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5年高考生物压轴训练二.docx

上传人:鱼** 文档编号:10119983 上传时间:2025-04-22 格式:DOCX 页数:252 大小:1.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年高考生物压轴训练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2页
2025年高考生物压轴训练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5 年高考生物压轴训练 2 一.选择题(共 15 小题) 1 .甲昆虫的体色黑色(A)对浅色(a)是显性。1978 年某地区甲昆虫的体色中浅色占 70% ,杂合子占所 有个体的 20% 。 由于环境污染,该区域的甲昆虫每年浅色个体的减少率为 10% ,黑色个体的增长率为 10% 。现在该区域的甲昆虫以黑色为主,几乎看不到浅色个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该区域甲昆虫个体间存在的体色差异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B .1979 年该区域的甲昆虫群体中 A 的基因频率约为 22.9% C .1980 年该地区的甲昆虫群体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59. 1% D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体基因的选择来实现的 2 .如图表示某真核生物细胞内影响基因表达的 3 种不同途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该生物的遗传信息流动过程可表示为 B .图中 3 种途径以不同方式影响转录过程,从而调控相应基因的表达 C .DNA 甲基化导致生物体性状发生的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 D .由 shRNA 形成 siRNA 主要破坏了氢键,siRNA 与mRNA 有互补序列 3 .果蝇的正常刚毛和截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为了研究其遗传规律,现用纯合体果蝇进行表格所示的杂 交实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杂交组合 一 二 P 正常刚毛♀×截刚毛 ♂ 截刚毛♀×正常刚毛 ♂ F1 雌雄均为正常刚毛 雌雄均为正常刚毛 F2 正常刚毛♀:正常刚毛 ♂ : 正常刚毛♀:截刚毛♀:正 1 截刚毛 ♂ =2 :1 :1 常刚毛 ♂ = 1 :1 :2 A .这对相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截刚毛的遗传属于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雄性截刚毛多于雌性 C .杂交一的 F2果蝇自由交配,F3 中正常刚毛雌性果蝇所占比例为 D .杂交二的 F2果蝇自由交配,F3 中截刚毛果蝇所占比例为 4 .下列有关人体在寒冷和炎热环境下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减少散热和增加产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B .寒冷环境下,促进产热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的调节都符合分级调节模式 C .炎热环境下,机体主要通过肝脏和骨骼肌增加散热和减少产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D .炎热环境下,机体缺乏反馈调节机制,只能通过使汗腺分泌增加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5 .少数嗜热链球菌 DNA 中存在一种特殊的 DNA 序列, 由重复序列 (◆) 和间隔序列 (□) 交替排列组 成,间隔序列中部分 DNA 片段来自噬菌体,如图所示。科学家用两种噬菌体(P1 和 P2)侵染野生型 嗜热链球菌,研究其对噬菌体侵染的敏感性,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间隔序列与重复序列的结构基本相同,均为双螺旋结构 B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为 DNA ,其培养基中需加入脱氧核苷酸 C .间隔序列中来自噬菌体的部分 DNA 片段与嗜热链球菌对噬菌体的抗性有关 D .嗜热链球菌中来自噬菌体的 DNA 片段可以复制后遗传给子代 6 .体外动物细胞培养制造出的细胞培养肉是一种人造肉,具有营养可控、结构仿真、 口感真实的特点。 其主要生产流程如图,图中的微载体是一种固体的细胞生长基质,其表面能使细胞贴附。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 ) A . ①过程可用机械的方法或用胰蛋白酶、 胃蛋白酶等处理的方法获得细胞悬液 B . ③过程中加入微载体为细胞提供了更大的附着面积,使细胞间不出现接触抑制,产量增加 C . ③④过程需使用经灭菌处理的培养液,培养细胞时既要提供 O2也要提供 CO2 D .