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苏教版七年级(下)期末复习系列练习--名著、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理解.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146256 上传时间:2025-04-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七年级(下)期末复习系列练习--名著、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理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期末复习系列练习--名著、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理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七 年 级〔下〕 期 末 复 习 系 列 练 习 名著、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理解 一、在七年级下学期我们学习了《西游记》,请依据其内容来回答下面的问题。 1.唐僧师徒四人中,你最喜爱和最不喜爱的人物是谁?说说理由。 最喜爱: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不喜爱: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游记》中你喜爱的情节,并说说理由。 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2〕_________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3〕_________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4.结合相关情节,说说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和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   5.结合具体情节说说唐僧的性格特点和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   6.小说中的玉皇大帝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何在?  二、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 1.以下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贝多芬传》选自《名人传》,作者罗曼·罗兰,英国作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 B. “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体现了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战斗精神和伟大人格。 C. 《赵普》在刻画人物时,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反映了赵普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推举人才,表现了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D.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空间的变幻为顺序,通过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和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记叙,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假设干侧面。 2. 以下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一面》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回忆了作者1932年秋天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情景,表现了鲁迅热爱劳作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德,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的真挚而又深厚的感情。 B. 《三颗枸杞豆》这篇小说用回忆的笔法,写了三叔一生留给“我〞的教训——三颗枸杞豆以及这三颗枸杞豆对我的启发、教育,告诉人们:要抓住时间,抓住生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 《我们家的男子汉》作者王安忆,当代著名女作家。其小说《长恨歌》获矛盾文学奖。 D.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3. 以下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巍巍中山陵》按照由外向内、由总体到局部的空间顺序展开说明,先说明中山陵园的地理环境,后说到陵园的总体制定,再说明陵墓。 B.唐人阎伯理写的《黄鹤楼》,是现存最早的一篇一千多年前的关于黄鹤楼的碑记,此文选自《文苑英华·黄鹤楼记》,它以“仙〞字贯穿全文,多用对偶句式。 C.《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作者周定舫。副标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纪念碑的主题,说明了作者要歌颂的对象,提示了本文说明的对象,表现出作者对革命先烈万分崇敬的心情。 D. 《于园》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这篇园林小品按照由前而后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写于园,清新空灵,兼雅趣与谐趣于一身。 4. 以下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松树金龟子》是一篇介绍动物生态的科学小品文。它在写作上最显然的特点在于说明中兼用文艺的笔调,对所要说的事物进行具体的描述,因而生动活泼、风趣形象。 B.《国宝——大熊猫》选自《国宝——大熊猫》,作者叶永烈,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作家。 C.《三个太阳》作者黄传会,这是一篇以表现一位向往南极的女画家和我国视察队员的生活为内容,以歌颂“南极精神〞为主题的通讯。 D.《松鼠》选自《布丰文选》,作者布丰,英国作家,著有《自然史》等。 5. 以下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新闻这种文体,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体裁;狭义的专指消息。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 B.《沁园春·雪》上阙描写北方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下阙评论历史上英雄人物,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写景、议论、抒情三者有机结合是这首词的显著特点。 C.《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北朝的一首民歌。这首长篇抒情诗,表达的是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D.《观刈麦》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 6.以下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破阵子》选自《稼轩长短句》,破阵子,词牌名,苏轼在这首词中生动地描述出一位忠勇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伟大抱负, B.《中国的土地》选自《新诗鉴赏辞典》。作者刘湛秋,诗人。 C.标题“三个太阳〞,既紧扣画家的画,又特别南极的特点:没有黑暗,正如南极视察队员开拓事业的忘我献身精神,新颖醒目,含义深长,给读者以充分想象、深入思索的余地。 D.《录音新闻》这是一篇录音广播稿。它和一般广播稿不同的是,它是由文字和现场录音结合起来报道有关事件,比一般的广播稿更全面、更具体生动地报道事件的具体状况,使人犹如身临其境。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