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 高考化学解密之氮及其化合物
一.选择题(共 25 小题)
1 .(2024 秋•朝阳区校级月考)氨对发展农业有着重要意义,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合成氨的生产流程示 意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原料气须经过净化处理, 以防止催化剂中毒和安全事故发生
B .合成氨一般选择 400~500℃进行,主要是让铁触媒的活性最大,平衡转化率高
C .热交换的目的是预热原料气,同时对合成的氨气进行降温利于液化分离
D .新型锰系催化剂将合成氨的温度、压强分别降到了 350℃ 、1MPa ,显著降低合成氨的能耗
2 .(2023春•赣县区校级月考)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
A .NH3NO2HNO3
B .H2SSO2BaSO3
C .粗 SiSiHCl3纯 Si
D .SSO3H2SO4
3 .(2024 秋•湖南月考)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木炭与浓硝酸的反应,实验记录如下:
1
①烧瓶中产生红棕色气体; ②澄清石灰水始终不变浑浊; ③酸性 KMnO4溶液颜色变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 甲中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B .乙向丙中导入了还原性气体
C .乙中不变浑浊的原因是甲中不产生 CO2
D .浓硝酸与木炭的反应中,硝酸表现氧化性和酸性
4 .(2024 秋•广东月考) 图是短周期某种非金属元素的“价 - 类 ”二维图,其中 e 是a 和 d 的反应产物。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
A .b 和c 均不是酸性氧化物
B .可存在 a →b →c →d 的转化
C .常温下,d 的浓溶液不能与铁发生反应
D .可用与强碱的反应来检验 e 中的阳离子
5 .(2024 秋•辽宁月考)部分含氮物质的“价 - 类二维图 ”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
A .图中所标转化关系中有 4 个反应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的
B .雷雨天可实现 B →C →D →E 转化
C .B →A 的反应是实现人工固氮的重要反应
D .H 制 A 的反应通常要加碱并加热来实现
6 .(2024 秋•安徽月考)某学生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足量)的反应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
2
是 ( )
A .开始反应时,铜丝表面缓慢放出气泡,锥形瓶内气体呈无色
B .反应中间阶段释放出气泡的速率会明显加快,其原因可能是生成物对反应有催化作用
C .铜与稀硝酸的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 :8
D .最终铜丝与液面脱离接触,锥形瓶内气体呈红棕色
7 .(2024•广安区校级开学)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 中记叙无机药物 335 种,其中“强水 ”条目下写 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 ”是指硝酸, 下列有关硝酸的相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 .浓硝酸保存于无色试剂瓶中
B .向装有 Fe(NO3)2 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可在试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C .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制容器储存,说明浓硝酸与铝不反应
D .稀 HNO3与金属反应时,可被还原为更低价态,说明稀 HNO3氧化性强于浓 HNO3
8 .(2024•江苏开学)实验室制取 NH3 的实验原理及装置均正确的是 ( )
A .制取 NH3 B .干燥 NH3
C .收集 NH3 D .吸收尾气
9 .(2024 春•海南期末)五种含氮纯净物的“价 - 类 ”二维图如图所示(不考虑 N2O4)。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
3
A .a 和c 反应不可能生成 b
B .e 为离子化合物
C .d 和 H2O 反应生成 c 和 e
D .在雷电作用下,b 在空气中直接转化成 d
10 .(2024•浙江开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含有三键的 N2 的化学性质稳定,则 HC≡CH 的化学性质也很稳定
B .碳和浓硝酸反应生成 CO2和 NO2 ,则硫和浓硝酸反应生成 SO2 和 NO2
C .足量 Fe 与稀硝酸反应生成 Fe(NO3)2 ,则足量 Fe 与 Cl2反应也生成 FeCl2
D .H2O2 具有强氧化性,则过氧乙酸(CH3COOOH)也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11 .(2024•泰州一模)实验室制取并收集 NH3 ,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 .用装置甲制取 NH3
B .用装置乙干燥 NH3
C .用装置丙收集 NH3
D .用操作丁检验 NH3是否已收集满
12 .(2024 春•沈阳期末)现用传感技术测定喷泉实验中的压强变化来认识喷泉实验的原理。下列说法错误
4
的是 ( )
A .制取氨气时烧瓶中的固体常用CaO 或 NaOH
B .实验后,可用稀硫酸处理多余的氨气
C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三颈瓶口,试纸变蓝,说明 NH3 已经集满