肌肉干细胞属于成体干细胞,能够分化成特定的细胞和组织,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 2 7 .如图甲是某雌性家鸡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图乙是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注: 细胞中仅显示部分染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图乙细胞②和细胞③可能来自同一个卵母细胞 B .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一般发生在图甲中的 AB 段 C .减数分裂中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图甲的CD 段,CD 段细胞中Z 染色体的数量为 0 或 2 D .图甲中 D 到 E 的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EF 段对应图乙细胞①所处的分裂时期 8 .我国科学家利用动物培育可用于移植的人源器官,如图为相关过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 .去核卵母细胞需在体外培养到 M Ⅰ期 B .可用PEG 激活重构胚,并培育至桑葚胚阶段才能移植 C .代孕母猪对外来的早期胚胎不会产生免疫排斥 D .人源肾脏用于器官移植,不会引起免疫排斥 9 .果蝇的红眼(B)对褐眼(b)为显性,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作为父本的红眼灰体雄果蝇 染色体发生易位,如图所示,母本染色体正常,两者杂交 F1能正常发育。F1 中的雄蝇与母本杂交,F2 中只出现红眼灰体和褐眼黑檀体两种表现型,且性状比 1 :1 。不考虑互换,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 3 A .图中父本产生的配子约有不能存活 B .F1 产生的带有 B 基因的雄配子是致死的 C .F1 产生的带有 E 基因的雄配子是致死的 D .F2 含有 1 、3 或 2 、4 染色体的个体死亡 10.拟南芥的春化作用与 FRI 基因和 FLC 基因有关,FRI 基因的表达产物 FRI 蛋白能促进组蛋白的乙酰化。 研究发现:在低温条件下,FRI 蛋白易在植物细胞核内形成凝聚体,凝聚体的形成阻止了 FRI 蛋白对 FLC 基因的激活,使 FLC 基因的表达水平下调,解除对开花的抑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温暖条件下,FLC 基因的表达水平会增加,进而抑制植物的开花 B .组蛋白的乙酰化可能通过影响 DNA 与组蛋白的结合来抑制FLC 基因的表达 C .FRI 基因和 FLC 基因介导的春化作用属于碱基序列不改变的表观遗传现象 D .温度较为温和的地区存在着许多拟南芥早花突变体,能够不经春化作用提前开花 11 .黄瓜幼苗的子叶肥厚,富含有机物,且在种子萌发初期能进行光合作用。科研人员研究黄瓜幼苗子叶 中的生长素对下胚轴不定根发生的影响,实验分组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 .对照组下胚轴中的IAA 主要来自于顶芽 B .顶芽产生的 IAA 通过协助扩散转运到下胚轴 C .第 4 组生根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缺乏 IAA D .第 6 组生根数量少与缺乏营养物质供给有关 12 .SSR 是 DNA 中的简单重复序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SSR 不同,不同品种的同源染色体上的 SSR 也不 相同,可用于基因定位。为确定水稻长粒基因在Ⅱ号还是Ⅲ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以水稻长粒单基因突 变体为父本,正常粒为母本,杂交得到 F1,F1全为正常粒,F1 自交得到 F2共有正常粒 326 株、长粒 106 4 株。科研人员进一步特异性标记、扩增亲本和 F2部分个体有关染色体上的 SSR 序列,电泳结果如图所 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长粒性状为隐性性状,正常粒基因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突变成长粒基因 B .若 SSR 序列标记的染色体来自同一品种,其同源染色体上的 SSR 不相同 C .若粒形基因与 SSR 序列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减数分裂时二者通常进入同一配子 D .图 b 中 F2 的 1 - 8 号个体电泳结果说明长粒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上 13 .科学家为了提高某种果实的储藏时间,从该植物体内提取 Ers1 基因(乙烯受体基因),按照如图示的 流程将 Ers1 基因重新导回该植物,使该植物原有 Ers1 基因的翻译受到抑制。已知限制酶 Hpa Ⅰ切割后 为平末端,Xho Ⅰ和 BamH Ⅰ切割后露出的黏性末端碱基序列不同,据图分析,提取的目的基因PCR 时 两端需添加的限制酶识别序列为 ( ) 注:LB 、RB 分别为 T - DNA 的左边界、右边界 A . 