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九下·第六单元检测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题(17分)
1.以下词语书写无误且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宫阙 驽钝 玉帛(bó) 废寝(qǐn)忘食
B.峰峦 嚷除 干戈(gē) 所向披靡(mǐ)
C.寥落 诽谤 期(qī)年 妄自菲(fēi)薄
D.裨益 顷覆 臧(zāng)否 夙(sù)兴夜寐
2.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5分)
(1)小信未孚_____________ (2)既克____________________
(3)必以信______________ (4)时时而间进_____________
(5)闻寡人之耳者_______________ (6)孰视之___________________
(7)以彰其咎__________________ (8)性行淑均___________________
(9)叹息痛恨于桓、灵也__________ (10)斟酌损益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以下加点词语的古今含义。(4分)
(1)小大之狱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
(2)明日徐公来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
(3)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
(4)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
4.以下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吾与徐公孰美 ②孰视之
B.①弗敢加也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C.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②所以动心忍性
5.【2019·武汉】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2分)
我们在唐代诗人狂傲的背后也能看到____。一方面,他们躬逢盛世,______飞扬,如孔雀开屏般绚丽多彩;另一方面,他们放下身段,态度谦恭,甚至________,如孔雀背后的狼狈不堪。现实的窘迫、人性的复杂,使得多种看似矛盾对立的东西却______。这才是真实的人生。
A.卑贱 神采 前倨后恭 浑然天成
B.卑微 个性 阿谀奉承 浑然一体
C.卑微 神采 阿谀奉承 浑然天成
D.卑贱 个性 前倨后恭 浑然一体
6.【2019·黔东南改编】以下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对联从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此联的上联概写岳阳楼自然景观,下联暗引《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两两相对,整齐优美。
B.“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即臣民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如《出师表》。
C.“干戈〞本义是指干和戈两种兵器,“汗青〞的意思是将用来书写的竹片炙烤蒸发出水分,人们用它们分别指代史册和战争。
D.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盛行于元,体式与词相近,包括小令、套曲两种,套曲有曲牌名。
二、素养题(20分)
7.(国学题)名句默写。(8分)
(1)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
(2)后值倾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
(3)__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无限山河泪,_____________________。(《别云间》)
(5)出门东向看,___________________。(《十五从军征》)
(6)饿死真吾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安军》)
(7)骊山四顾,阿房一炬,___________________?(《山坡羊·骊山怀古》)
8.名著阅读。(6分)
“离开A我感到伤心,我爱它,因为我在这儿过了一段——至少是短暂的一段——愉快而充实的生活。我没有受到践踏,我没有被弄得僵化,我没有被埋在低劣的心灵中,没有被排斥在和聪慧、能干、高尚的心灵的交往之外。我曾经面对面地同我所尊敬的人,同我所喜爱的人——一个独特、活跃、宽广的心灵交谈过。我已经熟悉了你,B先生,一旦想到非得永远离开你,真叫我感到害怕和痛苦。我看出我非离开不可,就像是看到我非死不可一样。〞
(1)以上文字出自小说《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2分)
A指_____________,B先生名叫______________。(2分)
(2)出于什么缘故,简·爱说自己“非离开不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综合性学习(6分)
在我国,“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请你参加“‘仁’文化的魅力〞施行活动。
(1)(综合性学习·文化理解素养)试依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仁〞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2分)
①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②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
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郑燮《墨竹图题诗》)
④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孟子·梁惠王上》)
⑤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性学习·思维发展素养)在9月28日“孔子文化节〞到来之际,班级举办“‘仁’行世间〞文化传承活动,请你提出一项倡议。(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口语交际·语言运用素养)在街头寻“仁〞活动中,同学们听说了这样一件事:家住新华路的陈姓老人,无儿无女,孑然一身。社区便民服务志愿者在走访中了解了状况后,便开始了继续4年的悉心照顾。一周三次的 问候、一周一次的上门探望……这份情谊温暖了陈婆婆的生活。
请你拟发一条微博,表达对社区志愿者的赞美之情。(30字左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33分)
