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考预测题库(夺冠系列)
单选题(共1500题)
1、小菲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我们作为公民虽然认可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但是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以及大多数公民的要求而相应的改变。根据柯尔伯格的理论。小菲处于道德发展的()。
A.前习俗水平阶段
B.习俗水平阶段
C.后习俗水平阶段
D.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答案】 C
2、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具有预见性
B.专家型教师有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
C.专家型教师往往较注意课堂的细节
D.专家型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策略
【答案】 C
3、通常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是指( )。
A.群体凝聚力
B.课堂气氛
C.群体规范
D.课堂人际关系
【答案】 B
4、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是( )
A.演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讨论法
【答案】 B
5、教师主导作用的正确和完全的实现,其结果必然是( )。
A.学生主动性的丧失
B.教师主动性的实现
C.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
D.造成学生的被动
【答案】 C
6、韩娥唱歌之后,她的歌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是( )
A.形象记忆
B.运动记忆
C.情绪记忆
D.语词逻辑记忆
【答案】 A
7、2013年单项选择:“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思想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连贯性原则
D.—致性原则
【答案】 B
8、教师通过协调课堂中的各种关系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 )。
A.课堂凝聚力
B.课堂气氛
C.课堂控制
D.课堂管理
【答案】 D
9、(2021年下半年真题)关于影响人的发展因素问题,曾出现过“生而知之"的"天才论"这种理论属于
A.教育万能论
B.环境决定论
C.遗传决定论
D.主观决定论
【答案】 C
10、小吴、小李、小赵是三个要好的朋友,三个人在学习上都很认真刻苦.但是三个人对于“为什么要好好学习”的想法却不太一样。小吴认为自己认真学习是为了得到家人与老师的认可与表扬,小李认为自己好好学习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小赵认为自己好好学习获得好的成绩而在班级中更有地位。那么,小吴、小李、小赵的学习动机分别是()。
A.附属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认知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答案】 C
11、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特殊能力,能力的这种差异是属于( )。
A.能力的量的差异
B.能力的质的差异
C.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D.能力发展速度的差异
【答案】 A
12、人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认识它,并用词语把它标出来,这是知觉的()。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答案】 C
13、“狼孩”的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营养
B.遗传因素
C.狼的影响
D.缺乏社会性刺激
【答案】 D
14、老师问:“一张桌子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张冬不假思索地回答:“三个角。”老师又问:“还有其它答案吗?”张冬想了想,没有回答出来。这表明张冬在解决问题时受到哪种因素的影响?( )
A.功能固着
B.原型启发
C.心理定势
D.垂直迁移
【答案】 C
15、解锁密码箱时,每一位密码都有10个数字,那么把所有数字组合一个个进行尝试,直到找到打开密码箱的正确密码。这一过程是在采用()解决问题。
A.算法式
B.手段-目的分析法
C.爬山法
D.逆向搜索法
【答案】 A
16、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在皮亚杰所描述的( )阶段表现得最为明显。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答案】 B
17、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在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 )
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效度
【答案】 D
18、一名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0岁,实际年龄是8岁,他的比率智商是( )
A.80
B.100
C.120
D.125
【答案】 D
19、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是( )
A.群众性活动
B.个别活动
C.小组活动
D.学科活动
【答案】 C
20、《学记》中“不陵节而施”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是( )
A.因材施教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答案】 B
21、学生中心课程理论基本主张不包括( )
A.经验论
B.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论
C.课堂为中心的课本论
D.课程组织的心理顺序论
【答案】 C
2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婴儿绕行茶几以取得其后面的玩具,不再仅从茶几下爬过。这时的婴儿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 A
23、 根据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构成个体独特性的重要特质属于()。
A.首要特质
B.中心特质
C.根源特质
D.共同特质
【答案】 B
24、“没有查出病就是健康”实质上忽视了人的( )。
A.生理健康
B.生理卫生
C.心理健康
D.身体健康
【答案】 C
25、新课程认为,教师是教材的( )
A.开发者
B.执行者
C.引导者