D .关闭 a ,将单孔塞(插有吸入水的胶头滴管)塞紧颈口 c ,打开 b ,完成喷泉实验,电脑绘制三颈瓶 内压强变化曲线如图 2 ,则 D 点时喷泉最剧烈
13.(2024•广东模拟)部分含氮物质的分类与相应氮元素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谚语“雷雨发庄稼 ”中存在转化关系:b →c →d →e
B .常温下,a 和 e 的水溶液等物质的量反应后溶液的 pH<7
C .实验室用 e 的浓溶液与Cu 反应制备 d ,可用排水法收集
D .一定条件下,b 可以转化为 a 或 c ,该过程都属于氮的固定
14 .(2024 春•西城区期末)常温常压下,1 体积水大约可溶解 700 体积 NH3。用排空气法收集 NH3于圆底 烧瓶后,完成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5
A .圆底烧瓶内形成“喷泉 ”,说明 NH3易溶于水且溶解速率大
B .烧瓶中剩余部分气体是由于 NH3 的溶解已达饱和
C .烧瓶内溶液变为红色,原因是:
D .溶解前含氮物质的物质的量 n0 、溶解后含氮物质的物质的量 n 存在:
15 .(2024•番禺区校级三模)用浓氨水和碱石灰反应生成 NH3 ,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 .制取氨气 B .干燥氨气
C .收集氨气 D .吸收氨气
16 .(2024•青秀区校级开学)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容
器贮存
常温下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B
海水提溴过程中常用热空气
将溴吹出
溴单质沸点低、易挥发
C
分解温度:HF>HCl
非金属性F>Cl,简单氢化物 的稳定性HF>HCl
6
D
点燃铝热剂(Al 和 Fe2O3)
焊接钢轨
铝置换出铁,并放出大量的 热使铁融化成铁水
A .A B .B C .C D .D
17 .(2024 春•广州校级期中)如图是部分含氮物质的“价 - 类 ”二维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c 是无色气体,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B .a →c →d →f 的转化中,均发生了N 元素被氧化的反应
C .e 只具有氧化性,还可能与碱发生反应
D .将 f 转化为 d 必须选用合适的还原剂才能实现
18 .(2024 春•台江区校级期末)某兴趣小组对 NH4NO3 的热分解产物提出如下 4 种猜想:
甲:N2 、HNO3 、H2O
乙:N2O 、NO 、H2O
丙:NH3 、N2 、H2O 丁:N2 、NO 、H2O
你认为猜想有科学性不正确的是 ( )
A . 甲和乙 B .乙和丁 C .乙和丙 D .丙和丁
19.(2024 春•顺义区校级期末)一定温度下,探究铜与稀 HNO3反应,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过程 Ⅰ 中生成无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3Cu+8H++2═3Cu2++2NO ↑+4H2O
B .过程Ⅲ反应速率比 Ⅰ快的原因是 NO2溶于水,使 c(HNO3)增大
C .由实验推测,NO2对该反应具有催化作用或 Ⅰ至Ⅲ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
7
D .当活塞不再移动时,再抽入空气,铜可以继续溶解
20 .(2024 春•越秀区校级期末)部分含 N 及 Cl 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错误的 是 ( )
A .B 与过量 a 反应可以产生白烟
B .工业上通过 a →c →d →e 来制备 HNO3
C .向亚铁盐 e 的溶液中滴加 A 溶液,无明显现象
D .c+a →b 和 d+a →b ,一定条件下都可以实现
21 .(2024 春•石家庄期末)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
①
②
③
A . 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 CO2 ,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B .由②中的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C .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
D .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22 .(2024 春•湖州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浓硝酸显黄色的主要原因是溶解了铁离子
B .在空气中加热 FeO 生成 Fe3O4
C .工业上煅烧黄铁矿(FeS2)生产 SO2
D .Al(OH)3 固体溶于 NaOH 溶液生成 Na[Al(OH)4]
23.(2024 春•仓山区校级期末)一定温度下,探究铜与稀 HNO3反应,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8
A .过程 Ⅰ体现了硝酸的氧化性和酸性
B .过程Ⅲ反应速率比快的原因是 NO2溶于水,使 c(HNO3)增大
C .由实验可知,NO2对该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D .当活塞不再移动时,再抽入空气,铜可以继续溶解
24 .(2024 春•东莞市期末)部分含氮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a →b 属于氮的固定
B .c 、d 都属于酸性氧化物
C .a 和 e 反应后的产物可用作化肥
D .工业上通过 a →b →c →d →e 来制备 HNO3
25 .(2024•江西模拟)铜与足量浓硝酸反应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具支试管 A 中会出现红棕色气体,溶液呈绿色