目的基因A 端添加 Hpa Ⅰ 的识别序列,B 端添加 Xho Ⅰ 的识别序列 B . 目的基因 A 端添加 Xho Ⅰ 的识别序列,B 端添加 Hpa Ⅰ 的识别序列 C . 目的基因 A 端添加 Xho Ⅰ 的识别序列,B 端添加 BamH Ⅰ 的识别序列 D . 目的基因A 端添加 BamH Ⅰ 的识别序列,B 端添加 Xho Ⅰ 的识别序列 14 .改善 2 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症状对降低糖尿病并发症至关重要,二甲双胍是临床上使用最多的降糖 药,但二甲双胍的长期使用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现代医学证明苦瓜提取物的主要成分——苦瓜总皂苷 (BME),具有抗 2 型糖尿病的作用。科研人员以大鼠为材料探究苦瓜提取物 BME 对 2 型糖尿病的治 5 疗效果,部分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组别 空腹血糖 (mmol/L) 空腹胰岛素 (μlU/mL) 葡萄糖转运载体 表达相对值 肝糖原相对值 正常大鼠组 4.9 10.6 1. 1 0.7 2 型糖尿病大鼠 组 16.6 15.9 0.4 0.4 二甲双胍组 7.2 11.9 1.2 0.4 低剂量 BME 组 10.2 14.4 1.0 0.4 中剂量 BME 组 8. 1 13 1.4 0.5 高剂量 BME 组 7.3 12 1.8 0.7 A .本实验的对照组是正常大鼠组、2 型糖尿病大鼠组、二甲双胍组 B .正常大鼠体内的胰岛素可以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 C .2 型糖尿病大鼠组的胰岛素分泌量比正常对照组偏高的原因可能是胰岛素受体活性下降 D .高剂量 BME 组与二甲双胍组治疗效果相当,二者的作用机制相同 15 .如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地雀的一种物种分化模型,对该模型理解错误的是 ( ) A .a 、b 物种是由同一祖先经地理隔离、突变和重组、 自然选择逐渐形成的 B .乙图到丙图过程中小岛上的a 地雀发生了进化,b 地雀没有发生进化 C .迁移到小岛的a 地雀没有进化成 b 地雀的原因之一是生态位构成竞争 D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各岛屿地雀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二.多选题(共 5 小题) (多选)16 .信号分子是指生物体内的某些化学分子,既非营养物,又非能源物质和结构物质,它们主要 是用来在细胞间和细胞内传递信息.下列关于不同信号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生物体内的信号分子都应含碳元素,原因是信号分子都是有机物 B .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信号分子,对应的受体可能位于细胞膜上 C .同一信号分子最终发挥的作用不一定是相同的,比如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的代谢,也能提高神经 6 系统的兴奋性 D .酶也应属于信号分子,该物质能使细胞内的生化反应常温常压下顺利进行 (多选)17 .硝态氮和铵态氮是小麦吸收利用的主要氮素形态,硝酸还原酶是氮代谢过程中的第一种酶, 是硝酸盐同化的限速酶。科研人员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漯麦 18 和西农 509 两个品种根系硝酸还原酶 活性(NR)特征,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和的吸收均需通道蛋白协助并消耗能量 B .和进入植物体后,可用于合成淀粉等有机物 C .两个品种根系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均表现为处理高于 D .根据两种形态氮处理下根系 NR 活性结果推测漯麦 18 为氮高效小麦品种 (多选)18 .如图 1 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 ,科研人员提取了四名 女性的 DNA ,用 PCR 扩增了与此基因相关的片段,并对产物酶切后进行电泳(正常基因含有一个限制 酶切位点,突变基因增加了一个酶切位点)。结果如图 2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该病为 X 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B . Ⅱ - 1 与 Ⅱ - 2 婚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C .该突变基因新增的酶切位点位于 310bp 中 D .