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问答题题库及答案.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119365 上传时间:2025-04-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问答题题库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问答题题库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问答题题库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问答题题库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问答题题库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问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11)问答题1. 筒述代谢性酸中毒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答:酸中毒可以影响心肌收缩性、心电稳定性以及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造成心血管系统的损伤。(2分)表现为:(1)心肌收缩力减弱:H+浓度增加可引起心肌收缩力减弱,其发生可能与H+竞争性地抑制Ca2+内流, H+影响心肌细胞肌浆网释放Caz+,从而影响心肌兴奋一收缩耦联,使心肌收缩力减弱。(3分)(2)心律失常:代谢性酸中毒时细胞外H+进入细胞内与K+交换,K+逸出细胞外;肾小管上皮泌H+增 加,而排K+减少。(3分)(3)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H+浓度增加可降低血

2、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尤其是毛细血管前 括约肌最为明显,而小静脉变化不大。(2分)2. 举例说明变质性炎的病理特点。答:变质性炎是指以组织、细胞的变性、坏死为主,而渗出和增生较轻微的炎症。(4分)常见于肝、 肾、心、脑等实质性器官,多由于某些急性重症感染和中毒及变态反应性炎症引起,这类炎症由于实质细 胞有广泛的变性、坏死,常出现器官的明显功能障碍。(4分)例如,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肝细胞广泛 坏死,患者常表现有严重的肝功能紊乱。(2分)3. 筒述限制性通气不足发生机制。答:呼吸肌活动障碍:常见于中枢或周围神经的器质性病变,如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脑炎、脊髓 灰质炎、多发性神经炎等(2分)。呼吸中

3、枢抑制:如使用镇静药、麻醉药过量、代谢产物(如尿毒症毒素)堆积。(2分) 呼 吸肌本身收缩功能障碍:如重症肌无力、低钾血症、长时间呼吸用力与呼吸运动增强所引起的呼吸肌疲 劳、营养不良引起的呼吸肌萎缩等,均可累及吸气肌收缩功能,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2分) 胸廓顺应性降低:常见于严重的胸廓畸形、胸壁皮肤硬化、纤维性胸膜增厚、胸腔积液、气胸等可 限制其扩张的疾病,使扩张时弹性阻力增加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2分) 肺顺应性降低:常见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通气过度、肺水肿、肺叶或肺段切除等,因肺泡表 面活性物质减少,使肺泡表而张力增加。(2分)4. 筒述高渗性脱水的原因和机制。答:1)水摄人不足:常

4、见于:水源断绝,如沙漠迷路;不能饮水,如频繁呕吐、昏迷、消化道病 变的患者等;渴感障碍。有些脑部病变可损害渴觉中枢,有些脑血管意外的老年患者也可发生渴感障碍。 由于水的摄入减少,皮肤和呼吸道黏膜不感蒸发仍继续丢失水分,则可引起高渗性脱水。(5分)2)水丢失过多:经皮肤及呼吸道丢失:高温环境工作大量出汗,发热或甲状腺功能亢进时,通过皮 肤的不感蒸发每日可丢失水数升。此外,过度通气可使呼吸道黏膜的不感蒸发加强以致大量水分丢失,如 发热、代谢性酸中毒或精神性过度通气。经肾丢失:中枢性或肾性尿崩症时,因ADH产生和释放不足或 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ADH反应性降低,远端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排出大量稀

5、释尿;以肾间质损害 为主的肾脏疾病,因肾浓缩功能障碍,排出大量稀释尿。经消化道丢失:严重的呕吐、腹泻,尤其是婴 幼儿慢性腹泻。(5分)5. 简述高血压病时脑的病变特点。答:高血压脑病;由于脑细小动脉广泛硬化及痉挛,局部组织缺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发生脑 水肿及颅内高压。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抽搐、神志不清、视力障碍,甚至昏迷等症状。脑软化:由 于脑的细小动脉进一步硬化和痉挛,供血区脑组织因缺血而发生多数小坏死灶,即微梗死灶,梗死灶为液 化坏死,形成脑软化。脑出血:俗称中风,是高血压病晚期最严重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最常见的死亡 原因。高血压脑出血的原因由于脑血管的细、小动脉硬化,血管壁变脆、弹

6、性下降或形成微小动脉瘤,在 血压突然升高时引起破裂。(6分)出血常发生于大脑基底节和内囊部,其次为大脑.自质、脑桥和小脑。最多见于基底节区域(尤以豆 状核区最多见),是因为供应该区域的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分支,直接受到大脑中动脉压力较高 的血流冲击和牵引,豆纹动脉易破裂出血。出血常为大片状,并旦脑组织完全破坏,形成充满血液和坏死 脑组织的囊性病灶。有时出血范围大可破入侧脑室。(4分)6. 简述心功能不全时劳力性呼吸困难的特点及发生机制。答:轻度心力衰竭患者,仅在体力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消失,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为左心 衰竭的最早表现(3分)。其机制是体力活动时四肢血流量增加,回心血

