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校常见病、传染病防治措施
儿童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及某些致病微生物的免疫力较差,因此容易患上一些常见的疾病,如:视力低下、沙眼、龋齿、贫血、寄生虫等。我校按照综合措施,积极开展学校卫生监督、监测工作。为了让常见病、传染病防治工作认真彻底的贯彻下去,让学生能真正熟悉常见病、传染病防治措施,我们制订了具体的防治计划,围绕计划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了一些工作。
一、视力低下:每学期的第二周是“防近周”,卫生室要求各班在教室后出一期防近板报,并利用宣传栏向学生宣传防近知识,对初一各班班干部进行眼保健操的培训,并让其对本班的其他同学进行眼保健操的培训。
二、脊柱弯曲异常:脊柱弯曲异常是儿童青少年中常见的姿势缺陷,与学习生活条件和体育活动有密切关系,它不仅影响体态,而且由于脊柱的弹性降低,工作中容易出现疲劳,使体力下降。我们针对脊柱侧弯的形成过程采取了预防和矫治措施。1、预防,对学生进行正确姿势教育,使他们自觉养成正确阅读书写姿势;避免书包太重、避免单肩负重;配备适宜的课桌椅及良好的照明条件;开展体育活动,促进肌肉力量发育。2、矫治措施,在全面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做矫正操。
三、龋齿:龋齿是人类历史上最常见的疾病,如不及时进行修复治疗,可引起牙龈炎、根尖炎、齿槽脓肿等各种并发病,因此了解龋齿流行情况,掌握分布规律,以便制订合理防治措施。具体防治措施:1、注意腔卫生,2、限制糖类食品,3、定期腔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充填,4、药物防龋。
四、沙眼: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眼病。沙眼免疫力很弱,可多次重复感染,病情严重,可损害视力,是致盲原因之一。了解沙眼流行特点,采取防治结合原则,对沙眼的消灭才能得到有效的结果。防治措施:1、向学生传授沙眼防治知识,2、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3、定期查治学生,坚持按时点药。
五、蛔虫病:蛔虫病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疾患之一,在人群中广泛流行,尤以儿童时期感染率最高,严重影响了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和生长发育。了解蛔虫生活习性和流行因素,掌握防治措施,才能尽快消灭蛔虫感染。具体防治措施:1、大力宣传预防蛔虫病知识,2、教育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3、注意环境卫生清洁,4、对粪检阳性者建议其用驱虫药物治疗。
六、结核病:结核病在儿童时期是一种较常见的一种传染病。解放后儿童结核感染率和死亡率虽已有显著下降,但到目前为止,仍是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掌握对儿童结核病的主要预防措施,才能控制儿童青少年中的发病率。具体防治措施:1、控制传染源,2、胸部X线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结核病,3、如发现有结核病患者及时隔离,4、卡介苗接种,5、对结核病患者必须达到早期诊断、
合理治疗。
七、乙肝: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乙类传染病。乙肝病毒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估计全世界有乙型肝炎患者及无症状HBV携带者达2亿人之多,分布于各年龄组中。在美国每年约有30万以上感染者,我国的感染率在10%以上,我校本学期10月初配合区教育局对我校初一全体新生及初二、初三住校生进行了乙肝表面抗原检查,并对检查当中发现的阳性学生统一要求到市第一人民医院做乙肝五项复查,对复查阳性的学生按照市教育局的要求大三阳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乙肝携带者定期复查。检查阴性的学生通知其可以到市防疫站进行乙肝疫苗注射。
八、艾滋病:艾滋病的中文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致的以免疫系统损害和感染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症。我国于1985年6月报告第一例感染者,以后每年陆续都有报告,截止22年,我国HIV感染者报告人数已超过4万例,感染者估计人数超过1万人。我校开学初在卫生室及宣传栏张贴了 “艾滋病宣传画”,在全校教工会上宣讲了 “温家宝总理关于艾滋病的讲话”。
总之,在区教育局及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卫生室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我校的常见病、传染病一定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