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儿童少年卫生学.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209289 上传时间:2025-04-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少年卫生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儿童少年卫生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少年卫生学 下划线为本科期末重点) 绪论 儿童少年卫生学childandadolescenthe简称儿少卫生学,是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安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局部。 儿少卫生学的研究对象:出生后的婴儿到发育成熟的青年,年龄围是0~25岁,重点对象是中小学生群体(7-18岁)。 中小学生的开展特征:1、正在旺盛生长发育2、生长的同时在承受教育; 3集体生活在学校这一特殊环境里。 儿少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容:生长发育;疾病防治;童年期及青春期的心理卫生;学校安康教育与安康促进;学校卫生监视和学校建筑设备卫生;教育过程卫生;残疾儿童卫生。 第一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 生长growth是指细胞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局部以至全身的大小长短和重量的增加以及身体成分的变化,为量的改变。 发育development是指细胞和组织的分化及功能的不断完善,心理、智力的开展和运动技能的获得,为质的改变。生长是发育的前提,发育包含了生长; 成熟maturity指生长发育过程到达一个比较完备的阶段,个体在形态、功能方面到达成人的水平。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1、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2、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3、程序和时间性的协调4、生长发育的速度是波浪的 生长轨迹现象growthcanalizat:ic是指在正常环境下,生长过程按遗传潜能所决 定的方向、速度和目标发育。个体的生长轨迹与遗传、疾病等因素有关。 追赶性生长catch-upgrowth当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个体受到疾病、营养、心理应激stres等因素作用时,会出现暂时性的生长发育缓慢,一旦这些影响因素解除,机体表现为向原有正常轨迹靠拢并具有生长发育强烈的倾向。 追赶型生长的意义:积极:为那些生长发育受障碍的儿童提供了赶上正常的时机。 消极:体重过快的赶上生长与肥胖,2型糖尿病等多种成人疾病相关联。 关键生长期criticalpe:riiOd多重要的器官和组织的发育都有关键生长期,此时的正常发育受干扰,常成为永久性的缺陷或功能障碍,一旦不能抓紧时间治疗,这些器官、组织即便出现赶上生长,也往往是不完全的。 比方:1岁半-3岁头语音、4-5岁辨识字词、0-4岁视觉开展、3岁前良好习惯培养期。 发育年龄分期:产前期:胎儿阶段;婴儿期生命的头1年;幼儿期 生命的第2、3年;学前期3-6岁;学龄期6岁-青春期开场;青春期10-19青年期15-24岁。 头尾开展律CephalocaudalTrend胎儿和婴幼儿期遵循头尾开展律,发育遵循从生长速度来看,胎儿期头颅生长最快,婴儿期躯干增长最快,2~6岁期间下肢增长幅度超过头颅和躯干。从动作发育看,儿童会走路之前必然先经过抬头、转头、翻身、直坐、爬行、站立等发育阶段。 向心律centripetpattem儿童期、青春期发育遵循向心律。身体各局部的形态发育顺序是:下肢先于上肢,四肢早于躯干,呈现自下而上,由肢体远端向中心躯干的规律性变化。 近侧开展律pro*imodistapattern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遵循由身体正中向侧面的发育程序进展表现为先近端再远端,先粗大后精细。 儿童早期动作发育规律:1、自上而下:抬头、转头、翻身、直坐、爬行、站立。 2、由远及近:越接近躯干局部发育越早 3、由粗到细:先学会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再到精细动作 4、从整体到特殊:从孤立运动到共济协调。 