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5届山西思而行核心模拟高三11月期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优****虫 文档编号:10144080 上传时间:2025-04-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届山西思而行核心模拟高三11月期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5届山西思而行核心模拟高三11月期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5届山西思而行核心模拟高三11月期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5届山西思而行核心模拟高三11月期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5届山西思而行核心模拟高三11月期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姓名准考证号所谓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的同一性,就是说,我们所说的矛盾乃是现实的矛盾,具体的矛盾,而矛盾的互相转化也是现实的、具体的。神话中的许多变化,例如山海经中所说的“夸父追日”,淮南子中所说的“羿射九日”,西游记中所说的孙悟空七十二变和聊斋志异中的许多鬼狐变人的故事等等,这种神话中所说的矛盾的互相变化,乃是无数复杂的现实矛盾的互相变化对于人们所引起的一种幼稚的、想象的、主观幻想的变化,并不是具体的矛盾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变化。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这种神话中的(还有童话中的)千

2、变万化的故事,虽然因为它们想象出人们征服自然力等等,而能够吸引人们的喜欢,并且最好的神话具有“永久的魅力”(马克思),但神话并不是根据具体的矛盾之一定的条件而构成的,所以它们并不是现实之科学的反映。这就是说,神话或童话中矛盾构成的诸方面,并不是具体的同一性,只是幻想的同一性。科学地反映现实变化的同一性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秘密启用前语语 文注意事项:1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

3、的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为什么鸡蛋能够转化为鸡子,而石头不能够转化为鸡子呢?为什么战争与和平有同一性,而战争与石头却没有同一性呢?为什么人能生人不能生出其他的东西呢?没有别的,就是因为矛盾的同一性要在一定的必要的条件之下。缺乏一定的必要的条件,就没有任何的同一性。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为什么俄国在一九一七年二月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同年十月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直接地联系着,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没有直接地联系于社会主义的革命,一八七一年的巴黎公社终于失败了呢?为什么蒙古和中亚细亚的游牧制度

4、又直接地和社会主义联系了呢?为什么中国的革命可以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可以和社会主义直接联系起来,不要再走西方国家的历史老路,不要经过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时期呢?没有别的,都是由于当时的具体条件。一定的必要的条件具备了,事物发展的过程就发生一定的矛盾,而且这种或这些矛盾互相依存,又互相转化,否则,一切都不可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之下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义。列宁所谓“怎样成为同一的(怎样变成同一的)在怎样的条件之下它们互相转化,成为同一的”,就是这个意思。(摘自毛泽东矛盾论)“为什么人

5、的头脑不应当把这些对立看作死的、凝固的东西,而应当看作生动的、有材料二:条件的、可变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呢?因为客观事物本来是如此的。客观事物中矛盾着的诸方面的统一或同一性,本来不是死的、凝固的,而是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动的、暂时的、相对的东西,一切矛盾都依一定条件向它们的反面转化着。这种情况,反映在人们的思想里,就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只有现在的和历史上的反动的统治阶级以及为他们服务的形而上学,不是把对立的事物当作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去看,而是当作死的、凝固的东西去看,并且把这种错误的看法到处宣传,迷惑人民群众,以达其继续统治的目的。共产党人的任务就在

6、于揭露反动派和形而上学的错误思想,宣传事物的本来的辩证法,促成事物的转化,达到革命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毛泽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的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融合在一起,经过改造、提炼和加工后创造性地融入矛盾论中,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中国话”。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首先要让马克思“说汉语”。这种语言层面的转换不是简单的翻译问题,而是以中国人所特有的言说方式去解读马克思主义,其结果必然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式诠释。在对辩证法的认识上,中国传统辩证法包含朴素性质的辩证

7、法内容,而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对其进行阐述,使中国传统的辩证法思想被赋予了更加科学的解释。语文试题 第1页(共10页)语文试题 第2页(共10页) 正如黑格尔所言:“只有当一个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掌握了一门科学的时候,我们才能说这门科学属于这个民族了。”在对辩证法的认识上,中国传统辩证法中包含朴素性质的辩证法内容,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的韩非在韩非子难势中就开始使用“矛盾”来表述客观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在矛盾论中,毛泽东谈到研究问题最忌主观性和片面性时,引用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观点。毛泽东还指出水浒传中有很多唯物辩证法的事例,通过家喻户晓的水浒传来引导人们的正确认

