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课本实验练习题
一、实验一探究光对鼠妇影响的实验
(一)材料用具:10只鼠妇、长方型铁盒、潮湿的吸水纸或泥土、透明的玻璃、不透明的硬纸版(可以补充所需的材料和用具)实验方法和步骤:
1. 先在长方形铁盒中放入潮湿的吸水纸或泥土。
2. 将鼠妇放在中央处。
3. 将玻璃盖在左侧处,将纸版盖在右侧处。
4. 静置10分钟后,大多数鼠妇跑到右侧侧。
5. 根据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6. 在研究“光对鼠妇的影响”时,在实验结束后,应该这样处理鼠妇:放归大自然。
7. 本实验探究的是光的不同对鼠妇选择生活环境的影响。
8. 本实验为什么要用10只而不是1只鼠妇?防止有偶然事情发生。
9. 为什么要计算全班的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
(二)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
(1) 作出的假设是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2) 该实验中的变量是光,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黑暗和光亮两种环境,以便对照。
(3) 每个实验装置中放入10只鼠妇,每分种统计一次明亮和阴暗土壤中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计算10次统计数的平均值。
(4) 得出的结论是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5) 如果“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实验中的变量是水份,需要给鼠妇提供干燥和潮湿两种环境。
二、实验二【显微镜的使用】
(1)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正确的显微镜操作步骤是32164587.
① 对光②装镜头③放置④升镜筒⑤降镜筒
⑥低倍镜观察⑦细准焦螺旋⑧寻找物像
(2) 对光时,应首先转动图中的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图中的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3) 若想观察到较多的细胞,应使用的物镜是低倍。对光时使用的物镜是低倍。
(4) 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物镜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如果目镜上标有5 X,物镜上标有40 X,则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被放大的倍数是2倍。
(5) 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关系是相反,这说明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创立像。(学会判断玻片标本怎样移动?)(能判断看如“F”、“上”等的像是什么?)
(6) 怎样判断污点在目镜上、物镜上、还是在玻片标本上?移动玻片时,污点动则在玻片上,如不动,换物镜,污点没则在物镜上,如没有则在目镜上
8.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少和视野最亮的镜头组合是(C)
①目镜15X物镜10X②目镜10X物镜10X
③目镜15X物镜25X④目镜10X物镜25X
A、①②B、④①C、③②D、③④
9. 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纵切面切片,先用10X的物镜观察,再换用40X的物镜,若不调整准焦螺旋,此时视野的清晰度和亮度变化是(D)
A、模糊、变暗B、模糊、变亮C、清晰、变亮D、清晰、变暗
10. 用显微镜观察的材料要求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11. 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若是在光线很强的条件下,为了控制进光量,应选用的光圈和反光镜依次是(C)
A、较大的光圈、平面镜B、较大的光圈、凹面镜
C、较小的光圈、平面镜D、较小的光圈、凹面镜
12. 关于显微镜的操作方法中,正确的是(B)
A、观察物象时一般用右眼,左眼闭合
B、光线较暗时用大光圈,并用凹面镜对光
C、先用高倍镜寻找物象,再用低倍镜观察
D、为将物象从右上方移到视野的中央,装片应向左下方移动
13. 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
①把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位于低倍镜的正下方
② 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③ 转动转换镜,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④ 调节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使视野明亮⑤用左眼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到物象;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使视野中的物象清晰⑥将要观察的物象移到视野中央
A、①③②④⑤⑥B、④③①②⑤⑥
C、③④①②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14、可调节光线强弱的是(C)
A、遮光器和载物台B、反光镜和通光孔
C、遮光器和反光镜D、反光镜和载物台
三、实验【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
(1) 擦一滴一撕一展一盖一染一吸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一般是(C)
①染色②撕取实验材料③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④在载玻片中央滴清水⑤盖盖玻片⑥将实验材料置于水滴中展开
A、①②③④⑤⑥B、③②⑥⑤④①
C、③④②⑥⑤①D、④②①③⑤⑥
2. 制作洋葱鳞片叶片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正确使用盖玻片的方法是(B)
A、将盖玻片迅速盖在载玻片上
B、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滴液,另一边慢慢盖上
C、将盖玻片放在载玻片一端,推向中间
D、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滴液,另一边快速盖上
3、下列关于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叙述不正确的是(B)
A、用洁净的纱布将盖玻片和载玻片擦拭干净,然后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B、用镊子在洋葱鳞片叶外侧撕取一小块透明的薄膜
C、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
缓放下
D、用稀碘液进行染色
(4)防止气泡产生的方法?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慢
慢盖上
(5)染色的方法?在盖玻片的一侧滴碘液另一侧吸引
四、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腔上皮细胞
(1)下列关于制作和观察人腔上皮细胞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用凉开水漱
B、在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
C、腔上皮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核
D、用碘液进行染色
3.生理盐水的浓度是0.9%其目的是保持细胞原来的形态
4. 在低倍镜下观察,人的腔上皮细胞的特点是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核
五、【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1) 两个目的?