婴儿至成人身体各局部发育:头颅增1倍,躯干2倍,上肢3倍,下肢4倍。 Scammon生长模式:通过发育水平曲线的描述,发现人体器官、系统的生长曲线可分: 1、一般型:各种体格发育指标,呼吸、消化、排泄、骨骼肌肉等系统,主动脉、肺动脉、脾、血量等的发育特征,都表现为婴幼儿期增长快,学龄前、学龄期增长平稳,青春期增长又快,青春后期生长逐步停顿。 2、淋巴系统型:淋巴结、胸腺、扁桃体等淋巴器官儿童期生长很快,青春期到达顶峰,以后逐渐衰退,成年时仅相当于顶峰时的一半。 3、神经系统型:中枢神经系统,视、听觉器官,颅骨等仅一个生长突增期:从出生前直至学龄前期生长迅速,6岁左右成熟度达一半。 4、生殖系统型:生后第一个十年,生殖系统外形几乎没有开展,青春期突然开场生长迅猛,并通过分泌性激素,促进机体全面发育成熟。 5、子宫型:子宫、肾上腺发育出生时较大,然后迅速减小,青春期开场前才恢复到出生时大小,其后迅速增大。 以身高为例,说明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体格发育的阶段性〕: 1、第一次突增顶峰在胎生中期〔妊娠4〜6个月〕,三个月约增加27.5cm 2、出生后,增长速度开场减慢,但仍保持较大的增长速度,第一年身长增加20〜25cm。第二年身长约增加10cm。〔体重整个胎儿期平均增长30g,孕晚期增长最快,4~6月增长一倍,2岁为4倍。〕 3、相对稳定期:2岁以后至青春期以前,生长速度下降,并保持相对稳定,平均每年约增加4〜5cm,直至青春期开场〔女10岁、男12岁〕,体重2~3kg。 4、第二次生长突增发生在青春期,在青春发育早期开场〔女约10岁,男约12岁〕,身高年增值5〜7cm,处在生长速度顶峰的这一年可达10〜12cm,男孩可能更高些。这一阶段约持续3年。〔体重4—~7kg,顶峰8~10kg〕 5、生长停滞期:青春中后期开场,身高体重停顿生长〔女17、18岁,男22岁〕男女之间的生长曲线差异:男女有2次穿插,第一次9~10岁,第二次13~15岁。二次穿插的原因:第一次穿插:女生突增开场,男生尚未开场; 第二次穿插:女生突增开场下降,男生突增开场。 掌握突增顶峰期的意义:补充适当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保证足够的锻炼。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BMI: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安康的一个标准。 第二章-儿童少年身体发育 生长长期趋势seculagrowthtrend又称生长长期变化,是指在过去一个世纪以来,世界上多数国家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在社会经济开展和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时,有随年代进展而逐渐加快的变化趋势。表现为人类身材一代比一代高大,性发育成熟明显提前等。而当社会动乱、经济萧条、生活水平下降时,则表现为停滞甚至下降。 生长长期变化的主要表现与产生原因:表现1、身高、体重的增长 2、性发育提前3、乳、恒齿萌出提前4、儿童时期的*些疾病提早发现。 原因:1、营养2、异族通婚3、传染病的有效控制4、城市环境的刺激作用。 生长长期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体格、功能的正向变化固然可以促使人 群的体质水平提高。1、社会资源消耗增加,加重环境污染;2、生育期的延长,人问题加重;3、青春期提前到来,导致一系列医学-社会问题。 儿童少年群体在身高、体重生长长期变化趋势的表现: 身高、体重等体格发育指标增长加速现象在兴旺国家开场较早;追赶性增长;生长长期变化趋势在开展中国家也会出现,但它增长速率明显高于身高的增长速率,由此也会引发超重与肥胖等问题;缩短了种族之间的身材差异。 体型somatotype是对人体形态的总体描述和评定,是身体各部位大小比例的形态特征总和,由遗传因素决定,也受诸多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 体成分body position指人体重量中不同身体成分的构成比例。属化学生长畴。 模型有两种:体脂重FM和去体脂重FFM 髓鞘化myelinizatio是大脑功能发育的重要过程,随着脑细胞分裂生长,一些神经胶质细胞产生髓磷脂的蜡性物质,在单个神经元周围形成一层髓鞘,一种像绝缘体能提高神经冲动的传递速度使大脑与身体其他部位信息沟通更高效。 大脑功能不对称性:指的是大脑功能的单侧化;右脑半球的主要功能是对空间信息进展加工,如区分方向,距离判断,查阅地图等。左侧半球的主要功能是对语言信息进展加工,为积极情绪的获得奠定根底。 