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针对项目实际情况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10160553 上传时间:2025-04-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对项目实际情况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针对项目实际情况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对项目实际情况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 (一)关键技术、工艺的表述 智能化工程是建筑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复杂的集成系统工程;智能化系统是多种技术的集成,是多门学科的综合;是从设计、采购与制造、安装调试、维护保养、技术服务一体化的交钥匙工程。 1. 专业性强,一般要求由专业承包商施工,专业承包商必须具有有关管理部门核准的施工许可证。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应证书。 2. 系统性强,要求由一家系统总集成商进行总体集成,相应的设备供应商、设计、施工单位配合。 配合协调复杂,涉及到智能化安装工程与土建、装饰工程的协调配合,智能化安装工程与其它安装专业如通风空调、给排水、电气、电梯等的协调配合,智能化安装工程与有关政府部门如广播电视、公安智能化等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 (二)重点、难点分析解决方案 1. 管线的敷设 1.1管子的敷设 1.1.1金属管的加工 金属管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表面不应有穿孔,裂缝和明显的凹凸不平,内壁应光滑,不允许有锈蚀。 现场加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为了防止在穿电缆时划伤电缆,管应无刺和锐棱角。 为了减少直理管在沉陷时管处对电缆的剪切力,金属管宜做成喇叭形。 金属管在弯制后,不应有裂缝和明显的凹瘪现象。若弯曲程度过大,将减少线管的有效直径,造成穿线困难。 金属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镀锌管锌层剥落处应涂防腐漆,以增加使用寿命。 1.1.2金属管的切割套丝 在配管时,应根据实际需要长度对管子进行切割。可使用钢锯、管子切割刀或电动切管机,严禁使用气割。 管子和管子连接,管子和接线盒、配线箱连接,都需要在管子端部套丝。套丝可用管子丝板或电动套丝机。套完丝后,应随即清扫管,将管端面和内壁的毛刺用锉刀锉光,使管保持光滑,避免破线缆护套。 1.1.3金属管弯曲 在敷设金属线管时应尽量减少弯头,每根金属管的弯头不宜超过3个,直角弯头不应超过2个,并不应有S弯出现,对于截面较大的电缆不允许有弯头,可采用内径较大的管子或增设拉线盒。 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要求: 明配管时,一般不小于管外径的6倍;只有一个弯时,可不小于管外径的4倍;整排钢管在转弯处,宜弯成同心圆形状。 明配管时,一般不小于管外径的6倍,敷设于地下或混凝土楼板内时,应不小于管外径的10倍。 电线管的弯曲处不应有折皱、陷和裂缝,且弯扁程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0% 。 1.1.4金属管的连接 金属管连接应牢固,密封良好,两管应对准。套接的短套管或带螺纹的管接头的长度,不应小于金属管外径的2倍。管接头处应以铜线作可靠连接,以保证电气接地的连续。金属管连接不宜采取直接对焊的方式。 金属管进入接线盒后,可用缩紧螺母或带丝扣管帽固定,露出缩紧螺母的丝扣为2~4扣。或者采用铜杯臣与梳结来连接金属管与接线盒。但都应保证接线盒内露出的长度要小于5MM 。 1.1.5金属管的敷设 金属管暗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预埋在墙体中间的金属管内径不宜超过50,楼板中的管径宜为15~20MM,直线布管30米处设暗线盒。 敷设在混凝土、水泥里的金属管,其地基应坚实平整。 金属管连接时,管孔应对准,接缝应严密,不得有水和泥浆渗入。 金属管道应有不小于0.1%的排水坡度。 建筑群间的金属管道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7米;在人行道下面敷设时,不应小于0.5米。 1.1.6金属管暗设时按下列要求施工 金属管应用卡子固定,支持点间的间距不应超过3米。