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5高考化学解密之化学反应机理的探究.docx

上传人:鱼** 文档编号:10119318 上传时间:2025-04-22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59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高考化学解密之化学反应机理的探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2025高考化学解密之化学反应机理的探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5 高考化学解密之化学反应机理的探究 一.选择题(共 25 小题) 1 .(2024 秋•贵阳月考)含氮废水包括氨氮(NH3 、)、亚硝酸盐氮(0)、硝酸盐氮( )等, 通常将其转化为氮气或生物质来去除。其中厌氧氨氧化脱氨的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O2 的氧化性强于 B .反应 Ⅰ 中和反应Ⅱ中的个数比为 2 :1 时,氮的脱除效果最好 C .反应Ⅱ中,若生成一个 N2则转移 3 个电子 D .若氧气过量,则可能被氧化成 2 .(2024 秋•靖远县月考) 乙烷部分氧化生成醛类含氧化合物是低碳烷烃选择性氧化中较难进行的反应过 程,Fe+能催化 N2O 对乙烷的选择性氧化,其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反应过程中有极性键、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B .该机理显示由乙烷生成乙醛有两条路径 C .Fe+也能催化乙醇氧化成乙醛 D .该方法共生成了4 种中间体 3 .(2024•沧州三模)烯烃在四氧化锇(OsO4)作催化剂和 NMO 作氧化剂的条件下,可转化为相应的顺 式邻二醇。加水分解是该催化体系的决速步骤。已知四氧化锇分子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 1 A .四氧化锇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 CCl4 中的溶解度 B .步骤 1 的活化能大于步骤 2 的活化能 C .步骤 1 为加成反应 D .反应涉及 C—O σ键、N—O σ键、O—H σ键、C—C σ键的断裂 4 .(2024•安徽二模)我国科技工作者利用催化剂实现了吡啶( )邻位选择性三氟甲基化,其原理 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CH3I 是催化剂 B .CF3COOH 的酸性大于 CH3COOH 的酸性 C .整个反应过程中存在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D .理论上 1mol O2参加反应,会产生 1mol 2 5 .(2024 秋•长安区月考)双氧水在医药,新能源、造纸,污水治理等多领域有广泛应用。为了应对其市 场需求的迅速增加,科研人员研发出一种用 H2 制备 H2O2 的反应原理如图所示,该制备工艺能耗低、 方法简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Pd 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B .X 是 O2 ,在该反应中作氧化剂 C .[PdCl2O2]2 - 中 Pd 的化合价是+2 D .反应过程中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及形成 6 .(2024•安徽开学)我国科学家在全球范圃内首次实现了用 CO2 人工合成淀粉,其转化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大规模利用空气中的 CO2 合成淀粉,有助于我国在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的目标 B .过程Ⅲ的产物与互为同分异构体 C .利用光谱分析技术可以验证合成淀粉的组成、结构 D .实验室实现过程ⅡCH3OH →HCHO 的转化可以使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7.(2023秋•肇东市校级期末)羟醛缩合反应是一种常用的增长碳链的方法。一种合成目标产物(图 中⑦) 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3 A . ③是该反应的中间产物 B . ④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 ⑥到⑦的过程中没有非极性键的断裂和生成 D .合成⑦的总反应为+ 8 .(2024 秋•泉州月考)N2H4 是一种强还原性的高能物质,在航天、能源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我国科学家 合成的某 Ru ( Ⅱ ) 催化剂(用[L - Ru—NH3]+表示)能高效电催化氧化 NH3合成 N2H4 ,其反应机理如 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Ru ( Ⅱ ) 被氧化至 Ru (Ⅲ) 后,配体 NH3失去质子能力减弱 B .M 与[L - Ru—NH3]+ 中 Ru 的化合价不同 C .