8、识,认识到全面性是防止我们犯错误、防止僵化的重要方法。因此,毛泽东不仅科学地向人们阐释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内容,还通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式体现出民族特色,使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坚持把矛盾的互相转化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故相结合。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评述诸子学说时指出:“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在矛盾论中的“相反相成”同样说明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3. 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材料一“矛盾是变化的”观点的是(3分)A. 在部队战士训练中,军事操练是重要的,无此不能破敌;但政治工作也重要,无此也就要打败仗。B. 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所著的列子天瑞中记载:“杞国有

9、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C. 洪应明菜根谭载:世人以心肯处为乐,却被乐心引在苦处;达士以心拂处为乐,终为苦心换得乐来。D.吕氏春秋察今载:一楚人涉江,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4.为什么鸡蛋能够转化为鸡子,而石头不能够转化为鸡子呢?请运用矛盾论中的核心观点加以阐释。(4分)5. 以上两则材料引用中国神话、小说和经史典籍阐释作者思想观点,产生了怎样的论证效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摘编自徐聪矛盾论对“两个结合”的运用及其当代启示)遥远的向日葵地(节选)1.

10、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李娟A. 世界上的一切矛盾都是联系着的,在一定条件下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不是凝固的,在条件具备下可以转化。我常常想,一百多年前,最早决定定居此处的那些农人,一定再无路可走了。他们一路向北,在茫茫沙漠中没日没夜地跋涉。后来走上一处高地,突然看到前方视野尽头陷落大地的绿色河谷,顿时倒落在地,痛哭出声。他们随身带着种子,那是漫长的流浪中唯一不曾放弃的事物。他们以羊肠灌水,制成简陋的水平仪勘测地势,垦荒,开渠。B. 生活中的矛盾及其矛盾双方的互相转化都是现实的、具体的,而神话中的矛盾及其矛盾双方的转化则是人们的主观幻想。C. 俄国、法国、蒙

11、古和中国等国家的革命道路以及斗争方式各有不同,结果也不相同,是因为各国革命时的具体条件有所不同。在第一个春天的灌溉期,他们日夜守在渠边。每当水流不畅,就用铁锨把堵塞在水阀口的鱼群铲开。那时,鱼还不知河流已经被打开缺口。更不知何为农田。它们肥大、笨拙,无忧无虑。它们争先恐后涌入水渠,然后纷纷搁浅在秧苗初生的土地上。秧苗单薄,天地寂静。阳光下,枯萎的鱼尸银光闪闪,像是这片大地上唯一的繁盛。冬天,河面冰封。人们凿开冰窟,将长长的红绳垂放水中。虽然无饵无钩,仍很快有鱼咬着绳子被拖出水面。这些鱼长有细碎锋利的牙齿。即使已被捉在手,仍紧咬红绳不肯松口。D. 毛泽东将传统文化加以改造、提炼和加工后,创造性地

12、融入他的矛盾论中,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中国话”。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矛盾着的双方不能孤立地存在,假如其中一方不存在了,和它对立的另一方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因为这个矛盾统一体不在了。它们愤怒却迷惑。世界改变了。春天,鱼群逆流产卵。若在此处取水,一桶水里有半桶都是细碎小鱼。人们大量捕捞小鱼,晾干,喂养牲畜。牲畜吃得浑身鱼腥气。冬天,牲畜被宰杀炖熟后,肉汤都是腥的。世界改变了。B. 马克思认为神话是借助想象来征服、支配自然的,可见先民有限的能力和难以征服的自然条件之间存在矛盾。C. 材料二引用黑格尔的论述,是为了证明本民族的思想体系,只有运用外来的优秀理论来阐释

13、才能达到完善。鱼越来越少,人越来越多。耕地不断扩张,沿着唯一的河流两岸上下漫延。才开始它们如吸吮乳汁般吸吮河流,到后来如吸吮鲜血般吸吮河流。再后来,河流被截断,强行引往荒野深处。在那里,新开垦的土地一望无垠。无论在种子播下之后,还是农作物丰收之时,那片土地看上去总是空旷而荒凉。而失去水源的下游湖泊迅速萎缩,短短几年便由淡水湖变成咸水湖。从此,再也没有鱼了。D. 矛盾双方在联系和统一之时,也会出现对立和斗争,这就是矛盾的相反相成关系,也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规律。语文试题 第3页(共10页)语文试题 第4页(共10页) 又过去了很多很多年,我们一家才来到这里。我们面对的又是一片逾万亩的新