第四章-青春期生长发育 青春发动期puberty是青春期早期的一个变化过程,即生殖系统发育成熟。 青春期: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逐渐过渡的时期,是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是个体从出现第二性征到性成熟的生理开展过程。是个体从儿童认知开展到成人认知的心理过程。是个体从社会经济的依赖性到相对独立状态的过渡。 青春期生长发育特点:1、体格生长加速,身高出现第二次突增2、各脏器官体 积增大功能日渐成熟3、分泌系统活泼,与生长发育有关激素增加4、生殖系统发育纵然增快并迅速成熟5、男女第二性征发育使性别差异更加明显 6、心理开展加快,出现特有的心理问题。 青春期发育类型:早熟型、晚熟型、一般型、 生长突增growthspurt指儿童少年的生长速度突然加速的现象。从胎儿到成人,先后出现两次生长突增。青春期的生长突增现象的出现,通常提示儿童进入青春期的开场。一般女性比男性早2年左右。 青春期的分期以及各期的主要表现:青春期早期:主要表现是生长突增,出现身高的突增顶峰,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开场发育,一般约持续2年。 青春期中期:以性器官、第二性征的迅速发育为主要特征,出现月经初潮或首次遗精,持续2~3年。 青春期后期:体格生长速度逐步减慢,直至骨骺完全融合;性器官和第二性征继续发育,直至成人水平;通常持续2~3年。 矮身材shortstatur系指儿童的身上下于其年龄相应标准的第3百分位数以下。高身材hypomegasoma:儿童的身高高于其年龄相应标准的第97百分位数以上。 性早熟se*ualprecocity是一种性成熟提前出现为特征的性发育异常。一般指男孩9岁前出现睾丸增大,女孩8岁以前出现乳房发育或10岁前月经初潮者。 分为真行、假性、体质性、不完全性性早熟。 性发育延迟:男孩13.5~14岁未出现睾丸增大,女孩13~13.5未出现乳房发育。 青春期性发育:遗精是男性青春期生殖功能开场发育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首次遗精发生一般在12~18岁间。女性性功能发育最重要的指标是月经初潮。绝大多数女孩的初潮出现在身高突增顶峰后一年。 第五章-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家族聚集性familialaggregat父母与子女的相关系数有伴随年龄上升的趋势,提示遗传因素越接近成熟阶段表现得越充分。 遗传度heritabilit遗传度是衡量遗传、环境因素各自对表型性状总变异相对作用大小的指标。遗传度越接近1,提示遗传的影响作用越大。越接近0,说明环境作用越大。身高的遗传度是0.75 简述遗传对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影响:遗传因素包括家族、种族影响:在家族影响方面,人体的成年身高与父母平均身高之间的遗传度为0.75家族聚集性。种族:体型、躯干和四肢长度的比例主要受种族遗传的影响。 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1、营养2、体育锻炼3、疾病和赶上性生长 4、生活制度5、地理气候季节因素:〔长期的,不是即可效应〕 6、化学污染因素①空气污染②铅污染③环境雌激素 7、物理性环境污染因素①噪声污染。②电磁辐射污染③放射性污染 营养对儿童少年发育和安康的影响:1、营养对大脑和智力发育的影响;2、营养对体格发育的影响;3、营养不良对生长发育的影响;4、营养不良影响免疫机能; 5、营养过剩对安康的影响 双生子研究:双生子特别是同卵双胎,为研究遗传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提供了最好的天然素材。双生子分为单卵双生子〔MZ〕,由同一受精卵发育而成,具有完全一样的遗传基因,他们在外显形状上的差异完全来自环境;另一类是异卵双生子〔DZ〕,由两个根本点不同受精卵发育而成,其遗传基因只有50%一样,他们间的形状差异来源于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研究遗传和环境因素) 第七章-儿童少年安康状况 学生安康监测surveillanc是指采用抽样调查方法 对确定的监测点学校和目标 人群进展生长发育、安康状况等长期的动态观察。 安康监测的意义:掌握学生群体的安康状况变化趋势是学校卫生工作的根本容之一。评价不同地区和学校卫生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为各级政府制定改善学生安康状况的政策、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生长发育指标:1、发育水平:身高,体重,腰围,BMI等。 