B .装置 B 的作用是缓冲气流并收集 NO2
C .该反应体现了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
D .烧杯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9
2025 高考化学解密之氮及其化合物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 25 小题)
1 .(2024 秋•朝阳区校级月考)氨对发展农业有着重要意义,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合成氨的生产流程示 意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原料气须经过净化处理, 以防止催化剂中毒和安全事故发生
B .合成氨一般选择 400~500℃进行,主要是让铁触媒的活性最大,平衡转化率高
C .热交换的目的是预热原料气,同时对合成的氨气进行降温利于液化分离
D .新型锰系催化剂将合成氨的温度、压强分别降到了 350℃ 、1MPa ,显著降低合成氨的能耗 【答案】B
【分析】氮气和氢气混合气体净化干燥后经过压缩机加压,进入热交换加热后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 生成氨气,再经过热交换后冷却分离出液态氨,未反应完的氮气和氢气可循环利用。
【解答】解:A .原料气须经过净化处理, 以防止催化剂中毒和安全事故发生,故 A 正确;
B .合成氨一般选择 400~500℃进行,主要是让铁触媒的活性最大,反应速率增大,温度升高,该反应 的平衡转化率降低,故 B 错误;
C.热交换将氨气的热量转给 N2和 H2 ,目的是预热原料气,同时对合成的氨气进行降温利于液化分离, 故 C 正确;
D .新型锰系催化剂将合成氨的温度、压强分别从 400~500℃ 、10 - 30MPa 降到了 350℃ 、1MPa ,显 著降低合成氨的能耗,故 D 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制氨气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 进行解题。
10
2 .(2023春•赣县区校级月考)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
A .NH3NO2HNO3
B .H2SSO2BaSO3
C .粗 SiSiHCl3纯 Si
D .SSO3H2SO4
【答案】C
【分析】A .氨气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生成 NO ,NO 与 O2 、H2O 反应生成硝酸;
B .二氧化硫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
C .粗 Si 与 HCl 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SiHCl3 ,SiHCl3和氢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纯 Si;
D .S 燃烧只能生成 SO2。
【解答】解:A .氨气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生成 NO ,NO 与 O2 、H2O 反应生成硝酸,方程式为: 4NO+3O2+2H2O =4HNO3 ,故 A 错误;
B .二氧化硫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故 B 错误;
C .粗 Si 与 HCl 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SiHCl3 ,SiHCl3和氢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纯 Si ,故 C 正确;
D .S 燃烧只能生成 SO2 ,SO2 发生催要氧化才能生成 SO3 ,故 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3 .(2024 秋•湖南月考)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木炭与浓硝酸的反应,实验记录如下:
①烧瓶中产生红棕色气体; ②澄清石灰水始终不变浑浊; ③酸性 KMnO4溶液颜色变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 甲中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B .乙向丙中导入了还原性气体
11
C .乙中不变浑浊的原因是甲中不产生 CO2
D .浓硝酸与木炭的反应中,硝酸表现氧化性和酸性 【答案】B
【分析】A .根据浓硝酸受热易分解生成 NO2和 O2进行分析;
B .根据酸性 KMnO4溶液颜色变浅进行分析;
C.根据甲中产生 CO2和大量 NO2,NO2 和 H2O 反应生成 HNO3和 NO,HNO3溶解了 CaCO3进行分析;
D .根据浓硝酸与木炭反应生成 NO2 、CO2 和 H2O 进行分析。
【解答】解:A .浓硝酸受热易分解生成 NO2和 O2 ,故 A 错误;
B .高锰酸钾是氧化剂, 由“酸性 KMnO4溶液颜色变浅 ”推知:导入丙中气体含有还原性气体成分, 如 NO ,故 B 正确;
C.如果甲中产生二氧化碳和大量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 HNO3和 NO,HNO3 溶解了 CaCO3, 则乙中不会变浑浊,故 C 错误;
D .浓硝酸与木炭反应生成 NO2 、CO2 和 H2O ,硝酸只体现氧化性,故 D 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硝酸的化学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 知识进行解题。
4 .(2024 秋•广东月考) 图是短周期某种非金属元素的“价 - 类 ”二维图,其中 e 是a 和 d 的反应产物。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