图示过程发生在电解池阳极区 D .该过程有非极性键的形成和断裂 9 .(2024•北京)可采用Deacon 催化氧化法将工业副产物 HCl 制成 Cl2 ,实现氯资源的再利用。反应的热 化学方程式:4HCl(g)+O2(g)2Cl2(g)+2H2O(g) ΔH = - 114.4kJ•mol - 1 。如图所示为 该法的一种催化机理。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Y 为反应物 HCl ,W 为生成物 H2O B .反应制得 1mol Cl2 ,须投入 2mol CuO C .升高反应温度,HCl 被 O2氧化制 Cl2 的反应平衡常数减小 D .图中转化涉及的反应中有两个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0 .(2024•广西)烯烃进行加成反应的一种机理如下: 此外,已知实验测得 CH2 =CH2 、CH3CH =CH2 、(CH3)2C =CH2 与 Br2进行加成反应的活化能依次减 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乙烯与 HCl 反应的中间体为 CH3—CH2 B .乙烯与氯水反应无 CH2ClCH2OH 生成 C .卤化氢与乙烯反应的活性:HBr>HCl D .烯烃双键碳上连接的甲基越多,与 Br2 的反应越容易 11 .(2024 秋•南岗区校级月考)Cu 基催化剂是 NH3—SCR 技术脱除 NO 中性能较为优异的新型催化剂, 但烟气中的 SO2 会造成 Cu 基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下降。加入 CeO2可抑制 SO2对 Cu 基催化剂的影响, 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CemOn 的化学式为 Ce2O3 B .总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NH3 C . ①②③均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 .从整个反应机理来看 CeO2作为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有参与反应 5 12.(2024 秋•东西湖区校级月考)合成聚合物 P,将反应物一次全部加入密闭的反应釜中,转化路线如图, 聚合过程包含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最先发生,速率最快,第二阶段、第三阶段依次发生,速率逐渐减慢。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第一阶段中有 C—O 键和C—N 键的断裂 B .该条件下,与聚合的活化能小于与 O =C =O 聚合的活化能 C .聚合物 P 中含有 3 种官能团 D .加入 a mol CO2 ,最多生成聚合物 P 13.(2024 秋•顺义区校级月考)CO2捕获和转化可减少 CO2排放并实现资源利用,原理如图 1 所示。反应 ①完成之后, 以 N2为载气, 以恒定组成的 N2 、CH4 混合气, 以恒定流速通入反应器,单位时间流出 气体各组分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 2 所示。反应过程中始终未检测到 CO2,在催化剂上有积碳。 下 列 说 法 不 正 确 的 是 ( ) A .反应①为 CaO+CO2 =CaCO3;反应②为 CaCO3+CH4CaO+2CO+2H2 B .t1~t3 ,n(H2)比 n(CO)多,且生成 H2速率不变,可能有副反应 CH4C+2H2 C .t2 时刻,副反应生成 H2的速率小于反应②生成 H2速率 D .t3 之后,生成 H2的速率为 0 ,是因为反应②不再发生 6 14 .(2024•5 月份模拟) 乙醛主要用作还原剂、杀菌剂、合成橡胶等,以乙烷为原料合成乙醛的反应机理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反应①中消耗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 :1 B .理论上该合成方法中每消耗 1mol C2H6可得到 1mol CH3CHO C .反应⑤ 、 ⑥中均有含π键的产物生成 D .乙醛分子中没有 O—H 键,故其与水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 15 .(2024•浙江开学)一氯代烃在 NaOH 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其中被称为“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的机 理如下: 已知: ①已知碳正离子正电荷越分散,结构越稳定 ②一定条件下,一氯代烃只发生“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的水解相对速率与烃基的关系如下表: 一氯代烃 水解相对速率 1 1.7 30000 1.85×106 ③一定条件下,只改变叔丁基氯( )浓度或 NaOH 溶液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7 A .