D.照搬者
【答案】 A
26、2013年单项选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数学的实地测算、地理的地形测绘、生物的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这属于下列哪一种教学方法()
A.实验法
B.参观法
C.演示法
D.实习作业法
【答案】 D
27、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 )
A.0.25秒~4秒
B.0.2秒~0.5秒
C.2秒~l分钟
D.5秒~2分
【答案】 A
28、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可分为()
A.新授课与巩固课
B.单一课和综合课
C.技能课与检查课
D.活动课与理论课
【答案】 B
29、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倡的“国际理解教育”,实质上体现了20世纪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即()。
A.多元主义价值观
B.知识主义价值观
C.精英主义价值观
D.主体教育
【答案】 A
30、下列不属于课堂情境结构的是()
A.班级規模的控制
B.课堂常规的建立
C.课堂纪律
D.学生座位的分配
【答案】 C
31、()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类。
A.布鲁姆
B.奥苏伯尔
C.加涅
D.皮亚杰
【答案】 A
32、中学生晓华喜欢帮助有困难的人,他认为其他同学与他—样也喜欢帮助有困难的人。( )
A.退行
B.投射
C.升华
D.文饰
【答案】 B
33、“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创立者是( )。
A.马卡连柯
B.巴班斯基
C.赞可夫
D.凯洛夫
【答案】 B
34、有关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属于德育内容中的( )。
A.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答案】 A
35、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的三个特征是(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答案】 D
36、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这表现出哪种情绪状态?( )
A.表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答案】 B
37、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学目标
D.课程目标
【答案】 B
38、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 )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认识活动
D.实践活动
【答案】 D
39、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B.替代经验
C.言语暗示
D.情绪唤醒
【答案】 A
40、2012年单项选择:学生能理解并接受他人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同时将这些特点纳人自己价值体系。说明品德发展达到()
A.服从阶段
B.依从阶段
C.认同阶段
D.内化阶段
【答案】 D
41、吃了糖后再吃桔子会觉得桔子更酸是因为味觉的( )
A.适应
B.对比
C.感觉后效
D.感受性
【答案】 B
42、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 )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课外活动
【答案】 B
4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表明教育具有( )。
A.永恒性
B.依附性
C.时代性
D.独立性
【答案】 A
44、在小组讨论中,关于什么是道德行为培养的关键,同学们有下列四种不同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A.形成良好的道德意志
B.形成良好的道德环境
C.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
D.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答案】 D
45、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提出“泛智”思想的教育家是( )
A.卢梭
B.夸美纽斯
C.杜威
D.赫尔巴特
【答案】 B
46、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答案】 C
47、“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体现了( )的观点。
A.内发论
B.外铄论
C.辐合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答案】 A
48、学校作业越难,学习就越有效。有了这样的训练,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受益无穷。这体现的是( )的基本观点。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概括说
D.奥苏伯尔的认知观
【答案】 A
49、马卡连柯说:“公社的教育方针概括地说。就是建立合理的集体.建立集体对个人的合理的影响。”与之相对应的德育原则是()。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答案】 D
50、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最基本的需要是(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尊重需要
【答案】 A
51、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 )
A.孔子
B.昆体良
C.杜威
D.赫尔巴特
【答案】 A
52、小明在学习了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虎是哺乳动物之后,得出虎是胎生的这一判断。小明的这种思维形式是( )
A.抽象概念
B.关系判断
C.归纳推理
D.演绎推理
【答案】 D
53、提出在“学科结构”基础上的“发现学习”的是( )。
A.布鲁纳
B.马斯洛
C.裴斯泰洛齐
D.迪尔凯姆
【答案】 A
54、德育方法有很多,其中,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以下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答案】 D
55、初中生小黄热爱班集体,学习认真,对自己要求严格,小黄的这种性格特征属于(?)
A.A态度特征
B.B理解特征
C.C情绪特征
D.意志特征
【答案】 A
56、()认为,个体对环境做出的适应性变化是一种内部结构的积极建构过程。
A.维果茨基?
B.埃里克森?
C.弗洛伊德?
