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殊教育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构。我校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整体规划及年度计划,细化实施方案,遵循残疾学生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通过认知劳动、参与劳动、创造性劳动,使学生们的劳动技能不断提高,爱劳动的习惯不断巩固。一、指导思想以强化学校的德育教育功能,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将劳动技术教育课程落到实处,以提高学生基本生活技能为重点,组织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全面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给学生从小埋下热爱劳动的种子,为他们顺利融入社会奠定基础。二、创建目标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
2、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培养他们勤奋研究、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他们顺利融入社会奠定基础。三、途径与方法我校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确定了主要劳动教育内容,落实劳动教育。低学段学生,以认识身边的劳动为主。在日常的校园研究生活中,由教师示范引领,将一招一式教给学生 班级中有哪些劳动内容、怎么做,让学生跟着教师认识劳动、学劳动、一起劳动;在家庭日常生活中,请家长带领孩子认识和体验劳动。学生在观察中与简单的动手实践中,逐步了解身边的劳动的主要内容,研究简单的劳动技能。在引领、示范的同时,尊重劳动、劳动最光劳等理念。中学段学生,以参与劳动教育为主。学校要求学生努力做到刻对自
3、己的一言一行负责。在家庭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脱穿衣服、叠被子、整理房间等。同时,组织、指导学生共同设计教室环境,让学生切身体验劳动创造美。劳动最美丽的信念也逐渐烙在学生的心中。高学段学生,以创造性劳动教育为主。让学生通过学校公共区域卫生,体会劳动艰辛和劳动创造的快乐,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及欣赏他人的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利用家政课,让学生亲自动手择菜、切菜、做饭,体会妈妈每天做一日三餐的辛苦四、实施模式将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课程相结合合,探索“课程+活动”的实施模式。1.遵循传统,落实日常劳动教育。学校一直以来坚守传统的常规劳动教育,同时开设每周一节劳动课,布置每周一次主题家
4、庭劳动作业,让劳动教育有效落实到日常生活研究的点滴中。2.积极开设校本劳动课程,并与地方课程建设相结合。每天下午第二节,学校开设的手工制作(包括钻石画、十字绣)、剪纸等校本课程,逐步形成了学校一大教学特色。五、保障措施为了确保我校创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将建立下列保障措施: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计划管理,任课教师按计划上课,做好研究和指导工作,确保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我们的残疾学生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我校重视在学生中倡导“尊重劳动、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在学生心中埋下“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种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努力完善劳动课程体系,进一步明晰不同年级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丰富教育平台,构建课程体系,有力推进劳动教育更扎实有效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