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动物养殖青干草与草粉饲料介绍
在植物的生长季节,青草是放牧和舍饲最好的饲草。但在植物的非生长季节,由于天气寒冷,牧草的地上部分便枯萎死亡,遗留在地面上的枯草,其营养价值较夏秋青绿牧草下降60%〜70%,特别是优良的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其营养价值几乎损失殆尽;冬春季节舍饲期的草食家畜单依靠舍饲营养价值较低的秸秆,远满足不了畜禽的营养需要。无论是放牧还是舍饲的条件下的反刍动物,均上演着“夏活、秋肥、冬瘦、春死”的规律。因此,在夏秋牧草旺盛生长期,在为其调制青贮料的同时,应调制贮备好优质青干草供冬春季节利用。
优质草粉是近几年新兴起的配合饲料的重要原料,在畜禽尤其是单胃畜禽养殖业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要求我们给以足够的重视。
一、青干草调制原理与方法
青干草(green ha是将牧草及禾谷类作物在质量和产量最好的时期刈割,经自然或人工干燥调制成长期保存的饲草。青干草可常年供家畜饲用。优质的干草,颜色青绿,气味芳香,质地柔松,叶片不脱落或脱落很少,绝大部分的蛋白质和脂肪、矿物质、维生素被保存下来,是家畜冬季和早春不可少的饲草。
调制青干草,方法简便,成本低,便于长期大量贮藏,在畜禽饲养上有重要作用。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牧草的刈割、搂草、打捆机械化,青干草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青干草是草食家畜所必备的饲草,是秸秆等不可替代的饲料种类,不同类型畜牧生产实践表明,只有优质的青干草才能保证家畜的正常生长发育,才能获得优质高产的畜产品。
(一)青干草调制过程中营养物质变化规律
在青草干燥调制过程中,草中的营养物质发生了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一些有益的变化有利干草的保存,一些新的营养物质产生,一些营养物质被损失掉。结合调制过程中营养物质变化特点,干草的调制尽可能地向有益方面发展。为了减少青干草的营养物质损失,在牧草刈割后,应该使牧草迅速脱水,促进植物细胞死亡,减少营养物质不必要的分解浪费。
1. 牧草干燥水分散失的规律正常生长的牧草水分含量为80 %左右,青干草达到能贮藏时的水分则为15 %〜18 %,最多不得超过20 %,而干草粉水分含量13 %〜15 %,为了获得这种含水量的青干草或干草粉,必须将植物体内的水分快速散失。刈割后的牧草散发水分过程大致分为2个阶段:
第一阶段:也称凋萎期,此时植物体内水分向外迅速散发,良好天气,经5 h〜8 h左右,禾本科牧草含水量减少到40 %〜50 %,豆科牧草减少到50 %〜55 %。这一阶段从牧草植物体内散发的是游离于细胞间隙的自由水,散失水的速度主要取决于大气含水量和空气流速,所以干燥、晴朗有微风的条件,能促使水分快速散失。
第二阶段:是植物细胞酶解作用为主的过程。这个阶段牧草植物体内的水分散失较慢,这是由于水分的散失由第一阶段的蒸腾作用为主,转为以角质层蒸发为主,而角质层有蜡质,阻挡了水分的散失。使牧草含水量由40 %〜55 %降到18 %〜20 %,需1〜2 d
为了使第二阶段水分快速散失,采取勤翻晒的办法。不同植物保水能力也不相同,豆科牧草比禾本科保水能力强,它的干燥速度比禾本科慢,这是由于豆科牧草含碳水化合物少,蛋白质多,影响了它的蓄水能力的缘故。另外,幼嫩的植物纤维素含量低,而蛋白质物质多,保水能力强,不易干燥,相对枯黄的植物则相反,易干燥。同一植物不同器官,水分散失也不相同,叶片的表面积大,气孔多,水分散失快,而茎杆水分散失慢,因此,在干燥过程中要采取合理的干燥方法,尽量使植物各个部位均匀干燥。