A .b 和c 均不是酸性氧化物
B .可存在 a →b →c →d 的转化
C .常温下,d 的浓溶液不能与铁发生反应
D .可用与强碱的反应来检验 e 中的阳离子 【答案】C
【分析】根据短周期某种非金属元素的价 - 类二维图可知,元素最高价+5 价,最低价 - 3 价,其中 e 是 a 和 d 的反应产物,则该图为 N 元素的价类二维图,a 为 NH3,b 为 NO,c 为 NO2或 N2O4,d 为 HNO3,
12
e 为铵盐 NH4NO3。
【解答】解:A .由分析可知,b 和 c 分别是 NO 、NO2或 N2O4 ,均不是酸性氧化物,故 A 正确;
B . 由分析可知,a 为 NH3 ,b 为 NO ,c 为 NO2或 N2O4 ,d 为 HNO3 ,NH3 催化氧化生成 NO ,NO 和 氧气反应生成 NO2 ,NO2 和水反应生成 HNO3 ,可存在 a →b →c →d 的转化,故 B 正确;
C .d 为 HNO3 ,常温下,浓硝酸能与铁发生钝化反应,故 C 错误;
D .铵盐与强碱的反应生成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据此检验 e 中的阳离子铵根离子,故 D 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含氮物质的综合应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 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5 .(2024 秋•辽宁月考)部分含氮物质的“价 - 类二维图 ”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
A .图中所标转化关系中有 4 个反应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的
B .雷雨天可实现 B →C →D →E 转化
C .B →A 的反应是实现人工固氮的重要反应
D .H 制 A 的反应通常要加碱并加热来实现 【答案】A
【分析】 由价类二维图可知,A 为 NH3 ,B 为 N2 ,C 为 NO ,D 为 NO2 ,E 为 HNO3 ,F 为硝酸盐,H 为铵盐,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 .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5 个反应都有化合价的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 故 A 错误;
B .雷雨天,氮气与氧气放电条件下生成 NO,NO 会被氧化成二氧化氮,然后与水反应转化为硝酸,故 雷雨天可实现 B →C →D →E →F 转化,故 B 正确;
C .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是氮的固定,故 C 正确;
D .铵盐与碱共热会生成氨气,故 D 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性质为解答的关键,
13
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6 .(2024 秋•安徽月考)某学生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足量)的反应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
A .开始反应时,铜丝表面缓慢放出气泡,锥形瓶内气体呈无色
B .反应中间阶段释放出气泡的速率会明显加快,其原因可能是生成物对反应有催化作用
C .铜与稀硝酸的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 :8
D .最终铜丝与液面脱离接触,锥形瓶内气体呈红棕色 【答案】B
【分析】A .根据铜丝表面缓慢放出气泡,产生的 NO 迅速被氧气氧化为 NO2 ,进行分析;
B .根据随着反应进行,铜离子浓度、氮氧化物的量都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加快,进行分析;
C .根据铜由0 变为+2 ,它是还原剂,N 由+5 变为+2 ,它是氧化剂,硝酸部分为氧化剂进行分析;
D .根据最终铜丝与液面脱离接触,锥形瓶内产生的气体为 NO ,进行分析。
【解答】解:A .开始反应时,铜丝表面缓慢放出气泡,产生的 NO 被 O2氧化为 NO2 ,故锥形瓶内气 体呈红棕色,故 A 错误;
B.反应中间阶段释放出气泡的速率会明显加快,可能是开始时没有铜离子、氮氧化物,随着反应进行, 铜离子浓度、氮氧化物的量都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则 Cu2+ 或 NOx 可能为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催化 剂,故 B 正确;
C .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3Cu+8HNO3 =3Cu(NO3)2+2NO ↑+4H2O 中,铜由 0 变为+2 ,它是还原剂,N 由+5 变为+2 ,它是氧化剂,硝酸部分为氧化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 :3 ,故 C 错误;
D .最终铜丝与液面脱离接触,NO2 与水反应生成了一氧化氮,故锥形瓶内气体为 NO ,气体呈无色, 故 D 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硝酸的化学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 知识进行解题。
7 .(2024•广安区校级开学)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 中记叙无机药物 335 种,其中“强水 ”条目下写 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 ”是指硝酸, 下列有关硝酸的相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 .浓硝酸保存于无色试剂瓶中