碳正离子的稳定性:<CH3<(CH3)2CH+ <(CH3)3C+ B .反应的活化能:步骤 Ⅰ <步骤Ⅱ C .结构中双键能有效稳定碳正离子 D .叔丁基氯在 NaOH 和 NaF 的混合溶液中发生反应,可能生成和 16 .(2024 秋•和平区校级月考) 向 H2O2溶液中加少量 Fe2(SO4)3 溶液,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 ) A .Fe2+在整个过程中作催化剂 B .H2O2 生产过程要严格避免混入 Fe3+ C .有 1mol O2 生成时,转移 2mol 电子 D .该反应过程中,M 是 Fe2+ ,M ′是 Fe3+ 17 .(2024 秋•盐城月考)BASF 高压法制备醋酸,所采用钴碘催化循环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CH3OH 转化为 CH3I 的有机反应类型属于取代反应 B .从总反应看,循环过程中需不断补充 CH3OH 、H2O 、CO 等 C .与丙酸甲酯互为同分异构体且与CH3COOH 互为同系物的物质有 2 种 D .该循环总反应的方程式为 CO+CH3OH →CH3COOH 18 .(2024 秋•贵州月考) 甲酸甲酯(HCOOCH3)作为潜在的储氢材料而受到关注,科学家发现使用 Ru 配合物催化剂可以使甲酸甲酯温和释氢,其可能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8 A .反应过程中Ru 化合价不变 B .Ⅲ→Ⅳ每消耗 1mol H2O 生成 2mol H2 C .总反应为 HCOOCH3+2H2O =4H2 ↑+2CO2 ↑ D .反应只涉及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19 .(2024 秋•湖南月考)科学家利用太阳光在新型催化剂 Ⅰ表面高效分解水后,再利用高效催化剂Ⅱ将二 氧化碳转化为乙烯,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反应 Ⅰ 中,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 B .反应Ⅱ为置换反应 C .整个反应过程中涉及到 3 种氧化物 D .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2+6H2C2H4+4H2O 20 .(2024 秋•安徽月考)除少数卤化物外,大部分非金属卤化物都易水解,且反应不可逆。卤化物的水解 机理分亲核水解和亲电水解。发生亲核水解的结构条件:中心原子具有δ+和有空的价轨道;发生亲电 9 水解的结构条件: 中心原子有孤对电子,可作 Lewis 碱,接受 H2O 的 H+进攻。NCl3和 SiCl4均可发生 水解反应,其中 NCl3 的水解机理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NH3 和 NCl3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 B .CCl4 也能发生水解反应 C .NCl3 的水解过程中 N 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发生了变化 D .NCl3和 SiCl4 的水解反应机理不同 21 .(2024•湖北开学)“接触法制硫酸 ”的核心反应是 2SO2(g)+O2(g)=2SO3(g) ΔH = - 198kJ/mol, 因 SO2在催化剂表面与 O2接触而得名,反应过程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SO2和 SO3 都属于酸性氧化物,通到 BaCl2溶液中都会产生白色沉淀 B .增加 O2的浓度对上述反应的速率影响不明显,说明反应②是快反应 C .V2O5 是催化剂,整个过程没有参与反应 D .SO2→SO3过程中反应物所含化学键的键能之和大于生成物所含化学键的键能之和 22 .(2024•高台县校级一模)氢能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 由 HCOOH 可以制得 H2 。在催化剂作用下, HCOOH 催化释放氢的反应机理和相对能量的变化情况分别如图 1 和图 2 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HCOOH 催化释放氢的过程中有非极性键的断裂与形成 B .HCOOD 催化释放氢反应除生成 CO2:外,还生成 H2 、HD 、D2 10 C .在催化剂表面解离 C—H 键比解离 O—H 键难 D .HCOOH 催化释放氢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COOH(g)=CO2(g)+H2(g) ΔH = - 0.45eV 23 .(2024 春•天宁区校级期末)我国科研团队研制出“TM - LiH(TM 表示过渡金属)”双催化剂体系, 实现了氨的低温催化合成,其原理示意如图: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 A .状态 Ⅰ为 N2吸附并发生解离,N≡N 键发生断裂并吸收能量 B .状态Ⅲ反应的方程式为 2LiNH+3H2 =2LiH+2NH3 C .“TM - LiH ”能降低合成氨反应的 ΔH D .