7、量增多,肺淤血加重;心率加快, 舒张期缩短,左室充盈减少,肺循环淤血加重(3分);机体需氧量增加,但衰竭的左心不能相应提高心 排血量,因此机体缺氧进一步加重,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加深,出现呼吸困难(4分)。7. 简述血栓形成的条件。答:1)心血管内膜的损伤:正常活体血液在心血管内流动时,血小板不易粘附在内膜上。当心、血管 内膜受损时,暴露出胶原纤维,则有利于血小板在受损部位沉积和粘附。(2分)2)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流速度减慢、停滞;血流方向出现紊乱,涡流形成。当血流缓慢、涡流形 成时,血流中有形成分进入边流,血小板则有机会同受损的血管内膜接触而导致血栓形成。(3分)3)血液凝固性增加:临床上

8、常出现在:广泛转移的晚期恶性肿瘤,如胰腺癌、肺癌、乳腺癌等,癌 细胞释放促凝因子,如组织因子等,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胎盘早期剥离患者,因组织凝血因子大量释 放入血,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而发生静脉血栓;在严重创伤、产后及手术后,由于失血量多,补充大量 幼稚的血小板,使血液凝固性升高;同时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凝血酶等含量也增蛆,易形成血栓。(5分)8. 简述呼吸衰竭时呼吸性酸中毒的特点。答:呼吸性酸中毒主要见于通气障碍所致的II型呼吸衰竭,因大量二氧化碳潴留引起呼吸性酸中毒。(4分)此时血液中电解质主要变化为:血清钾浓度增高: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细胞内K+外移而引起 血钾浓度升高;慢性呼吸性酸

9、中毒时,由于肾小管泌H+增多而排K+减少,也可导致血清钾升高;(3分) 血清氯浓度降低:当血液中二氧化碳潴留时,在碳酸酎酶作用下,红细胞中HC03 -生成增多,HC03 - 与细胞外CI-交换使C1-进入细胞;以及酸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NH3增多及NaHC03重吸收增多,使 尿中NH4 C1排出增加,均使血清氯浓度降低。(3分)9. 简述休克早期微循环变化的代偿意义。答:休克早期的变化主要由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增加所致,对机体有一定的代偿意 义。有利于维持动脉血压(2分):机体通过自身输血和自身输液作用增加回心血量,缓解血容量的绝 对不足;同时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升高。通过

10、上述调节,休克早期血压无明显变化(3分);血液 重新分布有利于心、脑血液供应(2分):休克早期,腹腔内脏、皮肤、骨骼肌和肾等器官血管收缩,血 流量显著减少,而心、脑血管不发生收缩,血流量基本正常,加之此时动脉血压变化不明显,所以在全身 循环血量减少的情况下,有利于优先保证重要生命器官如心、脑的血液供应(3分)。10. 简述继发性肺结核病的概念及其病理特点。答:继发性肺结核病是机体再次感染结核杆菌引起的结核病,多发生于成人,因而又称成人型肺结核 病(4分)。病变特点:病变多从肺上部开始,向肺下部发展,以右肺多见(2分)。病变多为增生性病变, 易发生干酪样坏死(1分)。病变的扩散途径以气道播散为主

11、淋巴道和血道播散少见(2分)。病程 呈慢性过程,在肺内形成新旧混杂、上重下轻、上旧下新的复杂病变(1分)。11. 简述劳力性呼吸困难的概念及其发生机制。答:轻度心力衰竭患者,仅在体力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消失,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为左心 衰竭的最早表现(4分)。其机制是:体力活动时四肢血流量增加,回心血量增多,肺淤血加重(2分); 体力活动时心率加快,舒张期缩短,左室充盈减少,肺循环淤血加重(2分);体力活动时机体需氧 量增加,但衰竭的左心不能相应提高心输出量,因此机体缺氧进一步加重,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加深, 出现呼吸困难(2分)。12. 简述血栓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和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12、答:血栓形成必备的条件(各1分):心血管内膜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液凝固性增加。血栓对机体的影响:阻塞血管:血栓阻塞动脉,又缺乏有效的侧支循环代偿时,引起局部组织或器 官的缺血坏死。血栓阻塞静脉,引起局部组织的淤血、水肿、出血(3分);栓塞:血栓脱落后随血流 运行,栓塞于相应大小的血管(3分);形成心瓣膜病:反复发生在心瓣膜上的血栓,机化后引起瓣膜 粘连、增厚、变硬(1分)。13. 简述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最危险的并发症及其发生机制。答: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对病人生命威胁最大的并发症是高钾血症,可因心室颤动或心搏骤停引起 死亡(4分)。其发生机制是(每项2分):肾排钾减少;组织分解代谢增强