2、营养状况:用年龄别身高、年龄别体重和身高别体重三个指标,可分别评定出儿童发育缓慢、低体重、消瘦和慢性严重营养不良等。 3、智力:智力商数,是通过一系列标准测试测量人在其年龄段的智力开展水平。 IQ<70判定为异常,儿童智力低下。 第八章-儿童少年常见病防治 学生常见疾病:近视眼、沙眼、龋齿、寄生虫病、营养不良、贫血、脊柱弯曲等。儿童少年患病特点:婴幼儿期:常见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蛲虫病和佝偻病。学龄前期: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和上呼吸道感染仍较多,消化道疾病有所下降,肠道寄生虫病、龋齿、沙眼等患病率有较大增加。 童年期:呼吸道、消化道疾病仍居前列,蛔虫、沙眼感染最常见,近视、脊柱弯曲异常等患病率大幅增加,结核病、意外事故等与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 青春期:近视、肥胖逐年明显增多。 视力不良low vision又称视力低下,是指采用远视力表,裸眼视力低于5.0为视力不良。视力不良包括远视、近视和其他眼病。 视力低下年龄特点:中间低两边高,马鞍状。生理性远视-正视化-负担性近视。 近视myopia,指眼睛识别远方(5m以上)目标的视觉能力低于正常。 近视的分类:1、屈光度:低、中、高度近视。2、有无调节因素:假性、真性、 半真性近视。3、屈光要素改变:轴性近视和屈光性近视。 我国青少年近视患病率的特点:4、城市高于乡村;5、女生大于男生 1、近视患病率随着年龄和学龄的上升而增高。 2、近视程度在青春期进展加速3、发生年龄有提前趋势 曲折性近视:功能性或假性近视,眼轴长度正常,晶状体屈折力过强。 轴性近视:器质性或真性近视,晶状体屈折力正常,但眼轴过长。 近视的矫治应符合哪些原则:平安、可靠、简便、易行 近视发生的原因:环境因素:视近工作的强度和时间、工作姿势、工作环境等。 遗传因素;体质、营养等。 近视的预防措施:1、理安排生活制度;限制近距离用眼时 2、重视阅读、书写卫生3、开展体育锻炼,增加室外活动4、合理饮食,营养 5、改善学习环境6、定期检查视力7、大力开展安康教育 近^鱼:眼睛使用最大调节时能看清楚眼前最近一点的字体或其它细小物体时的眼物距离。年龄越小,近点距离越小,调节围越大 弱视amblyopia眼球没有器质性病变,但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下,屈光矫正视力达不到正常的称弱视。 营养不良protein-energPEM :是由于食物摄入缺乏或吸收利用不充分,不能维持正常生理代,致使消耗机体自身身体成分,从而导致体重低下、生长停滞、皮下脂肪大量消失、肌肉萎缩。 龋齿dentalcar:i是机体在外环境因素影响下,在细菌作用的参与下,牙体硬组织的无机盐脱钙、电解质分解造成牙体组织破坏、缺损的一种疾病。 龋齿流行情况的特征:①幼儿园儿童〉小学生> 中学生;②城市学生〉农村学生; ③近年来处于上升趋势 四联因素理论:Newbrum认为龋齿的发生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即 1、细菌〔根本原因〕:变形链球菌、放线菌、乳酸杆菌。 2、食物〔物质根底〕。碳水化合物,蔗糖 3、宿主〔重要条件〕:全身和局部,包括牙、唾液、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4、时间〔开展过程〕。平均需18个月 龋齿的预防措施:1、加强腔保健宣教,培养安康行为2、定期腔检查 3、合理营养和体育锻炼4、药物防龋5、窝沟封闭 6其他防龋技术 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 肥胖obesity是在遗传、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下,因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导致体脂肪积聚过多,从而危害安康的一类慢性代性疾病。 肥胖的综合预防: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控制高糖、高脂、高热量的摄入。 2、家长要掌握科学的儿童营养知识3、肥胖儿童应限制过量进食 4、在四个易发胖的阶段注意监测5、加强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6、少年时期肥胖治疗时,注意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 7、建立政府主导,以学校"家庭"社区为主的防控策略 肥胖的类型:分为原发性〔能量摄入过多〕和继发性〔神经分泌功能失调〕。