2. 晒制过程中其它养分的变化在晒制青干草时,牧草经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作用,植物体内麦角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这种有益的转化,可为家畜冬春季节提供维生素D,而且是维生素D主要来源。另外,在牧草干燥后,贮藏时牧草植物体内的蜡质、挥发油、萜烯等物质氧化产生醛类和醇类,使青干草有一种特殊的芳香气味,增加了牧草的适性。
3. 青干草干燥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损失及其影响因素
⑴植物体生物化学变化引起的损失 牧草刈割以后,晒制初期植物细胞并未死亡,其呼吸与同化作用继续进行,呼吸作用的结果,可使水分通过蒸腾作用减少;植物体内贮藏的部分无氮浸出物水解成单糖,作为能源被消耗;少量蛋白质也被分解成肽、氨基酸等。当水分降低到40 %〜50 %时,细胞才逐渐死亡,呼吸作用才会停止。据此在田间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晒制青干草,都应迅速使水分下降到40 %〜50 %,以减少呼吸等作用引起的损失。
细胞死亡以后,植物体内仍继续进行着氧化破坏过程。参与这一过程的既包括植物本身的酶类,又包括微生物活动产生的分解酶,破坏的结果使糖类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氨基酸被分解成氨而损失;胡萝卜素在体内氧化酶和阳光的漂白作用下遭到损失。该过程直到水分减少到17 %以下时才会停止。因此,调制过程中,应注意曝晒方法和时间,使水分迅速降到17 %以下,让氧化破坏变化停止。
⑵机械作用引起的损失 干草在晒制和保藏过程中,由于受搂草、翻草、搬草、堆垛等一系列机械操作影响,不可避免地会造成部分细枝嫩叶破碎脱落。据报道,一般叶片约损失20 %〜30 %,嫩叶损失约6 %〜10 %。豆科牧草的茎叶损失,比禾本科更为严重。鉴于植物叶片和嫩枝所含可消化养分多,因此机械损失不仅使干草产量下降,而且使干草品质降低。为了减少机械损失,按调制需要,当牧草水分降至40 %〜50 %时,应马上将草堆成小堆进行堆内干燥,并注意减少翻草、搬运时叶子的破碎脱落。
⑶阳光的照射与漂白作用的损失 晒制干草时主要是利用阳光和风力使青草水分降至足以安全贮藏的程度。阳光直接照射会使植物体内所含胡萝卜素、叶绿素遭到破坏,维生素C几乎全部损失。叶绿素、胡萝卜素破坏的结果,使叶色变浅,且光照愈强,曝晒时间愈长,漂白作用造成的损失愈大。据测定,干草暴露田间1昼夜,胡萝卜素损失75 %,若放置1周,96 %的胡萝卜素即遭破坏。为了减少阳光对胡萝卜素及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的破坏,应尽量减少曝晒时间。即在牧草水分达40 %〜50 %时拢成小堆,这样不仅减少机械损失,也减少了阳光漂白作用。
⑷雨水的淋洗作用造成的损失 晒制过程中如遇阴雨,可造成可溶性营养物质的大量损失。据试验,雨水淋洗可使40%可消化蛋白质受损,50%热能受损。若阴雨连绵加上霉烂,营养物质损失甚至可达一半以上。下面是苕子干草雨淋前后养分变化的情况(表7-1)。
表7-1苕子晒干过程遇雨淋后的养分变化(% )
处理
颜
色
水分
粗蛋白质
粗脂肪
粗纤维
无氮浸出物
灰分
淋过一次大雨
黄
褐
13.40
15.99
1.19
35.11
29.54
5.03
未淋过雨
青
绿
13.52
22.45
1.91
27.93
27.34
6.85
总之,晒制干草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损失较大,总的营养物质要损失20 %〜30 %,可消化蛋白质损失在30 %左右,维生素损失50 %以上。
(二)青干草调制的方法 长期以来,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青干草调制的方法主要是自然干燥法,即选择适宜的时期和晴朗的天气刈割牧草,然后晒制而成。而一些畜牧业发达的国家也采用人工干燥法,人工干燥法调制的青干草品质好,但成本高。这里介绍国内外常用的青干草调制的方法。
