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校园欺凌的日常预防和处理方式一、校园欺凌的日常预防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的,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的,恃强凌弱,给他人造成身体或精神上的痛苦的欺负、侮辱行为。欺凌行为一般要求具有“持续性”、“反复性”的特征,但是给他人造成明显的肉体或精神伤害的,可以不受这一特征的限制。校园欺凌的形式一般可以分为四类:肢体欺凌,语言欺凌,关系欺凌(亦称社交欺凌),网络欺凌。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各种行为:(1)对受害者的身体进行攻击,包括拳打脚踢、掌掴、推撞、绊倒、用硬物锐器攻击、拉扯头发、朝受害者身上抛扔硬物或抛洒污秽之物等。(2)对受害者的物品进行攻击,包括抢夺他人物品、故意毁坏或弄脏
2、他人物品、故意抛弃他人物品、故意隐匿他人物品,以及逼迫受害者毁坏自己的物品等。(3)向受害者勒索财物,包括勒索金钱、物品等。(4)威胁、强迫受害者去做有损自身身心健康和人格尊严的事情,例如强迫其拍打自己、舔舐秽物、脱裤子、做秽动作等。(5)威胁、强迫受害者为其提供劳务,如为其代写作业、代为值日或者为其跑腿等。(6)用粗鄙的语言侮辱受害者,包括叫侮辱性的绰号,讥笑、贬损他人容貌、疾病和生理缺陷、种族、宗信、性取向以及其他与他人不同之处等。(7)故意编造、传播对受害者不利的谣言,使得受害者被同学、老师误解、受到处分、名誉受损。例如造说受害者偷东西、打架、作弊等。(8)画侮辱、猥亵、负面的图案,或者
3、书写脏话、侮辱性文字,诋毁、中伤他人。(9)在人际交往中,以羞辱他人或取乐为目的,故意排斥、孤立受害者,不让其加入某一 XX或组织,或者阻止他人与受害者交往,或者在分组活动时拒绝与受害者同组。(10)在微信、QQ、网站论坛等社交媒体上,通过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形式,攻击、侮辱受害者,或者散步关于受害者的谣言,或者公布受害者的隐私。在班级中,对于有欺凌他人倾向的学生,学校、班主任和其他教师平时应当对其加强关注和管理,必要时应为其建立专门的行为管理档案。以下几类学生容易成为欺凌者,(1)性格强势、霸道、较自我中心的学生;(2)崇尚暴力、缺乏同情心的学生;(3)平时常有抽烟、喝酒等违纪行为的学生
4、4)非正式小XX中的领头人。在班级中,以下几类学生容易成为被欺凌者,学校、班主任和其他教师平时应当对其加强关注,给予更多关爱,并注意培养其自信心和交往能力。(1)在生理发展上比较迟缓或弱小的学生;(2)存在身体障碍或智力障碍的学生;(3)性格比较内向、害羞、胆小的学生;(4)性格不合群、缺少朋友的学生。学校、班级平时应加强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营造团结、友爱、平等、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应当按照的规定和要求,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明是非、知礼仪、珍爱生命、尊重他人、遵纪守法、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良好品质。在学期初或学期中,要按照规定开展预防校园欺
5、凌的专题教育。学校应利用课堂教学、专题讲座、主题活动、班会、板报、知识竞赛、参观实践等多种渠道,通过呈现典型案例、设计问题讨论、组织角色扮演、学习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培养同理心和共情能力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欺凌行为可能被欺凌者及其家庭造成的伤害后果,明白欺凌他人是违纪甚至违法的行为,是要受到教育惩戒甚至法律制裁的,平时不但自己不应实施欺凌行为,看见同学欺凌他人,还要予以制止或者及时向老师报告,而不能无动于衷地在一旁围观甚至“助威喝彩”;也让被欺凌的学生明白,受到欺凌并不是自己的过错,要及时告诉老师和家长,向师长求助并不丢脸,相信他们可以帮助自己渡过难关。在学期中,学校应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学
6、校、发放专题宣传材料等途径,帮助家长了解防治学生欺凌的知识,督促其增强监护人责任意识,加强对孩子的管教,教育子女既不要对他人实施欺凌行为,又要学会保护自己免受他人欺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校园欺凌存着着高发时段和高发区域:(1)高发时段:课间休息时间;午休时间;没有老师看管的活动课时间;放学后;上下学途中。(2) 高发区域:学校厕所;学生宿舍;操场;楼道;教室;校门及周边。学校应当严格落实值班、巡查制度,于学校负有安全管理职责的时间段内和空间范围内,在校园欺凌高发时段,重点安排教师在校园欺凌高发区域值班、巡逻,及时发现、制止学生之间的欺凌行为,并做好教育和上报处理工作。平时,学校应当做好安全教育
7、和安全检查工作,禁止学生携带管制刀具、打火机、棍棒等危险物品进入学校。有条件的学校,可在校园内安装高清摄像头,在不侵犯学生隐私权的情况下,对重点区域进行覆盖,通过物防、技防手段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对于校门治安形势较为复杂或者校门及其周边常发生学生被欺凌事件的学校,校方应当主动与当地派出所联系,申请在校门周边设立治安岗亭,或者在上下学期间派出警力在校门周边值班巡逻,维持治安秩序。学校还应通过严格落实校门值班制度、与家长配合做好学生上下学接送的交接工作等方式,保证学生的安全。二、校园欺凌的发现和举报16. 学校应当以便捷的形式建立校园欺凌举报通道,鼓励学生及时举报自己所遭遇或者旁观的学生欺凌行为。尽
8、可能设立多种举报通道,包括设立邮箱、信箱,开通热线电话,安排专人接待等。举报通道要便于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17. 班主任应当经常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情况。必要时,可通过在班级紧急事件报告员(也可由班干部兼任)、建立班级日志、向全班同学发放匿名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本班可能存在的学生欺凌现象,第一时间获知班里发生的欺凌事件,并及时进行干预,防止事态升级。18 .当发现学生出现下列情形时,班主任和家长应当互相通报信息,并以妥当的方式向学生本人了解原因,查明其是否遭受他人欺凌,必要时应及时上报学校处理。(1)身体表面无故出现瘀伤、抓伤等人为伤痕;(2)书本、文具常常丢失或破损,或者频繁
