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胸腔穿刺术评分标准
考生姓名:考试时间:
项目
操作要求
分值
得分
备注
提 问 部 分
30 分
适应症
1.诊断性穿刺,确定积液性质。
3
2.穿刺抽液或抽气,减轻对肺脏的压迫或抽吸脓液 治疗脓胸。
3
3.胸腔内注射药物。
3
禁忌症
出血性疾病及体质衰弱、病情危重、难以耐受操作 者。
3
注意
事项
1.操作前应向患者说明穿刺的目的,消除顾虑。对 精神紧张者,可术前半小时给安定10mg,或可待 因30mg镇静止咳。
3
2.操作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发生连续咳嗽 或出现头晕、出汗、心悸等胸膜反应时,应立即停 止抽液,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或做相应处理。
3
3. 一次抽液不可过多、过快,诊断性抽液50〜 1ml。减压抽液,首次不超过6ml,以后每次 不超过10ml。脓胸应尽量抽尽。做细胞学检查 至少需1ml,并应立即送检。
3
4.严格无菌操作,操作中要防止空气进入胸腔,始 终保持胸腔负压。
3
5.避免在第9肋间以下穿刺,以免穿透膈肌损伤腹 腔脏器。
3
并发症
胸膜反应、血气胸、脓胸、空气栓塞等。
3
操
作
部
分
70
分
准 备 工 作
10
1.向患者说明穿刺的目的、意义,操作过程及并 发症,取得患者的同意并签协议书。
2
2.有药物过敏史者,必要时做普鲁卡因皮试。
2
3.器械准备:胸穿包、无菌手套、治疗盘(碘酒、 酒精、棉球、胶布、局麻药)、椅子、盛放胸水的 容器、试管、需做细菌培养者准备培养瓶。如需胸 腔内给药,应准备好所需药品。
2
4.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年龄,避免弄错。
2
5.衣帽整齐,戴罩,规范洗手。
2
操
作
方
法
60
分
1.体位:嘱患者取坐位面向椅背,两前臂置于椅背, 前额伏于前臂上。重症患者可取半坐卧位,患侧前 臂上举置于枕部。
6
2.穿刺点定位:可用甲紫在皮肤做标记。
(1)胸腔穿刺抽液: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部位, 常选:1.肩胛下角线7〜9肋间;2.腋后线7〜8 肋间;3.腋中线6〜7肋间;4.腋前线5〜6肋间。
(2 )包裹性胸腔积液,可结合X线及超声波定位 进行穿刺。
(3)气胸抽气减压:患侧锁骨中线2〜3肋间或腋 前线4〜5肋间。
10
3.消毒:分别用碘酒、酒精在穿刺部位自内向外进 行皮肤消毒,消毒范围直径约15cm(消毒二遍以 上)。取胸穿包,确认灭菌标识及有效期。打开穿 刺包,戴无菌手套,观察灭菌指标卡达标准色,检 查穿刺包内器械,注意穿刺针是否通畅。铺消毒洞 巾。
8
4.局麻:核对并抽取麻药,用2%利多卡因在下一 肋骨上缘的穿刺点自皮肤向胸膜壁层进行局部浸 润麻醉,注药前注意回抽,观察有无气体、血液、 胸水,方可推注麻醉药。
5
5.穿刺:检查穿刺针,夹闭针尾胶管。术者左手食 指与中指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针在穿刺点缓缓 刺入,当针体抵抗感突然消失时表示已穿入胸腔, 接上50ml注射器,松开止血钳抽液,助手用止血 钳协助固定穿刺针,并随时夹闭乳胶管,以防空气 进入。将抽取的液体注入盛液容器中,计量。如需 化验或培养,用无菌试管接标本。抽液毕如需注药, 则将药物经穿刺针注入。
25
6•术后处理:抽液毕,拔出穿刺针,用无菌纱布覆 盖,胶布固定。整理器物。观察术后反应,注意并 发症,如气胸、肺水肿等。
6
合计
得分
考官签名:
腹腔穿刺术评分标准
考生姓名:考试日期:
项目
评分标准
分值
得分
备注
提 问 部 分
30 分
适应症
1.抽取腹腔积液进行各种检查,以便寻找病因, 协助临床诊断。
2
2.大量腹水引起严重胸闷、气短者,适量放液以 缓解症状。
2
3.腹腔内注射药物,协助治疗疾病。
2
4.人工气腹作为诊断和治疗手段。
2
5.进行诊断性穿刺,明确腹腔内有无积血、积脓。
2
禁忌症
1.严重肠胀气。
2.5