14、垦土地。我问我妈赔了多少钱。她说:“幸亏咱家穷。种得少也赔得少。最后打下来的那点葵花好歹留够了种子,明年接着种!我就不信,哪能年年都这么倒霉?”外婆倒是很高兴。她说:“花开的时候真好看!金光光,亮堂堂。娟啊,你没看到真是可惜!”仿佛什么都不曾发生。路也是新的,荒野中两行平行的轮胎辙印。水渠也是新的,水泥坚硬,渠边寸草不生。仿佛一切刚刚开始。只有那条河旧了,老了,远在数公里之外。整个冬天,小小的村庄阿克哈拉洁白而寂静。大雪铺满河面,鸦群迎面飞起。牛群列队通过狭窄的雪中小路,去向河面冒着白气的冰窟饮水。我随之而去。突然又想起了鱼的事。我站在冰窟旁探头张望,漆黑的水面幽幽颤动。抬起头来,又下雪了。和

15、这块土地上的其他种植户一样,我们也在自己承包的地上种满了向日葵。这块土地也许并不适合种植这种作物,它过于贫瘠。而向日葵油性大,太损耗地力。但是,与其他寥寥几种能存活此处的作物相比,向日葵的收益最大。如此看来,我们和一百年前第一个来此处开荒定居的人其实没什么不同。仿佛除了掠夺,什么也顾不上了。我看到一百年前那个人冒雪而来。我渴望如母亲一般安慰他,又渴望如女儿一样扑上去哭泣。记得第一年,我们全家上阵,我也回家帮了几天忙。我妈租了一辆大卡车,几乎把半个家都挪到了地边。九十多岁的外婆也带上了。(有删改)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出发头一晚,无星无月。我们连夜处理种子。我妈和我

16、叔叔两人用铁锨不停翻动种子,使之均匀沾染红色的农药汁液。我在旁边帮忙打着手电筒。整夜默默无语。整夜紧张又漫长。A. 百年前的农人找到绿色河谷,倒落在地痛哭出声,泪水饱含着寻找生存家园的愤怒和艰辛。B. 作者从鱼儿的视角,两次写到“世界改变了”,意在表明人们对自然的过度开掘与手电光芒静止不动,笼罩着黑暗中上下翻飞的红色颗粒,它们隔天就要被深埋大地。这是种子的红色军团,在地底庄严列队,横平竖直。那时,我妈和我叔叔就是点兵的大王,检阅的首长,又如守护神,持锨站在地头。而熬过漫漫长冬的荒野鼠类,在地底深处遇到这些红色种子,它们绕其左右,饥饿而畏惧。后来这饥饿与畏惧渗入红色之中。掠夺。C. 外婆不愿离家

17、咒骂,我感到疲惫,这表明我与外婆对母亲在荒凉土地上坚持播种不满。D. 天气干旱,病虫害不断,尤其是种植户互相抢夺水源,凸显了当地农户耕种生活的此时此刻,我妈和我叔叔的紧张与忧虑也渗入红色之中。外婆不愿离家,她在屋里咒骂,却无可奈何。她的痛苦与愤怒也渗入这红色。同时渗入的还有我的悲哀,我的疲惫。我一动不动举着手电。手电光芒在无边黑暗中撑开一道小小缝隙。荒野中远远近近的流浪之物都向这道光芒靠拢。艰难。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开篇从亲历者的视角,为读者讲述了百年前的那些农人长途跋涉,来到这片荒凉戈壁定居的故事,给人以悲壮苍凉之感。仿佛眼下这团光芒,是世间最最

18、脆弱的容器。B.“仿佛眼下这团光芒,是世间最最脆弱的容器”一句,以生动的比喻,形象地展现出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力量的单薄。C. 文章以朴实自然、灵动富有变化的语言,描述了戈壁的贫瘠与荒凉,以及在这个恶劣环境下人们的艰难与顽强。D. 本文结尾塑造百年前“冒雪而来”的那个人高度凝炼,和峨日朵雪峰之侧中“指关节铆钉一般楔入巨石罅隙”的攀登者相似。那一年非常不顺。主要是缺水。平时种植户之间都客客气气,还能做到互助互利。可一到灌溉时节,一个个争水争得快要操起铁锨拼命。轮到我家用水时常常已经到了半夜。我妈整夜不敢睡觉,不时出门查看,提防水被截走。后来她干脆在水渠的闸门边铺了被褥露天过夜。尽管如此,我家承包的两

