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14∕T 1388-2017 小麦-玉米微喷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din****188 文档编号:102311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1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4∕T 1388-2017 小麦-玉米微喷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DB14∕T 1388-2017 小麦-玉米微喷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DB14∕T 1388-2017 小麦-玉米微喷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DB14∕T 1388-2017 小麦-玉米微喷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DB14∕T 1388-2017 小麦-玉米微喷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65.020.20B 13DB14山西省地方标准DB 14/T 13882017小麦-玉米微喷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2017 - 05 - 30 发布2017 - 07 - 30 实施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 布DB14/T 13882017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与定义.14灌溉施肥准备.25小麦季.46玉米季.4DB14/T 13882017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临汾市力澜生物科技有

2、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裴雪霞、党建友、张晶、李银坤、吴会军、武雪萍、张建诚、杨峰、闫翠萍、王秀斌、王姣爱、程麦凤、曹勇、王惠忠。DB14/T 138820171小麦-玉米微喷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小麦-玉米微喷水肥一体化的术语和定义、灌溉施肥准备、小麦季、玉米季的灌溉施肥。本标准适用于有灌溉条件的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区。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50363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NY/T 49

3、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NY/T 1361农业灌溉设备 微喷带NY/T 2624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 总则SL 236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水肥一体化技术利用管道灌溉系统,将肥料溶解在水中,同时进行灌溉与施肥,可适时、适量满足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的节水农业技术。3.2微喷灌通过低压管道系统,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水,经过输水管道和微喷带送到田间,通过微喷带上的出水孔,在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下,形成细雨喷洒到土壤表面的一种灌水方法。3.3文丘里施肥器应用文丘里效应,将肥料和水均匀混合的一种高效施肥器。由塑料管件、球阀、吸肥器组装,

4、施肥采用压差文丘里原理:水流通过一个由大渐小, 然后由小渐大的管道, 文丘里管喉部水流径狭窄部分时流速DB14/T 138820172加大,压力下降,当管喉部管径小到一定程度时管内水流便形成负压,在喉管侧壁上的小口可以将肥料溶液从一敞口肥料管通过小管径细管吸上来。4灌溉施肥准备4.1设施构成及安装4.1.1水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符合GB 5084。4.1.2首部系统包括潜水泵、加压泵、逆止阀、过滤器、压力表、水表、排气阀、施肥器。4.1.3输水管道包括主管与支管。 主管采用地上软管或地埋硬管。 地上软管为PE软管, 地埋硬管为PVC或U-PVC管材,埋在最大冻土层以下;支管为PE软管,最

5、大铺设长度50 m70 m。4.1.4微喷带采用N65五孔或七孔微喷带, 微喷带质量需符合NY/T 1361。 微喷带铺设长度40 m60 m, 间距1.8 m2.4 m,铺设时应确保微喷孔朝正上方。4.1.5文丘里施肥器总文丘里施肥器安装在主管上, 实现全地块施肥; 分文丘里施肥器安装在支管上控制部分区域施肥;在支管和微喷间安装文丘里施肥器控制单条施肥。4.1.6安装灌溉设施安装如图 1,并符合 GB/T 50363,NY/T 2624 和 SL 236。1.机井 2.潜水泵 3.主管道 4.逆止阀 5.压力表 6.文丘里施肥器 7.阀门 8.水表 9.排气阀 10.支管道 11 阀门 12

6、.微喷带图 1 微喷水肥一体化系统构成4.2施肥准备DB14/T 1388201734.2.1肥料选择选择常温下溶解度高、养分含量高、杂质含量低、溶解迅速,不宜沉淀的化肥。所用肥料符合NY/T2624。4.2.2施肥量计算根据每666.7 m2的施肥量计算一个微喷单元的施肥量。如计划每666.7 m2施相当于纯氮10 kg的化肥,则1个微喷单元施肥量为:10 kg1 000 m2/666.7 m2=15.0 kg纯氮。4.2.3肥料溶解先向施肥罐内注水,加水量为肥量的34倍,然后将称好的肥料倒入施肥罐内,搅拌溶解。4.3灌溉准备4.3.1微喷单元控制面积计算待微喷灌设备调整到最佳状态时,根据微

