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NO51.政法委书记谈社会治理汇编(47篇).docx

上传人:紫*** 文档编号:10229484 上传时间:2025-04-28 格式:DOCX 页数:183 大小:20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NO51.政法委书记谈社会治理汇编(4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3页
NO51.政法委书记谈社会治理汇编(4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录 着力打造文秘工作者的移动图片馆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深刻意蕴 1 浙江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王昌荣 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引领 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鄱阳湖区 11 江西省委政法委副书记 刘烁 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 念好乡村治理“三治”经 15 剑阁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杨明学 提升新时代“枫桥经验” 全力打造最平安城市 21 浙江省海宁市委副书记、常委 沈雨祥 创新发展“枫桥经验” 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22 合浦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庞学强 与时俱进 打造新时代 “枫桥经验”眉山版 28 中共眉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周孝平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自贡实践 32 中共自贡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刘笑禹 用枫桥经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35 安徽省芜湖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汪华东 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完善创新社会治理新格局 39 巢湖市委常委 政法委书记 葛世新 有效防范化解人口密集地区的社会风险 43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 范会艺 用诉前调解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46 湖北省十堰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刘海军 坚持“五狠抓五到位”构筑和谐稳定铜墙铁壁 50 邵东县政法委书记 尹安中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发力 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55 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何录春 让平安法治成珍珠海岸靓丽名片 59 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张纳军 深化共治善治理念 强化网格化服务管理 64 西青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综治委主任 朱明鹏 确保习近平新时代政法思想在基层落地生根 67 常德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黄清宇 牢记人民至上 共建共治共享 打造新时代社会治理崭新格局 71 昔阳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赵海斌 提高政治站位 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73 灵石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晋和平 把牢新时代政法新方向 创新社会治理新模式 75 介休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董建伟 落实“个十百千”任务 推进“四化”水平新提升 77 莆田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飞亭 聚焦新区发展新战略 打造和谐善治新滨海 79 滨海新区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综治委主任 孙建华 强化“六个意识” 助推“六大行动” 83 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 孙建华 面向新时代 展现新作为 推动平安南开建设再上新水平 87 南开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综治委主任 李瑞清 优化思路 创新机制 以“212 举措”推动平安志愿者工作科学发展 90 东丽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葛汝凯 提升创新能力加强创新供给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平安宁河 93 宁河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综治委主任 边均兴 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完善创新社会治理新格局 96 巢湖市委常委 政法委书记 葛世新 强根基 保“绿洲” 99 双牌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周新华 强化措施铆足劲 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 104 百色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综治委主任 周武红 探索农村 