19、百亩地还是给旱死了几十亩。接下来又病虫害不断,那片万亩葵花地无一幸免。我妈日夜忧心。亲眼看着一点点长成的生命,再亲眼看着它们一点点枯萎,是耕种者千百年来共有的痛苦。直到八月,熬过病害和干旱的最后几十亩葵花顺利开完花,她才稍稍松口气。而那时,这片万亩土地上的几十家种植户几乎全都放弃,撤得只剩包括我家在内的两三户人家。8. 李娟的散文写出了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存环境的忧虑,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表现的?请简要分析。9. 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段话的深刻含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4分)语文试题 第5页(共10页)语文试题 第6页(共10页)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

20、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语A. 季布遭高祖追捕,先藏身在周家,被周家改变容貌,换上粗布衣服,扮作奴仆卖给鲁国的朱家,后被朱家安置在田里耕作。(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B. 滕公认为,当年季布围困高祖是其作为项羽臣下的本分,如今抓捕季布会逼其逃向敌国,因此他愿意向高祖进言赦免季布。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原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

21、布,乃买而置之田。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C. 丁公曾短兵相接追困过高祖,被高祖劝说后放弃了追捕,后来拜见高祖,却又被高祖带入军中示众、斩杀,以儆众人。D.材料二作者认为,当争夺天下的时候,对于投奔

22、而来的人应该来者不拒,当天下安定时,就要以忠诚道义教化天下。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2)臣光曰:高祖起丰、沛以来,罔罗豪桀,招亡纳叛,亦已多矣。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14. 丁公和季布一样,为了项羽而围困过高祖刘邦,丁公还对刘邦有恩,然而却被刘邦所季布母弟丁公,为楚将。丁公为项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戹哉 !”于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及项王灭丁公谒见高祖。高祖以丁公“3杀,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分)徇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

23、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遂斩丁公,曰:“使后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516题。(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秋兴二首(其二)材料二:臣光曰:高祖起丰、沛以来,罔罗豪桀,招亡纳叛,亦已多矣。及即帝位,而丁公独以不忠受戮,何哉?夫进取之与守成,其势不同。当群雄角逐之际,民无定主,来者受之,固其宜也。及贵为天子,四海之内,无不为臣;苟不明礼义以示之,使为臣者,人怀贰心以徼大利,则国家其能久安乎!是故断以大义,使天下晓然皆知为臣不忠者无所自容;而怀私结恩者,虽至于活己,犹以义不与也。戮一人而千万人惧,其虑事岂不深且远哉!彭秋宇西风卷地送凄凉,目断

24、归帆落日黄。雁过江天云漠漠,龙游沧海水茫茫。故人入梦三更月,近事惊心两鬓霜。试把浊醪浇磊磈,尊中犹带芷兰香。(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三)【注】广柳车:古代载运棺柩的大车,柳为棺车之饰。也泛指载货大车。戹:同“ 厄 ”,逼迫。【注】彭秋宇,南宋末诗人。此诗于南宋灭亡时作。当时元兵攻占了临安,南宋朝廷君臣逃入广徼:谋求。东南海。磊磈,即块磊,喻心中不平之气。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A. 首联中“卷”“送”突出了西风的强劲,也暗指当时国

25、家形势的恶劣。B. 颔联“云漠漠”“水茫茫”等叠字运用,凸显了南宋朝廷前途的渺茫。C.“试把浊醪浇磊磈”一句,抒发了诗人因受排挤而沦落江湖的不平之气。D. 本诗前四句以写景为主,情景交融;后四句抒情、言志相结合,感人至深。于是丁公引兵 A 而还 B 汉 C 王遂解 D 去 E 及项王 F 灭 G 丁公 H 谒见高祖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容,时间宽裕,与屈原列传中“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中的“从容”词义相同。B.如,按照、依照,与论语十二章中“人而不仁,如礼何”中的“如”意思不同。C.郎中,古代官名,秦汉时为君主的侍从官,守卫宫殿门户,出行时充

26、当车骑扈从。D.活,使活下来,与鸿门宴中“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用法相同。16. 有人评价本诗“感情沉郁悲壮”,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种“沉郁悲壮”是如何表现的。(6分)语文试题 第7页(共10页)语文试题 第8页(共10页) 姓名准考证号(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世界终于追上了科幻小说的脚步。”这是詹姆斯冈恩所著交错的世界:世界科幻(1)小明学习春江花月夜,看到诗人用拟人手法描写徘徊不去的月亮,不禁想起了图 史1975年初版时的开篇语,此书2018年再版