男女18岁都分别取BMI值24和28为超重和肥胖的界值点。 肥胖的易感阶段:孕后期:胎儿细胞繁殖迅速,对热量增加的反响敏感。 婴儿期:细胞体积迅速增大,易积聚脂肪 青春早期:为生长突增准备充足能源、青春后期:食欲旺,养成不良饮食习惯。 肥胖的危害:心理影响:影响自尊自信、社会交往的开展;不利于个性、性格、气 质、情绪开展;青春期对肥胖更感苦恼;少数甚至产生自杀意念和行为。 相关疾病的危险增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等。 肥胖发生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一定的家族倾向、基因决定个体的易感性、 环境因素:膳食构造不合理、不安康饮食行为、身体活动过少、静态活动增加。 第十章-儿童少年心理卫生 心理卫生:精神卫生,是研究如何维护、促进人的心理安康的科学,包括采取各种预防、治疗、教育措施,使人能按自己的身心潜能进展活动。 儿童心理安康标准一般应包括: 1、智力开展正常;2、情绪稳定而反响适度;3、心理行为特点符合年龄; 4、行为协调和反响能力适度;5、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6、个性的稳定和健全; 7、还包括注意力集中、适度耐受各种压力、能悦纳自己和认同他人等。 学校心理卫生: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关注和效劳于学生个体与群体,通过心理评估、心理咨询、行为指导、生活指导等方法与措施改善学生的认知,发挥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卫生问题:又称行为障碍。通常是指主要发生于儿童少年时期的行为偏异,它不是*种特定精神疾病的病症表现,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或消失。 学校心理卫生的容;心理安康教育、学习和生活指导、心理咨询和心理评估,以及行为矫正等。 青春期心理咨询:专指对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的少年,运用心理商谈的技术、程序和方法,帮助其对自己与环境形成正确的认识,矫正其心理上的不平衡,以改变其态度与行为,并对社会生活产生良好的适应。 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产生的影响因素: 1、脑损伤:一切影响脑正常发育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不良因素,均可不同程度地损伤儿童脑组织,导致大脑功能不同程度的障碍。 2、气质特点:困难型、缓慢型、难养性特点的儿童易出现心理卫生问题、 3、家庭因素:儿童的行为模式受父母-子女相互作用的影响。 4、学校因素:学校是儿童身心开展的重要环境。 5、社会文化因素: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开展、生活方式的改变等。 常见儿童心理障碍或异常 1、学习问题;学习困难、注意力障碍、自控能力差、活动过度、拒绝上学等。 2、情绪问题;如情绪不稳定、紧焦虑、孤僻、强迫行为、过分任性或冲动、暴躁易怒、胆小退缩、恐惧等。3、品行问题;如偷窃、说谎、逃学或离家出走、纵火、攻击行为、破坏行为等4、儿童心身疾病;5、广泛性发育障碍;6、不良习性行为;如习惯性抽动、吮指、咬指甲、摩擦癖、遗尿、吃等。7、青春期心理行为问题;吸烟、药物依赖、酗酒、网络成瘾、早孕、性行为、离家出走、犯罪、自杀等。8、创伤后不良情绪体验。 一、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ADESorde|也称多动症,指以注意不集中、活动过度、情绪冲动和学习困难为特征的综合症。本病与家族遗传、神经系统损害、环境毒副作用、不良的养育等多种因素有关。 ADHD 的主要表现有:1、过度活动:自幼易兴奋、活动量大、多哭闹、睡眠差、喂食困难;入学课堂纪律差、无法静心作业,做事唐突冒失。 2、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注意易被无关刺激吸引分散,无心听讲,东西望,影响学习。 3、冲动:易兴奋和冲动,做事不顾及后果,攻击行为,不遵守规则,缺乏忍耐或等待。难于理解他人心活动、表情,容易作出过激反响。 4、学习困难:学绩不良,语言理解、表达问题,手眼协调、短时记忆困难等。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治疗和预防: 药物:在校期间服用药物〔主要是中枢兴奋剂,如哌甲酯或托莫西汀〕。 