2.妊娠或卵巢囊肿。
2.5
3.因既往手术或炎症腹腔内有广泛粘连者。
2.5
4.躁动、不能合作或肝性脑病先兆者。
2.5
注意
事项
1.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如发现头晕、恶心、心悸、 脉速等应停止操作,做相应处理。
3
2.放液不宜过多、过快,一次不宜超过30ml。
3
3严格无菌操作,防止腹腔感染。
3
并发症
腹内脏器损伤、腹腔感染、腹腔出血等。
1
操
作
部
分
70
分
准 备 工
作
10 分
1.向患者说明穿刺的目的、意义,操作过程及并 发症,取得患者的同意并签协议书。
1
2.衣帽整齐,戴罩,规范洗手。
1
3.器械准备:腹穿包、无菌手套、治疗盘(碘酒、 酒精、棉球、胶布、局麻药)、试管、盛放腹水的 容器、需做细菌培养者准备培养瓶。如需腹腔内 给药,应准备好所需药品。
2
4.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年龄,避免弄错。
1
5.嘱患者排尿,以免刺伤膀胱。
3
6.放液前测量腹围、脉搏、血压,并检查腹部体 征,以观察病情变化。如放腹水,背部先垫好腹 带。
2
操 作 方 法
60 分
1.体位:患者取坐位,坐卧位,侧卧位或平卧位。
6
2.穿刺点定位:可用甲紫在皮肤做标记。
(1)左下腹脐与骼前上棘连线中、外/3交点。
(2)脐与耻骨联合中点上方1cm偏左或偏右1.5cm 处。
(3)侧卧位可取脐与腋前线或腋中线相交处。
(4)少量或包裹性腹水,需3超指导下定位。
10
3.消毒:分别用碘酒、酒精在穿刺部位自内向外 进行皮肤消毒,消毒范围直径约15cm(消毒二遍 以上)。取腹穿包,确认灭菌标识及有效期。打开 穿刺包,戴无菌手套,观察灭菌指标卡达标准色, 检查穿刺包内器械,注意穿刺针是否通畅。铺消 毒洞巾。
8
4.局麻:核对并抽取麻药,用2 %利多卡因自穿刺 点皮肤向腹膜壁层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注药前注 意回抽,观察有无血液、腹水。
5
5.穿刺:检查穿刺针,夹闭针尾胶管。术者左手 拇指与食指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针在穿刺点 垂直逐步刺入腹壁,当针体抵抗感突然消失时, 表示已穿入腹腔,接上50ml注射器,松开止血钳 抽液,助手用止血钳协助固定穿刺针,并随时夹 闭乳胶管,以防空气进入。将腹水置于无菌试管 中送检。抽取的腹水注入盛液容器中,计量。诊 断性穿刺可用20ml或5 0ml注射器和7号针头穿 刺,直接抽足腹水送检。如需化验或培养,用无 菌试管接标本。抽液毕如需注药,则将药物经穿 刺针注入。
25
6.术后处理:抽液毕,拔出穿刺针,压迫3~5分 钟,用无菌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大量放液后束 多头腹带。整理器物。观察术后反应。
6
合计
得分
考官姓名:
腰椎穿刺术评分标准
考试日期:
考生姓名:
项目
评分标准
分值
得分
备注
目的
对中枢系统疾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3
适应症
1. 了解脑脊液性质明确诊断;
2. 测颅压;
3. 了解蛛网膜下腔是否梗阻
4. 鞘内注射药物
4
禁忌症
1. 颅内压升高伴明显视乳头水肿;
2. 休克、衰减、濒危状态;
3. 穿刺局部皮肤有炎症;
4. 颅后窝占位性病变
4
操作 前 准备
仪表端庄,着装整洁,剪指甲,戴罩、帽子
3
准备用物:腰椎穿刺包、测压管、消毒剂、麻醉剂、无菌 棉签、无菌手套、5ml注射器、试管、无菌纱布以及胶布。
5
6步法洗手,医患沟通,告知穿刺必要性与可行性,缓解 压力
10
体位: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脊柱与床平行, 头向前胸部屈曲,双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
5
定位:以双侧骼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交会处为穿刺点,此处 相当于第3〜4腰椎棘突间隙,有时也可上移或下移一个 椎间隙。