合成 NH3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是 100% 24 .(2024 秋•蓝田县月考)中国科学家在淀粉人工合成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 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合成路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由二氧化碳合成淀粉需要释放能量 B .若 CO2→CH3OH 的反应为吸热反应,说明 1mol CO2所含总能量低于 1mol 甲醇所含的总能量 C .醇氧化酶和甲酰酶作为反应的催化剂,主要作用是加快反应速率 D .FADH 转化为 DHA 的化学方程式为 3 ,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25 .(2024•九龙坡区校级开学)CO2 催化加氢制甲醇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一个 H2分子首先在“—O— Ga—O—Zn - ”表面解离成 2 个 H*(该过程未在历程中标出),随后参与到 CO2 的转化过程。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 ) 11 A .“—O—Ga—O—Zn﹣ ”不能改变总反应的焓变 B .总反应可表示为 CO2+3H2 =CH3OH+H2O C .原料气中 H2 比例过低可能会降低催化剂活性 D .理论上反应历程消耗的 H*与生成的甲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5 :1 12 2025 高考化学解密之化学反应机理的探究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 25 小题) 1 .(2024 秋•贵阳月考)含氮废水包括氨氮(NH3 、)、亚硝酸盐氮(0)、硝酸盐氮( )等, 通常将其转化为氮气或生物质来去除。其中厌氧氨氧化脱氨的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O2 的氧化性强于 B .反应 Ⅰ 中和反应Ⅱ中的个数比为 2 :1 时,氮的脱除效果最好 C .反应Ⅱ中,若生成一个 N2则转移 3 个电子 D .若氧气过量,则可能被氧化成 【答案】B 【分析】A .根据在 Ⅰ 中发生的反应为: ,O2 作氧化剂,为氧 化产物,反应Ⅱ中发生的反应为: ,若氧气过量,厌氧氨氧化菌活性降低, 部分 可能会被氧化成 而保留在溶液中,进行分析。 【解答】解:A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在 Ⅰ 中发生的反应为: , 氧气作氧化剂,为氧化产物,氧气的氧化性强于 ,故 A 正确; B .在反应Ⅱ中发生的反应为: ,结合反应 Ⅰ可知,反应 Ⅰ 中 和反应Ⅱ 中 的个数比为 1 :1 时,氮的脱除效果最好,可完全转化为氮气,故 B 错误; C .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为 ,生成一个 N2 转移 3 个电子,故 C 正确; D .若氧气过量,厌氧氨氧化菌活性降低,部分 可能会被氧化成 而保留在溶液中,故 D 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探究化学反应机理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 13 的知识进行解题。 2 .(2024 秋•靖远县月考) 乙烷部分氧化生成醛类含氧化合物是低碳烷烃选择性氧化中较难进行的反应过 程,Fe+能催化 N2O 对乙烷的选择性氧化,其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反应过程中有极性键、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B .该机理显示由乙烷生成乙醛有两条路径 C .Fe+也能催化乙醇氧化成乙醛 D .该方法共生成了4 种中间体 【答案】D 【分析】A .根据反应过程中没有非极性键的断裂进行分析; B .根据反应①②③过程中没有生成乙醛,进行分析; C .根据 Fe+不能催化氧化乙醇进行分析; D .根据基元反应①②④⑤均生成了 1 种中间体进行分析。 【解答】解:A .反应过程中没有非极性键的断裂,故 A 错误; B .反应①②③过程中没有生成乙醛,它们是副反应,故 B 错误; C .Fe+能催化 N2O 对乙烷的选择性氧化,不能催化乙醇氧化成乙醛,故 C 错误; D .基元反应①②④⑤均生成了 1 种中间体,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探究化学反应机理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 的知识进行解题。 3 .(2024•沧州三模)烯烃在四氧化锇(OsO4)作催化剂和 NMO 作氧化剂的条件下,可转化为相应的顺 式邻二醇。加水分解是该催化体系的决速步骤。已知四氧化锇分子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 14 A .