如果用PCR 扩增Ⅱ - 2 与此基因相关的片段,酶切后电泳将产生 2 种条带 (多选)1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为了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科研人员对某 个农业基地各营养级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单位: 103kJ/(m2•a)),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营养级 自身呼吸散失 甲 未被利用的能 流入下一营养 有机物输入的 7 的能量 量 级的能量 能量 第一营养级 605 128 1466 434 - 第二营养级 126 44 282 a 96 第三营养级 32 13 b 9 34 A .a 代表的能量为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b 的数值为 58 B . 甲代表以落叶、残骸和粪便等形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C .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 14.7% D .有机物的输入可以提高该农业基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多选)20 .为研究松材线虫入侵对松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人员在受松材线虫危害程度不同的多个样 地调查并测定乔木层的地上部分生物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该研究的自变量是松林中马尾松林与阔叶林的占比 B .可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样地乔木层的地上部分生物量 C .随受害程度的加大,乔木层受影响最小的样地是马尾松林:阔叶林=5 :5 时 D .随受害程度的加大,马尾松林中灌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可能会明显增加 三.解答题(共 5 小题) 21.近年来有关影响日光温室蔬菜(黄瓜)光合作用及相关生理过程的因素的实验研究获得了一定的进展。 图 1 表示某一黄瓜品种在不同浓度的 CO2环境中,光合作用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 图 2 表 示这种黄瓜植株不同高度处 CO2浓度变化测定曲线(实线为 11 时测定曲线,虚线为 22 时测定曲线)。 回答下列问题: 8 (1)在 RuBP 羧化酶作用下,植物吸收的 CO2 转变为羧基加到 分子上,形成的产物被还 原为三碳糖,三碳糖转变为 后转运到植物的其他部位。据图 1 分析,限制 C 点光合速率的 环境因素是 。 (2)强光照射后短时间内,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碳反应达到一定速率后不再增加,但氧气的产生速率继 续增加。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碳反应速率不再增加,可能的原因有 、 。 ( 3 ) 分 析 图 2 中 的 曲 线 , G 点 与 H 点 比 较 , G 点 对 应 的 CO2 浓 度 低 的 原 因 可 能 是 。 (4)为研究光照强度对黄瓜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将若干株黄瓜置于 22℃的封闭温室内,水分和矿质 元素等供应充足。人为控制光照强度由黑暗逐渐增强至较大强度,测量此过程中不同光照强度下黄瓜单 位时间内气体的释放量,绘制曲线如图 3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光照强度低于 c 时,释放的气体来自黄瓜细胞呼吸产生的 CO2 B .光照强度为 c 时,单位时间内黄瓜光合作用产生 O2 的量为(n - m ) μmol C .光照强度为 d 时,黄瓜叶肉细胞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生成 O2的量等于细胞呼吸消耗 O2的量 D .光照强度为 e 时,释放的气体来自黄瓜光合作用产生的 O2 (5)为进一步提高黄瓜产量,科研人员同时对两个黄瓜品种(C 和N)的光合产物输出率进行了研究, 实验中使用 14C 标记的 CO2对黄瓜叶片饲喂 48 小时后,测定环境中相应气体的变化量并计算得到相关 数值(见下表)。 季节 品种 14C 光合产物在植株各部分的分配 9 14C 光合产物输出 率/% 瓜/% 茎/% 根/% 冬季 C 22.27 2.34 10.66 2.53 N 35.27 3.98 19.8 5. 11 春季 C 51.99 36.95 8.78 2.08 N 47.17 23.03 13.68 3.71 注:假设 C 和 N 两个黄瓜品种在相同条件下的光合产量相同。 ①由表中结果推断,春季黄瓜叶片光合速率高的生理原因是 。 ②从黄瓜产量的角度分析,冬季农民宜选择 品种种植。 22 .稻田杂草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农业技术人员尝试通过稻虾共作综合种养模式改善水稻种植。 (1)克氏原螯虾是入侵物种,入侵我国后的最初一段时间种群数量会迅速上升。从种群特征角度分析, 导致克氏原螯虾数量上升的直接原因是 ;从克氏原螯虾生存环境条件分析,导致克氏 原螯虾数量上升的原因是 (答出 2 点)。 (2)克氏原螯虾在含有高污染性毒素的水质中依然可以存活,利用该特点可用来净化水质,克氏原螯 虾肉质鲜美让其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分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但克氏原螯虾 不可多食,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 对人类会造成危害。 (3)克氏原螯虾有挖洞筑巢的习性,且在稻田中会将土壤里的种子翻出、破坏幼芽生长。农业技术人 员建立稻虾共作的田间工程(如图),通过挖掘环形沟环绕稻田,为克氏原螯虾提供繁殖和栖息环境。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稻虾共作策略合理的有 。 a 、稻田中直接播种种子而非插秧种植水稻 b 、依据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应选择茎秆粗壮、抗倒伏的水稻品种 c 、依据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稻虾共作中克氏原螯虾的粪便可减少化肥的使用 d 、水泥层涂抹在田埂近环形沟侧,防止克氏原螯虾逃逸 如表为水稻单作模式和稻虾共作模式的比较试验统计结果,尝试分析稻虾共作模式对水稻产量和农田生 态系统的影响。 10 项目 物种丰富度 杂草存量(kg/ 亩) 化 肥 使 用 量 (kg/亩) 水稻产量(kg/ 亩) 利润(元/亩) 水稻单作模式 35 250 62.9 477.8 1386.2 稻虾共作模式 22 5 32.4 540.8 6058.3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稻虾共作模式中,克氏原螯虾的引入会 物种丰富度,其主要食用 稻田中的杂草,因此有利于能量 ;但是克氏原螯虾也食用幼苗期的水稻,所 以在投放克氏原螯虾时应尤其注意 。 (5)虾塘中常采用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混养的模式,罗氏沼虾可以清除养殖残饵、吞食病死的南美 白 对 虾 , 罗 氏 沼 虾 属于 生 态 系统 成 分 中 的 , 这 种 混 养 模 式 的 优 点 是 。 23 .为研究 Mg2+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素主要分布于叶绿体的 上,主要吸收 光。研究发现叶肉细胞光 合能力及叶绿体中的 Mg2+浓度均呈昼夜节律波动,而光合色素含量无昼夜节律变化,据此推测 Mg2+ (填 “ 是 ”或 “ 不是 ”) 通过影响色素含量进而影响光合能力 。 若要验证该推论 , 可以利用 提取并测定光合色素。 (2)为了进一步确定 Mg2+影响光合能力的机理。科研人员研究发现,Mg2+是 Rubisco 酶(催化五碳糖 与 CO2反应的酶) 的激活剂,Rubisco 酶活性随叶绿体内 Mg2+浓度增大而增强,据此推测光合能力的 周期性波动的原因 。推测植物在缺 Mg2+的条件下,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有 (写出 2 点)。 (3)为探究叶绿体中 Mg2+节律性波动的原因,对多种突变体水稻进行实验。通过检测野生型、突变体 MT3(MT3 蛋白缺失,MT3 蛋白为 Mg2+转运蛋白)的叶绿体中 Mg2+含量变化如图所示,该结果可说 明 MT3 蛋白缺失,导致 Mg2+进入叶绿体的效率降低,且 (写出两点)。 11 (4)另一株突变体 OS(OS 蛋白缺失),叶绿体中 Mg2+含量显著升高。据此,对 MT3 蛋白、OS 蛋白 的作用关系,科研人员提出以下两种假设: 假设 1 :OS 蛋白抑制 MT3 蛋白,从而影响 Mg2+运输至叶绿体内。 假设 2 : 。 若假设 1 是正确的,则野生型和突变体的叶绿体中 Mg2+含量最高的是 。 A .野生型 B .突变体 MT3 C .突变体 OS D .双突变体 OM(OS 蛋白、MT3 蛋白均缺乏) 24 . β地中海贫血病患者由于 H 基因发生突变(如 h1 、h2 等),导致β链的生成受到抑制,无法与α链结合 产生足量的血红蛋白 A。含两个突变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重型贫血,而含 1 个突变基因的个体表现为病症 轻微或无症状。很多重型地中海贫血病患者由于携带 DNA 甲基转移酶 1(DNMT1)的突变基因,造成 γ链基因甲基化程度改变,γ链基因被激活,高表达的γ链能替代缺失的β链并与α链形成血红蛋白 F ,从 而明显减轻贫血症状。如图 1 表示对患者家系进行基因测序后获得的结果(不同区域涂黑代表携带相应 的突变基因,不考虑交换),图 2 是正常人和图 1 中“某个体 ”体内相关蛋白的电泳图谱。请回答问题: 12 (1)H 基因与其突变基因表达产物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2)根据图 1 分析:H 基因和 DNMT1 基因都位于 (常/X/Y)染色体上;可推测 Ⅰ - 1 个体 基因型为 (DNMT1 基因用 D/d 表示)。 (3)图 2 中的“某个体 ”可能对应于图 1 中的 个体,理由是 。 (4) α地中海贫血病与α血红蛋白基因A 片段的缺失有关,可以通过 PCR 技术对患者进行诊断。图 3 是正常的α血红蛋白基因的片段,引物 a 、引物 b 和引物 c 分别与基因的不同区段特异性结合。引物 a 和引物 b 之间由于片段 A 过长而无法得到扩增产物 。将待检测个体 1 、2 、3 的 DNA 、 引物和 以及扩增缓冲液一起加入反应体系中进行 PCR ,将 PCR 产物进行凝胶电泳,结果如图4 所示。三个待 检测个体中α地中海贫血病纯合子是 ,杂合子是 。 25 .研究者在秦岭地区发现了棕色大熊猫。 