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X小学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制度公示(第二版)
为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特制定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特色思想为指导,全面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决落地落实办公厅、XX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为“双减)的文件精神,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部署落实“双减”工作,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严格管理,使学生课外读物符合教育部《办法》要求;开展校园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建设书香校园;指导亲子共读,建设书香家庭;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三、课外读物管理监督小组
成立“双减”“课外读物”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
成员:各班主任
四、具体实施工作
(一)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的推荐原则,严格把握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和启智培慧的基本标准,推荐优秀课外读物进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
(二)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学校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三)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视情节轻重依法依规予以处理;需要追究其他纪律或法律责任的,依纪依法移交相应主管部门处理。
1、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有反*华、辱*华、丑*华*内容的;
2、宣扬个人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观点,存在崇-洋-媚-外-思-想-倾-向的;
3、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的;
4、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5、存在违-反-民-族-政-策的内容,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不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
(四)严格管理,失职问责。全校教师要增强责任心,严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凡因工作不力致使学生课外读物出现问题者,对当事人严肃问责。
(五)注重宣传,使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人人皆知。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工作效果。
(六)对于学校开展的如读书节、艺术节、外语节、科技周等各类校园活动中,涉及到新华书店进校流动时,须由书店方先行提供进校读物目录清单,并由图书馆管理人员逐一审核以确保内容适宜,并报分管校领导审批后方可进校。
(七)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保障,推进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常态化。
学校成立校长任组长,业务校长、教导处主任任副组长,语文学科组长和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小组,负责学校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切实做好教育部《办法》和学校《方案》的落实工作,使本校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
(2)注重宣传,使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人人皆知。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工作效果。
(3)严格管理,失职问责。
全体教师要增强责任心,严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凡因工作不力致使学生出现问题者,对当事人严肃问责。
(八)加强审核把关。使用教育行政部门审核通过的教材。杜绝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
(九)做好体质检测。学校认真做好每年一次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测试,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如实记录测试结果,并将测试成绩及时录入系统。针对成绩不达标学生,进行体质健康复核制度,制定改善计划。
(十)学校给每个班配备书柜,开放图书室、读书吧等,并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绘本课。阅读指导课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五、加强监管
(一)建立监督检查机制。
加强对学生携带进入校园读物的管理,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二)提高思想认识。
抓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是关系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大事,也是广大家长的烦心事。中小学部要站在为国家为民族培养高素质建设人才的高度,增强工作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细化工作措施,做细做实各项工作,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三)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携带进入校园读物的管理,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六、落实课外读物管理实施措施
(一)建立校园课外读物推荐报备制度
学校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初进行一次。推荐前,须进行审查和备案。具体环节分为初选推荐、分组审读、集体评议、公开公示、上报备案。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领导小组要组织教育教学干部、各学科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初选通过后,安排各学科组相关人员进行分组审读,对所选书目按照《管理办法》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所述推荐原则、标准、要求进行全面把关。集体评议环节,学校要召开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集中听取评审意见,经领导小组一致评议并签署意见后,确定本校课外读物进校园推荐阅读目录。学校推荐书目确定后,每年9月要上报区教委基础教育科备案,并向学生家长公开,
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
(二)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由学校德育主任、教导主任、学科组长、图书馆负责人、学生和家长代表组成初选目录推荐小组,形成初选书目。
(三)学校将学生自带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要求纳入校纪校规以及年级和班级公约等制度规范,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引导,探索建立学生自带读物进校园自治管理制度。
(四)完善细化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1、规范课外读物推荐环节。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严格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规定的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推荐。相关环节可增加学生和家长代表,共同参与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
2、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应急机制。充分做好预案,定期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审查清理,防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筑牢问题读物进校园“防火墙”,守住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底线。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五)严格课外读物管理,规范进校园渠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