四氧化锇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 CCl4 中的溶解度 B .步骤 1 的活化能大于步骤 2 的活化能 C .步骤 1 为加成反应 D .反应涉及 C—O σ键、N—O σ键、O—H σ键、C—C σ键的断裂 【答案】C 【分析】A .根据“相似相溶 ”原理进行分析; B .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 C .烯烃易发生加成反应; D .反应中未涉及 C—C σ键的断裂。 【解答】解:A .四氧化锇分子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即四氧化锇为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 ” 原理,四氧化锇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 CCl4 中的溶解度,故 A 错误; B .加水分解是该催化体系的决速步骤,则步骤 1 的活化能小于步骤 2 的活化能,故 B 错误; C .步骤 1 属于烯烃的加成反应,故 C 正确; D .反应中断裂了碳碳双键中的π键,未涉及 C—C σ键的断裂,故 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机理的探究,具体涉及“相似相溶 ”原理的应用、反应热与焓变、化学 键的断裂与形成等,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难度中等。 4 .(2024•安徽二模)我国科技工作者利用催化剂实现了吡啶( )邻位选择性三氟甲基化,其原理 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15 A .CH3I 是催化剂 B .CF3COOH 的酸性大于 CH3COOH 的酸性 C .整个反应过程中存在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D .理论上 1mol O2参加反应,会产生 1mol 【答案】D 【分析】A .催化剂参与第一步反应,在最后一步反应中生成; B .电负性:F>H ,CF3基团吸引电子的能力大于 CH3基团,使得—COOH 中 O—H 键的极性更强,更 易电离出氢离子; C .由图可知,整个反应过程中存在 C—H 、C—I 极性键的断裂和C—I 等极性键的形成; D .由图可知,总反应为 2+2CF3COOH+O2→2+2CO2+2H2O。 【解答】解:A .CH3I 参与第一步反应,在最后一步反应中生成,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 A 正确; B .电负性:F>H ,CF3基团吸引电子的能力大于 CH3基团,使得—COOH 中 O—H 键的极性更强,更 易电离出氢离子,所以酸性:CF3COOH>CH3COOH ,故 B 正确; C .由图可知,整个反应过程中存在 C—H 、C—I 极性键的断裂和C—I 等极性键的形成,故 C 正确; D.由图可知,总反应为 2 +2CF3COOH+O2 →2+2CO2+2H2O,所以理论上 1mol O2 参加反应,会产生 2mol ,故 D 错误; 故选:D。 16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机理的探究,具体涉及催化剂、键的极性、酸性的比较等,属于基本知 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5 .(2024 秋•长安区月考)双氧水在医药,新能源、造纸,污水治理等多领域有广泛应用。为了应对其市 场需求的迅速增加,科研人员研发出一种用 H2 制备 H2O2 的反应原理如图所示,该制备工艺能耗低、 方法简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Pd 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B .X 是 O2 ,在该反应中作氧化剂 C .[PdCl2O2]2﹣ 中 Pd 的化合价是+2 D .反应过程中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及形成 【答案】C 【 分 析 】 整 个 转 化 过 程 中 涉 及 以 下 反 应 : ① 、 ② 、 ③ , 总 反 应 为 : H2+O2H2O2。,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 .Pd 参与反应过程后,H2 与 O2 合成 H2O2能耗降低,则其能降低反应过程中的活化能, 故 A 正确; B .根据反应②可知,生成物中增加了氧元素,则 X 为 O2 ,反应后化合价降低为﹣2 价,作氧化剂, 故 B 正确; C .中 Pd 的化合价为+4 价,故 C 错误; D .反应过程中,极性键断裂如反应③中H—Cl;极性键生成如反应③中 H2O2 的 H—O 、反应①中 H —Cl;非极性键的断裂如反应①中 H—H 、反应②中 O =O;非极性键的形成如反应③中 H2O2 的 O— O ,故 D 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探究化学反应机理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 的知识进行解题。 6 .