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滨城高中联盟 2024-2025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Ⅱ考试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 有学者指出,基于中国文明发展进程中物性的变化,中国文明的演化可以分为玉
石、青铜、铁器三个阶段。玉石礼器的大量使用,意味着政治权力的崛起,孕育出
国家组织雏形。据此可知,与玉石时代相对应的文化遗存是 ( )
A. 仰韶文化
B. 良渚文化
C. 殷墟遗址
D. 蓝田人遗址
2
. 有学者指出:“汉室君臣,假定在统一下允许合理的地方分权,则汉初百年间扰
攘不安的政治问题,可不致发生,而由秦所建立的专制政体,及由此政体所必然发
生的毒害,将会得到若干缓和,对社会的生机,也将会得到培育。”该学者意在强
调( )
A. 推恩令符合集权的时代需要
B. 汉初削藩是社会动荡根源
C. 郡国并行制有一定的合理性
D. 汉承秦制缓和了社会矛盾
3
. 唐代前期实行散官番上制度,即获得任官资格的人在入仕前需履行一定义务。散
官大多往来尚书省和诸州府传送公文,地方的各种表状及需上达京师之物,也都仰
赖他们。由此可见,散官番上制度有利于 ( )
A. 改进科举考试程序
B.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察
C. 完善中枢决策机制
D. 提高国家行政管理效率
4
. 清王朝重视少数民族的教育问题,在云贵川等民族聚居区兴办“义学”和“社学
”
,在川藏地区明确规定“夷民子女”必须要在规定年龄入学,并对学生进行补贴
。
清王朝这些措施( )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有利于增强政权的向心力
C. 体现了因俗而治
D. 旨在实现境内民族间平等
5
. 1898年,梁启超在《论湖南应办之事》中谈到,要开民智就得从学堂入手,改
课时务、广设外课,“但与之反复讲明政法所以然之理; 国以何而强,以何而弱
…乃从而摩激其热力,鼓励其忠愤,使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己任,以大局之糜
…
烂为一身之耻疚”。这一思想( )
A. 凸显了发展国民教育的意义
C. 使学堂成为变法的宣传中心
B. 旨在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D. 将救亡图存与治学相结合
6
. 1929年,上海水泥厂因与启新厂竞销,每桶比上年跌价 5.41%,同时因产量下降
,
当年盈利比上年减少 10万元, 减幅为 40.96%, 1930年盈利继续减少 48.17%。但
-
到 1931:年两厂联营后, 每桶价格提高 22、29%, 盈利增加 535.63%。这一变化表明
( )
A.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生产能力提高 B. 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C. 企业家积极探索发展的有效途径 D. 民族工业国际竞争力增强
7
. 1950年 12月 1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重点介绍我国东北各地技术人员、工
人技师为提高生产效率而进行的技术革新与改造,以技术革新运动为主要内容的爱
国主义生产竞赛运动已经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当时这一运动 ( )
A. 使国民经济迅速得以恢复
B. 增强了抗美援朝的物质基础
C. 配合了三大改造胜利进行
D. 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8
. 1985年,国务院对中小学教师“职位等级工资制”进行调整,职务工资由原来
执行的 10等级调整为 12级别 (小学)和 14级别(中学),并将责任、劳动绩效与工
资相联系。这种调整( )
A. 反映出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
B. 推动了教育体系的日益完备
C. 配合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D. 引领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9
. 20世纪 90年代,中国开始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以转变对外经济交往中以贸易
为主和过分依赖西方市场的状况,由此,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地位
上升。这一调整是基于( )
A. 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B. 改革开放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C.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主题
D. 外交活动摆脱了意识形态束缚
1
0. 希罗多德曾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而印度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则流露
出一种对自然的恐惧意识,因为印度地方在雨季中常有热带风暴发生,狂风暴雨数
