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消毒隔离制度
为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内的发生与流
行,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
制度。
一、 日常环境卫生
1. 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分片包干,定
人、定点、定期检查。
2. 教具要保持清洁,定期要消毒、清洗。
3. 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室内湿式打扫,冬天也要定时开窗通
风换气,室内有防蚊蝇、防暑设备。
4. 厕所清洁通风,定时打扫并消毒。
二、 消毒隔离措施
(一) 有专用保健室、消毒器械室。
(二) 呼吸道传染病处置
1. 隔离病人后开窗通风,室内扫除,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室内空气:通风换气是关键,必要时进行药物消毒。过氧乙酸(原液%):
第一步:计算原液使用量 空气体积m3 ml/m3:40或1;第二步:甲
液+乙液倒入搪瓷缸中混合加盖静置 小时;第三步:加水40—倍稀释为
—%—%,待用;第四步:用量 ml/m3,放学后(室内无人),密闭门窗,
用喷雾器喷洒,完毕后30—分钟通风。注意喷洒要到角到边,注意喷洒人员
个人防护(戴罩、胶手套、眼镜)。
物体和地面:湿式打扫是关键,必要时进行药物消毒。过氧乙酸(原液
%):
第一步:计算原液使用量 物体或地面面积m2 ml/m3:40或1;第二
步:消毒剂配置同上;第三步:用量 ml/m3,放学后(室内无人),先用喷雾器
由外向内喷洒,再由内向外喷洒。
2. 对病人分泌物、污染物用84消毒液消毒;
3. 学生根据疫情用盐水漱或服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
(三)消化道传染病处置
1. 病人隔离后,将呕吐物、排泄物需用1/5或1/4量的漂白粉或84消毒液充
分搅拌 小时;
2. 病人接触过的物品、用具用84(%)消毒液擦拭;
3. 病人用过的物品,可阳光暴晒 小时;开水煮沸 分钟或焚烧。
小学消毒隔离制度(二)
健全领导机构,强化 领导。该校成立了依法治校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
长,乡司法所所长和学校副校长任副组长,学校工会和行政班子成员、班主任、
村校主任为组员,聘请了常年法律顾问,加强了法制工作领导,为法制宣传教育
工作和依法治校提供了坚强保障。
建立宣传制度,加强活动管理。为使依法治校工作取得实效,该校十分重视
对领导班子、广大师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制定了《巴州区花溪小学法制宣传
教育工作制度》。该制度规定,学校领导班子每周三晚上集中学法,教职工每周
一晚教师例会先学法,各班认真上好每周一的一堂安全法制课。该制度对学习的
内容、考核办法等也做了规定。该制度还规定学校定期聘请校外法制副校长、法
制辅导员到校开展专题讲座,努力使法律知识入脑入心,人人明白。
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师生素质。要推进依法治校工作,不断增强领导班子依
法行政的观念,提高教职员工依法执教的能力,让学生树立知法守法的意识,学
校就得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师生法律素质。该校从三方面开展了此项工作:
一是加强校级领导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该校利用每周三晚上领导班子的学
习会集中学习、读懂相关教育法规,树立依法治校意识,逐步提高依法治校能
力,保证国家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实现,从而准确理解、运用法律
法规指导学校实际工作,管理各项事务,维护学校和师生的合法权益。
二是加强教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该校充分利用每周一晚上教职工例会认真
学习法律基本知识及教育方面法律,掌握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该校
还通过班主任会、教研组长会、年级主任会等多种时机学习、讨论,使教师具备
一定的法律学科知识,较高的法律素质,依法执教,廉洁从教,尊重家长,热爱
学生,利用课堂主阵地对学生搞好正确的舆论导向。
三是加强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法律素养的高低
关系到未来国家的兴亡和依法治国能否实现,因此该校高度重视,通过多种传媒
和时机、形式积极开展法律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活动。校园广播、黑板报、
宣传展板、专题讲座、国旗下的讲话、安全法制课、主题班会、演讲会、文艺表
演、征文比赛、书法竞赛、手抄报等等都成了向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的阵地。
该校通过定期对广大师生的法律知识测试检验学习者的收获,促进师生员工
更好地学法、懂法、用法、,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