1. 田间干燥法 田间晒制干草(hay curing)可根据当地气候、牧草生长、人力及设备等条件,分别确定平铺晒草法、小堆晒草法或平铺小堆结合晒草法,以达到更多地保存青饲料中的养分的目的。
作物、牧草种类不同,饲草刈割期不同。一般栽培的豆科牧草在初花期怵本科牧草在抽穗开花期刈割。天然牧草可在夏秋季刈割,但以夏季刈割调制的青草品质较优。人工栽培牧草应尽量实行非雨季节调制干草的方法。如河南、河北、山东、陕西等省栽培苜蓿,可用第一茬(5月份)晒草,第二、三茬(正处于7〜9月份雨季)作青饲料用。豆科牧草适宜刈割期为现蕾开花期,禾本科牧草则为抽穗开花期。
平铺晒草法虽干燥速度快,但养分损失大,故目前多采用平铺与小堆结合晒草法。具体方法是:青草刈割后即可在原地或另选一地势较高处将青草摊开曝晒,每隔数小时翻草一次,以加速水分蒸发。一般是早上刈割,傍晚叶片已凋萎,其水分估计已降至50 %左右,此时就可把青草集成约1 m的小堆,每天翻动1次,使其逐渐风干。如遇天气恶化,草堆外层宜盖草苫或塑料布,以防雨水冲淋。天气晴朗时,再倒堆翻晒,直至干燥。
田间干燥法的优点是:⑴初期干燥速度快,可减少植物细胞呼吸作用造成的养分损失;⑵后期接触阳光曝晒面积小,能更好地保存青草中的胡萝卜素,同时因堆内干燥,可适当发酵,产生一定酯类物质,使干草具有特殊香味;⑶茎叶干燥速度趋于一致,可减少叶片嫩枝的破损脱落;⑷遇雨时,便于覆盖,不致受到雨水淋洗,造成水分的大量损失。
2. 草架干燥法 在湿润地区或多雨季节晒草,地面干燥容易导致牧草腐烂和养分损失,故宜采用草架(hay fram)干燥。用草架干燥,可先在地面干燥4〜10 h,含水量降到40 % -50 %时,然后自下而上逐渐堆放。草架干燥方法,虽然要花费一定经费建造草架,并多耗费一定劳力,但能减少雨淋的损失,通风好,干燥快,能获得品质优良的青干草,营养损失也少。
3. 化学制剂干燥法 近几年来,国内外研究用化学制剂加速豆科牧草的干燥速度,应用较多的有碳酸钾、碳酸钾加长链脂肪酸混合液、碳酸氢钠等。其原理是这些化学物质能破坏植物体表面的蜡质层结构,促进植物体内的水分蒸发,加快干燥速度,减少豆科牧草叶片脱落,从而减少了蛋白质、胡萝卜素和其它维生素的损失。但成本较前田间干燥和草架干燥方法高,适宜在大型草场进行。
4. 人工干燥法 人工干燥法(artificial hay dry是通过人工热源加温使饲料脱水。温度越高,干燥时间越短,效果越好。150 °C干燥20〜40 min即可;温度高于5 °C,6〜10 s即可。高温干燥的最大优点是,时间短,不受雨水影响,营养物质损失小,能很好地保留原料本色。但机器设备耗资巨大,但机器设备耗资巨大,一台大型烘干设备安装至利用需几百万元,且干燥过程耗资多,故应慎用。
二、青干草的营养价值
青干草的营养价值与原料种类、生长阶段、调制方法有关。多数青干草每千克消化能值在8 MJ〜10 MJ,少数优质干草消化能值可达到12.5 MJ/kg还有部分干草,消化能值低于8 MJ/kg.干草粗蛋白含量变化较大,平均在7 %〜17 %,个别豆科牧草可以高达20 %以上。粗纤维含量高,大约在20%〜35%,但其中纤维的消化率较高。此外,干草中矿物元素含量丰富,一些豆科牧草中的钙含量超过1 %,足以满足一般家畜需要,禾本科牧草中的钙也比谷类籽实高。维生素D含量可达到每千克16〜150mg,胡萝卜素含量每千克为5〜40mg。常见的几种干草营养成分见表7-2。
表7-2几种青干草营养成分比较
类别
干物质
(% )
粗蛋白质
(% )
粗脂肪
(% )
粗纤维
(% )
无氮浸
出物
(% )
粗灰分
(% )
消化能
(MJ/kg )
钙
(% )
磷
(%)
牛
绵羊
苜蓿
91.4
15.5
1.7
28.0
37.1
9.0
9.08
9.50
1.29
0.21
红三叶
78.0
11.4
2.0
25.2
33.2
6.2
8.41
8.28
1.13
0.18
草木樨
91.3
15.0
2.2
27.4
38.6
8.0
9.87
9.