共建共治共享路径 109 中共龙游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张少华 奋力开创平安天津建设和信访工作新局面 112 市委副秘书长、市信访办党组书记、主任 路艳青 发挥村干部“桥头堡”作用 筑牢信访稳定第一道防线 115 中共邵东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尹安中 建设新时代平安辽宁 119 辽宁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李文章 网格是治理的基础 服务是最好的治理 123 泰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孔德平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合力唱响平安嘉兴建设主旋律 127 嘉兴市委副书记 政法委书记 孙贤龙 谱写新时代平安三亚新篇章 131 海南省三亚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 贺建忠 荆州市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 社会治理格局 136 湖北省荆州市委书记 杨智 湖北省荆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市委政法委书记 崔永辉 把乡贤力量引入基层善治的轨道 140 湖北省宜都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白 华 共建共治共享 众创平安常德 143 湖南省常德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黄清宇 开创上饶“五个不发生、两个稳提升”的大好局面 148 江西省上饶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陈荣高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打造平安法治通化 153 吉林省通化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 王福基 坚持发展“枫桥经验” 要在党建和创新上下工夫 157 湖北省黄石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杨 军 强化四抓措施 让老百姓生活更平安 161 河北省邢台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 王铭洪 把握五个重点 建设平安铁西 165 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雷占海 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化矛盾 169 安徽省舒城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杜世忠 全面深化社会面火灾群防群治工作 172 北京市丰台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综治办主任 郗俊生 做好“三道工序” 夯实平安基石 176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肖生珍 “勤”字上下功夫 做老百姓的贴心人 179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委政法委副书记 徐正清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深刻意蕴 浙江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王昌荣 根据省委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部署, 5 月 15 日至 17 日,我到绍兴诸暨市开展蹲点调研。其间, 先后到枫桥等 5 个镇街,永宁、栎桥、杜黄新、紫草坞等 4 个村,枫桥派出所镇南警务站等 4 个基层政法单位及 6 个基 层社会治理现场点,夜访 4 户村民家庭,个别谈话 24 人次, 并在枫桥镇主持召开座谈会。通过调研,我对总结提升推广 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平安浙江”“法治浙江” 建设有了新的体会、新的认识。 一、诸暨市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的创新实践及成效 调研中,我真切感受到,党的十八大以来,诸暨市把坚 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贯穿平安建设、法治建设 的主线,正确处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地解决问题的基本精神不动摇,不断 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在城乡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 实实在在的效果。2016 年、2017 年诸暨市平安考核蝉联全 省第一;2017 年以测评总成绩同类城市全省第一、全国第三, 一举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枫桥镇实现全国综治先进集体“五 连冠”。5 年多来,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不断创新服务群众的方式,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矛 盾问题的发生。近年来诸暨市高度重视解决民生问题,市委、 市政府每年办好十大民生实事,不断创新服务群众的方式, 谋民利、顺民意、达民情,切实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 益的突出问题。比如,按照省委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部 署,推行了“一证通办一生事”,让群众感受到了便利和实 惠。推行“一网统揽八方事”,把“基层治理四平台”和全 科网格深度融合、一体推进,畅通了矛盾就地化解新渠道。 枫桥派出所镇南警务站自创了“十访十清”“五议一创”“十 小十好”等载体,当好辖区群众的“好邻居”“好帮手”, 群众满意率达 99.8%。在店口,当地派出所牵头成立“流动 人口服务之家”,组建流动人口党支部,使流动人口真正融 入当地,实现安居乐业。直埠镇紫草坞村对闲置房屋进行“集 约化”改造,创建了出租房“旅馆式”管理新模式,做到了 “政府放心、村民开心、租户暖心”。 (二)积极探索矛盾不上交的机制和办法,尽最大努力 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诸暨市准确把握“枫桥 经验”就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精髓,强化责任担当,创 新工作机制,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建立了“零上访村”“零 上访镇”的创建机制,开展村与村、镇与镇之间的互学互比, 激发了各级抓信访、破难题、重化解的主动性,推动各类矛 盾问题在镇、村层面得以解决。2017 年,140 个村创成“零 上访村”,占全市行政村(社区)的 1/4 以上。健全落实县 级领导接访下访制度,建立“谁接待、谁跟踪、谁回访”机 制,实现责任和服务双闭环。探索建立信访积案化解机制, 总结推广“化解七法”,历年信访积案化解率达 90%以上。 (三)高度重视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实质性作用的发挥, 基层治理社会化水平大幅提升。诸暨市积极培育、推动发展 社会组织,为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搭建了许多新的载体和平 台。2014 年 12 月,由市民政局牵头,建立了社会组织孵化 中心,至今已孵化社会组织 96 家。目前,全市共有社会组 织 2236 家,参加人数达 273970 人,占 150 万常住人口的 18.3%。枫桥镇目前有覆盖各个阶层、各类人群的社会组织 近 50 个,涵盖了治安巡逻、矛盾化解、网格化管理、心理 服务、特殊群体帮扶等各个方面,参加人数达 17850 人,平 均每 3 人中就有 1 人参加了社会组织。同时,积极探索以政 府采购、定向委托等方式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推动社会组 织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实质性作用,解决了许多政府想管而又 管不了的问题。“枫桥大妈”“店口红帽子”、乡贤参事会 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社会组织,带动社会力量参与平安志愿 服务和基层治理,成为诸暨的靓丽风景。 (四)调解组织从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形成了矛 盾纠纷就地就近化解的有效机制。针对矛盾纠纷主体多元、 诉求多元、类型多元的新特点,诸暨市调动和组织各方资源, 坚持“用不同的钥匙开不同的锁”,积极构建多元化纠纷解 决体系。拓宽第三方参与纠纷化解渠道,成立了涉土、医患 和纺织、汽配等几十个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做到 专业纠纷专业化解。鼓励镇、村德高望重又热心公益事业的 新乡贤、老党员、老教师、老政法干警担任志愿者,涌现出 像“老杨工作室”“老朱工作室”“娟子工作室”等一批群 众认可的品牌调解组织。发挥网络信息技术在化解矛盾纠纷 中的作用,推动线下调解向线上调解拓展,实现跨时空、一 站式解决矛盾纠纷。比如, “全国十佳人民法庭”枫桥法 庭,推行“互联网+调解”新模式,开展网上立案、在线调 解,让群众足不出户轻松实现纠纷化解。 (五)不失时机地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打造群众的精神 家园。诸暨以创建“文化新家园”为载体,坚持“枫桥经验” 与当地独特的文化融合升华,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深化平 安建设提供了不竭动力。在村、学校、企事业单位建立“红 枫”书吧,举办“红枫”读书交流会,建立“三贤文化”研 究会,创建“中国诗歌小镇”,编排“调解故事”等系列乡 村舞台剧,让老百姓自己讲述“枫桥经验”故事。通过兴建 乡村记忆馆、农村文化礼堂和创建孝德村,弘扬孝义文化, 营造敬孝向善、重义守信的浓厚氛围。注重挖掘、传承和发 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治理智慧,村规民约、乡贤参事会、道德 讲堂、红黑榜等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 与现代治理元素的有机融合。 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核心内涵和时代价值 实践证明,新时代“枫桥经验”已不限于矛盾纠纷化解 的经验,不限于政法综治领域的经验,而成为新时代践行党 的群众路线、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经验。我感到,15 年来, 在习近平同志坚持发展“枫桥经验”重要指示指引下,“枫 桥经验”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由感性认识上升 到理性认识,其核心内涵和时代价值已远远超出了“经验” 二字,已经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 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新时代基层治理思想的集中体现和实践 运用。我们要以开展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 验”55 周年暨习近平同志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15 周 年活动为契机,努力在“变”与“不变”的大逻辑中提炼出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核心内涵,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风采。 新时代“枫桥经验”至少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 根本落脚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枫桥经验” 不变的初心,也是“枫桥经验”的核心和灵魂。随着我国社 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前基层群众对政法工作、社会治理、 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的需求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他们盼 望过上更高品质的生活,期待全方位、持久的平安,期盼更 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希望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新时代“枫 桥经验”启示我们,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具体 工作中,就是要做到经常想一想群众最盼望什么,最关心什 么,最怨恨什么。