要抓______。 7.小学语文评估具有鉴定、______、激励和______的功能。 8.学习质量评估包括______和______两种方式。 9.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能力包括______、设计教学的能力、课堂应变能力和_____。 10.继续教育具有______、连续性、针对性、______、层次性和训用一致性的特点。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8分) 1.作为中国小学语文教材建设向着科学化方向前进了一大步的标志性教材是( &nbsp; &nbsp; &nbsp;) A.各地依据1978年教学大纲编写的实验教材 B.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 C.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 D.1963年《全日制十二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 2.在教学&quot;燕&quot;字时,要让学生注意到上面是&quot;廿&quot;,而不是&quot;艹&quot;,这是( &nbsp; &nbsp; &nbsp;) A.针对学生知觉不精细的特点 B.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C.为防止熟字对生字的干扰 D.加强学生对同音字字义的理解 3.《义务教育大纲》指出: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是( &nbsp; &nbsp; &nbsp;) A.培养学生自读能力 B.归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C.理解课文 D.朗读和默读 4.教师教学工作评估的三个主要方面是( &nbsp; &nbsp; &nbsp;) A.教学态度、教学目标、教学效果 B.教学用时、教学能力、教学效果 C.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效果 D.教学态度、学生学习质量、教学能力 5.建国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有许多弊端,旧根难除。在1978年,一位著名学者对语文教学的&quot;费时甚多,收效甚微&quot;现象提出批评,她是( &nbsp; &nbsp; &nbsp;) A.张志公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B.吕淑湘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C.叶圣陶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D.王力 6.小学语文教师上好语文课的根本前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是她们的( &nbsp; &nbsp; &nbsp;) A.课堂应变能力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B.设计教学的能力 C.语言表示能力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D.分析教材的能力 7.听力构成的要素包括( &nbsp; &nbsp; &nbsp;) A.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 B.注意力、理解力、辨析力、记忆力 C.记忆力、理解力、复述力、注意力 D.记忆力、复述力、注意力、辨析力 8.小学阶段说话训练总的要求是( &nbsp; &nbsp; &nbsp;) A.用普通话表示自己的意思,先想后说 B.用普通话表示自己的意思,能演讲、注意礼貌 C.用普通话表示自己的意思,先想后说、表情丰富 D.先想后说、注意礼貌,用普通话清楚地表示自己的意思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8分) 1.编写小学语文教材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A.符合时代的需要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B.体系科学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C.语言文字规范 D.符合儿童年龄特征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E.为培养自学能力创造条件 2.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具有(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A.综合性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B.多样性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C.连续性 D.阶段性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E.实践性 3.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目标的正确描述是(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A.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小学生的作文素养 B.低年级作文教学训练的重点是遣词造句的能力 C.中年级作文教学训练的重点是连句成段的能力 D.《义务教育大纲》指出:小学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认识事物能力和语言文字表示能力 E.高年级作文训练的重点是连段成篇的能力 4.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听说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它们是( &nbsp; &nbsp; &nbsp;) A.背诵 &nbsp; &nbsp; &nbsp;B.课堂讨论 &nbsp; &nbsp; &nbsp;C.听讲 D.听评 &nbsp; &nbsp; &nbsp;E.看图说话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quot;文道统一&quot; 2.集中识字 3.阅读能力 4.口头作文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朗读在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方面的作用。 2.低、中、高三阶段作文教学的侧重点是什么? 3.怎样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听说能力? 4.如何理解评估的&quot;全面性&quot;? 六、材料分析题(8分) &nbsp; &nbsp;下边是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请加以分析,说说教师如何在指导学生表示自己意思上下功夫。 &nbsp; &nbsp; &nbsp; &nbsp;有位教师教了《小木船》这篇课文后,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友谊破裂的事情。结果许多同学都雷同地写自己和同桌同学吵架,后来又和好了。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实际谈一谈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增强训练意识和服务意识两方面下功夫,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试述如何以《义务教育大纲》的基本精神为指导,改进语文教学,推进素质教育。 语文知识部分 &nbsp; &nbsp; 一、 语文基础知识 &nbsp; &nbsp; 1、给下列字注音。(4分) &nbsp; &nbsp; 慰藉( ) 苍劲( ) 潜( )伏 戛( )然而止 &nbsp; &nbsp; 装载( ) 炽( )热 揩( )拭 殚( )精竭虑 &nbsp; &nbsp; 2、.请写出下列字的书写笔顺:(2分) &nbsp; &nbsp; 鼎: 凹: &nbsp; &nbsp; 3、列词语有错字吗?把你认为有错的改过来。(4分) &nbsp; &nbsp; 迫不急待 穿流不息 凭心而论 世外桃园 &nbsp; &nbsp; 再接再励 一愁莫展 如愿已偿 管中窥豹,可见一般 &nbsp; &nbsp;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4分) &nbsp; &nbsp; ①热爱( )②团结( )③亲近( )④经验( ) &nbsp; &nbsp; ⑤具体( )⑥和蔼( )⑦拥护( )⑧坚定( ) &nbsp; &nbsp;5、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5分) &nbsp; &nbsp; &nbsp;(1)流水不腐,_________________。 &nbsp; &nbsp; &nbsp;(2)__________________,人情练达即文章。 &nbsp; &nbsp; &nbsp;(3)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_________。 &nbsp; &nbsp; (4)_________________,领异标新二月花。 &nbsp; &nbsp; (5)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_。 &nbsp; &nbsp;6、写出杜甫千古流传的两句古诗:(4分) &nbsp; &nbsp;(1) &nbsp; &nbsp;(2) &nbsp; &nbsp;7、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4分) &nbsp; &nbsp;《送东阳马生序》——( ) 《朝花夕拾》——( ) &nbsp; &nbsp;《岳阳楼记》——( ) 《鲁滨逊漂流记》——( ) &nbsp; &nbsp;8、下列人物均出自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请选择其中的一位,写出与她有关的一个故事名称、书名和作者。(4分) &nbsp; 人物:林冲 诸葛亮 贾宝玉 孙悟空 鲁智深 曹操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二、阅读题(10分)(每小题2分) &nbsp; &nbsp;我母亲生病需要做大手术,医院张口要10元万押金。10万,对我这个刚刚靠借钱买下出租车的下岗人员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但我下了决心,就是把自己卖了,也要给母亲治病。于是顶着高温开着车奔波于城市的各个角落,总算凑了9万元。医院开恩,收了9万元后让母亲住了进去。 &nbsp; &nbsp;都说福无双降,祸不单行。这话偏偏就应在我身上。那天午后,刚拉了一趟活儿的我正喜滋滋地抄近路赶着回家,不知是我脑子走神还是该我倒霉,迷迷糊糊地就把车开上了人行道。我猛地发现车前正走着一位老太太时,脚便狠狠地踩在了刹车上。吱的一声,老太太也应声倒下。当我跳下车抱起老太太时,她已昏迷过去。怎么办?我发现此时四周一个人影儿也没有,一个想法便闪入我脑海中:跑。可怎么也迈不开腿,一个声音也在耳边响:你还算人吗?眼前要是你的母亲你也这样吗?我不由得打了个冷战,容不得多想,立即将老太太送向附近医院。在医生抢救下,老太太很快苏醒了过来。还算走运,老太太只断了一条腿,别的地方什么事也没有。 &nbsp; &nbsp;一个大汉走了进来。大汉看了我两眼后走近老太太说:&quot;妈,您还记得撞您那人什么模样吗?仔细想想,一会儿警察来了您就跟她们说。&quot;听了大汉的话,我心里猛地一跳,觉得还是自己先说出实情为好。于是我赶紧对大汉说:&quot;大哥,我……&quot;老太太急忙打断我的话,指着我对她儿子说:&quot;对,就是这位司机救了我。&quot;我正怀疑是不是我的耳朵出了毛病,那大汉一把就握住了我的手,感动地说:&quot;兄弟,我、我什么也不说了。你的救母之恩,我一定会报的。&quot;&quot;我。哎,你听我说,我……&quot;我的话没说完,又被大汉给拦了回去。&quot;什么也别说了。兄弟,把你的姓名和地址写给我,过后我一定登门重谢。&quot;这时我脑海里又闪出一个念头,还留什么姓名和地址啊,老太太既然没记住我,溜吧。想到这,我边往外走边对大汉说:&quot;好好照顾大妈,我走了。&quot;说完我逃跑似的冲出了医院。 &nbsp; 在回家路上,我觉得这事挺走运,老太太不但没认出是我撞的,还把我当成了救命恩人。可到了晚上,心里总是不踏实,我想起了母亲常对我说的话:什么时候都要心里干净。心里有鬼的人,迟早会出事的。于是我下了决心,第二天一定要到医院说清楚。 &nbsp; &nbsp;第二天,我拿了一堆补品和5000元钱,早早来到医院。可巧,就老太太一人在,老太太见是我,挺生气地说:&quot;你怎么还来?&quot; &nbsp; &nbsp; &quot;大妈,您、你知道我是谁吗?&quot; &nbsp; &nbsp; 老太太说:&quot;知道。孩子,大妈不糊涂,眼睛也好使。看得出你的心不坏。&quot; &nbsp; &nbsp; &quot;那、那您为什么不说出真相呢?&quot;我不解地问。 &nbsp; &nbsp; &quot;孩子,你能及时把我送到医院,就足以证明你是个好孩子,我就知足了。我哪能因为你的一次失误,而误了你的前程呢?说不定,好多要紧事正等着你去做呢。天下做父母的,都是这个样……&quot; &nbsp; &nbsp;我的泪水早已止不住地流下来,我忘情地叫了一声妈,便把头扎在老太太的怀里,失声痛哭起来。 &nbsp; &nbsp;1、第2节开头说&quot;福无双降,祸不单行&quot;,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与&quot;祸不单行&quot;相关的两件事。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 &nbsp; &nbsp; 2、文中的&quot;我&quot;想&quot;跑&quot;却没跑,&quot;溜&quot;了又返回,你对此如何评价?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 &nbsp; &nbsp; 3、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 描写方法来表现老太太什么样的优秀品质?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4、给本文拟一个含有&quot;母亲&quot;两个字的标题,不超过8个字。