1.31
0.19
玉米
78.9
6.8
1.9
21.0
43.9
5.2
9.50
9.25
0.24
0.14
大麦
87.7
7.7
1.9
23.7
47.8
6.6
9.04
9.25
0.25
0.22
马铃薯茎叶
87.2
10.8
2.4
22.6
35.6
15.8
8.54
8.33
—
—
油菜
82.5
11.8
2.3
11.4
37.7
11.3
10.38
9.62
—
—
蒲公英
88.6
14.7
4.2
15.0
42.8
12.0
11.17
10.88
—
—
营养价值高低还与干草的利用有关,干草利用好坏,涉及到干草营养物质利用的效率和利用干草的经济效益。利用不好,可使损失超过15 %。猪禽等单胃动物只宜利用高质量或粗纤维含量较低的某些干草,如紫花苜蓿、紫云英等,且需限量饲喂,粉碎拌以精饲料饲喂为宜。牛羊利用干草可不受限制,但要注意采食过程中的浪费。最好适当切短,高低质量干草搭配饲喂,用饲槽让牛羊随意采食较好。有条件的情况下,干草制成颗粒饲用,可明显提高干草利用率。粗蛋白含量低的干草可配合尿素使用有利于补充牛羊粗蛋白摄入不足。
三、草粉的生产与应用
草粉(grasspowder )及青干草粉,它与草捆、草颗粒一样,属于草产品,而且是一种主要的草品形式,在发展畜牧业上尤其是猪、禽、鱼养殖业中有重要的作用。
(一)草粉生产加工草粉的原料主要是紫花苜蓿、三叶草等优质豆科牧草以及豆科与禾本科混播的牧草,优良的黑麦草、黑麦、养草等禾本科牧草也可作为原料。生产草粉时对牧草的质量要求较高,故对刈割期的选择尤为重要,一般在牧草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以及产量较高的时期刈割,具体刈割期与青干草基本类同。采用先平铺后小堆的田间干燥或人工烘干有利于保持草粉的绿色和良好的品质。牧草干燥至水分含量为13%〜15%时,用锤片式粉碎机粉碎。粉碎的粒度依据饲养畜禽的种类而定,一般在鱼类饲料中应用粉碎细度为60目,至少过40目筛,禽类饲料和仔猪比鱼类稍粗些,草屑长度1mm左右为宜,育肥猪和母猪草屑可长至2mm左右。为了减少草粉在贮存过程中的营养损失和便于运输,生产中常把草粉压制成草颗粒。一般草粒的容重为草粉的22.5倍,减少草的运输体积,同时减少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减少养分的氧化。并且在压制过程中,还可加入抗氧化剂,以减少胡萝卜素及其他维生素的损失。
(二)干草粉的饲用价值 优质的豆科、禾本科或豆科和禾本科混播的牧草草粉,具有蛋白质、维生素、0-胡萝卜素含量高的特点,可在反刍动物和单胃动物饲粮中应用。如在现蕾至初花期刈割并且调制良好的优质紫花苜蓿草粉,在雏鸡和产蛋鸡饲粮中可用至5%,青年鸡饲料中可用至15% ;育肥猪和母猪饲粮中可分别用至10%〜15 % ;兔饲粮中可用至20%〜50%。国外也有维生素草粉等干草品。比如,前苏联国标(LOCT18691 -73)规定,维
生素草粉质量及物理机械特性应符合标准(表7-3),才允许其制成粉状或颗粒状。
表7-3维生素草粉标准
项目
等级
12345
外观
均质,无异物及霉变物
颜色
深色
绿色
气味
独特的草粉味,无异味
胡萝卜素含量(mg/kg )不少于
230
180
150
120
80
粗蛋白含量(% )不少于
20
16
15
14
12
纤维含量(% )不大于
22
24
27
30
35
含水量(% )
8〜12 (草粉);8〜13(草粒)