D.皮亚杰
【答案】 D
57、谭老师为了在班级上采取分组方式进行教学,在新学期第一堂课就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学科测试,并将学科测试的结果作为分组的重要依据。谭老师的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个体内差异评价
【答案】 A
58、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发散思维
B.形象思维
C.逻辑思维
D.抽象思维
【答案】 A
59、根据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学生闻老师呵斥而畏惧,见试卷获满分而欣慰”属于( )
A.信号学习
B.刺激一反应学习
C.连锁学习
D.言语联结学习
【答案】 A
60、个体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体现了身心发展的( )特征。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 A
61、提出通过集体、在集体中进行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
A.苏霍姆林斯基
B.马卡连柯
C.赞可夫
D.凯洛夫
【答案】 B
62、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是()
A.癸卯学制
B.壬子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答案】 D
63、班级管理的中心工作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培养班集体
C.建立学生档案
D.班主任工作计划
【答案】 B
64、需要层次论指出,人最高级的需要是()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归属与爱的需要
【答案】 C
65、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 )。
A.文化知识教育
B.艺术教育
C.读、写、算教育
D.军事体育教育
【答案】 D
66、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
A.布置作业
B.检查作业
C.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
【答案】 C
67、()强调“废除教师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A.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B.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 D
68、中学生小王最近迷上了一款网络游戏,他每天都把大量的时候花在游戏上,有时候甚至一天都不吃饭不睡觉。小王的症状属于()。
A.强迫症
B.网络成瘾
C.抑郁症
D.焦虑症
【答案】 B
69、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要求,规定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是( )。
A.教育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方针
D.教育策略
【答案】 C
70、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答案】 A
71、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的作用是( )。
A.可能性
B.影响作用
C.决定作用
D.外在作用
【答案】 C
72、分析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属于问题解决的( )阶段。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验证假设
【答案】 B
73、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不能决定他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的( )才能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答案】 C
74、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是( )。
A.教学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学计划
D.教学策略
【答案】 A
75、最早倡导教育实验并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个名称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齐
C.梅依曼
D.洛克
【答案】 C
76、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 )的职业。
A.自然化
B.现实化
C.社会化
D.自由化
【答案】 C
77、“你是个文静的孩子,学习认真,能独立思考,语言表达能力很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属于( )。
A.前置评价
B.即时评价
C.量化评价
D.质性评价
【答案】 D
78、苏格拉底问答法的第三步是( )
A.定义
B.讽刺
C.助产术
D.启发
【答案】 C
79、“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做法主要反映了哪一徳育过程规律( )
A.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答案】 A
80、托尔曼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是()
A.期望
B.强化
C.动作
D.完形
【答案】 A
81、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记住教学内容,教师经常会传授给学生一些记忆方法,如把材料缩简成歌诀等,这称为( )。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时间管理策略
【答案】 C
82、某教师上一堂诗歌欣赏课,学生要求逐字解释,老师就请学生一一解释并加人探讨。但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老师激发学生讨论。科代表说不同的版本是会有不一致的解释,有分歧是允许的。”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
A.单向性
B.双向性
C.多向性
D.成员性
【答案】 B
83、如果一个人情绪消极,对生活感到全无乐趣,觉得自己的活动没有价值。这种人患有( )。
A.焦虑症
B.抑郁症
C.强迫症
D.恐怖症
【答案】 B
84、初二(3)班的许多学生在一次英语考试中成绩都不是很理想,情绪低落。班主任为了缓解这种气氛。带领学生去溜冰,学生在一次次的跌倒后又一次次地站起来,丝毫没有沮丧。班主任借机告诉学生:“学会溜冰尚且经历无数次的摔倒才能成功,更何况复杂的学习呢”于是学生们又信心十足地投入学习中。班主任主要运用了哪种德育方法()
A.榜样示范法
B.实际锻炼法
C.道德修养法
D.品德评价法
【答案】 B
85、韩娥唱歌之后,她的歌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是( )
A.形象记忆
B.运动记忆
C.情绪记忆
D.语词逻辑记忆
【答案】 A
86、“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体现了()的观点。
A.内发论
B.外铄论
C.辐合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答案】 A
87、新课程改革以来,不少中学把“档案袋评价”作为评价学生的方式之一,这种评价属于(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标准性评价
【答案】 B
88、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归之为缺失需要与成长需要两大类。下列不属于缺失需要的是( )。
A.安全需要
B.归属需要
C.尊重需要
D.审美需要
【答案】 D
89、小红性格活泼开朗,兴趣广泛,对老师同学彬彬有礼,任班干部期间也能尊重他人,团结同学,富有合作精神,她的家庭教养方式最可能是( )。
A.专制型
B.放纵型
C.民主型
D.集体型
【答案】 C
90、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答案】 B
91、教师进修提高最经常、最普遍的形式是( )。
A.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在本校组织的活动中学习提高
B.参加函授、电大课程学习
C.参加自学考试
D.脱产学习
【答案】 A
92、教师教学反思最主要的研究视角是( )
A.以回顾学生的视角进行反思
B.通过约请同事、专家观察自己的教学
