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参照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B 2.D〔A 莫名其妙 根深蒂固 B 焦躁 直截了当 C 至高无上〕
3.D〔凤毛麟角:比喻稀有或可贵的人或事物。功败垂成: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多含惋惜。 一蹴而就: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此处应为“一挥而就〞。安土重迁: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
4.D〔A句子杂糅,可改为“制造出的清洁的氢然能够代替汽油给车辆提供动力〞。B将“国际能源机构认为〞放在“从现在〞前。C“依据〞和“显示〞去掉一个。〕
5. B 6.D 7. D 8.C 9. C
二、文言文阅读
10. D 11.B 12.A
13.B〔甫:刚刚 。卑,“登高必自卑〞;由“卑贱〞联想推理,由“先帝不以臣卑鄙〞中“卑〞是“地位低下〞推理,由上下文搭配推理。〕〔3分〕
14.A 〔①② 是正面表现,⑤是侧面表现;③是遵守文化道统,④叙其政务,⑥是不赴任〕〔3分〕
15.C 〔“大举荒政〞是大力推行治理灾荒的措施。〕〔3分〕
16.〔1〕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击败〕的地方么?〔非……乎、者各1分;被动句式1分〕〔3分〕
〔2〕何况我和您在江中捕鱼,在沙洲上打柴,和鱼虾作伴,与麋鹿交友。〔渔樵,名词作动词,1分;状语后置句式1分;侣、友,名词意动用法1分。〕〔3分〕
〔3〕因为不结交权贵,掌道御史打算斥退他。〔“以〞,“因为〞意;“通〞,“结交〞意,现代汉语有“通商〞“通敌〞;“拟〞意为 “打算〞〕〔3分〕
〔4〕不久,合计到自己离任后杨升必定持续肆行无忌,于是将他逮捕处死,全郡太平安定。〔“已而〞,“不久〞意,现代汉语仍用;“去〞,“离开〞意,现代汉语仍用;“肆〞,现代汉语仍用,“放肆〞;“一〞,“全〞意,“而或长烟一空〞〕〔4分〕
三、语言运用题
17. 控制卷烟数量、降低减少焦油含量、大力宣扬控烟、扩展控烟范围(每点1分)
18. “网上阅读〞弊大于利。网上信息良莠不齐,我们中同学容易受到有害信息的影响,网上阅读不方便及时勾画重要语句,不能及时写上自己的随感,不利于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升。因此,我们中同学还是要遵守“书本阅读〞。(观点结论各1分,理由3分,每点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略〕
五.诗歌鉴赏
20〔l〕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本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可见,却又到处可见。用“见〞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3分〕 〔2〕“行人临发又开封〞,既照顾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乡思。〔4分〕
六、现代文阅读
21.〔6分〕交代我独自绕道上海拜谒两处墓地的原因〔2分〕,暗示题旨〔1分〕,设置悬念〔1分〕,引出下文自己先后拜谒两处墓地的叙写〔1分〕;并和下文写墓园的“寂静〞、无人来访相照顾〔1分〕。〔意思对即可〕
22.〔4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从听觉、内心感受等方面描写〔1分〕,营造了凄清、肃穆的氛围〔1分〕,表达了内心悲抑、孤寂的感受。〔1分〕。〔意思对即可〕
23.〔4分〕①作者对夏氏父子、陈子龙的崇敬仰慕和人们对英雄的不了解不熟悉;②清代对夏氏父子墓的保护和当代荡湾村民盗掘墓穴、损毁文物;③英雄之墓的冷清和才子之墓的热闹。评分建议:答对一组,1分;三组,4分。
24.〔6分〕①作者用“站好、垂手、阖眼、默哀〞这样简单而肃穆的一个人的仪式,表达了对英雄行为的肯定、对英雄精神的赞扬;
②寂静的墓园中只有作者进行着一个人的仪式,表达了作者为无人拜谒英雄而痛心、为人们漠视英雄而悲伤;
③寂静的墓园中只有作者进行着一个人的仪式,表达了作者对当今人们追逐经济效益、追逐热闹的行为的否定和批判;
④“一个人的仪式〞引导读者去深入思索,如何准确公正地熟悉、评价特按时代的历史人物。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附课外文言文翻译
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在确山县知县任上致力于施惠百姓。积存粟米二千石用来应对灾荒,开垦荒田八百多顷。建造房屋一千二百多间,用以安排贫困百姓。栽桑榆等树三万八千多株,开凿河渠一百九十八道。
布政使刘浑成的弟弟烂成,伙同小妾杀死妻子,陈幼学依法治罪。代理太仆卿陈耀文的家人违法,陈幼学立马上他逮捕治罪。汝宁知府丘度担心幼学惹上祸端,〔丘度〕向巡抚请求,调幼学〔到〕中牟县。秋季果实成熟时节,飞蝗蔽天。幼学组织百姓捕捉蝗虫,捉到一千三百多石,最终没有酿成蝗灾。县城旧有的土城,低矮并且已坍塌。供给饥民粟米,让他们修筑城墙。城墙修好了,百姓却没有劳役之苦。县南的荒地长有许多茂盛的野草,草根很深难以开垦。幼学下令百姓有诉讼的,一定要交上十斤野草。不久,野草没有了,得到肥沃的良田数百顷,都分给百姓。县内有个大沼泽,积水很多,占据肥沃的土地二十余里。幼学疏通河流五十七,沟渠一百三十九,都引入小清河,百姓大大受益。过了五年,政绩显著。因为不结交权贵,掌道御史打算斥退他,御史的儿子争辩说:“儿自中州而来,人们都说中牟县令的政绩〔治理状况〕和品行天下无双,如今考核给予下等,为什么呢?〞御史这才作罢。
后升任刑部主事。嘉兴人袁黄肆意点评删改《四书》、《书经集注》,名曰《删正》,在社会上刊行。幼学驳正其书,上疏论辩。奏疏虽没得到回复,但印刷《删正》的雕版被下令毁弃,《删正》一书被下令毁掉。后以〔刑部〕员外郎的身份到京城周边地区视察,放出证据不够的犯人三百多人。
升任湖州知府,刚刚到任,就捕杀了横行霸道的恶奴。有个叫施敏的人是士族子弟,杨升是家奴,两人横行郡中。幼学逮捕施敏投入狱中。施敏贿赂宦官嘱托巡抚用公文传唤他亲自审问。幼学保持不给,立即杖杀了施敏。其他奸豪又依法处死几十人。只有杨升畏惧灾祸临头收敛了行迹,幼学宽恕了他。不久,合计到自己离任后杨升必定持续肆行无忌,于是将他逮捕处死,全郡太平安定。大雨下了一月,禾苗都被淹死。幼学大力推行治理灾荒的措施,救活饥民三十四万多人。御史将举荐他,征集他的治理措施,推官阎世科将幼学的治理措施罗列出三十六条上交御史,御史上奏给皇帝。下诏加封为按察副使,仍然负责本郡事务。
后来,以副使身份督九江兵备。幼学年已七十,他的母亲还健在,于是以回家养母为由辞官归乡。母亲去世后也不再出仕。天启三年,起用为南京光禄少卿,改任太常少卿,幼学都没有赴任。第二年去世,终年八十四岁。中牟、湖州都为他立祠祭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