日不停,雨季过后,旱灾蝗灾又相继而来。这说明( )
A. 文明发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B. 古代文明具有多样性与统一性
C. 文明差异的根源是自然环境不同
D. 早期文明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1
1. 13世纪,西欧领主家庭开销甚巨,无论是给儿子安排体面的职业或是嫁女都需
巨额资金,于是他们开始经营“最能卖出货币”的物品,如当时羊毛在意大利有巨
大市场,英国领主便将庄园改造为专业的“羊毛生产基地”。这反映出,当时西欧
( )
A. 自耕农经济面临空前冲击
B. 农村经济转型趋势凸显
C. 融入世界市场的步伐加快
D. 庄园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1
2. “御家人”是日本幕府时期直接效忠于将军的武士,被禁止从事农业和工商业
,
也不可以买卖封地。德川幕府时期,有些潦倒的“御家人”私下经营小店被发现
后甚至受到严惩。这一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 )
A. 武士的忠诚度和战斗力受到重视 B. 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得到了不断强化
C. 庄园经济对中央集权的破坏作用 D. 幕府加强封建统治秩序的内在要求
1
3.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出现的合股公司使任何想用小钱做投机生意的人,都可以
将他们的储蓄投入各种商业冒险(尤其是海外探险)事业。而同时期从事海外贸易的
东方商人往往独自经营或与少量合伙人共同经营其事业,经理也多从家人或熟人中
挑选。这反映了欧洲( )
A. 货币贬值的客观影响
B. 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
C.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D. 拓展贸易的有利条件
1
4. 中世纪基督教会福音书教诲:“借钱予人,不求任何报答,是基督教徒应尽的
兄弟之谊”,借贷不可追求利息,否则就被视为高利贷者,是“社会的蛀虫”;
而 16世纪英国国王和议会正式解禁资本利息,利息取得合法地位,只有利息超过一
定比率的贷款才被视为高利贷。导致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 )
①
③
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
英国世俗王权得以强化
②教会发挥教化功能
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
5. 一战后,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各种场合成为威尔逊言论的忠实听众,他们将
威尔逊视为其理想抱负的象征,同时也是他们事业的潜在捍卫者,一个在世界舞台
上致力于所有民族自决原则的主导人物。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美国成为世界主宰
B.战争促进文化传播
C. 亚非实现民族自决
D.全球治理加速变革
1
6. “那时,反革命势力控制着全国约3/4的国土、3/5的人口,苏维埃政权管辖的
地区燃料、原料和粮食供应极其困难,40%的工厂停产,红军战士和城市居民也面
临着断粮的危险。苏维埃政权经受着严峻考验。”为此,苏维埃政府( )
A. 采用强制手段实行农业集体化
B. 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
C. 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
D. 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包括 4小题, 第 17题 8分, 第 18题 16分, 第 19题 16分,
第 20题 12分, 共 52分。
1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北宋东京城遗址位于今天河南省开封市城区,由外城、里城、大内三重城垣围
合,里城沿用自唐代宣武军节度使扩筑的汴州城。景龙门为里城北墙中门,旧名酸
枣门,始建于隋唐时期,五代后梁时改名为兴和门,北宋太宗时改名为景龙门,直
到崇宁年间才修造成如今所知的形制。 《东京梦华录》记载: “旧京城,方圆约
二十里许,……北壁其门有三:从东曰旧封丘门,次曰景龙门,次曰金水门。”
2
023年至2024年,河南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配合城市基本建设过程中发现景龙门
遗址并对其进行了全面发掘。考古发现北宋晚期至金代遗存主要有景龙门及其附属
建筑、延福宫东墙、楼台建筑、金南京皇城北墙等,已清理唐至明等不同历史时期
的城门、城墙、建筑、道路、水井、农田等遗存 70余处,出土遗物 2100余件。景
龙门遗址是目前国内考古发现的北宋时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都城城门遗址。
考古发现延福宫东墙紧贴景龙门西侧,与《宋史》记载的延福五位“东直景龙门”
的内容相符。……据文献记载,景龙门于北宋崇宁年间(1102年-1106年) 由李诫主
持重修,成为密连禁署的重要礼制建筑和交通节点,城门包砖、夯土等工艺与《营
造法式》(李诚编撰)中记载的壕寨、砖作制度相符。……考古发现唐至明代城墙沿