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自觉把以人民为中 心作为看问题、想对策、抓落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群众 有更充分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这几年来,诸 暨大量社会组织应运而生,广大人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 务、自我提升的热情空前高涨。这进一步启示我们,要深刻 懂得人民群众的实践往往走在我们认识前面的道理,坚持人 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自觉拜群众为师、向人民 学习,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动性、创造性, 做到社会治理过程让群众参与、成效让群众评判、成果让群 众共享。 (二)坚持党建引领。这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根本 保证。调研中,我感受到,凡是“枫桥经验”坚持和发展得 好的地方,都是党建工作和社会治理融合得好的地方,是基 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好的地 方。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神经末梢,是基层治理 的“领头雁”。“枫桥经验”在新时代要创新发展,至关重 要的一条,就是要坚持党建引领,使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基层 治理有机衔接、良性互动,通过政治领导、组织引领、能力 引领、机制引领,以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保障基层治理、 引领基层治理。要把村级党组织核心树起来,选优配强村“两 委”班子,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这个“带头人”。要发挥党 员干部在基层管理服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组织的服务 管理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的每个末梢,实现党委领导下的 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三)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这是新时代“枫 桥经验”的根本方法。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是我 省基层百姓的创造,也是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的最新成果。 诸暨“三治融合”实践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比如,坚持“三 上三下”民主议决事制度,通过最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决策, 从源头预防矛盾发生;制定村民行为约束“负面清单”和劝 导式“正面清单”;设立村级法治大讲堂,引导群众依法维 权,等等。我们要坚持以善治为目标,加大“三治融合”体 系建设推广力度,创建一批“三治融合”示范村,完善城乡 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更好地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要强化自 治的基础作用,健全以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 参与的新型社区治理体系,促进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 民管。强化法治的保障作用,引导社会成员养成在法治轨道 上主张权利、解决纷争的习惯,遵循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开 展基层社会治理。强化德治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优势,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乡贤、 道德榜样、村规民约、家训家风、生活礼俗的教化作用,引 导人们行为,规范社会秩序,平息矛盾纠纷。 (四)提升基层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 化水平。这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根本要求。在诸暨,2236 个社会组织、38000 多名平安志愿者常年活跃在基层治理一 线;群众崇法、守法、用法的氛围日益浓厚,法治理念、法 治意识已经融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行为规范之中;雪亮工 程、大数据运用等信息化建设正扎实展开;专群结合、专业 人办专业事的导向进一步形成,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打下 了良好基础。我们要在做好社会化这篇大文章上下功夫,培 育和引导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要在运用法治思维 和法治方式引领基层治理上下功夫,使循法而行成为基层社 会治理的价值准则和自觉行动。要在创新“互联网+”社会 治理模式上下功夫,让大数据多跑路,让老百姓少跑腿。要 在推进基层治理专业化上下功夫,既充分发挥政法队伍的主 力军作用,又积极培育发展职业化、专业化的社工队伍,促 进社会治理更专业、更集约、更高效。 三、总结提升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要处理好五个关 系 总结提升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平安浙江” “法治浙江”建设,进而为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贡献更多的浙江元素,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五个关 系: (一)正确处理党政推动与发动群众的关系。