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5年高考生物解密之多选题.docx

上传人:鱼** 文档编号:10120013 上传时间:2025-04-22 格式:DOCX 页数:210 大小:1.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年高考生物解密之多选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0页
2025年高考生物解密之多选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5 年高考生物解密之多选题 一.多选题(共 25 小题) (多选)1 .在出芽酵母中,液泡和线粒体之间存在功能上的联系。ATP 水解酶(V - ATPase)可维持液泡 酸化,液泡酸化受阻会导致液泡内外氨基酸水平发生变化,尤其是半胱氨酸(Cys)在液泡外的积累会 通过氧化应激作用损伤 ISCs(Fe - S),进而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具体机制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 ( ) A .液泡酸化受阻会导致线粒体内葡萄糖的分解速率下降 B .Cys 进入液泡的方式需要利用液泡膜两侧的 H+梯度势能 C .V - ATPase 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将 H+转运进液泡 D .在液泡酸化受阻的酵母菌细胞中,线粒体自噬可能会增强 (多选)2.赤霉素(GA)和蓝光刺激都会影响植物下胚轴伸长。GA 与赤霉素受体(GID1)结合后,GID1 与细胞核内的 D 蛋白结合,促进 D 蛋白降解和下胚轴伸长。隐花色素 1(CRY1)是植物感受蓝光的受 体,介导蓝光抑制下胚轴伸长。相同强度蓝光刺激下,CRY1 突变体植株中 D 蛋白的降解速率较野生型 植株快。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 A .D 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 B .D 蛋白对下胚轴细胞伸长基因的表达有促进作用 C .推测野生型植株在黑暗中的 D 蛋白降解速率比蓝光刺激下的慢 D .相同强度蓝光刺激下,CRY1 突变体植株下胚轴生长速率较野生型植株快 (多选)3 .PE(聚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塑料,通过磨损和风化等形成尺寸微小的微塑料,微塑料 不可降解且难回收,积累于生物及环境中。本实验欲从泰山南侧土壤中分离筛选微塑料降解菌。下列有 关叙述正确的是 ( ) 1 A .本实验所用的土样应从塑料垃圾较多的土壤中获取 B . ①②③中所用培养基是以PE 微塑料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 C .用未接种的培养基作对照,可证明选择培养基有选择作用 D .图示方法可分离得到单菌落,进行计数后可估算出土样中活菌数 (多选)4 .如图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示意图,复合体 Ⅰ ~Ⅳ为电子传递系统,F0F1 为相关膜蛋白。据 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若抑制 NADH 脱氢酶的活性,会导致 ATP 合成量减少 B .线粒体内外膜间隙的 pH 高于线粒体基质 C .图中 ATP 的合成所需能量来自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D .F0F1 蛋白的作用是催化和运输 (多选)5 .甲图是某二倍体动物(性染色体组成为 XY)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和核 DNA 数关系,① ~ ⑤为不同细胞,乙图是不同细胞分裂时期染色体与核 DNA 数目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 甲图中①细胞处于乙图EF 段,一定含有 Y 染色体 B . 甲图中②细胞中已没有完整的染色体组 C . 甲图中③细胞只能处于乙图 AB 段 D . 甲图中⑤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对数最多 (多选)6 .PDCD5 是一种同肿瘤细胞生长及凋亡密切相关的蛋白质。研究者通过慢病毒载体构建了稳定 过量表达 PDCD5 的人表皮癌细胞 A431 细胞株,并对该细胞株的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情况 2 进行了研究,结果分别如图 1 、图 2 和图 3 所示,同时验证了PDCD5 在肿瘤生长过程中通过改变 p53 基因表达量(p53 蛋白能够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发挥其作用。已知细胞分裂间期分为 G1(DNA 合成 前期)、S(DNA 合成期)、G2(DNA 合成后期),M 为分裂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对照组为导入空载体的人表皮癌细胞 A431 细胞株 B .PDCD5 是通过影响 DNA 复制来抑制细胞增殖 C .实验组 A431 细胞中p53 蛋白的量较对照组要高 D .PDCD5 会使实验组的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提高 (多选)7 .NAD+作为线粒体呼吸链上代谢过程的重要底物,其过度消耗将会影响到线粒体氧化呼吸和 ATP 合成等细胞生物学功能。