27、时他又在开篇中写道:“40多年前,人们向科幻作家提出的问题,已经从你们这些疯狂的想法是从何而来的,变为人类现已登上月球,你们还能写什么呢。”而今,当科学技术每天都将科幻小说中的想象变为现苏轼赤壁赋中类似的文句:“,。”(2)晓红和同学们到杭州游学,见到钱塘江堤上大树环绕、江上潮水澎湃的情景,不实时,这些问题已变得。由地吟诵起柳永望海潮中的诗句“,”。当然,大可不必嘲笑先人们的有多离谱。仅仅是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当(3)古代诗人经常在诗的上下两句中用视觉和听觉形象来再现景物,使得景物更加时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对科幻小说当中的概念,如飞机、核武器、太空旅行生动,富有立体感,如唐诗“,”就是如此。和登月

28、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英语文学中第一部记录登月旅行的作品月球上的人出现在1638 年,小说讲的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是,一个小流浪汉在圣赫勒拿岛登岸后,驯养了像天鹅一样的一群大鸟,并把它们拉着飞越天空登上了月球。1657 年,法国冒险家贝热拉克撰写了月球之行,不自觉地应用了反作用原理,首次提出应以“火箭”作为太空旅行的工具,并设想出“多级火箭”的雏形。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甲】我们的头发髓质和皮质里均含有大量黑色素颗粒,当这种物质减少时或头发被空气填空时,就会导致全部或部分头发变白。【乙】具体点说,就是正常头发的毛囊内1865年推出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写一群

29、人利用在巨型大炮内部法国作家凡尔纳富含营养毛发的血管,可为毛囊提供充足的营养成分,。【丙】当黑色素颗粒点燃的抛射装置,把旅行者送往月球。这与后来真实的登月情形惊人的相似。1901 年,英国作家威尔斯发表小说登月先锋,写一个科学家提炼出一种可以隔在毛囊的形成发生障碍,或由于各种不利因素使之无法顺利地运送到毛发中去时,会导绝万有引力的物质,用它制成一个球体旅行器,带着朋友飞上月球。致毛发髓质、皮质等缺乏足够的黑色素颗粒,从而出现白头发。20.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成语。(3分)【丁】导致出现白头发的因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这类患者可能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

30、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并非天生白发,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出现白发,而且比正常人更早。例如白化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 文中引用詹姆斯冈恩的两个开篇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4分)2病,就是因为基因缺陷导致身体缺乏黑色素而引起白发。(4分)后天引发的白发原因很多,有疾病引起的,如后天色素脱失引起的白癜风,自身免疫性恶性贫血,部分药物所引起的毛发色素减退,营养缺乏性毛发色素减退,等等,都可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研究发现,超负荷的压力确实会催生白发,一夜间冒出些本试卷现代文阅读中,引用了黑格尔的话:“只有当一个民族用自己的语言

31、掌握了一门科学的时候,我们才能说这门科学属于这个民族了。”这里面包含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辩证法思想,能够给人们很多启示。能导致白发病。白头发是存在的,当压力缓解后白头发有可能再恢复原状。18.“白头发是怎么长出来的?”如果在文中加上这句话,正确的位置应该处于(3分)读了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联系你的学习和生活,写一篇文章。A. 甲处B. 乙处C. 丙处D. 丁处19.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语文试题 第9

32、页(共10页)语文试题 第10页(共10页) 秘密启用前2024-2025学年高三备考核心模拟中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详解及评分说明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9分)1.(3分) D (“毛泽东将传统文化融入他的矛盾论中”理解错误,原文是“毛泽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的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融合在一起,经过改造、提炼和加工后创造性地融入矛盾论中 ”)234.(3分) C (“是为了证明本民族的思想体系才能达到完善”错,根据原文,是为了证明吸收外来文化应该运用辩证法,不要机械地照搬,而应该内化为本民族文化).(3分) C (A. 属于矛盾同一性,不能体现矛盾变化;B.