(一)阅读《过零丁洋》,完成学习。(8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劳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以下对《过零丁洋》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诗人在生死关头回忆一生,他以入仕和勤王两件大事极好地写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心境。
B.颔联诗人用凄凉的自然景象为喻,先说个人的坎坷再道国事的衰微,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对仗工整,比喻贴切,感情真挚。
C.颈联诗人将“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来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笔法巧妙、自然。
D.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现出为国家安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气势磅礴、语调高亢。
1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中“取〞和“照〞的表达效果。(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直击中考阅读(18分)
【2019·潍坊改编】阅读下面两首辛弃疾的词,完成第12题—第13题。(8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①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②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①作者任镇江知府时所作。②作者遭弹劾后,闲居上饶带湖时所作。
12.下面对两首词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南乡子》的上片,词人一问“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二问“多少事〞,感慨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B.《南乡子》的下片,词人借凭吊千古英雄,表达渴求收复山河、为国效力的思想,也流露出对苟且偷安、毫不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C.《清平乐》的上片,开头两句写室内所见,后两句写耳中所闻。“自语〞运用拟人手法,将风吹窗纸的声音描摹出来,萧瑟破败之状跃然纸上。
D.《清平乐》的下片,“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写词人因念念不忘恢复中原而彻夜未眠,眼前现实使他益思奋勉,不坠壮志。
13.两首词都表达了激烈的爱国情怀,但在艺术风格上却表现为一豪放一婉约。试结合词作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江西】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学习。(17分)
季 布
司马迁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至,留邸一月,见罢④。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注释】①嫚(màn):侮辱。②瘳(chōu):(伤、病)痊愈。③使酒难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⑤股肱: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4.以下句子朗诵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单于/尝为书熳吕后
B.欲/以为御史大夫
C.上默/然惭
D.故/特召君耳
1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6分)
(1)是( ) (2)贤( ) (3)恐( )
16.翻译文中画线语句。(6分)
(1)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50分)
18.【2019·曲靖】题目:在希望的田野上
写作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③不得透露个人的相关信息。
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九下·第六单元检测卷
一、基础题(17分)
1.A(2分) 点拨:B项“嚷〞应为“攘〞,C项“期〞应读“jī〞,“菲〞应读“fěi〞,D项“顷〞应为“倾〞。
2.(1)使信服(2)已经(3)实情(4)间或、偶然(5)使……听到(6)同“熟〞,仔细(7)显示(8)公正、公平(9)痛心、遗憾(10)益处(每题分,共5分)
3.(1)诉讼案件 监狱 (2)次日,第二天 明天(3)感奋激发 感谢、感动(4)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道德品质低下(每题1分,共4分)
4. C(2分) 点拨:A项“孰〞分别为“哪一个〞;同“熟〞,仔细。B项“加〞分别为“虚夸,夸大〞;“益处〞。C项“诚〞均为“确实,确实〞。D项“所以〞分别为“……的原因〞;“用……的方法〞。
5. B(2分) 点拨:做此题需结合语境,运用排除法。第一个空对应的是“狂傲〞,因此应填入“卑微〞,排除AD;第二处结合上文,可知说的是唐人的性情,因此填入“个性〞,排除C项,由此选出答案。
6. C(2分) 点拨:“干戈〞指代战争,“汗青〞指代史册。
二、素养题(20分)
7.(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3)瀚海阑干百丈冰
(4)谁言天地宽
(5)泪落沾我衣
(6)梦中行采薇
(7)当时奢侈今何处(每空1分,共8分)
8.(1)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2分)
桑菲尔德庄园 罗切斯特(2分)
(2)罗切斯特要与别人结婚。(2分)
9.(1)示例:爱亲人、爱他人、爱民众、爱万物。(2分) 点拨:概括“仁〞的思想内涵要紧扣材料中的五句话,从中提炼出关键词句,作出归纳。句①中的“孝悌〞,句②中的“伤人乎〞,句③中的“百姓疾苦声〞,句④中“不忍见其(禽兽)死〞,句⑤中“爱物〞,这些词句分别从不同层面诠释了“仁〞的思想内涵。
(2)示例:展开“仁〞文化思想宣讲活动(或展开讲述古代“仁〞人逸闻轶事活动,展开关于“仁〞脉相承小论文征集活动,举办“‘仁’在身边〞故事会,举行“仁〞文化经典朗诵活动等)。(2分)
(3)素不相识,却出手相助。不是亲人,却雪中送炭。4年的 倾谈,4年的嘘寒问暖为老人撑起幸福的蓝天。(2分) 点拨:结合志愿者所做的事情和这些事情的作用来拟写。
三、阅读理解(33分)
(一)10. B(2分) 点拨: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先说国事的衰微再道个人的坎坷。
11.“取〞和“照〞,一般的动词表达出神圣的意义,简单、直接、有力度,情感昂扬,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民族气节与生死观,有震撼人心的力量。(6分)
(二)12. D(2分) 点拨:“秋宵梦觉〞指的是深秋的夜里,词人从梦中醒来。“词人因念念不忘恢复中原而彻夜未眠〞表述有误。