已知 NAD+ 的合成场所是细胞质基质,通过线粒体膜需要借助特殊的转运 蛋白 TF - H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催化 O2与 NAD+反应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 B .TF - H 缺失的细胞表现出耗氧量下降及 ATP 生成量减少 C .NAD+ 的水平下降,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速率均受影响 D .通常情况下,动物和植物无氧呼吸过程中会有 NADH 的积累 (多选)8 .科学家在长白山地区稻田周围种植芋头,芋头种植除具有良好的收成外,硕大的芋叶对青蛙、 泥鳅有很好的遮阴和驱避害虫作用,结合频振灯诱杀、自然天敌昆虫和青蛙的害虫捕杀,很好地形成了 “ 四周种芋头、空中频灯诱、禾间天敌吃、禾下养蛙鳅 ”的共养体系。如图为该共养体系的能量流动示 意图,字母代表能量值,其中 a2 、b3 、d1 、d2表示同化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 .该共养体系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 .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0% C .该共养体系内信息沿营养结构单向传递 3 D .该共养体系突出体现了整体、协调等原理 (多选)9 .S 品系家蚕是人工构建的家蚕品系,构建过程如图。图中 a 、b 为隐性致死基因,呈连锁状态 的基因间无互换。Os 基因控制油蚕,蚕体透明,可用于家蚕的筛选。S 品系家蚕可作种蚕和普通蚕(非 油蚕)杂交,用于家蚕的制种。通常,雄蚕食桑叶少且蚕丝质量好,因而蚕农喜欢只养雄蚕。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 A .构建 S 品系家蚕过程中只发生了基因突变 B .S 品系家蚕的基因型有 3 种 C .S 品系雄蚕作种蚕时,子代全为雄蚕 D .S 品系雌蚕作种蚕时,子代应去除油蚕 (多选)10 .“醉氧 ”(也称低原反应)是指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重返平原居住后会再次发生不适 应,从而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血红蛋白、乳酸和氧气等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 .醉氧是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的结果 C .患者发生严重腹泻后,补充水分的同时要注意补充无机盐 D .醉氧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多选) 11 .如图表示细胞周期中的部分监测点,其中E2F 是一种转录因子,Rb 是一种能控制细胞分裂 开关作用的蛋白质。当 Rb 和 E2F 结合时,E2F 不能发挥作用,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S 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核 DNA 含量与 G1期相同 B .若检测低温处理的细胞是否发挥作用,可检测监测点 4 4 C .检验点 5 可检测染色体的着丝粒与纺锤丝是否正确连接 D .若 Rb 基因发生突变,可引发细胞增殖失控 (多选)12 .图 1 是与膝跳反射有关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①~⑧表示细胞或结构),图 2 表示膜电位变化 曲线。发生膝跳反射时,屈肌①舒张,伸肌⑥收缩。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 ) A .在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 ②⑤均为传出神经 B . ④为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可被⑦释放的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 C .膝跳反射过程中, ⑤位置的膜电位变化曲线为甲曲线, ③④位置为丙曲线 D .膝跳反射过程中,A 处 Na+通道的开放可能是由细胞膜内外电位差改变引起的 (多选)13 .从基因型为 AaXBY 的果蝇体内取出 1 个细胞,将 A 和a 分别用绿色和红色荧光标记后,测 定其染色体和核 DNA 含量,所得数据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某个时期 B .若该细胞未发生突变,此时细胞中应有 2 个绿色和 2 个红色荧光点 C .若该细胞能继续分裂,其子细胞中的荧光点为 2 绿或 2 红 D .若该细胞中只有一个红色荧光点,一定是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 5 (多选)14 .下丘脑 - 腺垂体 - 靶腺轴调节系统调控模式如图所示。在此系统中,激素的作用具有“等级 性 ”,“上位 ”激素对“下位 ”内分泌细胞具有调节作用,“下位 ”激素对“上位 ”内分泌细胞活动也具 有调节作用, 以维持机体激素调节的稳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该调节系统体现了中枢神经系统对内分泌系统的直接控制 B .图中①②③处均表示负反馈,是维持激素分泌稳态的基本调节方式 C .腺垂体分泌的促激素可以作用于甲状腺、性腺、胰岛等靶腺而发挥调节作用 D .切除实验动物的靶腺后,下丘脑调节肽和促激素的分泌量均增加且仍有调节作用 (多选)15 .通过植物细胞工程对光果甘草进行培养以获得药物甘草西定,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 错误的有 ( ) A .