行为指导:行为疗法+家长〔教师〕咨询指导。 习惯性抽动Tic disorder儿童习惯性抽动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并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性动作等行为。 二、学习障碍LD:指儿童在阅读、书写、拼字、表达、计算等根本心理过程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特殊性障碍。LD儿童智力正常,无感觉器官、运动功能缺陷。分为阅读障碍、数学障碍、书写障碍和非特定的学习障碍。 学习障碍表现: 语言理解困难:听力理解困难、阅读缺乏节奏、文章理解困难,用词或文字不当。语言表达障碍:说话缺少关系词、不流利、节律混乱,语调平淡,形体语言多等。阅读障碍:阅读时漏字或添字,读同音异义字困难或混用,阅读时多用手指指字;因果顺序表达欠佳,命名困难,写字潦草难看,涂擦过多,不愿写字等。 视空间障碍:顺序或空间认知障碍,计算和书写困难,符号镜象现象。 三、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tic-spectdisorderASD :也叫自闭症,是以社会功能、语言沟通缺陷为主并伴有异常狭窄兴趣和行为为特征的儿童期发育行为障碍。包括了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未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3DD 、雷特综合症和瓦解性精神障碍,其中以孤独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最常见。 自闭症的主要表现: 1、语言障碍或落后:不会语言交流,或表现重复刻板语言,自言自语,语调平淡,他人难理解;亦可表现"鹦鹉学舌 2、社交障碍:喜欢独处,不理睬他人的呼唤或指令,缺乏目光对视交流,不参与合作性游戏,与母亲建立依恋关系困难,易合并感知觉异常。 3、兴趣狭隘和刻板行为:如对*些物件或活动表现异常的兴趣,伴重复、刻板动作,有时表现强迫行为或自伤行为。 4、智力低下:大局部ASD儿童智力落后,智力接近正常的ASD中局部儿童有较出色的记忆、计算、拼图、艺术等能力,属于高功能孤独症或阿斯伯格综合征。自闭症的治疗干预 1、强调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期干预,主要采用教育训练为主和药物为辅的方法。 2、训练方法:包括应用行为分析方法、构造化教学法、社交故事、关系型开展干预、图片互换法等。强调家长的积极参与。 3、药物干预:病症突显或有合并症者可适当采用药物治疗。 4、高功能ASD治疗:重点在于接纳和理解,防止简单粗暴应对或体罚,发现和发挥其特长,关注和指导其社会行为、道德意识,注重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阿斯伯格综合症Aspergersyndrome:与孤独症不同之处是AS无明显的认知T吾言发育落后现象,相反,多数患儿可能在*些认知方面表现超常,尤其是在对事件图形的记忆能力上。 四、儿童情绪障碍:是涉及以焦虑、恐惧、抑郁、强迫等病症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它不一定与成人期的神经症存在必然连续性。 焦虑障碍an*ietydisorde指无明显客观原因下出现发作性紧和莫名的恐惧感,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的表现,分为别离焦虑障碍和广泛性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心境障碍的一类极端表现形式,指一种不快乐的弥散性心境或感受,患儿通常会表达自己即感到悲伤又对很多事物失去兴趣,并且易怒。 五、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CD指在儿童少年期反复、持续出现的攻击性和反社会性行为;这些行为违反了与年龄相适应的社会行为规和道德准则,影响其学习和社会化功能,损害他人或公共利益。 社区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工作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提高儿童少年心理安康素质,防病于未然。二级预防;对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初发阶段提供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三级预防:主要是采取康复措施,减轻心理卫生问题造成的损害,促进恢复,早日回归社会,过正常安康的生活。 