C.通过阅读理论文献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D.以教师的视角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答案】 D
93、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人格结构的最基本的层次是()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潜意识
【答案】 A
94、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答案】 D
95、下列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
C.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答案】 A
96、“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在漫长一生中所接受的各种训练和培养的综合”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A.全民教育思想
B.终身教育思想
C.特殊教育思想
D.精英教育思想
【答案】 B
97、( )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所提出的课题和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A.实践活动法
B.实验法
C.发现法
D.参观法
【答案】 C
98、奥苏伯尔提出的( )认为,遗忘是知识的组织和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当人们学到了更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之后,就可以以此来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简化,从而减轻记忆负担。
A.消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压抑说
【答案】 C
99、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 )
A.白板说
B.在做中学
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
【答案】 C
100、(2020年真题)班主任王老师在“每月一星”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王老师运用的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实际锻炼法
C.品德评价法
D.情感陶冶法
【答案】 C
101、“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是出自洛克的(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答案】 B
102、 晓红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总是从多种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力求—题多解。小红的思维方式属于( )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
D.具体思维
【答案】 B
103、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具有预见性
B.专家型教师有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
C.专家型教师往往较注意课堂的细节
D.专家型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策略
【答案】 C
104、小铭在填报志愿时对林老师说“我希望长大后能成为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连续性
B.广延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答案】 D
105、1939年,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茨基
【答案】 A
10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成长离不开教育,由此看来,在学生品德教育中,要做到()。
A.知行统一
B.渗透熏陶
C.集体性
D.一致性
【答案】 B
107、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答案】 B
108、( )指出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A.奥苏伯尔
B.卡特尔
C.霍兰德
D.斯普兰格
【答案】 B
109、否定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无能为力的理论是()
A.教育万能论
B.教育无用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教育个人本位论
【答案】 B
110、王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善于采用各种教学策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反映了王老师的哪一方面能力突出?( )
A.教学操作
B.教学归因
C.教学迁移
D.教学反思
【答案】 A
111、与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的强、平衡、灵活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答案】 B
112、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 )对教育学的独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于162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
A.赫尔巴特
B.凯洛夫
C.保罗?朗格朗
D.培根
【答案】 D
113、某中学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快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并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这种做法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
B.情感陶治
C.实际锻炼
D.榜样示范
【答案】 D
114、讲授法的缺点在于()。
A.不利于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B.不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C.容易束缚学生,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D.不利于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
【答案】 C
11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 )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A.提高质量
B.德育为先
C.促进公平
D.改革创新
【答案】 C
116、小伟的妈妈正在准备晚饭,小伟放学回家刚进家门就闻到家中阵阵饭菜的香味儿,可是过了一会儿小伟就闻不到了。这种现象属于感觉的()。
A.适应
B.联觉
C.统合
D.对比
【答案】 A
117、在集体发展的几个阶段中,集体真正成为教育手段的阶段是( )。
A.集体形成初始阶段
B.集体形成正规化阶段
C.集体发展趋于成熟发展阶段
D.健全班集体形成时期
【答案】 C
118、颜回评价孔子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句话说明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应遵循()的原则。
A.因材施教
B.说理疏导为主和纪律约束相结合
C.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D.在集体中进行教育
【答案】 B
119、当一个人听到亲人去世的消息时,拒绝相信此事,以减少心灵上的痛苦。这是防御机制中的( )
A.压抑
B.否认
C.文饰
D.代偿
【答案】 B
120、与“口服心服”“口服心不服”两种心理现象相对应的是( )
A.真从众,不从众
B.真从众,权宜从众
C.权宜从众,不从众
D.权宜从众.从众
【答案】 B
121、乐曲《茉莉花》不论用哪种乐器演奏,我们都能识别出来,这种现象属于( )。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恒常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整体性
【答案】 B
