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公安派及写作背景。2、识记沅湘、 皓淼、 旁溢、 裣衽等生字词,熟读课文。3、反复品读,赏析课文,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理解本文借景抒情的写法。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理解本文借景抒情的写法。教学难点 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理解本文借景抒情的写法。教学方法 诵读、讲授、比较、讨论交流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学1检查背诵诗两首。2游岳阳楼记作者简介:袁中道,明代文学家。字小修,一作少修。湖北公安人。万历进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少即能文,长愈豪迈。与其兄宗道、宏道并有文名,时称“三袁,同为公安派。其绩稍逊于宏道。反对复古拟古,认为文学是随时代的变化而
2、变化的,“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写性灵。晚年针对多俚语纤巧的流弊,提出以性灵为中心兼重格调的主张。二、合作探究三、精导精讲第一段:写洞庭湖水奇的原因得水而壮,得山而妍。分为两个层次,以 “穷其吞吐之变态,此其所以奇为界。第一层主要写巴江水势与九水对比,交代了岳阳楼之所以有奇特之名的原因。第二层主要写君山之秀,用君山之秀衬托出岳阳楼的美观。第二段:写作者由洞庭湖上风光变幻而引发自己的联想和感慨。游洞庭湖美景,触景生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心日灰,内心悲伤的情感。也可分为两个层次,以“泫然不能自己也。为界。第一层:写游览所见之景,按时间顺序,描写了静、快、汹涌之景象。第二层:触景生情,表达了滕子京博大的胸襟,表达了滕子京不应悲伤的缘由,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心日灰,内心悲伤的情感。四、作业 熟读课文;记会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