7、喷带开启条数、每条微喷带长计算出一个微喷单元控制的面积。微喷单元控制的面积(m2)=开启的微喷带条数每条微喷带长度(m)微喷带间距(m)。4.3.2灌水时长计算根据出水量、灌水定额和一个微喷单元控制面积确定浇水时长。如每666.7 m2灌溉水量30 m3,水泵每小时出水量45 m3,一个微喷单元控制面积1 000 m2,灌溉时长=30/45601 000/666.7=60 min。4.4操作要点4.4.1预备工作按照先主管,再支管,后微喷带的顺序检查阀门开关状态,灌溉时应开启主管、相应支管和微喷灌地块阀门,其他地块阀门全部关闭。应根据水泵的出水量和压力情况估算1个灌溉单元的微喷带条数。为避免压

8、力过大,可多开13条。4.4.2冲洗管道管道使用一段时间应打开所有管道末端,开启潜水泵,进行管道冲洗。冲洗过程中应巡查,发现并及时处理,待系统正常运行后,封堵管道末端,开始灌溉。4.4.3灌溉按照4.4.1开启微喷带阀门,待水压稳定后,根据喷水高度和宽度,调整喷灌带开启条数,使单侧水雾辐射达微喷带间距的1/2左右,并均匀喷水的最佳状态,不重喷或漏喷。4.4.4施肥先稳定微喷灌5 min以上的清水,然后开启文丘里施肥器控制开关,调整施肥器主管道上的阀门,控制施肥速度,施肥时间控制在15 min左右。施肥结束后,关闭施肥器,再稳定微喷灌清水5 min以上,避免管道内残留肥料。4.4.5轮换微喷灌单

9、元DB14/T 138820174上一个喷灌单元灌溉即将结束时, 先开启下一个微喷灌单元的微喷带阀门, 然后再关闭正在灌溉单元的微喷带阀门。4.4.6关闭灌溉设备全地块微喷灌结束后,先关闭加压泵,再关闭潜水泵。最后一个微喷灌单元的阀门保持开启状态,以备下次微喷灌直接开启系统灌溉。5小麦季5.1选地选择地势平坦,坡度在3左右有灌溉条件的地块。5.2施用底肥按照NY/T 496要求,整地前每666.7 m2施用腐熟有机肥2 000 kg3 000 kg或精制(商品)有机肥200kg300 kg,配施相当于纯氮(N)5 kg6 kg,纯磷(P2O5)7 kg8 kg,纯钾(K2O)4 kg5 kg的

10、化肥。5.3灌越冬水小麦3叶期后至冬前昼消夜冻时采用漫灌的方式灌越冬水,每666.7 m2灌水量50 m。5.4铺设微喷带小麦返青期后,铺设微喷带,铺设要求见4.1.4。5.5拔节期一体化小麦拔节期每666.7 m2灌水量40 m3,用文丘里施肥器施用相当于纯氮(N)2 kg4 kg的化肥。水肥一体化操作见4.4。5.6灌浆初期一体化小麦灌浆初期每666.7 m2灌水量30 m3,用文丘里施肥器施用相当于纯氮(N)2 kg3 kg的化肥。水肥一体化操作见4.4。5.7微喷带收取小麦灌浆期,解开微喷带末端,及微喷带与支管连接处,将所有微喷带收回。6玉米季6.1微喷带铺设玉米播种后,铺设微喷带,铺

11、设要求见4.1.4。6.2种肥一体化DB14/T 138820175玉米播种后每666.7 m2灌水量30 m3,用文丘里施肥器施用相当于纯氮(N)2 kg3 kg的化肥,纯磷(P2O5)2 kg3 kg的化肥。水肥一体化操作见4.4。6.3大喇叭口期一体化玉米大喇叭口期每666.7 m2灌水量30 m3,用文丘里施肥器施用相当于纯氮(N)6 kg8 kg,纯磷(P2O5)2 kg3 kg的化肥。水肥一体化操作见4.4。6.4花粒期一体化玉米籽粒形成期至腊熟期,当0 cm30 cm土壤相对含水量小于60 %时,每666.7 m2灌水量30 m3,用文丘里施肥器施用相当于纯氮(N)1 kg2 kg的化肥。水肥一体化操作见4.4。6.5微喷带收取玉米灌浆期,解开微喷带末端,及微喷带与支管连接处,将所有微喷带收回。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