在距接线盒0.3米处,要用管卡将管子固定。在弯头的地方,两边也要固定。 当弱电管道与强电管道平行布设时,应尽量使两者有一定的间距,以13CM左右为宜。 当线路明配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两个接线盒间只有一个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4倍。 水平线垂直敷设的明配电线保护管,其水平垂直安装的允许偏差为1.5%,全长偏差不应大于管内径的确良1/2。 钢管不应有折扁和裂缝,管内应无铁屑及毛刺,切断应平整、管应光滑 。 薄壁电线管的连接必须采用丝扣连接,管道套丝长度不应小于接头长度的1/2,在管接头两端应加跨接地线(不小于4平方毫米铜芯电线)。 混凝土楼板、墙及砖结构内暗装的各种信息点接线盒与管连接应采用迫母固定。 暗敷与混凝土内的接线盒要求用湿水泥纸或塑料泡沫填满内部,不允许用水泥纸包外面。预埋在楼板、剪力墙内的钢管、接线盒应固定牢固,预防移位。 当电线管与设备直接连接时,应将管敷设到设备的接线盒内;当钢管与设备间接连接时,应增设电线保护软管或可挠金属保护管(金属软管)连接;选用软管接头时,不得利用金属软管作为接地体。 镀锌钢管或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的跨接接地线,宜采用专用接地线卡跨接,不应采用熔焊连接。明配钢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点的间距应均匀,钢管管卡间的最大距离应符合规范的要求:管卡与终端、弯头中点、电气器具或接线盒(箱) 边缘的距离宜为150 — 5毫米,中间的管卡最大间距为:厚壁钢管DN15一20为1.5米,薄壁钢管DN15 —20为1.5米,天花吊顶内敷设的钢管应按明配管要求施工。 管内穿线前应将管内积水及杂物清除干净,导线在管内不得有接头,接头应在接线盒内进行,管处应加塑料护咀,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交流和直流的导线不应穿入同根管内。 管线穿过建筑物伸缩缝时,应在伸缩缝两端留接线盒和接地螺栓。 1.2线缆敷设 电缆敷设前须先核准电缆型号、截面是否与设计相同,进行目测和物理粗测 O 电缆敷设前必须详细勘查放缆现场环境,确定最佳放缆方案。 对截面为25平方毫米及以上电缆,放缆时应增设电缆导向缆辘,以避免拉伤电缆。 电缆敷设应根据用电设备位置,在桥架内由里到外整齐排列。 对于使用电缆规格相同的设备,放缆时应先远后近。 电缆固定时,在转弯处弯曲半径不小于电缆直径的6倍。 每放一个回路,都必须在电缆头、尾上绑挂电缆铭牌,铭牌上应编上每回路编号、电缆型号、规格及长度。也可号码管作标识。 布放电缆的牵引力,少于电缆允许张力的80% o对直径为0.5毫米的双绞线,牵引拉力不能超过去时1N ;直径为0.4毫米的双绞线,牵线力不能超过70NO 对批量购进的四对双绞电缆,应从任意三盘中抽出1米进行电缆电气性能抽样测试。对电缆长度、衰减、近端串扰等几项指标进行测试。 1.3电缆头制作安装 电缆头制作前应校对,对其物理性能进行粗测;对不同功能的电缆可用摇表、万用表、电话机待设备进行测量。四对UTP双绞线,必要时打上模块实测。 制作电缆头前,根据连接的设备、模块考虑电缆的预留余量。 电缆进入配电箱(柜)内应剥去电缆外层保护皮,并用尼龙扎带等加以固定 铠装电缆引入电箱后应在铠钾上焊接好接地引线,或加装专门接地夹。 在配电箱内接线空间一般比较宽裕,选用压接铜线耳制作电缆头,在电视上一般使用开线耳制作电缆头。 采用压接线耳,在压接线耳两端朝不同方向和压接一次,采用开线耳时,将开处敲紧敲密,并涂上非酸性焊锡膏后灌锡减低接触电阻。 压接线耳截面应与导线截面相同,开线耳载流量不应低于导线载流量。 在有腐蚀性或对供电要求较高的场所,所有铜-铜接点都应搪锡或加涂导电膏,以减少接触面发热。 线耳压接完毕后均应彻底清理干净,并包扎与相序一致的色带。 控制电缆头两端导线压接接线端子后必须包扎良好。 2. 后续工作 管路穿线后,在未接设备前要进行线路绝缘测试,测试设备的选择要考虑线路的工作电压等级和性能指标。常用的校线设备为接地阻抗表(摇表)、万用表和专用校号机(耳脉)。通常情况下,阻抗表摇测的线路空载对地绝缘电阻和线间绝缘电阻都应不小于30M Q。 线路绝缘电阻测试结果在未达到标准要求前,不准进行设备接线。 设备接线后的线间和导线对地绝缘电阻测量标准值参照各不同弱电系统的技术性能要求。在线路绝缘电阻未达到标准要求之前,不准对设备通电。 根据合同书、设计方案、标准规范等要求分别对弱电各系统进行系统调试。 3. 系统的调试和试运行 当现场管线施工完成,设备安装到位并完成接线工作后,将进入系统调试阶段。 3.1调试或测试阶段,应做好相应的前期物资和技术准备,本系统软硬件要求满足的前提下,并且敦促其他专业满足调试条件要求。并且根据现场情况,在具备调试条件的分步进行,确保调试的进度时间。 