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主要内容,一、录像:,真菌,二、操作:肥达试验,三、示教:肠道杆菌,其它,细菌,真菌,南医微生物实验肥达肠道等,第1页,肥达试验,原理:用已知,伤寒,沙门菌,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以及引发副伤寒,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H抗原,诊疗菌液与受检血清做试管或微孔板凝集试验,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没有对应抗体及其效价试验。,南医微生物实验肥达肠道等,第2页,操作:肥达试验(试管凝集反应),器材:试管6支/人,试管架1个/2人,吸管1支/人,标签1个/人,已知:伤寒H抗原、O抗原,(4人/组)甲型副伤寒H抗原,乙型副伤寒H抗原,待检:病人血清(1,:,10稀释),南医微生物实验肥达肠道等,第3页,0.5 ml生理盐水,1 2 3 4 56,0.5 ml 0.5 ml 0.5 ml 0.5 ml 0.5 ml,0.5ml血清,1:40 1:80 1:160 1:320 1:640 对照,加菌液0.5ml/管(,6,1,),震荡混匀,43,水浴1.5 h,观察结果,南医微生物实验肥达肠道等,第4页,一、糖发酵试验,因为细菌各自含有不一样酶系统,故对糖(醇)类分解能力不尽相同。,产酸产气,指示剂变色,,小倒管内有气泡,;,以,表示,产酸,指示剂变色;以,表示,不能分解,指示剂,不,变色,;以,表示,指示剂为酸性复红,细菌生化反应,南医微生物实验肥达肠道等,第5页,二,、硫化氢试验,硫化氢遇铅盐或铁盐形成黑色硫化铅或硫化亚铁沉淀物,。,南医微生物实验肥达肠道等,第6页,三,、,吲哚(靛,基质,),试验,有些细菌分解色氨酸,生成吲哚(靛,基质,),与,加入,二甲基氨基苯甲,醛,反应生,成玫瑰,吲哚,呈玫瑰,红色为阳性,;,黄色为阴性,。,南医微生物实验肥达肠道等,第7页,四,、尿素,酶,试验,有些细菌含有,尿素,酶,能分解尿素形成大量氨,使,培养基,PH上升,而变成碱性,使含有酚红指示剂培养基,呈红色为阳性,;,不变色为阴性,。,南医微生物实验肥达肠道等,第8页,肠道杆菌(G,),南医微生物实验肥达肠道等,第9页,肠道杆菌判定,标本增菌培养,接种SS平板,双糖铁培养基初步判定,其它生化反应判定,血清学判定,有菌,可疑乳白色菌落,南医微生物实验肥达肠道等,第10页,SS培养基,胆盐,枸橼酸盐,煌绿,乳糖,蛋白胨,中性红,抑制杂菌生长,被非致病菌分解产酸,被致病菌分解产碱,酸:红,碱:黄,南医微生物实验肥达肠道等,第11页,双糖铁培养基,上层,(固体),下层,(半固体),乳糖,硫酸亚铁,酚红,葡萄糖,南医微生物实验肥达肠道等,第12页,生化反应表,葡,乳,麦,甘,蔗,H,2,S,尿素,靛,大肠,-,-,-,痢疾,-,-,-,-,-,-,伤寒,-,-/+,-,-,变形,-,-,-,-,-,南医微生物实验肥达肠道等,第13页,白喉棒状杆菌:,G,+,一端或两端膨大,排列不规则,常呈栅栏状或英文字母样,如,V,、,W,、,X,等,其 他 细 菌,革兰染色,南医微生物实验肥达肠道等,第14页,Albert染色,观察白喉杆菌异染颗粒,一端或两端,南医微生物实验肥达肠道等,第15页,判别选择培养基 含,0.03%,0.04%,亚碲酸钾血平板,亚碲酸钾血琼脂平板上形成黑色菌落,南医微生物实验肥达肠道等,第16页,Elek,平板,南医微生物实验肥达肠道等,第17页,炭疽杆菌:,G,粗大杆菌,两端平切、排列呈,竹节状,;有荚膜,,芽胞,呈椭圆形,位于菌体中央,南医微生物实验肥达肠道等,第18页,3035,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灰白色粗糙型,菌落,边缘不整齐,在低倍镜下观察呈卷发状,炭疽杆菌培养基,南医微生物实验肥达肠道等,第19页,结核杆菌:罗氏培养基,南医微生物实验肥达肠道等,第20页,厌氧芽胞梭菌,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南医微生物实验肥达肠道等,第21页,破伤风梭菌:庖肉培养基、毒素动物试验,产气荚膜梭菌:血平板(靶样溶血)、庖肉培养基,高层琼脂断裂试验、汹涌发酵试验,肉毒梭菌:,庖肉培养基,南医微生物实验肥达肠道等,第22页,真菌,形态与结构,单细胞真菌 圆形或卵圆形 酵母菌(,yeast),多细胞真菌 菌丝和孢子 丝状菌(,filamentous fungus),交织成团 或霉菌(,mold),二相性(,dimorphic),南医微生物实验肥达肠道等,第23页,真 菌(,fungus),大 分 生 孢 子,南医微生物实验肥达肠道等,第24页,厚 膜 孢 子,南医微生物实验肥达肠道等,第25页,白假丝酵母菌(白色念珠菌),G,+,南医微生物实验肥达肠道等,第26页,新生隐球菌(新型隐球菌)墨汁负染,南医微生物实验肥达肠道等,第27页,真菌培养物,新生隐球菌:表面粘稠,白假丝酵母菌:浓厚酵母气味,南医微生物实验肥达肠道等,第28页,第,6,管 均匀混浊,少许凝集,细菌部分沉于管底,液体半澄清,凝集,呈颗粒状,大部分凝集,液体轻度混浊,凝集块较大,全部凝集,液体澄清,大片凝集块,以出现,凝集血清,最高,稀释倍数为该血清抗体效价,O到达1,:,80,H到达1,:,160,H,甲,或H,乙,到达1,:,80或以上有诊疗意义,结果判断,南医微生物实验肥达肠道等,第29页,血清稀释度,菌液 1:40 1:80 1:160 1:320 1:640,伤寒H,伤寒O,甲副H,乙副H,统计结果,*吸管放桶,试管放锅,南医微生物实验肥达肠道等,第30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