13 (1)研究者研究了三个大熊猫家系,如图 1 所示(Qizai 和 Dandan 为棕色),据此推测大熊猫棕色的遗 传方式最可能是 。(不考虑 XY 同源区段) 14 (2)为进一步研究熊猫毛色的差异,对黑色和棕色毛发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如图 2 。据图分析,大 熊猫毛色差异的原因是 。 (3)研究者发现 B 基因的外显子 1 发生的 25 个碱基对的缺失可能与毛色变异有关。B 基因相应的mRNA 序列见图 3。 据图分析,25 个碱基对的缺失导致毛色变异的可能原因是 。 (4)黑色素主要沉积在淀粉样蛋白上,B 蛋白的作用可能与 PMEL 水解生成淀粉样蛋白有关,图 4 显 示淀粉样蛋白的生成过程。为进一步研究 B 基因影响熊猫毛色的机理,研究者设计了下列实验: 注:在检测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时常用内参蛋白来做参照物 ①向黑色素瘤细胞中导入一小段 RNA,干扰 B 基因的 过程导致细胞内 B 蛋白含量仅为正常 细胞的 25%。 ②通过蛋白质电泳与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PMEL 切割后的片段,部分结果如图 5。B 蛋白在 PMEL 上的作用位点是 (填“a ”或“b ”或“c ”或“d ”),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 。 (5)综合以上研究概述 B 基因突变影响熊猫毛色的机理 。 15 2025 年高考生物压轴训练 2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 15 小题) 1 .甲昆虫的体色黑色(A)对浅色(a)是显性。1978 年某地区甲昆虫的体色中浅色占 70% ,杂合子占所 有个体的 20% 。 由于环境污染,该区域的甲昆虫每年浅色个体的减少率为 10% ,黑色个体的增长率为 10% 。现在该区域的甲昆虫以黑色为主,几乎看不到浅色个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该区域甲昆虫个体间存在的体色差异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B .1979 年该区域的甲昆虫群体中 A 的基因频率约为 22.9% C .1980 年该地区的甲昆虫群体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59. 1% D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体基因的选择来实现的 【考点】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专题】遗传基本规律计算;生物的进化. 【答案】B 【分析】1 、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某基因频率=纯 合子基因型比率+杂合子基因型比率。 2 、基因型频率:指在一个种群中某种基因型的所占的百分比。 【解答】解:A 、生物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该区域昆虫个体间存在体色的差异,说明控制性状的基因 不同,体现了遗传多样性,A 错误; B 、 由题意知,1979 年 AA =10%×(1+10%) =11% ,Aa =20%×(1+10%) =22% ,aa =70%×( 1 - 10%)=63% ,因此 1979 年 AA = ,Aa = ,A 的基因频率+×≈22.9% ,B 正确; C 、由题意知,1980 年,AA =10%×(1+10%)2 =12. 1% ,Aa =20%×(1+10%)2 =24.2% ,aa =70%x ( 1 - 10%)2 =56.7% ,因此 1980 年该种群中 aa 的比例是 56.7%÷(24.2%+12. 1%+56.7%) ≈60.9% , C 错误; D 、 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而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D 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以及基因频率等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题干中亲本的基因型 比例确定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难度较大。 2 .如图表示某真核生物细胞内影响基因表达的 3 种不同途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16 A .该生物的遗传信息流动过程可表示为 B .图中 3 种途径以不同方式影响转录过程,从而调控相应基因的表达 C .DNA 甲基化导致生物体性状发生的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 D .由 shRNA 形成 siRNA 主要破坏了氢键,siRNA 与mRNA 有互补序列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表观遗传. 