1、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2、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的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2) 酒精、碘酒的作用?脱色,验证是否有淀粉产生暗处理的目
的让淀粉消耗干净,隔水加热的目的_防止酒精爆炸。
(3) 遮光部分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把一部分用黑纸遮挡目的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的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4) 该实验的现象?结论?见光部变蓝,不见光部不变色结论?
1、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2、叶片见光部产生了淀粉
(5) 将叶片变蓝的部分制成切片观察会发现叶肉上叶绿体变成了蓝色,这说明淀粉形成的场所是叶绿体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方法步骤(1)把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淀粉消耗干净(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下照射。使叶片的见光部分和未见光部分形成对照(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纸片。(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如此加热的目的是防止酒精爆炸(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6)片刻后,用清水冲洗叶片,观察叶片颜色变化。结果:变蓝的是见光部变蓝部分;没有变蓝的是末见光部部分。结论:
(1)叶片的见光部遇到碘液变成蓝色,说明叶片的这一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2)叶片的未遮盖部分产生了有机物,遮盖部分没有产生有机物,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六、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
(一)如图所示是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装置,没有标号的种子将正常萌发。据图回答问题。
(1)本实验共有3组对照实验。
(2)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 充足的空气。
(3)第②粒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缺少充足的空气。
(4)第③粒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缺少水分温度低。
(5)第④粒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有可能萌发?温度适宜。
(6)做实验时,如果6号种子没有萌发,请分析原因(至少写出两点)。
① 胚不是活的而且不是完整的;② 种子没有过休眠期。(二)下表是不同条件下1粒种子萌发情况,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1)根据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份。
(2)种子萌发后,如果继续培养几周,幼苗生长较好的应该是甲组。你判断的理由是幼苗只有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才能正常生长
(3)要证明“光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在实验设计上可选用甲、丙作对比。
七、实验【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一)操作步骤1、制淀粉糊2、取唾液、3、向1试管滴2滴清水,2试管滴2滴唾液4、将放入37°C的水中恒温故知新10分5、向2支试管分别加入2ML碘液
(2)实验现象:1试管变篮2试管不变色
(3)结论: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有消化作用
(二)下表是唾液淀粉酶以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设计和现象回答问题上。
试管y於;
A
B
C
D
E
加入物质
槌糊,滑水
槌糊,唾濯
瞒糊、唾液.
盐酸
曜糊、唾罹
精糊一唾源
温度
37T-
'3代
亦'
11C
0T
时间
.1。分钟
分钟
“分钟
分钟.