过程③通常先在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例高的培养基中培养 B .过程④常用射线或化学物质处理即可获得大量所需的突变体植株丙 C .所得三种植株中乙和丙的遗传信息与甲相同,植株丁和甲是同一物种 D .过程⑥中甘草西定可通过植物细胞培养获得,应将愈伤组织细胞悬浮培养 (多选)16 .铁蛋白是人体几乎所有细胞中用于储存多余 Fe3+的蛋白,铁蛋白合成的调节与游离的 Fe3+、 铁调节蛋白、铁应答元件等有关。调节机制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6 A .图中色氨酸对应的基因编码链的碱基序列为 TGG B .铁应答元件是位于起始密码上游的特异性双链mRNA 序列 C .Fe3+浓度低时,因为影响了转录过程导致合成铁蛋白受阻 D .成熟mRNA 和转运 RNA 在结构上的区别之一是不含有氢键 (多选)17.应激是指各种紧张性刺激物(应激原)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应激时人体代谢明显加快, 如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每日能量需求是正常人的 2.5 倍。人体在应激时的部分物质代谢变化调节过程如图 所示,图中“ ↑ ”表示过程加强,“ ↓ ”表示过程减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应激过程中,激素 A 的含量会下降 B .交感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可引起肾上腺髓质细胞膜上的 Cl - 通道开放 C .激素 B 与糖皮质激素在血糖调节中具有协同作用 D .大面积烧伤时,患者的尿液中可能出现一定量的葡萄糖 (多选)18.心肌细胞兴奋时,心肌细胞膜上 L 型 Ca2+通道开放,少量 Ca2+进入细胞并打开内质网上 Ca2+ 释放通道(RYR),大量 Ca2+进入细胞质可引起心肌收缩。收缩后,心肌细胞膜上 Na+ - Ca2+交换体(NCX) 和内质网上 Ca2+泵将 Ca2+从细胞质回收,心肌舒张。舒张后,L 型 Ca2+通道开放,Ca2+再次进入细胞 7 质引起心肌收缩,这样周而复始地维持心肌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L 型 Ca2+通道运输 Ca2+时,不与 Ca2+结合,构象也不发生改变 B .内质网膜上 RYR 既有运输 Ca2+的功能,又有识别 Ca2+的功能 C .Ca2+进入内质网或出细胞膜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但驱动能量不同 D .若对心肌使用 Na+ - K+泵抑制性药物,则心肌收缩能力下降 (多选) 19 .当 T 细胞成熟时,会在其表面表达两种类型的受体分子(CD4或 CD8),根据是否表达 CD4 或 CD8 ,T 细胞分为T 细胞和T 细胞,T 细胞识别抗原呈递细胞(APC)表面呈递的抗原 后活化,开始进行分裂、分化;T 细胞识别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表面的抗原后活化,进行分裂、 分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T 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为胸腺,发挥作用的场所主要为脾、淋巴结和扁桃体 B .T 细胞活化后,可分泌细胞因子,促进T 细胞的增殖分化 C .活化后的T 细胞能够攻击靶细胞,使其凋亡 D .抗原呈递细胞包括 B 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依靠膜上转运蛋白的作用摄取抗原 (多选)20 .如图为某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基因检测发现致病基因d 有两种突变形式,记作 dA 与 dB 。 Ⅱ1 还患有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性染色体组成为 XXY)。不考虑新的基因突变和染 色体变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 .正常情况下, Ⅱ1 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和猫叫综合征患者相同 B .致病基因d 有两种突变形式 dA 与 dB ,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C . Ⅱ1 性染色体异常,是因为 Ⅰ1 减数分裂 Ⅰ 时 X 染色体与 Y 染色体不分离 D . Ⅱ3 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子女患有该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概率是 (多选)21 .经常受到接触性刺激的植物常表现为叶色深绿、茎秆粗壮、对病虫害抗性增强、生长发育迟 缓等现象,称为接触性形态建成。接触性形态建成与激素 X 含量降低有关,具体调节机制如图。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 8 A .茉莉酸由植物体内特定腺体分泌,作用于特定靶器官或靶细胞 B .激素 X 是有活性的赤霉素,茉莉酸激活 GAox7 的转录,使激素 X 含量降低 C .未触碰的植物体内GA20x8 转录较为活跃,激素 X 含量维持较高水平 D .稻田养鸭模式下的水稻生长发育迟缓,不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 (多选)22 .