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写材料用典】昼之所为,夜必思之
【例文】要有“昼之所为,夜必思之”的自觉,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持正己自律才能发现错误和不足,但这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最终目的在于能否及时纠正自身缺失和错误。曾子坚持每日三省其身,“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古人尚且如此,今人又何不为?(中国纪检监察报《责己不妨于厚》)
【典故】出自宋代林逋《省心录》,昼之所为,夜必思之,有善则乐,有过则惧,君子哉!
【释义】意思是,白天做过的事情,到了晚上一定要仔细思考。
【赏析】古人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活在世上,事无完美,每个人都有可能会犯错。曾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只有我们反躬自身,常思己过,凡事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才是一个人真正走向成熟的标志。北宋有个官员叫赵概,在自己案头摆放黑白豆子各一瓶,“起一善念,投一白豆于瓶;起一恶念,投一黑豆于瓶”,以此来检视自己一天的进步与过失。他每天自省,结果瓶中白豆越来越多,黑豆则显得越来越少。自省的过程,就是让“黑豆”逐渐减少的过程,把自身缺点不足逐一改进弥补,从而达到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善于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具有鲜明的“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的精神和勇气。1942年在陕甘宁边区,群众一句“为什么雷公没有劈死毛泽东”的气话,传到毛泽东同志耳中后,他不是派人去追查泄愤的百姓,而是深入基层倾听群众愤慨的原因。在得知是因为边区政府下达的征粮任务过重时,便认真检讨自己,并立即指示把征粮任务从20万担减少到16万担,受到边区群众赞誉。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坚持从思想、政治、作风、能力、廉政等方面,多方面反思总结,多角度看清自己的“短板”,认清努力和改进的方向,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用法】主要适用于廉政教育类、作风建设类讲话,侧重强调自省自警,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保持自我革命的精神,敢于直面问题、善于整改问题,提高党性修养、增强能力本领。
本文为网络搜集整理,仅做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