13、使细胞内钾释放到细胞 外;摄人含钾过多的药物、输库存血和使用保钾利尿剂。14. 简述血氨升高对脑的毒性作用。答:干扰脑的能量代谢。血氨升高主要干扰葡萄糖生物氧化的正常进行,使ATP生成不足或消耗过 多,以致能量供应不足(4分);使脑内兴奋性递质减少和抑制性递质增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发 生紊乱(3分);对神经细胞膜的直接抑制作用。氨干扰神经细胞膜上的钠钾ATP酶的活性,使膜电位 变化和兴奋性异常(3分)。15. 试比较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区别(何项2分)。答: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舫炎病坤.簿肺炎链球菌多种细图,常见奇力弱的肺炎球M发听匀的肯壮作小儿.卷人、体制久舸卧爪者炎症特点急性纤维素性

14、炎急性化脸性性炎盛变危用第及个肺段或他1的脏大叶以细支气管为中、的小叶f |耦灶, 大小不一.病坚多发、收在于两肺结局绝大多数依愈考敷痊念.少数体弱样者法后差.常并发呼吸衰啪.心力衰均16.简述缺氧时心功能的变化。答:(1)心率:急性轻度或中度缺氧时,心率增快,其机制可能是通气增加、肺膨胀对肺牵张感受器 的刺激,反射性通过交感神经引起的。(3分)(2)心肌收缩力:缺氧初期,交感神经兴奋,作用于心脏G肾上腺素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增强。以后, 由于缺氧所致的酸中毒和心肌抑制因子的形成,直接抑制心肌,使心肌收缩力减弱。(3分)(3)心输出量:缺氧初期心输出量增加,其原因除与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有关

15、外,还与缺氧时 呼吸深快、胸内负压增大、静脉回流增加有关。严重缺氧时,由于心率减慢或心肌收缩力减弱,可使心输 出量降低。(4分)17. 何谓继发性肺结核病?筒述其病理特点。答:继发性肺结核病是机体再次感染结核杆菌引起的结核病,多发生于成人,因而又称成人型肺结核 病。成人型肺结核病多为原发性肺结核病肺内播散的结果(3分)。病变特点:病变多从肺上部开始,向肺下部发展,以右肺多见(2分)。病变多为增生性病变,易 发生干酪样坏死(2分)。病变的扩散途径以气道播散为主,淋巴道和血道播散少见(2分)。病程呈慢 性过程,在肺内形成新旧混杂、上重下轻、上旧下新的复杂病变(1分)。18. 简述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

16、经和基本病变。答: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一组传染病。(2分)传播途径: 甲型肝炎病毒(HA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经肠道传播,分别引起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2分)。乙型肝炎 病毒(HBV),可经过输血及血制品、污染病毒的注射针头、密切接触、母婴等途径传播,弓I起乙型肝炎(1 分)。丙型肝炎病毒(HCV)经输血、密切接触和母婴传播,引起丙型肝炎(1分)。HDV只感染HBV携带者, 加重病情,并使肝炎慢性化。HDV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同(1分)。基本病变:肝细胞变性坏死:变性表现为肝细胞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嗜酸性变;坏死表现为嗜 酸性坏死和溶解坏死(1

17、分)。炎性细胞浸润:主要是淋巴细胞、单核细胞(1分)。间质反应性增生及 肝细胞再生(1分)。19. 简述发热的机制。答:内毒素通过以下三个基本环节引起体温升高:信息传递:内毒素激活产致热原细胞,使后者产 生和释放内源性致热源(EP), EP作为信使,经血流传递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中枢调节:EP到达中 枢,使中枢释放中枢发热介质,使调定点上移。于是正常的血液温度变为冷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发出冲动, 引起效应器的体温调节反应(3分);效应部分:来白体温调节中枢的信号,一方面经交感神经使皮肤血 管收缩而减少散热,另一方而经运动神经引起骨骼肌紧张度增高,使产热增加,导致体温上升(3分)。20. 举例说