人类 9 号染色体三体(T9)分为嵌合型 T9和完全型 T9 ,前者部分细胞为 9 号染色体三体, 后者所有体细胞为 9 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型 T9的形成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三体自救型,即完全型 T9 的 部分细胞丢失第三条染色体,形成正常细胞;一种是分裂错误型,即由于早期胚胎部分细胞分裂过程中 一条 9 号染色体形成的子染色体不分离,成为只含一条 9 号染色体的细胞和三体细胞,只有三体细胞存 活,与正常细胞形成嵌合型。某嵌合型 T9胎儿的父母基因型为 Aa ,表型均正常(A 、a 基因位于 9 号 染色体上,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片段互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若该胎儿为三体自救型;则其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为 46 、47 、92 、94 B .若该胎儿为分裂错误型,则其体内可能存在 AAa 和aa 两种体细胞 C .该嵌合型 T9胎儿的体内可能同时存在三种基因型的体细胞 D .减数分裂过程中只有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才会导致完全型 T9 的形成 (多选)23 .如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植株及其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 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 甲、乙、丙、丁都可以作为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 B .图丁个体自交后代中最多有两种表现型 9 C .只考虑 Y/y 和 R/r 两对基因,图丁个体自交后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黄皱:绿皱=3 :1 D .图丙个体自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 9 :3 :3 :1 ,属于假说—演绎法的实验验证阶段 (多选)24 .研究发现,适当的 NAD+/NADH 比值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过度还原或氧化所导致的 氧化还原稳态失调对身体是有害的。细胞内乳酸与丙酮酸之比通常被作为细胞中 NAD+/NADH 的代用 指标。细胞膜上存在乳酸和丙酮酸的转运蛋白,使乳酸和丙酮酸能通过血液循环在全身范围内协调细胞 NAD+/NADH。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使 NADH 氧化生成 NAD+并生成乳酸。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 ) A .细胞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 NADH ,第三阶段消耗 NADH B .线粒体功能紊乱可能导致细胞 NAD+/NADH 偏低而造成氧化还原失衡 C .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使 NADH 氧化生成 NAD+并释放少量能量 D .氧气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唯一决定因素 (多选)25 .某植物的花色色素由前体白色物质通过下列两种途径合成紫色物质(如图),已知各种色素 物质均不是蛋白质。让基因型为 AABBDD、aabbdd 的亲本杂交得到 F1,F1 自交得到 F2 。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 ) A .F2 紫花植株有 22 种基因型 B .F2 中紫花植株占 C .F2 紫花植株中纯合子占 D .基因 A 、B 、D 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10 2025 年高考生物解密之多选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多选题(共 25 小题) (多选)1 .在出芽酵母中,液泡和线粒体之间存在功能上的联系。ATP 水解酶(V - ATPase)可维持液泡 酸化,液泡酸化受阻会导致液泡内外氨基酸水平发生变化,尤其是半胱氨酸(Cys)在液泡外的积累会 通过氧化应激作用损伤 ISCs(Fe - S),进而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具体机制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 ( ) A .液泡酸化受阻会导致线粒体内葡萄糖的分解速率下降 B .Cys 进入液泡的方式需要利用液泡膜两侧的 H+梯度势能 C .V - ATPase 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将 H+转运进液泡 D .在液泡酸化受阻的酵母菌细胞中,线粒体自噬可能会增强 【考点】各类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专题】模式图;物质跨膜运输. 【答案】BCD 【分析】 由图可知,当液泡 pH 上升时,导致细胞质基质中 Cys 浓度也上升,进一步抑制Fe 进入线粒 体,从而导致线粒体异常,增强线粒体自噬。 【解答】解:A 、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 错误; B 、液泡内部 H+浓度高细胞质基质,结合图示可知,Cys 进入液泡的方式需要利用液泡膜两侧的 H+梯 度势能,二者所用的转运蛋白相同,B 正确; C 、液泡是一种酸性细胞器,其内部 H+浓度高,细胞质基质中的 H+在 ATP 水解酶的协助下,逆浓度梯 度进入液泡,属于主动运输,C 正确; D 、液泡酸化受阻会导致液泡内外氨基酸水平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进而导致线粒体自 噬增强,D 正确。 