B .向装有 Fe(NO3)2 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可在试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14
C .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制容器储存,说明浓硝酸与铝不反应
D .稀 HNO3与金属反应时,可被还原为更低价态,说明稀 HNO3氧化性强于浓 HNO3
【答案】B
【分析】A .根据浓硝酸见光会分解进行分析;
B .根据酸性溶液中硝酸根离子有强氧化性进行分析;
C .根据常温下,铝与浓硝酸发生钝化进行分析;
D .根据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弱进行分析。
【解答】解:A .浓硝酸见光会分解,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故 A 错误;
B .酸性溶液中硝酸根离子有强氧化性,与亚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在试管 口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可在试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故 B 正确;
C .常温下,铝与浓硝酸发生钝化,所以浓硝酸可以用铝制容器储存,故 C 错误;
D .稀 HNO3与金属反应时,稀硝酸被还原为一氧化氮,反应较慢,浓硝酸被还原为二氧化氮,反应较 快,所以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弱,故 D 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硝酸的化学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 知识进行解题。
8 .(2024•江苏开学)实验室制取 NH3 的实验原理及装置均正确的是 ( )
15
A .制取 NH3
C .收集 NH3
B .干燥 NH3
D .吸收尾气
【答案】C
【分析】A .根据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氨气和氯化氢在试管口遇冷生成氯化铵,进行分 析;
B .根据氨气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进行分析;
C .根据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进行分析;
D .根据氨气极易溶于水,将氨气直接通入水中会产生倒吸进行分析。
【解答】解:A .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 NH3和氯化氢,NH3和氯化氢在试管口遇冷生成氯化铵,则用直 接加热氯化铵的方法无法制取氨气,故 A 错误;
B .NH3 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则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NH3 ,故 B 错误;
C .NH3 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则用向下排空气法能收集 NH3 ,故 C 正确;
D .NH3 极易溶于水,将 NH3直接通入水中会产生倒吸,无法达到吸收氨气的实验目的,故 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氨的实验室制法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 知识进行解题。
9 .(2024 春•海南期末)五种含氮纯净物的“价 - 类 ”二维图如图所示(不考虑 N2O4)。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
A .a 和c 反应不可能生成 b
B .e 为离子化合物
C .d 和 H2O 反应生成 c 和 e
D .在雷电作用下,b 在空气中直接转化成 d 【答案】C
【分析】 由图可知,a 为 NH3 ,b 为 N2 ,c 为 NO ,d 为 NO2 ,e 为 HNO3。
【解答】解:A.NH3 中 N 元素化合价为 - 3 价,NO 中 N 的化合价为+2 价,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归中 反应生成 N2 ,故 A 错误;
B .e 为 HNO3 ,HNO3 是共价化合物,故 B 错误;
C .NO2 和 H2O 反应,生成 NO 和 HNO3 ,3NO2+H2O =2HNO3+NO ,故 C 正确;
D .在雷电作用下,N2 和 O2 只能转化为 NO ,故 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同时考查酸性氧化物的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降守
16
恒的应用,属于基本知识,基础题型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0 .(2024•浙江开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含有三键的 N2 的化学性质稳定,则 HC≡CH 的化学性质也很稳定
B .碳和浓硝酸反应生成 CO2和 NO2 ,则硫和浓硝酸反应生成 SO2 和 NO2
C .足量 Fe 与稀硝酸反应生成 Fe(NO3)2 ,则足量 Fe 与 Cl2反应也生成 FeCl2
D .H2O2 具有强氧化性,则过氧乙酸(CH3COOOH)也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答案】D
【分析】A.根据HC≡CH 的化学性质活泼进行分析;
B.根据硫能被硝酸氧化成硫酸进行分析;
C.根据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进行分析;
D.根据过氧根 O—O 具有强氧化性进行分析。