5
消毒:消毒皮肤2〜3遍,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消毒, 直径大于15cm,洗手,打开腰穿包外层,戴无菌手套后, 打开腰穿包内层,铺无菌洞巾。助手打开注射器放入腰穿 包,术者检查腰穿针是否通畅、漏气、脱落。
10
操
作
局部麻醉: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作局部麻醉, 先打皮丘后垂直进针,边进针边回抽边注射。
6
流
程
穿刺: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 直背部的方向缓慢刺入,针尖稍斜向头部,缓慢进入,成 人进针深度约4〜6cm,儿童约2〜4cm。当针头穿过韧带 与硬脊膜时,有阻力突然消失的落空感。此时针芯慢慢抽 出,可见脑脊液流出
15
测压放液:放液前先接上测压管测量压力,测压时,嘱病 人放松,并缓慢将双下肢伸直,可见脑脊液在测压管内随 呼吸波动,记录脑脊液压力;取下测压管,用试管接脑脊 液送检。
10
抽液完毕,干棉球按压穿刺点,拔出穿刺针,助手协助消 毒,盖以无菌纱布,胶布固定,嘱病人去枕平卧4〜6小 时,以免引起术后低颅压头痛。
8
观察 及
注意 事项
术中的沟通与观察,呼吸、脉搏、面色异常停止操作,并 做相应处理。
鞘内给药时,先放出等量脑脊液,然后再等量置换性药液 注入。
6
术后处理:
1. 定时测血压、脉搏、呼吸,观察病情变化。
2. 清洁器械及操作场所;
3. 做好穿刺记录。
6
终末
标准
无菌观念差者扣10分;
操作时间超过8分钟未见脑脊液抽出者,即扣除60分(包 含在满分1分内)
60
合计
得分
考官签名:
骨髓穿刺术评分标准
考生姓名:考试日期:
项目
评分标准
分值
得分
备注
仪表
仪表端庄、服装整洁
8
评估
1.评估病情,明确骨髓穿刺目的。
8
2.观察患者一般情况,进行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四项检查, 明确有无禁忌证。
8
3.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方法、配合要点、注意事项、取 得合作
8
操作前
个人准备:戴帽子罩,六步洗手法洗手
8
器材准备:穿刺包(包括:弯盘1个、12号和16号穿刺 针1个、无菌玻璃试管1个、无菌纱布2块):5ml和10ml 注射器各1个、无菌手套1副、载玻片15张、胶布、2% 利多卡因5ml
8
药品准备:应当三查七对核对药物及有效期。按治疗要求 做好药品的皮试、稀释和(或)溶解工作
8
操作中
1.定位
(1)骼前上棘:常取骼前上棘后上方1 ~ 2cm处作为穿刺点, 此处骨面较平,容易固定,操作方便安全;
(2)骼后上棘: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骨性突出部位;
(3)胸骨穿刺点:胸骨柄或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 处。此处骨髓含量丰富,当上述部位穿刺失败时,可作胸 骨穿刺,但此处骨质较硬,其后有心房及大血管,严防穿 透发生危险;
(4)腰椎棘突: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
8
2.体位:采用胸骨及骼前上棘穿刺时,病人取仰卧位;骼 后上棘穿刺时,病人取侧卧位;腰椎棘突穿刺时,病人取 坐位或侧卧位。
8
3.消毒与麻醉:常规消毒皮肤,消毒直径约15cm,戴无菌 手套、铺消毒洞巾,用2%利多卡因做局部浸润麻醉,麻醉 皮肤、皮下和骨膜。
8
4.穿刺:(1)固定长度: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 长度上(骼骨穿刺约1.5cm,肥胖者可适当放长,胸骨柄穿 刺约1cm); (2)穿刺:以左手拇、食指固定穿刺部位 皮肤,右手持针与骨面垂直刺入(若为胸骨穿刺,穿刺针 应于骨面呈30°〜40。角斜行刺入)。当穿刺针接触到骨质 后,沿针体长轴左右旋转并推进,缓缓钻刺骨质。当感到 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示已进入骨髓腔。