1。分钟
加入碘液后的现象
斐篮
不绽监
殳蓝
变篮
变蓝
⑴若以B和C为一组,则其中旦是对照组,g是实验组。实验目的是探究酸对唾液消化作用的影响。
⑵若以A和B为一组,则其中A是对照组,B是实验组。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3) 若以B、D和E为一组,则其中兰是对照组,D、E是实验组。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作用影响。
(4) 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可以消化淀粉;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
(三) 为了研究唾液及腔的咀嚼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设计并完成下列实验方案。
① 如果把2和4作为一组实验,目的是研究_牙齿咀嚼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② 若模拟研究正常摄食情况下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应选择的实验组合是_1 2。③3、4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的颜色变化分别是—变蓝—和不变蓝_。你对此现象的解释是—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
(四) 、下表表示刘庆同学在进行“馒头在腔中的变化”实验时,设计的部分实验,请根据他的实验设计和加碘液后应出现的现象,加以说明:
(2) 表中C: __不变色_,原因是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
(3) 表中A和B都可能:变蓝,原因是 温度影响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
(4) 比较1〜4四组实验的过程和分别出现的现象入〜D,经过认真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37度是酶的最佳催化温度。
八、演示实验【植物散失水分】塑料袋内壁上水珠的来源?植物的蒸腾作用
九、演示实验观察只有导管被染成红色?说明了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向上运输
⑴在锥形瓶中,除清水外,还应滴几滴红墨水其作用是虹观察。⑵实验装置中的枝条应尽可能多带些叶片,主要目的是增强枝条的C。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分解作用
十、演示实验【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形成瘤状物的位置及形成的原因?伤上方实验说明了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十^一、观察草履虫的实验:
1. 吸取培养液的部位:表层及原因?表层含氧多
2. 加入棉花纤维的目的限制运动同时用吸水纸吸去少量水的目的防止运动过快3.要看清草履虫的纤毛,显微镜的视野应较暗十二、实验六【临时装片的制作】进行徒手切片时,右手捏紧并排的双面刀片,对着标本迅速切割,切下的薄片放入水中在观察气孔的实验中要用镊子撕下叶片的下表皮。
十三、演示实验【观察加入抗凝剂的血液】出现分层现象?分层情况?血液中含有不同成分的物质,这些物质比重不同十四、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循环】(1)他在视野中发现了这样一些血管,如图:
A段是(静脉)、B段是(毛细血管)、C段是(动脉)。怎样判断毛细血管?红细胞单独通过的血管进而怎样判断动脉、静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是静脉。由主干流向分支的是动脉。此实验应选择尾鳍色素少的小鱼做实验,做实验时应注意用湿润的棉花将小鱼的头部和躯干部部包裹起来,目的是让小鱼呼吸
11、心脏的位置?胸部偏左下方心脏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动力是:将血液输送到全各处
十五、实验【测定胸围差】测定部位:胸廓前端与乳头并齐,后端在肩胛骨下角计算方法:尽力吸气和尽力呼气的差
十六、实验【向澄清石灰水吹气】现象:甲试管不变,乙试管变浑浊甲试管的作用:对照作用
结论: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理由:人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1)在此探究实验中,用于吸气并作为对照的装置是甲试管
(2)吸气、呼气完成后,甲、乙两瓶中的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是乙瓶,说明了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人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三氧化碳气体成分增多。增多的这种气体是由人体的组织细胞产生的,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肺部,再从血液中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人肺泡,然后随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十七、实验【膝跳反射实验】
(1)叩击部位:膝盖下的韧带
(2)现象:小腿突然跳起
(3)感受器、效应器的部位:膝盖下的韧带小腿上的肌肉
(4)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膝盖下的韧带传入神经脊髓内的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小腿上的肌肉
十八、观察鲫鱼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鲫鱼的身体呈梭形,有利于减少水的阻力。
(2)用吸管吸取一些墨汁,慢慢滴在鱼的前方,会看到墨汁从鱼的鳃盖后缘(或鳃孔)流出。
(3)轻轻掀起鳃盖发现鱼鳃的颜色是鲜红色,原因是鳃丝上布满了毛细血管。鳃的这种特点有利于鲫鱼完成呼吸(或气体交换)。
十九、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实验设计了如下实验:10只小蝌蚪,每5只一组,放入甲、乙两个小水缸中,其中水温、水质、水量都相同,每天喂一小匙饵料,其中甲缸中掺入少量甲状腺激素,乙缸中不掺入,然后每天观察记录蝌蚪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⑴其中实验组是甲组,对照组是乙组;