大粒尺寸(3 mm筛上物)不大于(mm)
10
草颗粒直径(mm) x长度(mm )
(10-14)x(15-25)
草颗粒强度不小于
95
90
90
85
80
含砂量(% )不大于
1
每千克草粉中不尖、不长、小于2 mm的金属杂物(mg/kg )不大于
30
尖的或大于2 mm的金属杂物
不允许
维生素草粉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当维生素干草粉含蛋白质达到19 %时,每千克草粉含赖氨酸11.6 g蛋氨酸2.1,色氨酸2.9,胱氨酸3.8 g矿物质含量也很丰富:钙21.6 g磷3.5 g钾14.9 g钠0.79 g虽然草粉的能量较低而纤维素偏高,但是蛋白质、胡萝卜素和矿物质的含量则大大优于谷物。故优质草粉是配合饲料良好的补充剂,对畜禽日粮的营养平衡作用很大。在国际市场上,优质牧草的价格相当于黄玉米的价格。欧美生产大量的维生素草粉,美国、前苏联每年产百余万吨。
影响草粉质量的因素很多。首先与原料的种类有关;其次是刈割期,过早刈割时牧草质量好但产量低,过迟刈割虽产量高,但因木质化严重影响草及草粉的品质;牧草的年收获次数不同,草粉的营养成分亦不同(表7-4)。
表7-4每年收获次数对草粉质量的影响
次数
可消化含氮物
(% )
纤维素
(% )
胡萝1、素
(mg/kg )
3
14.
32.57
181
4
18.19
26.67
209
5
20.80
23.13
226
牧草干燥方法对干草营养物质的损失率有决定性影响。当采用快速人工干燥牧草时,损失率最小,胡萝卜素损失不高于3 %〜10 %,其它营养物质损失不高于3 %〜8 %。其它干燥方法的损失见表7-5。
表7-5干燥方法对牧草营养物质的损失(% )
方法干物质损失 胡萝卜素损失 可消化蛋白质损失总能量损失
地面干燥雨淋)
36.6
99.1
50.9
47.2
地面干燥
21.0
96.8
31.9
29.6
棚架上干燥
19.0
93.7
28.8
28.6
因此,美国、前苏联、新西兰、德国、丹麦、法国等国家多用滚筒式高温快速烘干机来
干制牧草。初始被干燥牧草与4〜1150 °C的热气流接触,终端热气流温度为90〜120 °CO对草茎段干燥时间为5〜25 min,草叶段为0.2〜2 min滚筒式烘干机可以通过调整工作参数,将牧草段烘干至某个最终含水量。不过,随草段最终含水量的不同,干草的质量指标与烘干机的热效率也将变化(表7-6)。
表7-6
干草段指标与最终含水量
(% )的关系
项目
鲜草
干草段含水量
12
10
8
6
4
烘干机生产率减少
—
0
2
4
7
13
热量损失增多
—
0
0.5
1.5
3.0
5.5
胡萝卜素损失
0
4〜6
5〜7
8〜10
14〜18
20〜30
有机物质消化率
74〜75
69〜72
68〜70
64〜68
60〜65
56〜63
粗蛋白质消化率
75〜78
60〜62
56〜58
53〜55
48〜50
42〜40
四、干草品的质量评定
要合理利用干草品,必须首先了解其品质。在生产上,品质良好的干草,可以广泛地应用,达到节省精料、提高生产力的目的。而品质低劣的干草品不能用来饲喂动物,应及时处理,否则会影响家畜健康,造成经济损失。
(一)干草和干草粉的质量标准 优质干草和干草粉在外观上要求均匀一致,不霉烂或结块,无异味,色泽浅绿或暗绿,洁净而爽香,不混入砂石、铁钉、塑料废品、破布等有害物质。
评定干草的质量,合理的标准非常重要。国外干草和干草粉的质量标准见表7-7、表7-8o表7-7不同干草分级标准