用、废弃、叠压关系,真实呈现了开封先后作为州城、都城、府城的历史演变过程
,
是开封古城历史变迁的重要见证。
—
摘编自《考古中国:河南开封北宋东京城景龙门遗址考古新收获》(2024年 8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对北宋东京城景龙门遗址考古发现的史料价值进行评
估和说明。
1
8.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6分)
材料一
宋代都市中,“瓦舍”之类的娱乐场所相当盛行,其中表演的是名目繁多的杂乐百
戏。马端临《文献通考》记载:“宋朝杂乐百戏,有踏球、蹴球、踏索……百戏之
类。”体育表演已相当盛行。由于出现大量体育专业表演人员,因此体育性组织—
—
—“社”就应运而生。如弓、弩的“踏弩社”“水弩社”“锦标社”等。元日走
城、元宵走夜、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等,都已成为全国性的民间、民俗体育活动内
容。
—
—摘编自宋旭《宋代市民体育休闲生活的社会学分析》
材料二
1
9世纪中后期在我国的新式学堂中开始设置体操课程。1903年,清政府实行“癸卯
学制”,标志着体育在中国近代普通中小学正式产生。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中小学
体育课程标准, 正式把体操课改为体育课,并推广到全国。体育课的广泛开展,增
强了国民的体质,还在凝聚国力、振奋民族精神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
—
—摘编自苏竞存《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史》
材料三
近人有言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
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
—
—节选自毛泽东《体育之研究》(载于 1917年《新青年》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市民体育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8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近代体育发展的原因。(4分)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体育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重要意义。(4
分)
1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进入 21世纪以来,法国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行科学外交战略。法国外交部多次就
科学外交相关议题发布专题报告,并联合法国的国家教研部、经济部等共同规划行
动。法国积极在全球布局科研创新网络,推进科研创新国际化。据统计,法国 48%
以上的科研论文至少有一个外国实验室参与,诸多重大科技计划均由国际团队参与
完成,合作研究涉及航空、医药卫生、能源环境等几乎所有领域。法国把科研作为
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影响力的关键要素,明确科学外交战略需要打造国家科技领先
形象,增加科学共同体与国家外交网络的互动,让国外科研人员了解法国。
—
—摘编自孔欣欣《法国科学外交战略解析》
材料二
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外务省官员提出将科技作为一种新的外交手段发挥国际贡
2
献力以及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技术,这表明日本政府已经认识到科技与外交的紧密关
系,已在酝酿将二者结合。2006 年,在日本的第三期《国家科学技术基本计划
(2006—2010)》中,多次将国际科技合作单列章节,详细论述了关于日本国际科技
合作的基本构想以及支撑日本国际科技合作的基本要素等,以为解决全球问题作出
贡献。日本在制定科技计划时将提升国际影响力的任务赋予科技界,这为日本科技
外交政策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摘编自惠仲阳、胡智慧《日本科技外交战略与实践探究》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科技外交战略的特点及作用。(8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科技外交战略形成的背景。(6分)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法、日两国科技外交战略中得到的启示。
(2分)
2
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自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国际史学界出现一股强大的潮流,即历史研究的“跨
国转向”,并导致跨国史的兴起。跨国史研究的是跨越领土疆界的人类经历,包括
人员、思想、信息、资本、物质、制度的流动和联系。实际上,欧洲历史上有非常
多的跨国现象,如启蒙运动、工业化、殖民主义、社会主义、福利国家和反犹主义
,
。
、
这些现象无法单纯地从地方的、国家的视角来理解,而需要置于跨国视野中考察