故选:BCD。 11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 分析问题的能力。 (多选)2.赤霉素(GA)和蓝光刺激都会影响植物下胚轴伸长。GA 与赤霉素受体(GID1)结合后,GID1 与细胞核内的 D 蛋白结合,促进 D 蛋白降解和下胚轴伸长。隐花色素 1(CRY1)是植物感受蓝光的受 体,介导蓝光抑制下胚轴伸长。相同强度蓝光刺激下,CRY1 突变体植株中 D 蛋白的降解速率较野生型 植株快。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 A .D 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 B .D 蛋白对下胚轴细胞伸长基因的表达有促进作用 C .推测野生型植株在黑暗中的 D 蛋白降解速率比蓝光刺激下的慢 D .相同强度蓝光刺激下,CRY1 突变体植株下胚轴生长速率较野生型植株快 【考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正推法;植物激素调节. 【答案】AD 【分析】赤霉素: ①合成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②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 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③应用:促进矮生性植株茎秆伸长;接触种子休眠,提高用 来播种。 【解答】解:A 、D 蛋白在核糖体上进行合成,A 正确; B 、根据题干信息,GA 促进下胚轴伸长,而在 GA 的作用下,CID1 可与 D 蛋白结合,促进 D 蛋白降 解,说明D 蛋白对下胚轴细胞伸长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B 错误; C 、根据题干信息,蓝光刺激下,CRY1 突变体植株中 D 蛋白的降解速率较野生型植株快,野生型植株 含有 CRY1 ,在蓝光刺激下,感受蓝光,D 蛋白降解速率更慢,所以推测野生型植株在蓝光刺激下,促 进 D 蛋白降解速率相对于在黑暗中更慢,C 错误; D 、根据题干信息,相同强度蓝光刺激下,CRY1 突变体植株中 D 蛋白的降解速率较野生型植株快,而 CRY1 是植物感受蓝光的受体,CRY1 突变体植株无 CRY1 ,不能介导蓝光抑制下胚轴伸长,故生长速 率相对野生型植株更快,D 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 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多选)3 .PE(聚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塑料,通过磨损和风化等形成尺寸微小的微塑料,微塑料 不可降解且难回收,积累于生物及环境中。本实验欲从泰山南侧土壤中分离筛选微塑料降解菌。下列有 关叙述正确的是 ( ) 12 A .本实验所用的土样应从塑料垃圾较多的土壤中获取 B . ①②③中所用培养基是以PE 微塑料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 C .用未接种的培养基作对照,可证明选择培养基有选择作用 D .图示方法可分离得到单菌落,进行计数后可估算出土样中活菌数 【考点】微生物的选择培养(稀释涂布平板法). 【专题】开放题;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应用. 【答案】AB 【分析】选择培养基是指通过培养混合的微生物,仅得到或筛选出所需要的微生物,其他不需要的种类 在这种培养基上是不能生存的。 【解答】解:A 、本实验是分离筛选微塑料降解菌,因此所用的土样应从塑料垃圾较多的土壤中获取, A 正确; B 、本实验是分离筛选微塑料降解菌,①②③中所用培养基是以PE 微塑料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 以抑制杂菌的生长,B 正确; C 、用含牛肉膏、蛋白胨的完全培养基接种等量菌种作对照,可证明选择培养基有选择作用,C 错误; D 、图示为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可获得单菌落,通过计算可估算稀释之前培养液中的活菌数量,但由 于①②过程存在筛选,因此不能估算筛选前土样中活菌数,D 错误。 故选:AB。 【点评】本题考查实验室微生物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 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多选)4 .如图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示意图,复合体 Ⅰ ~Ⅳ为电子传递系统,F0F1 为相关膜蛋白。据 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13 A .若抑制 NADH 脱氢酶的活性,会导致 ATP 合成量减少 B .线粒体内外膜间隙的 pH 高于线粒体基质 C .图中 ATP 的合成所需能量来自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D .F0F1 蛋白的作用是催化和运输 【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专题】模式图;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答案】BC 【分析】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第二阶 段消耗水,第三阶段生成水,第三阶段消耗氧气。 