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积存运用。〔共52分〕
1.给以下横线字注音,依据拼音写汉字。〔10分〕
宽 chǎng ( ) 狭zhǎi ( ) 屋yán〔 〕 wǎn ( ) 转 yùn( )酿
一jì( ) 儿 hóu〔 〕咙 黄yùn( ) 高miǎo( ) zhù〔 〕蓄
lìn〔 〕啬 lì〔 〕临 静mì〔 〕 干zàO〔 〕 kē〔 〕巢
duōduō( )( )逼人 芳草如yīn( ) 着〔 〕落 彩棱〔 〕镜 粗犷〔 〕
2、按要求古诗文默写:〔20分〕
〔1〕水何澹澹, 。树木丛生, 。〔曹操《观沧海》〕
〔2〕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 , !〔《诗经 无衣》〕
〔3〕凌余阵兮躐余行, 。 ,援玉枹兮击鸣鼓。〔屈原《 》〕
〔4〕《观沧海》中展示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 ; , 。
〔5〕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名句是: , 。
〔6 〕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 》
〔7〕 ,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 。〔 《蝉》〕
〔8〕默写两句描写冬景的古诗词。 , 。
3.把下面的长句改成三个短句。(可适当增删字数和标点符号,但不能改变原意)(3分)
《西游记》是明代文学家吴承恩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整合再创作的一部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深受读者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欢迎的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
①
②
③
4.下面是新浪网某论坛上一网友的《西游记》人物评价诗,请你从“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人物中任选一人,模仿示例,运用书中情节进行反驳。(4分)
《西游记》人物评价诗
唐三奘,懦夫一个;行者孙,野猴一只;
猪八戒,蠢猪一头;沙和尚,忍者一位。
〔选自“新浪〞某论坛〕
示例:唐三奘带领徒弟,吃尽千辛万苦,历尽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最终从回了真经。何为懦夫!
5. 以下文句,哪一项用字最为精简?〔 〕〔4分〕
(A)人生的际遇好比像似潮水般起起落落
(B)此起彼落的鸟鸣彷佛一场露天音乐会
(C)天空的颜色似乎像是一幅未干的水墨画
(D)串串葡萄焕发着仿佛水晶一般似的光泽
6. “天才是不够恃的,聪慧是不可靠的,顺手拣来的伟大科学发明是不可想象的。〞这段文字最可能是在传达以下哪一个的重要性?〔 〕〔4分〕
(A)务实 (B)机会 (C)想象力 (D)创造力
7.依 次填入以下横线上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山水是自然最生动、最完美的体现。____ _ __
①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②那屹立万年的大山,多像静穆庄重的仁者;
③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
④那欢快流动的江河,多像才华横溢的智者。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③① D.③①④②
二、阅读〔48分〕
8.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10分〕
天净沙•春 〔元〕白朴①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际。
【注】①白朴〔1226-约1306〕元代著名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终身未仕。
〔1〕请用语言表述“断肠人在天际〞一句的朗诵的重音和停连〔朗诵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及其理由。〔4分〕
〔2〕白朴的《天净沙•春》描述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2分〕
〔3〕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和这里的“小桥流水飞红〞,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文言文比较阅读〔20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此石经始禹凿①;河中漱广②,夹岸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假设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假设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其水尚奔浪万寻⑥,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⑦,鼓假设山腾⑧,浚波颓垒⑨,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⑩。
(选自郦道元《河水龙门》)