13.①《南乡子》风格豪放。全词放眼中原大地,思接千古兴亡,境界高远。②《清平乐》风格婉约。全词着眼细小景事,抒壮志难酬之情,描写细腻,平淡中蕴含深情。(每点3分,共6分)
14. C(2分) 点拨:“上默然惭〞这句话的主语是“上〞,代指皇上,坚持主谓断开的原则,节奏划分应该是“上/默然惭〞。
15. (1)这 (2)品德高尚,贤能 (3)担心,害怕 (每题2分,共6分)
16.(1)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3分)
(2)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诋毁而让我离开。(3分)
17.①面对着樊哙的“勇猛〞想要横扫匈奴,季布勇敢指出樊哙的弊病。(1分) ②季布向汉文帝进言,指出皇帝偏听偏信,缺乏公正推断力,会影响世人对皇帝的评判,皇帝惭愧解释。(1分)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季布是一个不阿谀逢迎,不畏权贵,亦能直言进谏的人。(1分)
参照译文:
汉孝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匈奴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而且出言不逊,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位将领来商量这件事。上将军樊哙说:“我愿带领十万人马, 横扫匈奴。〞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好。〞季布说:“樊哙该斩首啊!(当年),高祖皇帝率领四十多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这是当面撒谎!再说秦王朝正因为对胡人用兵,才引起陈胜等人起义造反。直到现在创伤还没有治好,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在这个时候,殿上的人都感到惊恐,太后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
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孝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贤能,汉孝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又有人说他很勇敢,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文帝召见过他后就不理他了。季布因此(对皇上)进言说:“ 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让我任河东郡守。现在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有人妄誉我来欺骗陛下。现在我到了京城,没有任何事情,就此作罢,遣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诋毁我。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诋毁而要我离开,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看出您的深浅了。〞皇上默不作声,觉得很羞愧,过了很久才说道:“河东是我一个最重要的郡,所以我特地召见你罢了!〞
四、写作(50分)
18.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题目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其中的“田野〞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其本义,如家乡的田野里种下种子,也就种下了丰收的希望。人们在田野里劳作,心中存有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二是其比喻义。如青春就是一片充满了希望的田野,我们在青春里要播下勤奋的种子,为了自己的将来努力打拼。学校也是一片希望的田野,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知识,得到成长,这里到处充满着希望。写作时,应把自己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的所思所想所为作为写作的重点,以自己对将来的希望与向往作为主旨。写出真情实感。
例文:
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们有过懵懂无知,曾经任性顽皮,但我们开始成熟,学会思索,慢慢努力,逐渐进步。我们总是意气风发,因为我们漫步在希望的田野上。
早晨,我沿河边漫步,感觉到心情分外的舒畅,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慢慢地向小城外走去,我想走近自然,想呼吸清新的空气。走在城边上,我看到了一家小店,里边传出热乎乎的芳香,我有点饿了,摸了摸口袋,还有10元钱,我便走进小店。
小店很干净,素雅的装饰,简单的厨具,给我很温馨的感觉。年轻的老板娘身着素色的围裙,温婉得像一汪碧水,静静地立于小桌旁。脸上洋溢着清爽、温润的笑容,令人一下子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小姑娘,来碗汤圆吗?我亲手做的,包你满意呀!〞她热情地招呼着,脸上写满了笑意。“好啊!谢谢阿姨!〞看着她温润的脸庞,我心里也热乎乎的。
汤圆端上来了,碗中卧着一枚枚玉脂似的圆子,轻呷一口汤水,那股暖流便流到我的心底,还有意料之外的清甜,仿佛连漂于汤面的小花也可爱了许多。抬头,正对上她温柔的目光,仿佛拨开层层浓雾直达内心深处。“阿姨,里面是加了什么糖吗?〞我笑问。“这酒酿里有我自制的桂花酱。〞她依旧温柔地笑着。
我由衷地赞叹道:“阿姨,你真是一个生活精致的人!〞她眼里闪烁着光芒:“孩子呀,我很苦,丈夫久病在床,女儿刚刚考上大学,需要大笔的学费,儿子才刚上小学,我靠这家小店维持着生活,就像农民一样,就靠土地生活着。〞
“但是,〞她接着说,“农民把希望寄托在土地上,那就是希望的田野,而我呢,经营的这家小店,这也是我自己的希望的田野,我相信,只要我用心经营,也一定会收获更多的希望。〞
是啊,每个人都有一片希望的田野,作为同学来说,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抓住生命的每一分钟,冷静思索,好好学习。春天,我们开始用笔在田野里播下“种子〞;夏天,我们带着草帽努力为这片田野“浇水施肥〞,让“禾苗〞健壮成长;秋天,我们用灿烂的笑容在这片“金色地带〞收获回报;而冬天,我们静静地总结经验,整理行装,准备出发。希望的田野,纪念了我们走过的所有的脚步,见证了我们取得的所有的成果。在这里,我们让自己改变,让信念升华,让青春无悔。
多么伟大的启发啊!我由衷地感谢这位老板娘,在希望的田野上,让我们当一个敬业的“农民〞,用双手创造自己的生活,让太阳见证自己的历程,让收获给自己带来喜悦。
这希望的田野,赋予了我们太多的快乐,它让我们的青春无悔,让我们的明天更加美丽!
总评:本文围绕“希望的田野〞这个关键词阐发议论,赋予“希望的田野〞以新的内涵。小作者围绕这一中心,精心选材,以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和精心经营的小店,阐述人生的的哲理,激励人们为了自己希望的田野而不懈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