9、地向家长要钱;(3)如厕习惯变得反常,课间不去,改在课上去,或者非得回家才上厕所;(4)突然变得逃避上学,常常装病请假甚至逃学;(5)在校期间或者回家后,总是神情沮丧、情绪低落、精神恍惚;(6)学习时变得难以集中注意力,成绩急剧下滑;(7) 突然变得焦虑、易怒,感叹活得没意思;(8) 经常自责,甚至出现自伤自残行为;(9) 频繁地出现失眠、噩梦、尿床等现象。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方案一、治理活动目的通过专项治理,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二、治理活动领导小组组长:XXX副组长:XXX成员:XXX、XXX、XXX三、安排及要求本次专项治理分为
10、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宣传学习教育20XX年4月一5月。(一) 开展教育。学校集中组织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同时开展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于4月15日前制定xx小学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实施方案,依据方案组织、实施一系列教育和自查工作,达到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目的。1、专题教育启动仪式。学校德育处负责在4月20日开展“校园欺凌治理”活动启动仪式。内容包括升旗仪式、德育主任宣读方案、学生国旗下发言我们拒绝校园欺凌伤害一一校园欺凌治理倡议书和张宝增校长讲话四个内容。2、专题宣传学习活动。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集中学习有关文
11、件精神,依据xx区教育系统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实施方案文件,了解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措施等。利用电子屏分早中晚三个时段显示我校专题教育活动主题一一“预防校园欺凌伤害,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时时警醒师生。3、主题班会教育。学校组织各班在5月20日开展“预防校园欺凌伤害,强化自我保护意识”为主题的班会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认识到校园欺凌行为的危害性。同时适当开展品德和安全教育。4、法制教育。学校将由张宝增小组协调(时间另定),邀请xx镇派出所、xx镇司法等部门专业人士到校,在35年级开展法制教育。5、承诺签名活动。学校少先队将组织所有少先队员于6月27日进行“我拒绝
12、校园欺凌伤害”签名承诺活动。6、学校德育处协调心理健康主管教师孙鹏丽,根据心理工作计划,协同班主任,适时适当地对全校学生进行一次心理团体辅导,并针对个别学生进行疏导教育(档案存档)。(二)完善制度。学校由德育处负责制定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三)加强预防。学校由校安办负责,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检查校园一键报警线路,确保畅通;让学生知晓遇到欺凌伤害时,及时向学校汇报,必要时拨打110报警,及时制止校园欺凌伤害事件发生或将伤害降到最低。(四)及时处理。学校将强化责任意识,一旦校园欺凌伤害又发
13、生必须做到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严厉教育并严肃处理实施欺凌的学生。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第二阶段:自查整改总结20xx年9月一12月。1、自查。学校校园欺凌治理活动领导小组针对专项治理第一阶段专题教育情况、规章制度完善情况、加强预防工作情况、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和处理情况等,进行全面自查、整改和总结,形成报告并上报。此项工作于20xx年9月15日前完成。2、区县普查。我校将按照xx区教育局的工作安排,配合搞好区域内所有中小学校专项治理情况进行全面督查,于20xx年10月20日前将完成。3、市级抽查。根据“市教育督导部门将组织督查组对本市专项治理情况进行抽查“安排
14、此工作将于20xx年11月15日完成。总之,我校将根据、XX市、XX区教育督导委员会制定的方案和要求,认真开展校园欺凌伤害专项治理活动,确保不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如若一旦发生将及时处置,对造成恶劣影响的,将予以通报、追责问责并督促整改。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工作方案为切实做好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工作,提高全县中小学校防治和防控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能力,确保广大中小学生人身安全,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切实保护广大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以预防教育为主,加强应急管理,建立学生欺凌和暴力防治工作系