【专题】模式图;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答案】A 【分析】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 表观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 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 【解答】解:A 、该生物为真核生物,遗传物质为 DNA,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包括 DNA 复制、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合成 RNA ,以 mRNA 为模板翻译蛋白质,A 正确; B、由图可知,途径 1 通过 DNA 甲基化抑制基因转录进而调控基因表达,途径 2 通过形成复合体与mRNA 结合抑制翻译,进而调控基因表达,途径 3 通过组蛋白修饰影响基因转录进而影响基因表达,B 错误; C 、DNA 甲基化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可以遗传给后代,C 错误; D 、由图可知,shRNA 被切割为更小的 RNA 片段形成 siRNA ,主要破坏的是磷酸二酯键,D 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难度不大,考生需具备一定的识图能力,再联系所学知识分 析解答即可。 3 .果蝇的正常刚毛和截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为了研究其遗传规律,现用纯合体果蝇进行表格所示的杂 交实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杂交组合 一 二 17 P 正常刚毛♀×截刚毛 ♂ 截刚毛♀×正常刚毛 ♂ F1 雌雄均为正常刚毛 雌雄均为正常刚毛 F2 正常刚毛♀:正常刚毛 ♂ : 截刚毛 ♂ =2 :1 :1 正常刚毛♀:截刚毛♀:正 常刚毛 ♂ = 1 :1 :2 A .这对相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截刚毛的遗传属于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雄性截刚毛多于雌性 C .杂交一的 F2果蝇自由交配,F3 中正常刚毛雌性果蝇所占比例为 D .杂交二的 F2果蝇自由交配,F3 中截刚毛果蝇所占比例为 【考点】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专题】正推法;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 【答案】C 【分析】题意分析:正常刚毛和截刚毛雌雄果蝇进行正反交,子代均表现为正常刚毛,说明正常刚毛对 截刚毛为显性,且相关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或位于 X 和 Y 染色体上,子二代表现为与性别有关, 因而可推测控制刚毛和截刚毛的相关基因位于 X 和 Y 染色体的同源区。 【解答】解:A 、子二代表现为刚毛:截刚毛=3 :1 ,说明刚毛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相关基因 遵循分离定律,A 错误; B 、正常刚毛和截刚毛雌雄果蝇进行正反交,子代均表现为正常刚毛,说明截刚毛为隐性性状,结合子 二代的性状表现可推测,相关基因位于 X 、Y 同源区,B 错误; C 、若相关基因用A/a 表示,则杂交一亲本的基因型为 XAXA和 XaYa ,子一代的基因型为的 XAXa 和 XAYa ,F2 果蝇的基因型为 XAXA 、XAXa 、XAYa 、XaYa ,该群体中卵细胞的比例为 XA:Xa =3 :1 、精 子的比例为 XA:Xa :Ya =1 :1 :2 ,则 F2 自由交配,F3 中正常刚毛雌性果蝇所占比例为×+× = , C 正确; D 、杂交二的亲本的基因型为 XaXa 和 XAYA ,子一代的基因型为的 XAXa 和 XaYA ,F2 果蝇的基因型为 XAXa、XaXa、XAYA、XaYA ,该群体中卵细胞的比例为 XA:Xa =1:3 、精子的比例为 XA:Xa:YA =1: 1 :2 ,则 F2 自由交配,F3 中截刚毛果蝇所占比例为× = , 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对遗传问题的计算能力和对遗传特性的判断能 力,通过基因型性状计算占比。 4 .下列有关人体在寒冷和炎热环境下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18 A .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减少散热和增加产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B .寒冷环境下,促进产热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的调节都符合分级调节模式 C .炎热环境下,机体主要通过肝脏和骨骼肌增加散热和减少产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D .炎热环境下,机体缺乏反馈调节机制,只能通过使汗腺分泌增加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考点】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体温调节. 