(2024•安徽开学)我国科学家在全球范圃内首次实现了用 CO2 人工合成淀粉,其转化过程如图所示。 1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大规模利用空气中的 CO2 合成淀粉,有助于我国在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的目标 B .过程Ⅲ的产物与互为同分异构体 C .利用光谱分析技术可以验证合成淀粉的组成、结构 D .实验室实现过程ⅡCH3OH →HCHO 的转化可以使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答案】D 【分析】A .二氧化碳合成淀粉能减少碳排放; B .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C .红外光谱测定化学键; D .CH3OH 、HCHO 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解答】解:A .二氧化碳合成淀粉能减少碳排放,有助于我国在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的目标, 故 A 正确; B .二者分子式相同,都是 C3H6O3 ,结构不同,所以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故 B 正确; C .红外光谱测定化学键,所以利用光谱(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以验证合成淀粉的组成、结构,故 C 正确; D .CH3OH 、HCHO 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所以实验室实现过程ⅡCH3OH →HCHO 的转化不 能使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故 D 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反应机理及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侧重考查分析、判断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明确同 分异构体概念的内涵、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7.(2023秋•肇东市校级期末)羟醛缩合反应是一种常用的增长碳链的方法。一种合成目标产物(图 中⑦) 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18 A . ③是该反应的中间产物 B . ④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 ⑥到⑦的过程中没有非极性键的断裂和生成 D .合成⑦的总反应为+ 【答案】B 【分析】A .根据在反应中生成又消耗,则该物质为中间产物,进行分析; B .根据在反应中消耗又生成,则该物质为催化剂进行分析; C .根据断开 C =N 键、O—H 键,形成 N—H 键、C =O 键,没有非极性键得断裂和生成进行分析; D .根据反应物为丙酮和 CH3CHO ,生成物是 ,催化剂是 ,进行分析。 【解答】解:A .在反应中生成又消耗,则该物质为中间产物,③是第一步反应的产物,第二个反应的 反应物,所以③只是该反应的中间产物,故 A 正确; B . ①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故 B 错误; C . ⑥到⑦的过程+H2O →++H+ ,断开 C =N 键、 O—H 键,形成 N—H 键、C =O 键,没有非极性键得断裂和生成,故 C 正确; D .合成⑦ , 反应物为丙酮和 CH3CHO ,生成物是 ,催化剂是 ,总反应 为 ,故 D 正确; 19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探究化学反应机理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 的知识进行解题。 8 .(2024 秋•泉州月考)N2H4 是一种强还原性的高能物质,在航天、能源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我国科学家 合成的某 Ru ( Ⅱ ) 催化剂(用[L﹣Ru—NH3]+表示)能高效电催化氧化 NH3合成 N2H4 ,其反应机理如 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Ru ( Ⅱ ) 被氧化至 Ru (Ⅲ) 后,配体 NH3失去质子能力减弱 B .M 与[L﹣Ru—NH3]+ 中 Ru 的化合价不同 C .图示过程发生在电解池阳极区 D .该过程有非极性键的形成和断裂 【答案】C 【分析】A .根据 Ru ( Ⅱ ) 被氧化至 Ru (Ⅲ) 后,中的 Ru 带有更多的正电荷,其与 N 原子成键后,Ru 吸引电子的能力比 Ru ( Ⅱ ) 强,进行分析; B .根据当变为 M 时,N 原子的孤电子对拆为 2 个电子并转移给 Ru1 个电子,进行分 析; C .根据总反应式为 ,为氧化反应,进行分析; D .根据整个过程无非极性键的断裂进行分析。 