党的十九 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 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 党政推动,是“枫桥经验”的政治优势;发动群众,是“枫 桥经验”的核心要义。现代社会,善不善于发挥社会主体积 极性,是衡量党委、政府社会治理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千 难万难,发动群众就不难。诸暨的实践表明,总结提升推广 新时代“枫桥经验”,要坚持党政推动与发动群众相统一, 既确立党委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主导地位,又突出社会组 织、基层自治组织和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地位,两 者相得益彰、不可或缺。 (二)正确处理解决突出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强调求实效、谋长远,求的不仅是 一时之效,更有意义的是求得长远之效。坚持发展“枫桥经 验”不能就事论事、不能就化解矛盾而化解矛盾,既要立足 当前,解决好社会治理领域的突出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将 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固化为长效机制,更好地指导和 推动面上工作。当前,特别要从群众最盼最急最忧的问题入 手,瞄准要害、精准发力,切实把风险防住、把漏洞堵严、 把短板补齐;更要总结固化成功做法,建立完善科学治理、 有效治理的长效机制,在创新制度、健全机制中丰富“枫桥 经验”的内涵。 (三)正确处理压实责任与鼓励担当的关系。落实社会 治理各项措施,需要明晰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和追责清单, 形成社会治理领域的责任链。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最大限 度激发基层干部群众的内生动力,变“他觉”为自觉,变被 动履职为主动担当,防止把层层压实责任变成层层转移责 任、层层推卸责任。总结提升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就 要更加注重发挥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积极鼓励和支持 基层大胆实践、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努力提升破解基层治 理难题的能力和水平。 (四)正确处理培育典型与面上推广的关系。调研中, 我们欣喜地看到,新时代“枫桥经验”已在诸暨全域全面推 开,各级各部门在相互学习借鉴中不断完善,形成了你追我 赶的良好局面。但从全省面上看,一些地方仍然存在重典型 培育、轻典型引路,重“点”上包装、轻“面”上推广等倾 向,影响了社会治理的效能。培育典型不容易,由点及面更 困难。总结提升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就要本着“抓培 育、树典型,抓推广、促提高”的思路,既注重培育、造就 一批重量级社会治理工作“盆景”,更注重加大面上复制推 广力度,努力变“盆景”为“风景”,聚“风景”为“全景”, 真正使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全省遍地开花。 (五)正确处理基层治理与地方发展的关系。党的十九 大报告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 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和政策体系。这些年,诸暨市以坚持发展“枫桥经验”为牵 引,在保障民生的过程中预防化解矛盾,以社会治理的成效 护航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同步推进、 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同步提升的良好局面。诸暨 的实践启示我们,抓基层治理不能就事论事,要把基层治理 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能单打独斗,要与经济社会发展 各项工作统筹起来。总结提升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就 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 重要论述,把提升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纳入乡村振兴总 体规划,把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放到“两个高水平”建设大 局中去谋划,更好地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为我省“两个 高水平”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引领 推动建设更 高水平的平安鄱阳湖区 江西省委政法委副书记 刘烁 长期以来,鄱阳湖区因争夺渔场、砂场、湿地、草洲等 权属利益引发的纷争不断,时而引发群体性械斗。据不完全 统计,上世纪 90 年代,湖区发生群体性械斗事件 30 余起, 造成 18 人死亡、数十人受伤,严重影响湖区安全稳定。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近几年来,江西省委、省政府认真贯 彻习近平同志关于坚持好、发展好枫桥经验的指示精神,紧 紧围绕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江西的工作目标,综合施策、多措 并举,推动纠纷就地化解,实现问题不出湖区,建设了基础 更牢、秩序更好、水平更高的平安湖区。15 年来,湖区未发 生规模性纠纷械斗和有重大影响的治安问题,既保护了一湖 清水,又维护了一湖平安。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融合联动治湖 “枫桥经验”的核心是坚持为了群众、紧紧依靠群众。 早在 2003 年,省综治委就敏锐地意识到,解决鄱阳湖区的 问题,必须在调动地方、部门两方面积极性基础上,发挥群 众主体作用,整合资源力量,实行多方共治。 