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九月某第二中学学校体质健康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200280 上传时间:2025-04-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月某第二中学学校体质健康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月某第二中学学校体质健康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月某第二中学学校体质健康管理制度 根据《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点》关于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我校制定以下管理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有关“双减”工作的文件精神,以中共中央办公厅、XX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为准绳,按照市、区教体育局的相关文件要求,学校以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突破,以精致化管理为抓手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阵地,以强化德育、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深入探索增效的策略方法和途径,逐步建立和完善“双减”的长效机制,推进学区科学内涵发展,稳步提高素质教育实施水平。 二、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和强化“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坚持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长效机制,深化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改革,采取有效措施,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及锻炼效果,从严加强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督导和评估制度,深化健康教 育,实施好各项健康工作的“达标细则”,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使我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学生体质得到全面增强。 三、组织领导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 成员:行政班子成员、班主任及家长代表 领导小组职责,“体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要经常深入课堂,调查了解情况,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要及时纠正,做好处理。完善校内课后服务的相关配套工作。 四、规范要求 (一)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我校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重要性的宣传,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团队活动、家校协同联动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家长和小学生科学认识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了解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二)初中小学长期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不断强化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管理,同时以阳光体育运动为抓手,打造学校体育“一校一品一特色”;抓好各类体育竞赛活动,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奠定良好基础。 (三)加强健康教育。通过有计划地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自觉地纳和保持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落实体育课。我校按照国家颁布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体育课程,一二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并按照《体育课程标准》和体育课程常规的要求开展好体育教学工作,不挤占或挪用体育课。 (五)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每天保证40分钟大课间活动并科学设计内容。保障学生每天至少一小时在校体育活动时间。 (六)各班级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作业、测试等方面减少学生身心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五、运行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对中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宣传教育引导。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中国强。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重要性的宣传,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团队活动、家校协同联动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社会、学校、家长和中小学生充分深刻认识到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防止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中小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思想认识和能力。 (二)开齐开足体育课拓展社团相结合。 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开设活动课程、健康课程、社团课程,让学生多项选择在体育锻炼的同时掌握1-2项运动技能。我校在一二年级开设轮滑、滑板课程,三至五年级定期开展篮球、足球联赛,以赛促练。确保任何教师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各类活动课程。 (三)做好体质健康监测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系列文件要求,对体质健康管理内容定期进行全面监测建立完善以体质健康水平为重 点的“监测一评估一反馈一干预一保障”闭环体系。认真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和抽测复核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真实、完整、有效地完成测试数据上报工作,研判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制定相应的体质健康提升计划。 (四)学校教研部门定期进行集中体育备课和集体研学,每学期对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五)创新体育特色课 开设足球、篮球、羽毛球、花样跳绳等体育特色技能课,指导学生掌握1至2项体育技能。 (六)学校坚持阳光体育运动 学生保证每天足量的体育锻炼对增强身体素质、预防超重肥胖和近视发生有积极影响。调查显示,每天能够保证1小时以上在校体育锻炼时间的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为27.4%。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体育特色课程。首先,初中起始年级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另外,在完成必修体育课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选修性质的分项教学。各年级的体育课分别安排有足球、篮球、橄榄球、田径和8字跳绳等项目的3-4名体育教师同堂授课。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运动,让广大学生身强体健, 身心健康,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逐年提升,在身高、体重、肺活量等方面有明显改善。同学们的锻炼需求得到了满足,体育锻炼的兴趣更高了。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运动,让广大学生身强体健,身心健康,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逐年提升,在身高、体重、肺活量等方面有明显改善。 (七)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 开齐开足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程。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科学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学前教育阶段广泛开展快乐体操、趣味田径等幼儿体适能游戏活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落实每周小学不少于4节、初中和高中不少于3节体育课,每学期安排不少于10节健康教育课。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高等教育阶段学校要将体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生修满体育学分方可毕业,鼓励将体育课程纳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课程体系。 (八)保证体育活动时间。 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当天没有体育课时,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练。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 (九)严格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完善学生视力 1、组织学生每天上午下午各做一次眼保健操 2、建立学生视力状况监测机制,落实每学期2次全覆盖视力筛查 (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 学校通过体育课、体育活动课、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团队活动、家校合作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加强体育健康教育宣传引导,让家长和学生了解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利用每年一度的体育节加大对体育健身的宣传力度,以赛促练,全面组织开展学生体育赛事和活动,做到运动项目设置多样化、运动人群参与全覆盖,从而加强体育健康教育宣传引导。 六、加强监管 (一)强化督导检。 学校将学生体质管理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开展动态监测和经常性检查评估,评估结果将作为考核体育教研组的重要依据。学校设立监督举报电话,畅通家长反映问题和意见渠道,及改进相关工作,切实保障学生体质健康科学管理。 (二)各班在每学期从第二月开始,每月向家长开放一次教育教学家长开放活动(观摩课),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 “五项管理”监督工作。 (三)学校把此工作例为学校工作计划内,按照《标准》的实施要求统一安排,制定实施计划方案,落实专人负责,做到体育教师、班主任及各有关部门人员明确职责,协同配合,共同组织实施,并将此工作列入学校年终考核之中。 (四)强化检查评估 学校将学生体质管理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开展动态监测和经常性检查评估,评估结果将作为考核体育教研组的重要依据。学校设立监督举报电话,畅通家长反映问题和意见渠道,及时改进相关工作,切实保障学生体质健康科学管理。 (五)落实工作到位。 严格落实“体质管理”,加强学校对学生体质管理工作的检查监督,将“体质管理”列入教师年度工作评价考核的重点内容。对存在问题较多的教师进行严格追责,对存在的重点问题进一步落实整改。在平时的工作中,建立学校主要负责人和班子成员包年级方式,定期开展检查监督,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召开家长、部分学生代表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促进各项工作落实。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规章制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