33、属于想象,不是现实的具体矛盾;D. 属于墨守成规,不懂得事物是变化的).(4分)答案示例:矛盾着的东西都互相联系着,处于一个统一体中。鸡蛋和鸡子有联系,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鸡蛋和石头没有联系,不在一个统一体中。在统一体中,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处于统一体中的鸡蛋和鸡子,只要具备了温度等必要条件,就可能转化;而石头作为非生物,不具备生物生长和发育所需的必要条件,因此无法转化为鸡子。(每点2分,其中理论和分析各1分)5.(6分)答案示例:把深奥的理论浅显化。毛泽东引用神话故事形象具体地阐释了现实矛盾与幻想中的矛盾的不同,使人更容易理解哲学概念。毛泽东引用小说水浒传的例子,论述了要用全面

34、和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防止片面僵化的思想,使他的思想理论影响广泛,家喻户晓。材料二作者引用韩非子和班固的相关论述,阐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相反相成观点,使得论证更有说服力和权威性。(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二)现代文阅读(16分)6.(3分) D (A.“愤怒”错,泪水中饱含着找到绿洲的喜悦、艰辛和疲惫,没有愤怒;B.“过度”错,第一次“世界改变了”只是意味着人们开垦土地,对当地鱼类等生命产生了影响;C.“这表明我与外婆对母亲在荒凉土地上坚持播种不满”错,外婆的咒骂是针对野鼠吃种子,而我的疲惫是对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的不乐观).(3分) A (“亲历者的视角”错,开头文段内容是作者的想象)78.(

35、4分)答案示例:人对自然的敬畏:一是开头“一路向北”跋涉的人群,看到“绿色河谷”时,“倒落在地,痛哭出声”;二是荒凉贫瘠的土地上依然生存着顽强的生命,如“鸦群”“牛群”“漆黑的水面幽幽颤动”的鱼,“熬过病害和干旱”的向日葵等等。人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一是环境恶劣,“过于贫瘠”,“秧苗单薄”,不适合种植;二是人们过度掠夺,“耕地不断扩张”,“湖泊萎缩”,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9.(6分)答案示例:“一百年前那个人冒雪而来”,“那个人”是百年前拓荒者的代表。“我渴望如母亲一般安慰他”,是说他们这些拓荒者虽然无法改变生存环境,但是依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表达了作者对先辈的理解和包

36、容。“渴望如女儿一样扑上去哭泣”,是说这些拓荒者的付出养育了这片土地上的后人,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先辈的敬仰和感恩之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语文试题答案 第1页(共4页)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10.(3分) B E G (原句标点应为:于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及项王灭,丁公谒见高祖。)(涂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1111.(3分) A (词义不同。屈原列传中的“从容”意为“委婉得体”)2.(3分) B (“当年季布围困高祖逼其逃向敌国”,这些不是滕公的认识,而是朱家劝说滕公的内容)3.(8分)(1)滕公说:“季布多次为了项羽使皇上陷入困境,皇上怨恨他

37、所以一定要抓到他。”(4分。大意1分,“数”“窘”“得”各1分)(2)臣光认为:汉高祖刘邦从丰、沛起事以来,网罗豪杰,招纳逃亡反叛的人,也已经很多了。(4分。大意1分,“起”“桀”“亡”各1分)14.(3分)汉高祖刘邦作为一国君主,必须“虑事”“深且远”。当天下安定,需要忠诚道义来教化臣子和百姓,如果任用怀有贰心谋取私利的人,国家将不能长治久安。丁公当年作为项羽的臣子却私自放走刘邦,这是为臣不忠、怀有贰心的表现,被杀就是他的必然结局。(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15.(3分) C (“因受排挤而沦落江湖的不平之气”错,于文无据)16.(6分)答案示例:借写“落日黄”“龙

38、游沧海”的景象,表达了对南宋王朝沦亡的沉痛之情。借写“归帆”“故人”表达了对故国家乡的无限思念之情。“近事惊心两鬓霜”写出诗人面对国运衰亡,而自己却又年事已高,无能为力的无奈之情。“尊中犹带芷兰香”一句,借用屈原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南宋王朝忠贞不变的民族气节。(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7.(6分)(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怒涛卷霜雪(2)云树绕堤沙(3)示例: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杜 甫蜀 相)映阶碧草自春色昆山玉碎凤凰叫鸡声茅店月隔叶黄鹂空好音芙蓉泣露香兰笑人迹板桥霜(李贺李凭箜篌引)(温庭筠商山早行)(许浑咸阳城东楼)鸟