同年,省综治委召集湖区周边 3 市、12 个县(区),协 调省直 8 个部门,每年召开一次年会,制定了《边界联谊联 防公约》,并在实践中,将“联谊联防”机制,逐步创新发 展成“联谊、联防、联调、联治、联建”五联机制,建立了 一个纵横交错的综治大平台,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综治信息网络,湖区 12 个县(区)涉水乡镇、村组、船(渔) 民间及重点水域、重点部位,布建了近千名信息员;建立了 湖区渔民、村民、船工等“百姓档案”;开展了“十船联防” 和“十户联防”、“结对联防”、“村组联防”等多种形式 的联防活动,各县均将数百名县直单位领导,以“综治特派 员”身份,派回原籍所在村,协助做好稳定工作;在各村设 立一个集综治、调解、信访、民政、民族管理为一体的“村 民说事室”,形成“群众说事、干部理事、集中议事、及时 办事、定期评事、监督查事”的“六事”运作模式,将 100% 的矛盾纠纷解决在湖区。 二、强化法治思维,坚持依法治湖 用法治思维谋划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构筑社会底线、 定纷止争,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基本要求之一。2016 年 6 月,省综治办坚持依法治理的理念,牵头组织省公安厅水警 总队、省渔政局、省水政监察总队、省地方海事局、省林业 厅及南昌、九江、上饶 3 个设区市相应执法部门人员,在新 建、都昌、鄱阳、余干四县区交界,矛盾纠纷多发的蛇山岛 设立省、市联合巡逻执法点,湖区重点水域新建、都昌、永 修、鄱阳、余干 5 个县(区)设立县(区)联合巡逻执法点, 开展驻岛(点)巡逻,现场发现问题、查处案件、调处纠纷。 最大限度地推动湖区执法力量向水面一线前移,强化对 湖区重点水域的巡逻查控和现场执法力度,第一时间将各类 涉稳问题化解在初始状态和水面一线,防止发生重大案事 件。形成以省级蛇山执法点为中心,新建、永修、都昌、鄱 阳、余干 5 个重点县(市、区)联合巡逻执法点为支撑,地 区互动、部门联动、遥相呼应、互为支援的“1+5”湖区动 态巡逻防范网络。 探索出了整体防控、联合执法的“依法治理”新模式, 有效提升了湖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湖区社会治安呈现 出历年来最为平稳的局面。 三、构建防控体系,实现智能治湖 “智能化+社会治理”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升级版。在 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尹建业同志亲自推动下,江西省按照 “智能化+社会治理”的思路,在湖区启动了信息化智能化 建设。 2018 年 3 月,省财政投入 2131.90 万元用于建设蛇山岛 省级联合巡逻执法办公用房,联勤指挥中心的同时,专门建 设了无线应急通讯专网、雷达监控等智能系统,并沿湖 12 县(市、区)全部完成湖区渔港码头,重要河道、桥梁视频 监控建设 3 年规划,累计建成监控距离 5 公里以上高空瞭望 摄像机 11 个,1080P 高清摄像机 73 个,形成了立体化智能 防控网络,近 3 年来,通过智能化防控协助查处各类案事件 400 余起,查处非法采砂、非法捕捞船只 350 艘,化解矛盾 纠纷 200 余起,形成了强大的社会震慑,提高了治安掌控力。 四、力行党建+基层,强化保障治湖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优势在党建,力量源泉在基层。省综 治委在推进湖区治理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党建为引领,通过 强化政治、经费、制度保障,不断夯实湖区治理的基层基础。 强化制度保障,制定出台了《鄱阳湖区联谊联防工作规 范(试行)》和《鄱阳湖区联合巡逻执法工作规范(试行)》, 进一步固化了近 15 年来的湖区联谊联防工作经验,明确了 省市县三级政府和执法部门的权责义务,为湖区治理提供了 长远可靠的制度保障。 强化经费保障,省财政每年下拨 100 万专项经费保障湖 区联合巡逻。2018 年底前,省市联合蛇山岛巡逻联勤指挥中 心将建成并投入使用。今年起,还为省级联合巡逻人员统一 购买岗位执法责任险,有效解决湖区涉水执法安全风险高的 问题,全力保障执法人员依法履职、担当作为。 强化政治保障,广泛开展湖区重点乡村支部共建活动, 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 教育部署要求,推动各涉水行政执法部门在鄱阳湖区矛盾纠 纷多发的重点乡村开展支部共建活动,签订《党支部结对共 建协议》,建立“平安湖区”微信群,搭建互动交流平台, 通过基层党员第一时间了解治安情况,传递维稳信息,组织 开展联谊座谈活动,达到了以党建联群众,以党建促交流、 以党建促稳定的目的。 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 念好乡村治理“三治”经 剑阁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杨明学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 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打造共建共 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就剑阁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山区县而 言,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基层乡村的治理。如何破 解这一难题,走出一条符合边远山区县实际的社会治理新路 子?近年来,根据剑阁县综治维稳工作的不断创新探索和实 际工作的效果表明,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念好自治法 治德治“三治”经,是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确保社 会平安稳定,助推“三大攻坚战”和乡村振兴上台阶的不二 选择。 念好“自治”经,群众“唱主角” 坚持以群众自治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共建共治 共享的原则,促进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实现“小 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社区)、矛盾不上交”目标。 着力强化党建引领作用。