【解答】解:A .HC≡CH 的化学性质活泼,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故 A 错误;
B .加热条件下,S 能被硝酸氧化成硫酸,故 B 错误;
C .氯气有强氧化性,与铁反应生成氯化铁,故 C 错误;
D .H2O2 因含有过氧根 O—O 而具有强氧化性,过氧乙酸(CH3COOOH)也含有 O—O 结构,也具有 较强的氧化性,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硝酸的化学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 知识进行解题。
11 .(2024•泰州一模)实验室制取并收集 NH3 ,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 .用装置甲制取 NH3
B .用装置乙干燥 NH3
C .用装置丙收集 NH3
D .用操作丁检验 NH3是否已收集满 【答案】D
【分析】根据用浓氨水加到氧化钙或碱石灰或氢氧化钠固体中制取 NH3,碱石灰可以干燥碱性气体,氨
17
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浓硫酸是难挥发性酸,不能检验 NH3是否已收集满分析。
【解答】解:A .实验室用浓氨水加到氧化钙或碱石灰或氢氧化钠固体中制取 NH3 ,该装置能达到实验 目的,故 A 正确;
B .碱石灰干燥氨气,该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故 B 正确;
C.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用“短进长出 ”排空法收集,该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故 C 正确;
D .浓硫酸是难挥发性酸,该装置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因此不能检验 NH3是否已收集满,故 D 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氨的实验室制法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 知识进行解题。
12 .(2024 春•沈阳期末)现用传感技术测定喷泉实验中的压强变化来认识喷泉实验的原理。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
A .制取氨气时烧瓶中的固体常用CaO 或 NaOH
B .实验后,可用稀硫酸处理多余的氨气
C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三颈瓶口,试纸变蓝,说明 NH3 已经集满
D .关闭 a ,将单孔塞(插有吸入水的胶头滴管)塞紧颈口 c ,打开 b ,完成喷泉实验,电脑绘制三颈瓶 内压强变化曲线如图 2 ,则 D 点时喷泉最剧烈
【答案】D
【分析】A.CaO 或 NaOH 与氨水混合放热,且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NH3•H2ONH3 ↑+H2O 平衡正向移动,可使氨气逸出;
B .氨气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实验后,可用稀硫酸处理多余的氨气;
C .氨气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三颈瓶口,试纸变蓝,说明 NH3 已经 集满;
D .氨气极易溶于水,压强变化最大时,喷泉最剧烈,则图中 C 点时喷泉最剧烈。
18
【解答】解:A .CaO 或 NaOH 与氨水混合放热,且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NH3•H2O ↑+H2O 平衡正向移动,可使氨气逸出,则可用于制备氨气,故 A 正确;
B .氨气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实验后,可用稀硫酸处理多余的氨气,故 B 正确;
C .氨气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三颈瓶口,试纸变蓝,说明 NH3 已经 集满,故 C 正确;
D.氨气极易溶于水,关闭 a,将单孔塞(插有吸入水的胶头滴管)塞紧颈口 c ,打开 b ,完成喷泉实验, 则压强变化最大时,喷泉最剧烈,则图中 C 点时喷泉最剧烈,故 D 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制备、喷泉实验、实验 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13.(2024•广东模拟)部分含氮物质的分类与相应氮元素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谚语“雷雨发庄稼 ”中存在转化关系:b →c →d →e
B .常温下,a 和 e 的水溶液等物质的量反应后溶液的 pH<7
C .实验室用 e 的浓溶液与Cu 反应制备 d ,可用排水法收集
D .一定条件下,b 可以转化为 a 或 c ,该过程都属于氮的固定 【答案】C
【分析】分含氮物质的分类与相应氮元素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可以得到 a 是氨气,b 是氮气,c 是一 氧化氮,d 是二氧化氮,e 是硝酸,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A .谚语“雷雨发庄稼 ”中存在氮气与空气中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 与氧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所以转化关系为 b →c →d →e ,故 A 正 确;
B .常温下,氨气和硝酸的水溶液等物质的量反应生成硝酸铵,由于铵根离子水解呈酸性,所以溶液的 pH<7 ,故 B 正确;
C .二氧化氮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 C 错误;