3.2在试运行前作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并通知有关专业检查自己的设备情况,调试要有专人指挥、思想统一,参加调试人员要服从命令听指挥,不经批准不许乱动设备,试运前必须对对每台设备线路,对测试结果详细记录。 3.3根据系统流程组织有关人员对各系统进行调整逐一记录,直到满足各项设计参数,最终达到质量标准和甲方、总包方、甲方、监理的要求。 3.4各功能建筑系统功能调试完毕,并经过一个月时间的试运行后,项目部组织系统交付。 3.5验收阶段,分项进行系统验收。 (三)针对本工程重点、难点解决方案 1. 对本工程施工难点的处理措施 1.1加强同其他专业项目部的联系,经常进行沟通。 1.2如发现问题及时同监理、业主及其相关专业项目经理进行协商处理。 1.3对工地例会项目经理及相关人员及时参加,并认真作好笔路,发现问题及时提出。 2. 对本工程施工重点的处理措施 2.1对实施关键技术的人员进行控制。对关键技术的操作人员的技能、技术人员技能进行检查、评价、指导、调整,对不适应的人员要及时纠正或调换。 2.2对实施关键技术所用的施工机具进行控制。为保证施工机具的正常能力,对机具进行检查、鉴定、控制,并对施工机具的使用、维护、保养进行检查控制,不合格的施工机具严禁使用。 2.3对实施关键技术所采用的材料的性能进行控制。主要控制材料的出厂资料、进场验收、使用标记和必要的追溯等活动,所使用材料必须符合设计标准及规范规定。 2.4对实施关键技术所采用的方法、工艺进行控制。主要控制其方法、工艺的分析确定、评价、试验、改进、实施、检查、改进等活动。 2.5对实施关键技术所需要的环境进行控制。主要包括施工环境(如焊接环境;吊装环境;测量、调试、试验环境等)、储存环境(如特殊材料、构配件、设备、仪器仪表的储存)、作业环境(如高空、交叉、地下、易燃、有毒等)的控制。 2.6对关键技术活动中的信息进行控制。做到及时收集影响顺利实施的信息 (如气象、电能供给、作业人员健康情况等),以便分析、改进。 3. 对关键工序的控制措施 3.1焊接施工的控制措施 本工程部分工序采用焊接工艺,其工艺直接影响工程整体质量稳定,为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控制好关键工序一一焊接,并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3.1.1现场焊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1.2支架、吊架、防晃架的形式、材质、尺寸满足设计要求,焊接质量符合设计与国家现行的标准。 3.1.3母材、焊接材料、接头形式及焊缝级别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 3.1.4施工班组设技术负责人、检验人员。 3.2接地装置施工控制措施 智能化控制部分接地良好与否对系统的工作影响很大,特别是智能化系统,如果不能正确合理解决好接地问题,将导致系统不能正常可靠工作,根据本工程技术要求,接地装置采取如下技术措施: 3.2.1智能化系统接地装置的接地阻值当采用专用接地装置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当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 3.2.2智能化系统接地装置设专用接地干线,在智能化控制室设专用接地板,专用接地干线从智能化控制室专用接地板引至接地体。 3.2.3专用接地干线采用铜芯绝缘导线,其芯线截面积不小于25mm2 ,专用接地干线穿硬质塑料管理至接地体。 3.2.4由智能化控制室接地板引至各智能化设备的专用接地线选用铜芯塑料绝缘线,其芯线截面损不小于4mm2 。 3.2.5智能化设备凡采用交流供电时,设备金属外壳和金属支架等作保护接地,接地线与电气保护接地PE线相连。 3.2.6智能化设备接地PE或接零PEN支线必须单独与接地或接零干线相连接,不得串联连接。 3.2.7接地装置安装程序: (1)人工接地体:按设计要求位置开挖沟槽,经检查确认才能打入接地极和敷设地下接地干线。 (2)接地模块:按设计位置开挖模块坑,并将接地干线引到模块上,经检查确认,才能相互焊接。 (3)装置隐蔽:检查验收合格,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3.2.8对供总等电位联接的接地干线的位置检查确认才能安装。焊接总等电位联接端子板,按设计要求做总等电位联接,做总等电位联接的主母线截面积不应小于装置最大保护线截面积的一半,但不小于6mm2 。 3.2.9对供辅助等电位联接的接地母线检查后,才能安装焊接等电位联接。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施工管理/施工技术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