18、明病因在疾病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答:病因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是:引起疾病:没有致病因素就不会发生疾病,例如,没有白喉杆菌 就不可能引起白喉(3分);决定疾病的特异性:疾病的特异性取决于病因。例如,白喉杆菌决定所患疾 病是白喉,而不是结核病或乙型脑炎(3分)。病因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因病因种类而有区别。有的继续推 动疾病的发展,有的对疾病的进展不再产生影响。例如,致病细菌在体内的生长繁殖不但引起特定的感染 性疾病,而且还推动疾病的发展与恶化;而机械暴力造成创伤后不再作用于机体,疾病按照创伤或大失血 的发展规律而进行(4分)。21. 简述引起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的原因及机制。答:正常人钠、水的摄人量和

19、排出量处于动态平衡,从而保持液体量的相对恒定。肾在调节钠、水动 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当肾调节钠、水的功能异常时,可导致体内外液体交换失衡,钠、水潴留,引起全 身性水肿的发生(1分)。其机制为:肾小球滤过率降低(2分):常见原因是广泛的肾小球病变使肾小球 滤过面积明显减少(1分);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使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压下降(1分);肾小管重吸 收钠、水增多(2分):见于球一管平衡失调导致的近曲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增加(1分);肾血流重分布 导致的近髓肾单位重吸收钠、水增加(1分);以及循环血量减少引起的醛固酮和ADH增多,造成远曲小管 和集合管对钠水重吸收增加(1分)。22. 简述缺氧时循

20、环系统的代偿反应。答:缺氧时循环系统的代偿性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而:心输出量增加。由心率加快、心收缩 力增强、静脉回流量增加所致;严重缺氧,可是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降低(3分);血 流分布改变。皮肤、腹腔内脏血管收缩,心、脑血管扩张(3分);肺血管收缩。由交感神经兴奋、缩血 管物质释放增加及缺氧对血管平滑肌的直接作用所致(2分);毛细血管增生。长期缺氧使脑、心、骨骼 肌毛细血管增生,有利于血氧的弥散(2分)。23. 何为肾盂肾炎?筒述其临床病理联系。答:是由细菌引起的化脓性炎症,主要侵犯肾盂粘膜及肾间质。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白细胞增高、 血尿或脓尿以及轻重不等的尿路刺激征(4

21、分)o临床病理联系: 因化脓性病变可引起全身的反应,如发热、白细胞增多(2分); 因肾间质化脓性病变,出现脓尿、蛋白尿、管型尿、甚至血尿(2分); 因上行感染时,化脓性病变刺激膀胱三角区,引起尿路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等)。(2分)24. 简述栓塞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答:血栓栓塞最常见,包括肺动脉栓塞和体动脉栓塞。较小的栓子广泛地栓塞于肺动脉的分支,或 较大的栓子栓塞于肺动脉主干及其大分支时,可致患者猝死。体动脉的栓子常栓塞于脑、肾、脾和下肢, 可引起局部组织缺血坏死(4分);脂肪栓塞,大量脂肪滴广泛栓塞于肺循环时,可引起急性右心衰竭(2 分);气体栓塞,包括空气栓塞和氮气栓塞。大量的空气

22、迅速进入血循环,可引起猝死。彼气栓塞多发 生于小的血管,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坏死(2分);羊水栓塞,羊水进入母体血循环,绝大多数导致死亡(1 分);其它栓子栓塞,如细菌团、肿瘤细胞团等引起的栓塞(1分)。25. 简述发热时机体的主要代谢性改变。答:发热时主要有以下代谢改变:糖原分解及糖异生作用加强,出现血糖增高和糖尿;糖分解增强 而氧的供应相对不足,可使血中乳酸增多(2分);脂肪分解加强并氧化不全,病人可出现酮血症和酮尿 症;长期发热,患者消瘦(2分);蛋白分解代谢增强,机体处于负氮平衡,血浆蛋白减少,出现氮质血 症,病人抵抗力下降(2分);维生素的摄取和吸收都减少,消耗增多,可发生维生素缺乏(2

23、分);在 体温上升期及高热持续期,患者排尿量减少,水、钠和氯在体内潴留;而在体温下降期,由于水分蒸发增 多或出汗增多可导致脱水;发热机体代谢紊乱可出现代谢性酸中毒(2分)。26. 何谓劳力性呼吸困难?筒述其发生机制。答:轻度心力衰竭患者,仅在体力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消失,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为左心 衰竭的最早表现(4分)。其机制是:体力活动时四肢血流量增加,回心血量增多,肺淤血加重(2分); 体力活动时心率加快,舒张期缩短,左室充盈减少,肺循环淤血加重(2分);体力活动时机体需氧量增加,但衰竭的左心不能相应提高心输出量,因此机体缺氧进一步加重,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加深, 出现呼吸困难(2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远程教育/电大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