要全面加强村(社区)党组织 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尤其是要注 重扩展基层党组织建设覆盖面,实现新经济社会组织和新的 社会活动领域基层党组织的全覆盖;注重选好基层党组织带 头人,加大村(社区)年轻党员、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派机关优 秀干部到村(社区)任职兼职力度;注重整顿软弱涣散党组 织,解决好党支部班子配备不齐、软弱无力和班子不团结等 问题;注重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发挥好党员的模范带头 作用,坚决杜绝群众身边的“微腐败”现象发生。 着力发挥村民委员会自治作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 村民委员会自治法》等规定,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民议事 会、理事会、监事会以及政策法规宣传、环境卫生、公益事 业等群众自治组织(协会),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促进群 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规范村(社区)“两委”工作运行, 坚持“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机制,即所有村(社区)重 大事项都必须在村(社区)党组织领导下,按照“四议”即 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 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即决议内容公开、实施结 果公开,“一监督”即村(社区)监委会对决策的程序和工 作开展实施监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 督权;进一步健全村(社区)自治“十项制度”,实现村(居) 民自治制度具体化、体系化。 着力坚持平安村(社区)创建。要在充分发挥乡村基层 干部、群众主观能动性和主动参与上下功夫,重点突出乡镇 和村(社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实体化运作;要坚持做 到网格化服务管理、“雪亮工程”建设规范达标并提质增效; 要坚持纵深推进以一村一支“红袖标”志愿者队伍、一村一 名法治副主任、一村一处平安法治宣传场地、一村一张信息 防控网、一周一次法治警情广播、一周一次社情民意研判会 为主要内容的“六个一”平安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全面 开展,筑牢“平安剑阁”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念好“法治”经,社会“保稳定” 坚持依法治理的原则,大力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 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实现“无黑恶、 无毒害、无邪教、无命案、无重大安全事故、无群体性事件” 的“六无村(社区)”目标。 着力做实“七五普法”。持续深入实施普法宣传“7+3” 模式,即对“法律七进”进行拓展深化,结合剑阁实际,在 全面推进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寺庙、 进企业、进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法律进景区、进工地、 进院落;深入实施法治扶贫工程,强化公共法律服务,推进 乡镇司法所(法律服务所)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好一村一 法治文化宣传场所、一村一法治文化书屋、一村一法律顾问、 一村一矛盾纠纷调解室、一户一本法律口袋书为主要内容的 乡村法治建设“五个一”工程。 着力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聚焦党中央、国务院《关 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指出的 10 类黑恶势力, 充分发动群众积极检举黑恶势力违法犯罪问题线索,深挖黑 恶势力“保护伞”“关系网”,坚决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 有效遏制黑恶犯罪;坚持扫黑除恶与治乱相结合,做到有黑 扫黑、无黑除恶、无恶治乱,确保将黑恶势力消灭在萌芽状 态。 着力加强特殊人群和特殊行业服务管理。进一步强化严 重精神障碍患者、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人群监管,动态掌握、 稳控、化解各类风险。尤其是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要落实好 “以奖代补”政策,建立健全网格员(村干部)、驻村乡镇干 部、医护人员、片区民警“四包一”管护措施,加强源头管 控服务;进一步健全危爆物品源头控制、过程跟踪、全程管 控体系,强化有效溯源和责任倒查。 着力强化不稳定因素有效管控和源头化解。持续推进社 会稳定风险评估全覆盖,以规范化推动应评尽评;充分运用 “4+5”稳控化解工作法,即对重点人员、重点群体由乡镇、 村(社区)、村(居民)小组和辖区派出所 4 个层面共同进行 教育、疏导和稳控,由一名县级分管领导包案、一个涉事责 任单位牵头、组建一个工作组专抓、制定一个稳控化解方案、 坚持一包到底原则的 5 个一化解措施,对重点利益诉求群体 和信访重点人员进行包案稳控化解;探索组建警示教育谈话 团队,建立警示教育谈话机制,对信访重点人员开展警示教 育、法制宣讲、心理辅导。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信访评 议团”,以有效遏制无理缠访、闹访行为;强化县综治中心、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的指导示范作用,搭建县级矛盾 纠纷联合调处平台;牢固树立“大安全”理念,坚决防止重 特大公共安全事故发生。 念好“德治”经,家庭“受熏陶” 坚持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大力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原则,通过“乡贤”的引导、优 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村规民约的规范、生活礼俗的教化、榜 样和典型的影响,实现“乡风文明、民风淳朴、崇礼尚德、 和谐友好”的目标。 着力开展“三项教育”。