39、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每空1分,有错字、别字、漏字、多字则该空不给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18.(3分) A (根据文段逻辑,该句应该是全文的领起句)9.(6分)1促使黑色素颗粒顺利合成先天性白发一般与遗传有关(或:先天性白发一般与基因缺陷有关)也有精神因素引起的(每句2分)语文试题答案 第2页(共4页) (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20.(3分)无关紧要想入非非嗤之以鼻(每个成语1分,有错别字不给分,其他成语符合语境亦可)21.(4分)小说讲的是,一个小流浪汉在圣赫勒拿岛登岸后,驯养了一群像天鹅一样的大鸟,并被它们拉着飞越天空登上了月球。(原句有两处错误

40、驯养了像天鹅一样的一群大鸟”语序不当,应将“一群”移到“像天鹅一样的”前面;“并把它们拉着”主客颠倒,应将“把”改为“被”。改对一处给2分)22.(4分)答案示例:引用初版开篇语,生动地表现了人类科技的进步,强调了科幻小说对科技发展的引领作用。引用再版开篇语,强调了人们对科幻小说关注度的提高,已经对科幻小说作家的创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四、写作(60分)23.(60分)写作指导:要理解黑格尔话语的含义:不能机械僵化地认识事物,而是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理解、消化、改造、吸收。写作内容必须是由黑格尔的话引发的自己的联想和思考,不能照搬阅读材料。要注意

41、联系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作文评分标准与细则一 等(2016分)二 等(1511分)三 等(106分)四 等(50分)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实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当内容20分基础等级思想基本健康感情基本真实思想不健康感情虚假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基本清楚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表达20分语言流畅语言通顺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潦草难辨字迹工整字迹清楚发展等级深刻丰富较深刻较丰富略显深刻略显丰富略显文采略显创意个别语句有深意个别例子较好特征20分有文

42、采有创意较有文采较有创意个别语句较精彩个别地方有深意附: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季布是楚国人。项羽派他率领军队,曾屡次使汉王刘邦受到困窘。等到项羽灭亡以后,汉高祖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胆敢窝藏季布的,就要论罪灭三族。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姓周的人说:“汉王悬赏捉拿将军非常紧急,将追踪到我家,将军您能够听从我的话,我斗胆给您献个计策;如果不听从我,我情愿先自杀。”季布答应了他。姓周的人便把季布的头发剃掉,用铁箍束住他的脖子,给他穿上粗布衣服,把他安置在运货的语文试题答案 第3页(共4页) 大车里,将他和周家的几十个奴仆,一起送到鲁国朱家的住地卖掉他们。朱家心里知道是季布,便买了下

43、来安置在田地里(干活)。朱家便乘坐轻便马车到洛阳去,拜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喝了几天酒。朱家趁机问滕公“:季布犯了什么大罪,皇上追捕他这么急迫?”滕公说“:季布多次为了项羽使皇上陷入困境,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抓到他。”朱家又问:“您看季布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滕公说:“他是一个有才能的人。”朱家说:“人臣都被自己的主上所用,季布替项羽效劳,这是他职分内的事。项羽的臣下难道可以全都杀死吗?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凭着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这是)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多么小啊!况且凭着季布的贤能,汉王朝追捕又如此急迫,这样他不是向北逃到匈奴去,就是要向南逃到越地罢了。这是忌恨勇士而资助了敌

44、国,您为什么不抽空为皇上说一说这件事呢?”滕公猜想季布一定隐藏在他家,便答应说:“好吧。”滕公等待机会,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奏明。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季布被皇上召见,谢罪后,皇上任命他做了郎中。季布的舅父丁公,是项羽手下的将领。丁公在彭城西面为项羽追困过高祖刘邦,短兵相接,高祖感觉事态危急,便回头对丁公说:“两个好汉难道要相互为难逼迫吗!”丁公于是领兵撤还,汉王刘邦于是解围离开。等到项羽灭亡,丁公来拜见高祖。高祖把丁公拉到军营中示众,说道:“丁公身为项王的臣子却不忠诚,使项王失掉天下的人,就是丁公。”于是就把丁公杀了,并说“:让后世作为人臣的人不要效法丁公!”材料二:臣光认为:汉高祖刘邦从丰、沛起事以来,网罗豪杰,招纳逃亡反叛的人,也已经很多了。待到登上帝位,唯独丁公因为不忠诚而遭受杀戮,这是为什么啊?是由于进取与守成,形势不同的缘故呀。当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