【解答】解:A 、若抑制 NADH 脱氢酶的活性,会导致 H+运输至线粒体膜间隙受抑制,则 H+顺浓度梯 度进入线粒体基质会减少,则 ATP 合成就减少,A 正确; B 、线粒体内外膜间隙的 H+高,因此该部位的 pH 低于线粒体基质,B 错误; C 、图中 ATP 的合成所需能量直接来自氢离子的梯度势能,间接来自有机物分解,C 错误; D 、F0F1 蛋白的作用是催化和运输,即在运输 H+ 的同时,催化 ATP 的生成,D 正确。 故选:BC。 【点评】本题考查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 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多选)5 .甲图是某二倍体动物(性染色体组成为 XY)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和核 DNA 数关系,① ~ ⑤为不同细胞,乙图是不同细胞分裂时期染色体与核 DNA 数目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14 A . 甲图中①细胞处于乙图EF 段,一定含有 Y 染色体 B . 甲图中②细胞中已没有完整的染色体组 C . 甲图中③细胞只能处于乙图 AB 段 D . 甲图中⑤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对数最多 【考点】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特征及意义;细胞的减数分裂. 【专题】坐标曲线图;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答案】ABC 【分析】染色体复制后到着丝粒分开之前染色体与核 DNA 的数量之比 1 :2 ,着丝粒分开后,染色体与 核 DNA 的数量之比为 1 :1。 【解答】解:A 、①细胞染色体与核 DNA 的数量之比为 1 :1 ,且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处于减数第 二次分裂末期,乙图的 EF 段染色体与核 DNA 的数量之比为 1 :1 ,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 次分裂后期、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不一定含有 Y 染色体,A 错误; B、②细胞染色体与核 DNA 的数量之比为 1:2,且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有一个完整的染色体组,B 错误; C 、 ③细胞染色体与核 DNA 的数量之比为 1 :1 ,且染色体与体细胞相等,处于间期 G1 的间期、有丝 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处于图乙中的 AB 段或 EF 段,C 错误; D 、⑤细胞染色体与核 DNA 的数量之比为 1 :1 ,且染色体是体细胞的 2 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同源 染色体对数最多,为体细胞的 2 倍,D 正确。 故选:ABC。 【点评】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 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多选)6 .PDCD5 是一种同肿瘤细胞生长及凋亡密切相关的蛋白质。研究者通过慢病毒载体构建了稳定 过量表达 PDCD5 的人表皮癌细胞 A431 细胞株,并对该细胞株的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情况 进行了研究,结果分别如图 1 、图 2 和图 3 所示,同时验证了PDCD5 在肿瘤生长过程中通过改变 p53 基因表达量(p53 蛋白能够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发挥其作用。已知细胞分裂间期分为 G1(DNA 合成 前期)、S(DNA 合成期)、G2(DNA 合成后期),M 为分裂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15 A .对照组为导入空载体的人表皮癌细胞 A431 细胞株 B .PDCD5 是通过影响 DNA 复制来抑制细胞增殖 C .实验组 A431 细胞中p53 蛋白的量较对照组要高 D .PDCD5 会使实验组的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提高 【考点】细胞的癌变的原因及特征. 【专题】坐标曲线图;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答案】BD 【分析】根据现代细胞生物学的研究,细胞分裂的间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间隙期,称为 G1期;合成 期,称为 S 期;第二间隙期,称为 G2期。其中 G1 和 G2期主要是合成有关蛋白质和 RNA ,S 期则完成 DNA 的复制。 【解答】解:A 、对照组为导入空载体的人表皮癌细胞 A431 细胞株, 目的是排除导入 A431 细胞株的 重组载体中载体本身对实验结果的影响,A 正确; B 、G2 为 DNA 合成后期, 由图2 可知,PDCD5 是通过阻断 G2进入 M 而抑制细胞增殖,G2 已经不再 进行 DNA 复制,B 错误; C、实验验证了 PDCD5 在肿瘤生长过程中是通过改变p53 基因的表达量发挥其作用,由图 3 可知,PDCD5 能促进细胞凋亡,而 p53 蛋白能够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故实验组 A431 细胞中p53 蛋白的量比对照组 要高,C 正确; D 、PDCD5 会使某些蛋白质的基因表达水平明显提高,但由于 PDCD5 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多数基因 的表达水平会由于细胞逐渐凋亡而降低,D 错误。 