干草特性及标准
干草组成
豆科干草
禾本科干草
豆科、禾本科混播
天然刈割
1级
2级
3级
1级
2级
3级
1级
2级
3级
1级
2级
3级
豆科(%) >
90
75
60
—
—
—
50
35
20
—
—
—
豆科和禾本科(%) >
—
—
—
90
75
60
—
—
—
80
60
40
有毒有害物质(%) <
0.5
1.0
1.0
14
10
8
10
8
6
11
9
7
9
7
5
30
20
15
20
15
10
25
20
15
20
15
10
27
29
31
28
30
33
27
29
32
28
30
33
0.3
0.5
1.0
0.3
0.5
1.0
0.3
0.5
1.0
0.3
0.5
1.0
17
17
17
17
17
17
17
17
17
17
17
17
粗蛋白质(%) >
胡萝卜素(mg/kg ) >
粗纤维(%) <
矿物质(%) <
水分(%) <
表78干草粉等级标准
营养成分
等 级
1
2
3
4
5
胡萝卜素(mg/kg ) >
230
180
150
120
80
粗蛋白质(% ) >
20
16
15
14
12
粗纤维(% )<
22
24
27
30
35
在我国草粉大多采用优质的苜蓿为原料生产成苜蓿草粉,美国、加拿大的苜蓿草粉生产
量很大,我国继美国紫花苜蓿质量标准见表7T、表7-10。
表7T美国苜蓿草粉质量标准
人工干燥
日晒干燥
成分
粗蛋白质15 %
粗蛋白质17 %
粗蛋白质20 %
期待值(变动幅度)
水分(% )
9.0(1 〜11.5)
8.0(7〜11.5)
6.0(〜11.5)
10.0(9. - 12.5)
粗蛋白(% )
15.0(14.〜18.0)
17.0(1 〜19.0)
20.0(19.〜22.0)
13.0(12.〜16.5)
粗脂肪(% )
2.0(1.7〜3.0)
2.5(2.〜3.0)
3.0(2.〜3.5)
2.0(1.〜3.5)
粗纤维(% )
30.0 (27.〜31.0)
26.0 (24.〜28.0)
21.0(18.〜22.0)
32.0 (27.〜34.0)
粗灰分(% )
8.5(7.〜9.5)
9.5(9.〜10.5)
10.0(9.〜11.0)
9.0(6.〜10.5)
钙(% )
1.2(1.1〜1.75)
1.36(1.〜1.8)
1.6(1.〜1.9)
1.2(1.〜1.5)
磷(% )
0.20(0.1〜0.30)
0.20(0.1〜0.25)
0.25(0.1〜0.3)
0.20(0. 2 0.4)
胡萝1、素
79 (53- 106)
103 (93- 159)
211(132〜238)
26.4(13.〜39.6)
(mg/kg)
维生素
132 (73- 176)
176 (154〜264)
352 (220- 409)
44.1 (22.〜66.0)
A(mg/kg)
叶黄素(mg/kg)
159 (106- 212)
211(185〜317)
423 (264〜456)
—
表7-10饲料用苜蓿草粉质量标准
质量指标
粗蛋白质,%
>18.0
>16.0
>14.0
粗纤维,%
<25.0
<27.5
<30.0
粗灰分,%
<12.5
<12.5
<12.5
(二)评定方法
1.草样的采集 评定干草品首先应采集好草样平均样。所谓草样平均样是指距表层20cm深处,从草垛各个部位(至少20处),每处采集草样2〜250 g均匀混合而成,样品
总重5 kg左右。其中混入的土块、厩肥等,应视作不可食草部分。每次从平均样抽5 g进行品质评定。