【注释】①经始:开始。禹:治水的大禹。②广:开阔。③崇深:高深。④捍:捍卫。⑤深:深处。 悸:惊动。魄:心魂。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⑦浑洪:水势浩大。籲〔bi):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⑧ 鼓:鼓荡。山腾:像山腾起。⑨浚〔jùn)波:大的波浪。⑩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9.解释文中加粗的字。〔6分〕
(1)沿溯阻绝〔 ) (2)哀转久绝 〔 〕 〔3〕属引凄异〔 〕
〔4〕自非亭午夜分 (5)河中漱广〔 ) 〔6〕窥深悸魄 ( )
10.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2)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译文:
11. 侧面描写是两文共有的写作手法,请从两文中各找一句,并说说其作用。〔6分)
答:
12. 甲乙两文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4分)
答: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21分)
送春
宗璞
①说起燕园的野花,声势最为浩大的,要数二月兰了。它们本是很单薄的,脆弱的茎,几片叶子,顶上开着小朵小朵简单的花。可是开成一大片,就形成春光中重要的色调。阴历二月,它们已探头探脑地出现在地上,然后忽然一下子就成了一大片。一大片深紫浅紫的颜色,不知为什么总有点模糊。房前屋后,路边沟沿,都让它们占据了,熏染了。看起来,好像比它们实际占的地盘还要大。微风过处,花面起伏,丰富的各种层次的紫色一闪一闪的滚动着,仿佛还要到别处去涂抹。
②没有人种过这花,但它每年都大开而特开。童年在清华,屋旁小溪边,便是它们的世界。人们不在意有这些花,它们也不在意人们是否在意,只管尽情地开放。那多变化的紫色,贯穿了我所经历的几十个春天。只在昆明那几年让白色的木香花代替了。木香花以后的岁月,便定格在燕园,而燕园的明媚春光,是少不了二月兰的。
③斯诺墓所在的小山后面,人迹罕至,便成了二月兰的天下。从路边到山坡,在树与树之间,挤满花朵。有一小块颜色很深,像需要些水化一化;有一小块颜色很浅,近乎白色。在深色中有浅色的花朵,形成一些小亮点儿;在浅色中又有深色的笔触,免得它太轻灵。深深浅浅联成一片。这条路我也是不常走的,但每到春天,总要多来几回,看看这些小友。
④这花开得好放肆!我心里说。我家屋后,一条弯弯的石径两侧直到后窗下,每到春来,都是二月兰的领地。面积虽小,却在尽情抛洒春光。不想一次有人来收拾院子,给枯草烧了一把火,说也要给野花立规矩。次年春天便不见了二月兰,它受不了规矩。野草却依旧猛长。我简直想给二月兰写信,邀请它们重返家园。信是无处投递的,乃特地从四周移了几棵,也尚未见功效。
⑤许多人不知道二月兰为何许花,甚至语文教科书的插图也把它画成兰花的模样。兰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称,品高香幽。二月兰虽也有个兰字,可完全与兰花没有关系,也不想攀高枝,只悄悄从泥土中钻出来,如火如荼点缀了春光,又悄悄落尽。我曾建议一年轻画徒,画一画这野花,最好用水彩,用印象派手法。年轻人交来一幅画稿,在灰暗的背景中只画有一枝伶仃的花,又依照“现代〞眼光,在花旁画了一个破竹篮。
“这不是二月兰的典型姿态。〞我心里评判着。二月兰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千军万马。身躯瘦弱,地位卑下,却高扬的活着,看了让人透不过气来。而它们又不只开得隆重茂盛,尽情尽性,还有持久的精神。这是今春才悟到的。
⑥因为病,因为懒,常几日不出门。整个春天花开花谢,来去匆匆,有的便不得见。却总见二月兰不动声色地开在那里,似乎随时在等候,问一句“你好些吗?〞
⑦又是一次小病后,在园中行走。忽觉绿色满眼,已为遮蔽炎热做准备。走到二月兰的领地时,不见花朵,只剩下绿色连到松墙。好像原有的一大张灿烂的色彩画,现在掀过去了,卷起来了,放在什么地方,以待来年。
⑧我知道,春归去了。
⑨在领地边徘徊了一会儿,忽然意识到二月兰的忠心和执著。从春如十三女儿学绣时,它便开花,直到雨僝风僽,春深春老。它迎春来,伴春在,送春去。古诗云“开到荼靡花事了〞,我是总不知荼靡是个什么样儿,却亲见二月兰猛然消失,是春归的一个征兆。迎春人人欢喜,有谁喜爱送春?忠心的、执著的二月兰没有推托这个任务。
13.文章第①节哪些语句描写了二月兰开花是“声势浩大〞? 这样写是为了什么?〔3分〕
14.第⑤段开头“这花开得好放肆〞一句中,“放肆〞这个词的本意是什么?在这里写出了二月兰怎样的特征?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5分〕
15.本文作者不仅描摹了二月兰的形状,更心得了它的精神,请概括作者心得到二月兰的精神。〔3分〕
16.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6分〕
〔甲〕花和人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摩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宗璞《紫藤萝瀑布》
〔乙〕紫藤萝开得恣肆风流,辉煌灿烂,但又端庄雅淑,耐得寂寞。不管是宏观的飞动闪光的瀑布,或是一朵张帆航行的船舱,都在读者心中造成充满生命的张力
—— 陈素琰《〈宗璞散文选集〉序》
(1) 具体分析甲文与《送春》在写法上的共同特点。〔3分〕
(2) 仿照乙文,为《送春》写一段赏析性文字。〔3分〕
17.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作者在描写二月兰时,用拟人的手法把花儿给写活了,也写出了二月兰张扬的个性,也写出了人与花的情感沟通。
B、“人们不在意这些花,它们也不在意人们是否在意〞,表现了一般人的偏见和二月兰对此的不在意。
C、作者否定一位年轻画徒对二月兰的刻画,在文章中起到反衬作用,更特别了二月兰“高扬着活力〞的形象。