你课外也一定读过不少歌颂母亲、表示母爱的作品,请写出其中一篇(或一本)的题目(或书名),并注明作者。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5、文章结尾说&quot;我忘情地叫了一声妈,便……失声痛哭起来&quot; 。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此时此刻,文中的&quot;我&quot;肯定有许多话想说,请你发挥想像,探究一番,然后代&quot;我&quot;说几句。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三、写作题(10分)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任选一首描写景物的古诗,根据古诗意境,发挥想象,写一个景物描写的片段。(不少于200个字)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古诗: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 ————————————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 ————————————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片段: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教学实践部分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一、是非题。(正确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1、语文教学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2、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3、“累计认识常见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是第三学段的识字目标。( )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4、“课内习作每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是第二学段的习作目标。( )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5、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各年级的教学重点。( )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6、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7、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示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示的过程。( ) 8、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表示和应正确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9、评价识字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10、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二、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1、请简要阐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5分)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2、语文教学如何正确理解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请举例说明。(5分)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3、请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怎样才能成长为一名专家型教师。(5分)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4、你平时读过哪些教育教学刊物或专著?它对你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分)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三、分析题(9分)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下面是《坐井观天》课堂实录的一个片段。请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加以分析评点。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师:小鸟和青蛙谁说得对?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生甲:小鸟说的对。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生乙:我反对,我认为青蛙说得对。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生丙:她们说得都对。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众生哗然。师若有所思,片刻停顿之后,即向学生投以赞许的目光。)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师:大家都有各自的看法,很好。如果能把理由说出来,那就更好了。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生甲:(迫不及待)小鸟说得对,因为天确实大得很。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生乙:(胸有成竹)青蛙说得对,因为她在井底,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它说得是实话,也没错。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生丙:(按捺不住)她们都把各自看到的真实情况说出来了,都很诚实,应该都对。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师:(点头肯定,竖起大拇指)好!几位同学都谈出了各自的看法和感受,说得都有道理。大家再想想,假如青蛙跳出井口,她还想到什么,说些什么?大家讨论讨论,看谁想得好,说得棒。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学生各抒己见,兴趣盎然。)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四、教学设计。(10分)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请依据新课程理论,对《爸爸的咳嗽》这篇课文进行教学设计。