12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B.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C.发展性评价
D.转变旧的学习方式
【答案】 B
123、学生小李在公共场合讲话的时候,总是脸红、发抖、声音发颤甚至口吃,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种心理症状是()。
A.抑郁症
B.强迫症
C.焦虑症
D.社交恐惧
【答案】 D
124、某学生背一段课文读了6遍刚好成诵,若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连续再读( )
A.6遍
B.5遍
C.4遍
D.3遍
【答案】 D
125、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这是“因材施教”一词的来源。“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互补性
C.差异性
D.阶段性
【答案】 C
126、道尔顿制的首创者是( )
A.克伯屈
B.伯克赫斯特
C.道尔顿
D.布鲁纳
【答案】 B
127、教学原则是依据( )制定的。
A.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B.教育部颁布的文件
C.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
D.教学目的
【答案】 C
128、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后勤工作
B.管理工作
C.教学工作
D.科研工作
【答案】 C
129、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的作者是( )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杨贤江
D.晏阳初
【答案】 C
130、下列有关感觉的表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感觉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
B.感觉是认识的起点
C.感觉是人脑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D.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答案】 C
131、卢梭从自然教育观出发,提出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观属于( )。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宗教本位论
D.自然本位论
【答案】 B
132、(2021年下半年真题)于老师在讲台上把一张纸揉成团,把另一张纸烧成灰,由此让学生来理解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于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参观法
【答案】 B
133、在教育目标的分类中,美国教育学心理学家布鲁姆就学生学习结果划分的三大领域是()
A.知识,技能和技巧
B.知识,理解和应用技能
C.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D.认知、应用和评价功能
【答案】 C
134、按照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化水平,可以把学习迁移分为( )。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B.正迁移与负迁移
C.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答案】 A
135、小华最近遇到了一些困难,心理辅导老师引导他梳理了错误观念,使其形成了正确的认识,解决了问题。小华所接受的这种心理辅导方法是( )。
A.行为分析法
B.合理情绪疗法
C.系统脱敏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
【答案】 B
136、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普通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方式是()
A.以分科课程为主
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
C.以综合课程为主
D.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结合
【答案】 A
137、中学生晓楠极端争抢好胜,性格急躁,富有竞争意识,外向,常常处于紧张状态,很难使自己放松,小楠的人格属于( )。
A.A型人格
B.B型人格
C.C型人格
D.D型人格
【答案】 A
138、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判断行为对错时,是( )。
A.从主观责任向客观责任发展
B.从客观责任向主观责任发展
C.从他律向自律发展
D.从自律向他律发展
【答案】 B
139、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康德
D.洛克
【答案】 C
140、“万物皆备于心”“人的心中自有浩然之气”表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观点。
A.外铄论
B.内发论
C.实践主体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答案】 B
141、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其核心为(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需要
【答案】 C
142、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给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 ),它具有强制性。
A.创新教育
B.素质教育
C.义务教育
D.家庭教育
【答案】 C
143、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中,以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为主要内容和任务的是(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答案】 B
144、吃了糖后再吃桔子会觉得桔子更酸,这是因为味觉的()
A.适应
B.对比
C.感觉后效
D.感受性
【答案】 B
145、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区别于人类一般认识的特点是()
A.主动性、阅读性和引导性
B.探索性、间接性和引导性
C.间接性、引导性和简洁性
D.间接性、引导性和复杂性
【答案】 C
146、认为人的心灵如同A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持这种观点的教育家是()。
A.卢梭
B.杜威
C.福禄贝尔
D.洛克
【答案】 D
147、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属于()
A.组织策略
B.监视策略
C.调节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答案】 C
148、在德育内容的选择依据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德育目标
B.生产力水平
C.时代特征
D.文化传统
【答案】 A
149、冷水刺激皮肤后,微温的水就会感到热;吃苦药之后喝口白开水也觉得有甜味,这些现象为( )。
A.感觉的相互作用
B.继时对比
C.异时对比
D.同时对比
【答案】 B
150、董老师总是希望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满足学生与被爱的需要。董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哪种课堂取向?( )
A.建构取向
B.行为取向
C.认知取向
D.人本取向
【答案】 D
151、琳琳看到同桌小钟由于学习认真努力而得到各科老师的一致好评后也暗自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争取获得老师家长的表扬,这种影响对琳琳来说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替代强化
D.直接强化
【答案】 C
152、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因材施教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答案】 C
153、学习策略的核心是( )。
A.计划性
B.规则
C.方法
D.监控
【答案】 A
154、张老师课前宣布:“今天讲的课非常重要,讲完后当堂进行测验。”随后学生们精神抖擞,全神贯注地投入听课,课堂秩序井然,这种情况下形成的纪律属于(?)。
A.自我促成的纪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