【解答】解:A .Ru ( Ⅱ ) 被氧化至 Ru (Ⅲ) 后,中的 Ru 带有更多的正电荷,其与 氮原子成键后,Ru 吸引电子的能力比 Ru ( Ⅱ ) 吸引电子的能力强,这种作用使得配体 NH3 中的 N—H 键极性变强且更易断裂,因此其失去质子(H+ )的能力增强,故 A 错误; B .当变为 M 时,氮原子的孤电子对拆为 2 个电子并转移给 Ru1 个电子,其中 Ru 的化 合价变为+2 ,则 M 与中 Ru 的化合价相同,故 B 错误; 20 C .该过程的总反应式为 ,该反应为氧化反应,发生在电解池阳极区,故 C 正确; D .根据图示可知,整个过程无非极性键的断裂,故 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探究化学反应机理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 的知识进行解题。 9 .(2024•北京)可采用Deacon 催化氧化法将工业副产物 HCl 制成 Cl2 ,实现氯资源的再利用。反应的热 化学方程式:4HCl(g)+O2(g)2Cl2(g)+2H2O(g) ΔH = ﹣ 114.4kJ•mol ﹣1 。如图所示为 该法的一种催化机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Y 为反应物 HCl ,W 为生成物 H2O B .反应制得 1mol Cl2 ,须投入 2mol CuO C .升高反应温度,HCl 被 O2氧化制 Cl2 的反应平衡常数减小 D .图中转化涉及的反应中有两个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B 【分析】结合反应机理分析,根据原子守恒,可得 X 、Y 、Z 、W 依次是 Cl2 、HCl 、O2 、H2O ,据此分 析作答。 【解答】解:A .根据分析可知,Y 为反应物 HCl ,W 为生成物 H2O ,故 A 正确; B .CuO 在反应中作催化剂,会不断循环,适量即可,故 B 错误; C .总反应为放热反应,其他条件一定,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故 C 正确; D .图中涉及的两个氧化还原反应是 CuCl2 →CuCl 和 CuCl →Cu2OCl2 ,故 D 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应机理的探究,同时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催化剂的概念、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等,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难度中等。 10 .(2024•广西)烯烃进行加成反应的一种机理如下: 21 此外,已知实验测得 CH2 =CH2 、CH3CH =CH2 、(CH3)2C =CH2 与 Br2进行加成反应的活化能依次减 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乙烯与 HCl 反应的中间体为 CH3—CH2 B .乙烯与氯水反应无 CH2ClCH2OH 生成 C .卤化氢与乙烯反应的活性:HBr>HCl D .烯烃双键碳上连接的甲基越多,与 Br2 的反应越容易 【答案】B 【分析】A .电负性:H<Cl ,HCl 中 H 带正电荷,Cl 带负电荷; B .电负性:O—>Cl ,所以 H—O—Cl 中,其中 Cl 带正电荷,HO 带负电荷; C .原子半径:Br>Cl ,HBr 中 H—Br 键的键能更小,更容易断裂,反应更快; D .实验测得 CH2 =CH2 、CH3CH =CH2 、(CH3)2C =CH2 与 Br2进行加成反应的活化能依次减小,即 反应越来越溶液。 【解答】解:A .HCl 中 H 带正电荷,Cl 带负电荷,根据机理可知,乙烯与HCl 反应的中间体为 CH3 — , 故 A 正确; B .氯水中存在次氯酸,结构为 H—O—Cl ,其中Cl 带正电荷,HO 带负电荷,根据机理可知,反应可 能生成 CH2ClCH2OH ,故 B 错误; C .根据机理可知,第一步反应为慢反应,决定反应的速率,原子半径:Br>Cl ,HBr 中 H—Br 键的键 能更小,更容易断裂,反应更快,则卤化氢与乙烯反应的活性:HBr>HCl ,故 C 正确; D .实验测得 CH2 =CH2 、CH3CH =CH2 、(CH3)2C =CH2 与 Br2进行加成反应的活化能依次减小,即 反应越来越溶液,所以烯烃双键碳上连接的甲基越多,与 Br2的反应越容易,故 D 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机理的探究,同时考查电负性的应用等,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难度不 大。 11 .(2024 秋•南岗区校级月考)Cu 基催化剂是 NH3—SCR 技术脱除 NO 中性能较为优异的新型催化剂, 但烟气中的 SO2 会造成 Cu 基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下降。加入 CeO2可抑制 SO2对 Cu 基催化剂的影响, 22 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CemOn 的化学式为 Ce2O3 B .