(50 分)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爸爸的咳嗽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自从我家搬进新居以后,不知怎的,爸爸得了一种奇怪的咳嗽病——有时咳得厉害,有时咳得轻些,有时却又像没病似的。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后来我发现,每当我家朝南的窗户打开,东南风吹进来时,爸爸就咳得厉害。难道爸爸咳嗽 和东南风有关系吗?我悄悄地记着观察日记: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2月22日 阴天 北风 不咳嗽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3月 8 日 晴天 东南风 咳嗽厉害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3月10日 雨天 北风 咳嗽轻了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4月19日 多云 南风 有点儿咳嗽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4月21日 阴有雨 北风 不咳嗽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4月22日 晴转多云 南风 有点儿咳嗽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5月 1 日 晴天 东南风 咳嗽厉害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啊,果然如此!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有个星期天,爸爸妈妈带我到奶奶家去。走出家门不远,一阵东南风吹来,我们闻到一股呛人的气味,爸爸突然咳嗽起来。我抬头一望,远处硫酸厂的烟囱冒出的烟气正随风飘来。我猜测着,爸爸的咳嗽,大概就是这烟气造成的吧?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医生伯伯。她说,爸爸得的是过敏性支气管炎。硫酸厂排出的是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对二氧化硫过敏的人,一闻到它,咽喉就过敏,引起咳嗽。爸爸就是对二氧化硫过敏的人。我为替爸爸找到了病因而高兴。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从此,只要刮东南风,我就把朝南的窗户关紧。这样,爸爸就不咳嗽了。可是,我多么希望治理好环境污染,就是开着窗户,爸爸也不咳嗽呀!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教学设计: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小学语文是一种______和______的基础工具。 2.中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所使用的识字读本是______、《百家姓》和______。 3.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应该具有______的观点、自觉能动性的观点和______的观点。 4.现行教学大纲把小学阶段的识字量规定为______字左右,掌握这些常见字能够满足小学生______的需要。 5.识字能力由几个要素组成,它既包括掌握汉字的______、识字工具和______,也包括一些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6.&quot;听说读写宜并重&quot;,从教学的角度理解,是指教学中要遵循语言发展的规律,不但要抓______,而且要抓______。 7.小学语文评估具有鉴定、______、激励和______的功能。 8.学习质量评估包括______和______两种方式。 9.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能力包括______、设计教学的能力、课堂应变能力和_____。 10.继续教育具有______、连续性、针对性、______、层次性和训用一致性的特点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8分) 1.作为中国小学语文教材建设向着科学化方向前进了一大步的标志性教材是( &nbsp; &nbsp; &nbsp;) A.各地依据1978年教学大纲编写的实验教材 B.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 C.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 D.1963年《全日制十二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 2.在教学&quot;燕&quot;字时,要让学生注意到上面是&quot;廿&quot;,而不是&quot;艹&quot;,这是( &nbsp; &nbsp; &nbsp;) A.针对学生知觉不精细的特点 B.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C.为防止熟字对生字的干扰 D.加强学生对同音字字义的理解 3.《义务教育大纲》指出: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是( &nbsp; &nbsp; &nbsp;) A.培养学生自读能力 B.归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C.理解课文 D.朗读和默读 4.教师教学工作评估的三个主要方面是( &nbsp; &nbsp; &nbsp;) A.教学态度、教学目标、教学效果 B.教学用时、教学能力、教学效果 C.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效果 D.教学态度、学生学习质量、教学能力 5.建国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有许多弊端,旧根难除。在1978年,一位著名学者对语文教学的&quot;费时甚多,收效甚微&quot;现象提出批评,她是( &nbsp; &nbsp; &nbsp;) A.张志公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B.吕淑湘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C.叶圣陶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D.王力 6.小学语文教师上好语文课的根本前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是她们的( &nbsp; &nbsp; &nbsp;) A.课堂应变能力 &nbsp; &nbsp; &nbsp;B.设计教学的能力 C.语言表示能力 &nbsp; &nbsp;D.分析教材的能力 7.听力构成的要素包括( &nbsp; &nbsp; &nbsp;) A.注意力、理</p>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事业编/企业编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