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 内在联系的能力。 (多选)7 .NAD+作为线粒体呼吸链上代谢过程的重要底物,其过度消耗将会影响到线粒体氧化呼吸和 ATP 合成等细胞生物学功能。已知 NAD+ 的合成场所是细胞质基质,通过线粒体膜需要借助特殊的转运 蛋白 TF - H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催化 O2与 NAD+反应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 B .TF - H 缺失的细胞表现出耗氧量下降及 ATP 生成量减少 C .NAD+ 的水平下降,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速率均受影响 D .通常情况下,动物和植物无氧呼吸过程中会有 NADH 的积累 【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专题】正推法;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16 【答案】BC 【分析】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1 分子葡萄糖被分解为 2 分 子丙酮酸和少量的[H] ,并释放少量的能量;(2)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和水彻底分 解成二氧化碳和[H] ,并释放少量的能量;(3)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 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 【解答】解:A 、催化 O2与 NADH 反应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而不是 NAD+ ,A 错误; B、TF - H 缺失使得 NAD+无法进入线粒体,导致线粒体中产生的还原型氢不足,最终使第三阶段受阻, 表现出耗氧量下降及 ATP 生成量减少,B 正确; C 、NAD+生成 NADH 发生在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故 NAD+水平下降会同时 影响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C 正确; D 、通常情况下,动物和植物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 NADH ,会在第二阶段被消耗掉,而不会积累, D 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以及能量变化 情况,从而结合题干信息对本题做出正确判断。 (多选)8 .科学家在长白山地区稻田周围种植芋头,芋头种植除具有良好的收成外,硕大的芋叶对青蛙、 泥鳅有很好的遮阴和驱避害虫作用,结合频振灯诱杀、自然天敌昆虫和青蛙的害虫捕杀,很好地形成了 “ 四周种芋头、空中频灯诱、禾间天敌吃、禾下养蛙鳅 ”的共养体系。如图为该共养体系的能量流动示 意图,字母代表能量值,其中 a2 、b3 、d1 、d2表示同化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 .该共养体系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 .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0% C .该共养体系内信息沿营养结构单向传递 D .该共养体系突出体现了整体、协调等原理 【考点】能量流动的特点及相关计算;信息的种类、特点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态工程所遵循的 基本原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专题】模式图;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17 【答案】BD 【分析】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为:整体、协调、循环、 自生等。 ①自生: 由生物组分而产生的的自组织、 自我优化、 自我调节、 自我更新和维持就是系统的自生。遵 循自生原理,需要在生态工程中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 ②循环:循环是指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 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较高。 ③协调: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 ④整体:遵循整体原理,首先要遵从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不同组分 之间应构成有序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 规律,也需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的影响力,考虑社会习惯、法律制度等。 