⑵先发育成成蛙的是甲缸中的蝌蚪;
⑶这个实验证明甲状腺激素有促进生长发育作用;
⑷分泌甲状腺激素的腺体叫甲状腺。
二十、实验:验证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室常用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配制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学生在实验时配制如下的不同浓度梯度的酒精:1%、3%、5%、8%、10%、15%、20%等。在15°C左右的室温中经过大量的实验,并在实验中选择10秒内水蚤跳动范围在30〜36次之间的成年水蚤为材料,经过多次实验得到以下平均数值。现将在不同酒精浓度梯度下的水蚤在10秒内的心脏跳动次数列表如下: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将以上数据转在坐标系内表示出来,并将其连成一条曲线。
(2)上述图表表明,水蚤心率很容易受到__酒精浓度的影响,即水蚤心率会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而―减慢。
(3)当酒精的体积分数达到20%时,水蚤会因为酒精浓度过大而导致__死亡。分析其原因,就很容易得出,酒精具有__抑制心跳作用,所以会减缓心脏的跳动。(4)在“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中,你的结论和原因分析是:
① 低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这是因为低浓度的酒精能促进水蚤的新陈代谢,一定程度地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因为它对神经系统起麻醉作用。
② 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心率起促进作用,因为烟碱(如尼古丁)有使的作用。
③ 通过上述实验结果及对结果的分析,你最后的结论是,在生活中应该不吸烟,不酗酒。
二^一、“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提出的问题是: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作出的假设是:酸雨使种子不能萌发。有名同学用食醋和清水配置成了“模拟酸雨”,他把pH控制在4. 0以下。他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1) 在培养皿底部垫上几层吸水纸,加入少量的水使纸湿润,在纸上放10粒大豆种子,在种子上面覆盖潮湿的纱布,把培养皿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
(2) 每天在纱布上淋几次“模拟酸雨”。
(3) 观察大豆种子的发芽状况。
(4) 换用其他几种植物的种子进行同样的实验。请回答:
① 如果这些种子都没发芽,就能说明是酸雨的影响吗?为什么?
② 请你帮他完成设计。不能,选择种子大而粒饱满的,过休眠期的,要有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一定的空气
(2) 提示:设计一组对照实验
二十二、将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起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中
(如右图),做如下实验
(1) 将此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中,小白鼠将死亡,原因是植物在黑暗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氧气供给小白鼠。
(2) 将此装置放置在阳光下,小白鼠将正常活着。
(3) 在(2)中,小白鼠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了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又为小白鼠进行生命活动提供了氧气。
(4) 上述装置中,若取出绿色植物,小白鼠将死亡,由此可见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二十三.实验取三块载玻片,在每块载玻片的两端各滴一滴含有草履虫的培养液,然后把这两滴培养液连通起来。在三块载玻片相同一侧的这滴培养液中,分别放食盐、冰块(不利刺激)、肉汁(有利刺激),预测草履虫的移动方向并解决以下问题:(7分)
(1)在每块载玻片图的下方括号内用箭头表示出草履虫的移动方向。
(2)因为食盐、冰块对草履虫是有害的刺激,肉汁是有利的刺激。
(3)并且写出结结论:草履虫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二十四、根据所给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十七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棵2. 5kg的柳树种在装有90kg泥土的桶里,只浇雨水。5年后,柳树长到85kg,而泥土的重量只少了不到1g。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惟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
(1)该实验中泥土的重量减少了,这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的无机盐被柳树吸收。(1分)
(2)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你认为影响柳树生长的外界因素还有哪些?光照、二氧化碳和温度等(至少答出2条)
(3)柳树吸收的水分中,一部分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绝大部分则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空气中。水分散失到空气中对植物体本身的意义是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
(4) 写出合成有机物的表达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3
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