D .一定条件下,氮气可以转化为氨气或一氧化氮,都是由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该过程都属于氮的 固定,故 D 正确;
19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注意知识的熟练掌握,题目难度不大。
14 .(2024 春•西城区期末)常温常压下,1 体积水大约可溶解 700 体积 NH3。用排空气法收集 NH3于圆底 烧瓶后,完成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圆底烧瓶内形成“喷泉 ”,说明 NH3易溶于水且溶解速率大
B .烧瓶中剩余部分气体是由于 NH3 的溶解已达饱和
C .烧瓶内溶液变为红色,原因是:
D .溶解前含氮物质的物质的量 n0 、溶解后含氮物质的物质的量 n 存在:
【答案】B
【分析】A .圆底烧瓶内形成“喷泉 ”,说明氨气极易溶解,导致烧瓶中气体压强迅速减小;
B .收集的氨气中含有空气;
C .烧瓶内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了一水合氨为碱;
D.溶解前含氮物质的物质的量 n0,依据元素守恒可知溶解后含氮物质的物质的量是氮元素各种存在形 式的总和。
【解答】解:A.氨气极易溶于水,导致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因此圆底烧瓶内形成“喷泉 ”,说明 NH3 易溶于水且溶解速率大,故 A 正确;
B.收集的氨气中含有空气,不能溶于水,因此烧瓶中剩余部分气体,并不是由于 NH3 的溶解已达饱和, 故 B 错误;
C .烧瓶内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其原因是: ,故 C 正确;
D . 溶解前含氮物质 的物质的量 n0 , 依据元素 守恒可知溶解后含氮物质的物质的量 n 存在:
20
, 故 D 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氮及其化合物性质和实验验证的分析判断,注意氨气性质的理解应用,题目难度中 等。
15 .(2024•番禺区校级三模)用浓氨水和碱石灰反应生成 NH3 ,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 .制取氨气 B .干燥氨气
C .收集氨气 D .吸收氨气
【答案】C
【分析】A .碱石灰是粉末状固体,不是块状固体,反应剧烈,且浓氨水与碱石灰反应生成极易溶于水 的氨气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B .氨气会与无水氯化钙反应生成八氨氯化钙;
C .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氨气与空气形成 对流;
D .氨气直接与硫酸溶液接触会发生倒吸,所以不能用装置 D 吸收氨气。
【解答】解:A .碱石灰是粉末状固体,接触面积大反应比较剧烈,且浓氨水与碱石灰反应生成的氨气 极易溶于水,且会放出大量的热,则不能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故 A 错误;
B .氨气与无水氯化钙反应生成配合物八氨氯化钙(CaCl2•8NH3),因此不能用无水氯化钙干燥氨气, 故 B 错误;
C .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并且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氨气与空气 形成对流逸出,故 C 正确;
D .氨气与稀硫酸溶液直接接触会发生倒吸现象,所以不能用装置 D 吸收氨气,必须有防倒吸的装置, 故 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涉及氨气的制取原理、实验装置的选择、除杂和收集等,题 目中等难度。
21
16 .(2024•青秀区校级开学)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容
器贮存
常温下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B
海水提溴过程中常用热空气
将溴吹出
溴单质沸点低、易挥发
C
分解温度:HF>HCl
非金属性F>Cl,简单氢化物 的稳定性HF>HCl
D
点燃铝热剂(Al 和 Fe2O3)
焊接钢轨
铝置换出铁,并放出大量的 热使铁融化成铁水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分析】A .依据浓硝酸的强的氧化性解答;
B .依据溴单质的沸点低、易挥发的性质解答;
C .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
D .铝活泼性强于铁,且铝热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解答】解:A .浓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常温下铝与浓硝酸发生钝化,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继 续进行,所以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容器贮存,故 A 错误;
B .溴单质的沸点低、易挥发,所以海水提溴过程中常用热空气将溴吹出,故 B 正确;
C .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F>Cl ,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 ,故 C 正确;
D .铝活泼性强于铁,且铝热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利用铝热反应可以制取铁,所以点燃铝热剂(Al 和 Fe2O3)焊接钢轨,故 D 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熟悉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7 .(2024 春•广州校级期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