15、统工程,为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营造和谐、安全的学习环境。二、组织机构为加强组织领导,成立XX县教育系统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防治工作小组,组成成员如下:组长:XXX副组长:XXX成 员:XXX、XXX、XXX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地点设综治办,由综治办主任XXX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学生欺凌和暴力防治的日常工作。三、责任分工综治办: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各学校建立和完善校园欺凌预防和处置制度,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置校园欺的职责,及时调查配合协调相关部门做好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处置校园欺凌事件,对涉嫌违法犯罪的校园欺凌行为,及时向公安报案
16、基础教育股:加强班主任培训和学生德育工作,努力提升班主任应对、处理和解决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能力。指导各区和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加强对全县中小学生开展核心价值观和中小学生守则教育,并对各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室: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开展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防治的专项督导。发挥责任督学作用,加强对学校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的日常督导,发现问题或收到相关投诉及时报教育行政部门查处。办公室、信息办:负责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防治工作的舆情控制和对外宣传工作,对相关欺凌和暴力事件提出法律意见,加强对各区处理校园欺凌事件的法律指导。研判相关政策法规和形势,对全县中小学校开展
17、法制宣传教育加强检查与管理,全面开展法治进校园工作。职成办、社会力量办学管理股、勤管站:负责配合做好相关案件的处理工作。各县直学校、乡镇场中心、学校、民办高中学校校长是学校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法治教育副校长和班主任是直接责任人,要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明确相关岗位职责,将学校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各项工作落实到每个管理环节、每位教职工。要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校规校纪,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提高学校治理水平,推进依法依规治校,建设无欺凌和暴力的平安文明校园。各县直学校、乡镇场中心、学校、民办高中学校要高度重视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防治工作,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原则,成立中小学生欺凌
18、和暴力防治工作小组,建立健全相应的应急处理机制。按照和湖南省相关文件要求,加强中小学生思想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认真开展预防欺凌和暴力专题教育,严格学校日常安全管理,保护遭受欺凌和暴力学生身心安全,增强教育惩戒威慑作用,实施科学有效的跟踪辅导,切实加强部门统筹协调,依法落实家长监护责任,大力创建平安文明校园,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未成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四、相关措施(一)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和省教育厅下发的相关文件,编印我县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指导手册,加强对德育干部特别是班主任的培训指导。(二)定期召开全县防范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会议。
19、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各中心学校、县直学校分管领导、德育部门负责人会议,通报全县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情况,听取各学校防治工作汇报,部署全县下一阶段防治工作重点,明确不同时期全县防治工作的重点领域和环节。(三)开展全县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专项教育。将每年9月开学第二周定为全县学生欺凌和暴力防治工作宣传周,结合典型案例,开展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的专题教育。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班团队会、主题活动、编发手册、参观实践等形式,提高学生对欺凌和暴力行为危害性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建立防范欺凌和暴力的应急预案,加强学生应急防范演练。(四)强化中小学学生欺凌和暴力案件处理部门联动。加强与公安等部门协作,充分发挥中小学法制副校长的作用,落实学校与辖区公安无缝对接,出现隐患或警情,联系辖区派出所第一时间介入,及时处置干预。(五)向社会公布全县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举报和监督电话。各中小学校应在校门等校园醒目位置设立举报箱和海报,有效发挥舆论和公众监督作用。(六)加强经费和人员保障。各县直学校、乡镇场中心学校、民办高中学校要将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防治工作业务经费纳入部门年度预算,专款专用。安排专人负责相关工作的日常协调和联络事宜,切实保障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