【解答】解:A 、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食物链、食 物网,A 错误; B 、第二营养级同化能量为生产者流入植食性动物的能量 a2+饲料中的能量 d1 ,第三营养级肉食性动物 同化的能量为 b3 ,因此两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B 正确; C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具有双向传递的特点,C 错误; D 、该共养体系突出体现了整体(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 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协调(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容纳 量)等原理,D 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功能,需要学生理解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和物质循环的相关内容答题。 (多选)9 .S 品系家蚕是人工构建的家蚕品系,构建过程如图。图中 a 、b 为隐性致死基因,呈连锁状态 的基因间无互换。Os 基因控制油蚕,蚕体透明,可用于家蚕的筛选。S 品系家蚕可作种蚕和普通蚕(非 油蚕)杂交,用于家蚕的制种。通常,雄蚕食桑叶少且蚕丝质量好,因而蚕农喜欢只养雄蚕。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 A .构建 S 品系家蚕过程中只发生了基因突变 18 B .S 品系家蚕的基因型有 3 种 C .S 品系雄蚕作种蚕时,子代全为雄蚕 D .S 品系雌蚕作种蚕时,子代应去除油蚕 【考点】生物变异的类型综合. 【专题】模式图;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答案】BC 【分析】家蚕是一种吐丝昆虫, 以桑叶为主食,性别决定方式为 ZW 型,W 染色体上具有决定雌性的 作用的基因。连锁定律是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共同遗传给子代的现象。染色体易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移 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叫染色体易位。 【解答】解:A 、构建 S 品系家蚕过程中A 基因变成 a 基因,B 基因变成 b 基因属于基因突变,Os 基 因和 A 基因由Z 染色体移接到 W 染色体的现象属于染色体易位,A 错误; B 、根据题干 S 品系家蚕的基因型分别为 ZAbZaB ,ZAb WAOs(致死),ZaB WAOs ,共三种,B 正确; C 、S 品系雄蚕作种蚕时,基因型为 ZAbZaB ,普通蚕(非油蚕)雌蚕基因型为 ZABOsW ,二者杂交后代 中由于 a 、b 为隐性致死基因,雌蚕体细胞中只含一条 Z 染色体,雌性的 Z 染色体来自父本,雌性不能 同时含有 A 、B 两个显性基因,所以后代只有雄性家蚕,雌性家蚕全部致死,C 正确; D 、S 品系雌蚕作种蚕时,基因型为 ZAb WAOs(致死),ZaB WAOs ,普通蚕(非油蚕)雄蚕基因型为 ZABOsZABOs ,二者后代中雄蚕表现为油蚕,子代不应该去除油蚕,D 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变异的类型,能正确分析题图, 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多选)10 .“醉氧 ”(也称低原反应)是指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重返平原居住后会再次发生不适 应,从而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血红蛋白、乳酸和氧气等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 .醉氧是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的结果 C .患者发生严重腹泻后,补充水分的同时要注意补充无机盐 D .醉氧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专题】正推法; 内环境与稳态. 【答案】BCD 【分析】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 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左右; 19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 为 7.35~7.45 。血浆的 pH 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 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 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 Na+和 Cl -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来源于 Na+和 Cl - 。 【解答】解:A 、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 错误; B 、醉氧是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是内环境稳态失衡的结果,B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