20
合计得分
考官签名:
气管插管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一、成人机械通气(经)操作流程
(一)摆放体位:病人取仰卧位,用抬颏推额法,以寰枕关节为转折点使头部尽量后 仰,以便使镜片和气管在一条直线上。
(二)加压去氮给氧: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加压给氧,交予助手给病人吸1%纯氧2〜 3分钟,使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5%以上,插管时暂停通气。
(三)准备导管:选择相应规格的气管导管,用注射器检查充气套囊是否漏气,在导 管内放入导丝并塑型,在气管导管前端和套囊涂好润滑油。
(四)准备喉镜:气管导管准备好后,选择合适形状和大小的喉镜镜片,检查光源后 关闭,放置备用。
(五)准备牙垫、固定胶布和听诊器。
(六)暴露声门:打开喉镜,操作者用右手拇、食指拨开病人上下齿及唇,左手紧 握喉镜柄,把镜片送入病人腔的右侧向左推开舌体,以避免舌体阻挡视线,切勿把唇 压在镜片与牙齿之间,以免造成损伤。然后,缓慢地把镜片沿中线向前推进,暴露病人的 、悬雍垂、咽和会厌,镜片可在会厌和舌根之间,挑起会厌,暴露声门。
(七)插入气管导管:操作者用右手从病人右角将气管导管沿着镜片插入腔,并 对准声门送入气管内,请助手帮助将导丝拔除,继续将导管向前送入一定深度,插管时导 管尖端距门齿距离通常在21〜23cm。注意气管导管不可送入过深,以防止进入单侧主支 气管造成单侧通气。操作过程中如声门暴露不满意,可请助手从颈部向后轻压喉结,或向 某一侧轻推,以取得最佳视野。
(八)确认导管位置:给导管气囊充气后,立即请助手用简易呼吸器通气,在通气时 观察双侧胸廓有无对称起伏,并用听诊器听诊胃区、双肺底、双肺尖,以双肺呼吸音对称 与否判断气管导管的位置正确无误。
(九)固定导管:放置牙垫后将喉镜取出,用胶布以“八字法”将牙垫与气管导管固 定于面颊。
成人机械通气(经)操作评分标准
项目
内容
操作要求
标准分
扣
分
实得分
气 管 插 管
准
备
术者戴手套(1分)。病人体位摆放得当,抬颏推额,气道 开放满意(1分);体位保持好、无回位(1分)。
3
去氮给氧:动作正确,面罩位置恰当,通气时无漏气。
5
准备动作流畅、操作轻柔(2分),相关物品放置有序(2 分)。
4
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0.5分),检查充气套囊是否漏气(0.5 分),气管导管塑型满意(0.5分),充分润滑气管导管(0.5 分);喉镜镜片选择得当(0.5分),检查喉镜灯光良好(0.5 分),关闭灯光备用(0.5分);准备牙垫(0.5分);准备胶 布(0.5分);挂听诊器(0.5分)。
5
准备时间不超过2分钟(超过扣17分)。
准备顺序颠倒(扣2分),未发现套囊漏气的导管用于插管(扣10分)。
气 管 插 管
操
作
喉镜使用得当,手柄握位恰当(3分),镜片深度适中(2 分)。不能有撬动门齿的声音(5分),声门暴露充分(2分)。
12
气管导管进入深度适当,模拟人未出现单肺通气(5分)。
5
气管导管准确进入气管(12分),拔出导丝后继续送入导管 (3分);重复操作动作(扣5分);误入食道(扣15分)。
15
充气气囊压力适中(2.5分)。
2.5
听诊双肺尖确认导管位置正确(2分),正确放置牙垫(固 定翼不可压迫唇)并撤出喉镜(1分);轻柔复位头颅无 摔响(1分);正确固定导管(胶布长短合适、粘贴牢靠、 不可粘住嘴唇)(2分)。
6
插管时间:从开始插管(打开喉镜)至插管完毕、开始第一 次有效气囊通气全操作过程不超过20秒(10分)。
10
奖励分:插管时间<8秒(2.5分);9〜14秒(1.25分); >15秒不得分。
2.5
惩罚分:插管后套囊未充气就进行通气(扣10分),未听诊确认插管 成功即放置牙垫、退出喉镜(扣10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