D、二月兰是作者的所咏之物。咏物之作不仅在于描摹事物的性状,更在于心得物的精神,寄托作者的理想。本文正是这样的一篇佳作。
参照答案:
1.宽敞 狭窄 屋檐 婉转宛转 酝酿 一髻儿 喉咙 黄晕 高邈 贮蓄 小气 莅临 静谧 干燥 窠巢 咄咄逼人 芳草如茵
2 .〔1〕山岛竦峙 百草丰茂 〔2〕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3〕 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 国殇 〔4〕 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6〕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7〕垂緌饮清露 非是藉秋风 〔8〕冬景的诗
3.《西游记》是一部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深受读者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欢迎。这是明代文学家吴承恩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整合,再创作的。
4.示例一:孙悟空号称齐天大圣,闹天宫,斗如来,降妖伏魔,历尽艰险,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敢称英雄!示例二:猪八戒云栈洞大战悟空,对唐僧、悟空的话言听计从,忠心耿耿,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何为蠢猪!。示例三:沙和尚武艺高强,不畏强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哪是忍者!〔不设统一答案。表达应符合人物形象。故事情节1分,反驳1分〕
7 C
8.〔1〕参照:“断肠人〞与“在天际〞之间停顿。“断肠人〞与“天际〞要重读,“人〞和“涯〞要拖一点音。〔语调低落悲伤。〕因为这样处理可以特别作者漂泊在外的伤感之情,有助于表现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深。
〔2〕白朴的《天净沙 春》描述出了一幅春风和煦、暖阳明媚、花落燕舞、风物润泽的春景图。
〔3〕〔潺潺流淌的小溪在小桥下淙淙作响,落英在微微的春风中静悄悄地飘落。〕抒发了白朴在明媚春光里的陶醉、喜悦、惬意之情。马诗 “小桥流水人家〞,浮现一派清雅、安适的美好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反衬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得孤独凄凉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4分〕
9. (1)逆流而上 〔2)消失 〔3)连接 〔4〕如果 〔5〕冲击,冲荡 〔6)看,望
评分标准:4分。每空1分,第〔4)空答“偷看〞不给分。
10.〔1〕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长风,也不如它快。
〔2〕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
评分樯准:4分。每句2分,第一句扣住“奔〞、“疾〞翻译,译错一字扣1择,语句通顺即可;第二句扣住“素〞、“云〞翻译,译错一字扣1分,语句通顺即可。
11.甲文: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作用:特别山的高峻、连绵。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作用:特别水的湍急。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目沾裳〞 作用:特别三峡秋景的萧瑟、凄凉的特点。
乙文:①“往来遥观者,常假设雾露沾人,窥深悸魄。〞 作用:特别水流急,水雾大。
① “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作用:特别水的湍急。
评分标准:4分。例句2分,作用2分。
12.答案示例:①相同点:两文中的水都有急、大的特点。
不同点:甲文中除了写出夏水急、大的特点外,还写出了春冬之水清静〔清澈〕的特点。
评分标准:4分。相同点2分,扣住“急〞“大〞两个特点即可;不同点2分,扣住“清〞的特点即可 参照译文: 传说中这块石头当时是大禹所凿,河疲乏被水冲击而变得开阔,两岸高深,倾斜的山崖像是返过来保卫着河水,庞大的石头居高临下,好像要坠落下来却又倚靠在山崖上。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确实是这样!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愤慨的赑〔古时一种动物〕,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
13、〔1〕“忽然一下子就成了一大片〞, 〔1分〕“房前屋后,路边沟边,都让它占据了,熏染了〞 〔1分〕。〔2〕展现了二月兰开花的动态和不可阻拦的力量〔写出二月兰的蓬勃等均可〕。〔1分〕
14、本意是轻率任意,毫无顾忌,含有贬义。〔1分〕这里指二月兰开花开得多,开得热闹,开得自由自在。〔1分〕表达出作者欣赏和赞美的感情。〔1分〕
15、一般平凡,〔1分〕忠心执著〔1分〕
16、〔1〕写法上都运用了借物寓理的写法。〔1分〕甲文通过紫藤萝寄寓作者对待生命的态度〔1分〕。《送春》通过对二月兰的描述,心得它平凡、忠心、执著的精神,寄托作者的理想。〔1分〕
〔2〕二月兰虽是一种一般的野花,却开得声势浩大,又遵守自己的岗位,伴春而来,送春而去,〔1分〕所有读她的人都会敬佩她的忠心和执著。〔1分〕
17、B〔2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