欧洲各国也拥有很多“共同的历史”,如拿破仑战争、1848年革命、一战、二战
欧洲一体化进程、1968年学生运动等,跨国史视角无疑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些经
历。
—
—摘编自王立新《跨国史的兴起与 20世纪世界史的重新书写》
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从跨国史视角对某一历史事件进行分析。(要求:观
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滨城高中联盟 2024-2025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 II 考试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
1
1
1
1
1
1
. 答案:B
. 答案:C
. 答案 :D
. 答案 :B
. 答案 :D
. 答案 :C
. 答案 :B
. 答案 :C
. 答案 :A
0. 答案 :D
1. 答案 :B
2. 答案 :D
3. 答案 :D
4. 答案 :C
5. 答案 :A
6.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答案
1
7. 北宋东京城景龙门遗址考古发现的史料价值评估与说明
历史研究价值高 :景龙门遗址从隋唐始建至北宋重修、金代沿用,其
建筑形制、工艺与文献记载相符,为研究古代城市建设、建筑技术演变提供实
物依据,印证《营造法式》等文献记载,助于了解北宋城市规划与建筑风格,
如城门布局、包砖夯土工艺反映当时建筑水准与等级制度。
政治制度见证 :北宋崇宁年间重修后成为礼制建筑与交通节点,体现
当时政治对城市建筑功能定位,折射中央集权下城市布局与礼仪制度关系,对
探究北宋政治格局与礼仪规范意义深远。
-
城市变迁标尺 :唐至明代城墙叠压、沿用废弃关系,完整呈现开封从
州城到都城、府城演变,为研究城市发展轨迹、政治经济地位变迁提供连续证
据,助于理解中原地区城市发展脉络与区域历史变迁节奏。
文化传承脉络 :遗址出土丰富遗物,涵盖生活、生产、文化用品,反
映不同时期社会生活风貌与文化传承,为文化史、社会史研究提供多维度素材,
如从器物形制、纹饰推断当时工艺水平、审美观念与文化交流情况。
1
8. (1)宋代市民体育发展特点及原因
特点 :娱乐场所体育表演盛行,催生专业体育组织“社”;民间民俗
体育活动丰富且具全国性。
原因 :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催生休闲需求;商业发展提供资
金场地,推动体育商业化专业化;文化氛围宽松,理学尚武精神存续,鼓励体
育活动;节日民俗传承发展,为体育融入生活创造契机,如传统节日为体育活
动赋予文化内涵与社交功能。
(
2)中国近代体育发展原因 :近代西学东渐传播西方体育观念;新式
学堂兴起为体育教育提供制度平台;民族危机刺激有识之士倡导体育强国,以
增强国民体质挽救民族危亡;政府教育改革如“癸卯学制”确立体育地位、国
民政府推广体育课,从政策层面推动体育发展。
(
3)体育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重要意义 :强身健体,提升国民身体
素质为民族发展奠定生理基础;凝聚民族精神,体育赛事激发爱国热情与集体
荣誉感,如抗战时期体育活动鼓舞抗战士气;传承文化,传统体育项目承载历
史记忆与民族精神,促进文化认同延续;塑造品格,培养坚韧、协作、竞争精
神,推动社会进步与民族复兴。
1
9. (1)法国科技外交战略特点及作用
特点 :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规划;全球布局创新网络,国际化程度高;
科研合作领域广泛;注重国家科技形象塑造与国际互动宣传。
作用 :提升国际科技影响力,吸引人才资源;推动科技前沿发展,共
享创新成果加速科研进程;增强外交话语权,以科技合作拓展外交空间、巩固
国际关系,借科技优势提升国家整体国际地位。
(2)日本科技外交战略形成背景 :20 世纪 90 年代经济全球化科技竞
争加剧,日本需新外交策略;科技实力积累为科技外交奠基;国际合作需求增
长,日本认识到科技外交解决全球问题、提升贡献度与影响力价值;外交理念
转型,从经济外交拓展,科技外交成新方向契合国家发展战略调整需求。
(
3)启示 :科技外交是国家发展关键助力,应提升战略地位;政府统
筹规划,整合资源优化配置;立足全球视野,积极拓展国际科技合作网络;依
科技实力塑造国家形象、拓展外交空间、服务国家发展与全球共同利益,推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
0. 跨国史视角下的工业革命分析
观点 :工业革命是跨国性的深刻变革,重塑世界经济、政治与社会格
局。
论述 :技术传播跨越国界,英国纺织、蒸汽技术经技术工人流动、贸易
投资扩散至欧美大陆,推动各国工业化进程,如美国引进技术改良创新实现工
业化跨越;资本全球流动为工业革命注动力,英国对外投资建厂、国际金融市
场发展助他国工业化,引发产业结构与阶级结构变革,形成国际分工体系;思
想文化交流加速,启蒙思想为工业革命提供思想土壤,工业革命催生新思想跨
越国界传播,如马克思主义传播影响国际工人运动与社会变革;政治格局因工
业革命重塑,列强凭借经济军事优势对外殖民扩张、争夺霸权,改变国际关系,
亚非拉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卷入世界经济体系,为民族解放运动与国际政
治民主化奠定基础。总之,工业革命跨国性影响深远持久,是理解世界近现代
史关键视角。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