总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NH3 C . ①②③均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 .从整个反应机理来看 CeO2作为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有参与反应 【答案】C 【分析】 由反应①可得化学方程式为 xCeO2+3SO2+O2 =Cex(SO4)y ,由硫原子个数守恒可得:y =3, 由氧原子个数守恒可得:2x+6+2 =4y ,联立可得 x =2 ,则硫酸盐中 Ce 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 由反应 ②可得化学方程式为 Ce2(SO4)3+4NH3+3H2O =CemOn+(NH4)2SO4+2NH4HSO4 ,该反应各元素化 合价没有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所以 CemOn 中 Ce 的化合价也为+3 价,故 CemOn 的化学式为 Ce2O3; 由反应③可得化学方程式为 Ce2O3+(NH4)2SO4+2NH4HSO4+2NO+O2 =2CeO2+3SO2+3N2+9H2O ,联 立①②③得总反应为 4NH3+2NO+2O2 =3N2+6H2O ,据此分析解题。 【解答】解:A .由反应①可得化学方程式为 xCeO2+3SO2+O2 =Gex(SO4)y ,由硫原子个数守恒可得: y =3 , 由氧原子个数守恒可得:2x+6+2 =4y ,联立可得 x =2 ,则硫酸盐中 Ce 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 由反应②可得化学方程式为 Ge2(SO4)3+4NH3+3H2O =CemOn+(NH4)2SO4+2NH4HSO4 ,该反应各 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所以 CemOn 中 Ce 的化合价也为+3 价,故 CemOn 的化学式 为 Ce2O3 ,故 A 正确; B .根据分析,总反应是 4NH3+2NO+2O2 =3N2+6H2O ,NH3 中 N 元素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故 B 正 确; C .根据分析,反应②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 C 错误; D .从整个反应机理来看,CeO2 先参与反应,后又生成,是反应的催化剂,故 D 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探究化学反应机理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 的知识进行解题。 12.(2024 秋•东西湖区校级月考)合成聚合物 P,将反应物一次全部加入密闭的反应釜中,转化路线如图, 聚合过程包含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最先发生,速率最快,第二阶段、第三阶段依次发生,速率逐渐减慢。 2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第一阶段中有 C—O 键和C—N 键的断裂 24 B .该条件下,与 C .聚合物 P 中含有 3 种官能团 D .加入 a mol CO2 ,最多生成  聚合的活化能小于与 O =C =O 聚合的活化能 聚合物 P 【答案】D 【分析】A .根据图知,第一阶段中醇发生 O—H 键的断裂,另一种有机物断裂酯基中 C—O 键、酰胺 键中的 N—C 键; B.聚合过程包含 3 个阶段,即先发生与聚合,后发生与 O =C =O 聚合; C .根据图知,聚合物 P 中含有酯基、酰胺基、羟基; D.由第一阶段知,生成 1mol,同时得到 nmol CO2,由第三阶段知,生成 1mol 聚合物 P ,需要 zmol CO2 ,则生成 1mol 聚合物 P ,需要(z﹣n)mol CO2。 【解答】解:A .根据图知,第一阶段中醇发生 O—H 键的断裂,另一种有机物断裂酯基中C—O 键、 酰胺键中的 N—C 键,故 A 正确; B .聚合过程包含三个阶段,依次发生,即先发生与聚合,后发生与 O = C =O 聚合,所以该条件下,与聚合的速率可能远大于与 O =C =O 聚合的速率,故 B 正确; C .根据图知,聚合物 P 中含有酯基、酰胺基、羟基,含有 3 种官能团,故 C 正确; D.由第一阶段知,生成 1mol,同时得到 nmol CO2,由第三阶段知,生成 1mol 聚合物 P ,需要 zmol CO2 ,则生成 1mol 聚合物 P ,需要(z﹣n)mol CO2 ,则加入 amol CO2 ,最多生 成mol 聚合物 P ,故 D 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侧重考查图象分析判断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明确反应中断键和成键 方式是解本题关键,C 选项中易含量羟基而导致错误判断。 13.(2024 秋•顺义区校级月考)CO2捕获和转化可减少 CO2排放并实现资源利用,原理如图 1 所示。反应 ①完成之后, 以 N2为载气, 以恒定组成的 N2 、CH4 混合气, 以恒定流速通入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