【专题】正推法;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 【答案】A 【分析】1 、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是人体散热和产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 、①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 腺激素等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②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 →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解:A 、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减少散热和增加产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其调节方式有神经、 体液调节,A 正确; B 、寒冷环境下,肾上腺素分泌的调节不符合分级调节模式,B 错误; CD 、炎热环境下,机体主要通过皮肤增加散热和减少肝、脑、骨骼肌等产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CD 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5 .少数嗜热链球菌 DNA 中存在一种特殊的 DNA 序列, 由重复序列 (◆) 和间隔序列 (□) 交替排列组 成,间隔序列中部分 DNA 片段来自噬菌体,如图所示。科学家用两种噬菌体(P1 和 P2)侵染野生型 嗜热链球菌,研究其对噬菌体侵染的敏感性,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间隔序列与重复序列的结构基本相同,均为双螺旋结构 B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为 DNA ,其培养基中需加入脱氧核苷酸 C .间隔序列中来自噬菌体的部分 DNA 片段与嗜热链球菌对噬菌体的抗性有关 D .嗜热链球菌中来自噬菌体的 DNA 片段可以复制后遗传给子代 19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 的结构层次及特点;DNA 分子的复制过程. 【专题】模式图;遗传物质的探索;DNA 分子结构和复制. 【答案】B 【分析】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 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 DNA 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 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 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 - T 、C - G)。 【解答】解:A、DNA 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 4 种脱氧核苷酸,因此不同生物的基因可以拼接,双链 DNA 分子的空间结构都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 正确; B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为 DNA,但其不具有独立的代谢能力,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因此其培 养基中需加入活细胞,B 错误; C 、若嗜热链球菌获得来自 P1 的 S 序列,则其对 P1 侵染的敏感性低;若嗜热链球菌获得来自 P2 的 S 序列,则其对 P2 侵染的敏感性低;若嗜热链球菌获得来自 P1 和 P2 共有的 S 序列,则其对 P1 和 P2 侵 染的敏感性均低,说明间隔序列中来自噬菌体的部分 DNA 片段与嗜热链球菌对噬菌体的抗性有关,C 正确; D 、嗜热链球菌中来自噬菌体的 DNA 片段可以通过 DNA 复制后遗传给子代,D 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从题中获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以及 DNA 分子结构及其 复制过程做出正确判断,属于理解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 6 .体外动物细胞培养制造出的细胞培养肉是一种人造肉,具有营养可控、结构仿真、 口感真实的特点。 其主要生产流程如图,图中的微载体是一种固体的细胞生长基质,其表面能使细胞贴附。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 ) A . ①过程可用机械的方法或用胰蛋白酶、 胃蛋白酶等处理的方法获得细胞悬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