第十二章-儿童少年伤害与暴力 伤害:是由各种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事件和心理行为因素等导致个体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损伤、残疾或死亡的一类疾病的总称。 儿童虐待child maltreatmenlabuse是指身体虐待、情感/精神虐待、性虐待、无视、商业性或其他形式的剥夺,对儿童安康、生存、发育或自尊心方面造成的实际的或潜在的伤害。 第十三章"教学卫生和学校卫生效劳 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特性有哪些: 始动调节、优势法则、动力定型、镶嵌式活动、保护性抑制、终末激发。 始动调节startingregulat人在工作和学习开场时,大脑皮层的工作能力较低,然后逐渐提高。也就是说工作能力的提高有个过程。 始动调节的卫生学意义:在安排学年、学周、学日的教学、劳动、体育锻炼等方面应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增强。 动力定型dynamicfinalizatiOot体各种、外条件刺激依照一定顺序重复屡次后,大脑皮质上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关系就会固定下来。 动力定型的卫生学意义:①儿童年龄越小,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越大,动力定型越易建立;②不要轻易改变已建立的动力定型;③动力定型不全是好的。 优势法则dominantruleA能从作用于自身的大量刺激中,选择出最强的或最重要的、符合本身目的、愿望和兴趣的少数刺激;这些刺激在皮层所引起的兴奋区域称为优势兴奋灶。 优势法则的卫生学意义:①儿童时期优势兴奋灶易建立也易消失,表现为有意注意不能持久;②与生物的适应性、目的性和趣味性有关。 镶嵌式活动mosaicsituat:i随着活动性质的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区和抑制区、工作区和休息区在空间构造上、功能定位上、时间分配上发生相应的轮换,称为镶嵌式活动。 镶嵌式活动的卫生学意义:①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中,应注意不同性质、不同容、不同教学方法的课程轮换;②合理安排一节课时的教学容和方法; ③安排作息制度时,注意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学习和休息交替进展。 保护性抑制protectiveinhi指一旦大脑皮层的活动超过其功能限度时,皮层反响性地进入抑制状态,称为保护性抑制。 保护性抑制的卫生学意义:组织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学生早期疲劳,及时组织休息、劳逸结合以促进大脑皮层功能恢复,防止过劳。 终末激发:即将完成工作任务的喜悦可反射引起大脑皮层兴奋性一过性升高。 疲劳fatigue是在过强、过猛的刺激,或刺激强度虽不大但持续长时间的作用下,使大脑皮层细胞的功能消耗超过限度,所产生的保护性抑制,经短时间休息后便可恢复。 过度疲劳:是因疲劳的长期延续导致慢性疲劳并进一步开展引起的一种病理状 况。无法通过短期休息而恢复。 疲倦:是疲劳的主观感觉,疲劳时常感觉疲倦,疲倦时常伴有疲劳指征。不过有时两者并不是同时出现。 如何区别疲劳、疲倦和过劳: 疲劳的机制为保护性抑制,疲倦是疲劳的主观感觉,过劳是一种病理状况。 作息制度daily regime-日生活制度,即对学生一昼夜的工作、学习、活动、睡眠、休息、进餐的时间进展分配,同时规定交替顺序。 简述学日脑力工作能力的一般变化规律: I型表现为学日开场后工作能力逐步升高,越两小时后到达顶峰,然后逐渐下降; 午间休息后上升,然后又逐渐下降;学日末时下降到略低于学日开场时水平。 II型的表现与I型类似,不同的是学日末时因终末激发而使工作能力略有上升。 III型表现为工作能力从学日开场到学日末持续性升高。〔提示高度紧〕 IV型表现为工作能力从学日开场到学日末持续性下降。〔提示抑制状态〕 学周工作能力变化规律:周一工作能力不高T周二开场七^周三达顶峰T以后逐渐I;或在周末前由于终末激发一工作能力略有上升。 学年工作能力变化规律:第一学期开场时不高一第一学期中段升高达顶峰一寒假前经常可见终末激发现象一第二学期开场又出现一次顶峰,峰值低于第一学期以后逐渐下降一第二学期末降到全年最低点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