通过向群众进行国际、国内形 势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地分析认识形势,正确地贯彻党的路 线、方针、政策,增强群众对党和国家完成各项事业的理解 和支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尤其是要强化对公 民个人基本道德规范和品行素质的教育,形成良好的风俗民 情;通过对群众的感恩教育,让群众知恩、感恩、报恩,齐 心协力共建小康家园。并将相关共同意愿、行为规范和倡导 倡议纳入《村规民约》,真正形成既有广泛群众基础,又有 大众主动遵守意愿的行为公约。 着力倡导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将爱国 爱家、向上向善、敬老爱幼、重义守信等传统美德纳入“农 民夜校”,利用各种媒体和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讲;充分利 用“蜀道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川北民俗文化” 等特色优势文化资源,潜移默化地影响、引导群众积极向上、 遵纪守法、健康生活,自觉抵制一切违法犯罪和封建迷信活 动;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地方文化名人,利用剑 门关道德讲堂、文化礼议讲堂等,持续开展文化惠民活动。 着力开展先进典型评选活动。积极开展感动剑阁的先进 典型和榜样评选活动,大力宣传孝老爱亲、诚实守信、无私 奉献、勤劳致富和致富不忘乡邻、先富带动后富等事迹和精 神,传播正能量;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特别注重发挥 好乡贤的引领示范作用,深入开展“乡贤回归工程”,大力 鼓励和招引在外务工、经商、从政、从军并热爱家乡、有志 于家乡建设的优秀成功人士回援家乡和回乡创业。用乡贤人 士的力量和精神感召村民奋发有为、艰苦创业和勤劳致富, 真正为家乡的繁荣振兴而共建、共治、共享。 提升新时代“枫桥经验” 全力打造最平安城市 浙江省海宁市委副书记、常委 沈雨祥 在“大走访、大宣讲、大解放”活动深入推进中,新时 代“枫桥经验”无疑是基层感受深切而广泛热议的话题。推 动从“三治融合”发源地向全国实践示范地迈进,需要我们 思想观念大解放,融会贯通“枫桥经验”精髓实质,持续推 动社会治理创新大实践。 坚持“枫桥经验”,始终把牢以民为本这一立足点。 以民为本是“枫桥经验”核心思想,也是最鲜明的特征。一 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以民为本的精神要义,也是“枫 桥经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枫桥经验”之所以长盛不衰,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始终坚持以民为本这一根本。 创新“枫桥经验”,全面把握“三治融合”这一着力 点。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党的 十九大提出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这发源于嘉兴的“三治 融合”建设无疑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样本。 发展“枫桥经验”,顺势把准依法治理这一着眼点。习 近平总书记曾批示强调:“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 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 矛盾和问题,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这为“枫 桥经验”指明了发展方向,要依法做群众工作、化解矛盾纠 纷。 创新发展“枫桥经验” 不断提升社会治理 水平 合浦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庞学强 20 世纪 60 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 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 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1963 年,毛泽东同志亲笔 批示各地学习推广。之后,“枫桥经验”得到不断发展,形 成了“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 定,促进发展”的枫桥新经验。 2013 年 10 月,在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50 周年大会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 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枫桥经 验’的重大意义,发扬优良作风,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 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 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 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 在新形势下,政法工作面临新任务、新挑战、新压力。 我们可以充分借鉴“枫桥经验”,不断改善政法工作方法, 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确保国家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促 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 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和优质 的服务环境。 一、政法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枫桥经验”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民生为主,这一主 线贯穿其发展的全过程。 政法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自觉把党 的群众路线作为政法工作的生命线,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保 持对人民群众最本真、最朴素的感情,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