2. 植物学组成 植物种类不同,营养价值差异较大,按植物学组成,牧草一般可分为豆科草、禾本科草、其它可食草、不可食草和有毒有害草等5类。欲求各类牧草所占比例,可先将草样分类,称其重量后,按下式计算出各类草所占百分数即可。
各类草占样品重量%¥草"1
样品重量kg
天然草地刈割晒制的干草,豆科比例大者为优等草;禾本科和其它可食草比例大者,为中等草;不可食草比例大者为劣等草;有毒有害植株超过10 %者,则不可供作饲料。人工栽培的单播草地,只要混入杂草不多,就不必进行植物学组成分析。
3. 干草的颜色和气味 干草的颜色和气味,是干草品质好坏的重要标志。凡绿色程度越深的干草,表明胡萝卜素和其它营养成分含量越高,品质越优。此外,芳香气味也可作为干草品质优劣的标志之一。按绿色程度可把干草品质分为4类:
⑴鲜绿色 表示青草刈割适时,调制过程未遭雨淋和阳光强烈曝晒,贮藏过程未遇高温发酵,较好地保存了青草中的成分,属优良干草。
⑵淡绿色表示干草的晒制和保藏基本合理,未遇受雨淋发霉,营养物质无重大损失,属良好干草。
⑶黄褐色表示青草刈割过晚,或晒制过程遭雨淋或贮藏期内经过高温发酵,营养成分虽受到重大损失,但尚未失去饲用价值,属次等干草。
⑷暗褐色 表示干草的调制与贮藏不合理,不仅受到雨淋,且发霉变质,不宜再作饲用。
4. 干草的含叶量 一般来说,叶子所含有的蛋白质和矿物质比茎多1〜1.5倍,胡萝卜素多10〜15倍,而粗纤维比茎少50 %〜1 %,因此干草含叶量也是评定其营养价值高低的重要标志。下表是对不同刈割期白花草木樨第一年茎叶营养成分含量分析(表7-11)。
表7-11白花草木樨第一年干草茎叶营养成分(占干物质% )
刈割期
粗蛋白质
粗脂肪
粗纤维
无氮浸出物
灰分
钙
现蕾期
茎
12.72
2.37
44.96
33.10
6.59
0.53
磷
0.28
叶
28.28
7.77
10.57
39.53
10.82
2.72
0.31
盛花期
茎
叶
10.26
25.71
2.27
7.12
53.28
9.45
29.45
47.21
4.61
10.31
0.78
3.31
0.25
0.27
5.牧草的刈割期
刈割期对干草的品质影响很大,一般栽培豆科牧草在现蕾开花期、禾本科牧草在抽穗开花期刈割比较适宜。就天然草地野生牧草而言,确定刈割期可按优势的禾本科、豆科牧草确定。凡禾本科草的穗中只有花而无种子时则属花期刈割,绝大多数穗含种子或留下护颖,则属刈割过晚;豆科草如在茎下部的2〜3个花序中仅见到花,则属花期刈割,如草屑中有大量种子则属刈割过晚。
6.干草的含水量 含水量高低是决定干草在贮藏过程中是否变质的主要标志。干草按含水量一般分为4类(见表7-12 )。
表7-12干草的含水量(% )
干燥情况
水分占重量
干燥情况
水分占重量
干燥的
<15
潮的
17〜20
中等干燥的
15〜17
湿的
>20
生产中测定干草的含水量的简易方法是:手握干草一束轻轻扭转,草茎破裂不断者为水分合适(17 %左右);轻微扭转即断者,为过干象征;扭转成绳茎仍不断裂开者为水分过多。
7.总 评 凡含水量在17 %以下,毒草及有害草不超过1 %,混杂物及不可食草在一定范围之内,不经任何处理即可贮藏或者直接喂养家畜,可定为合格干草(或等级干草)。含水量高于17 %,有相当数量的不可食草和混合物,需经适当处理或加工调制后,才能用于喂养家畜或贮藏者,属可疑干草(或等外干草)。严重变质、发霉,有毒有害植物超过1 %以上,或泥沙杂质过多,不适于用作饲料或贮藏者,属不合格干草。
对合格干草,可按前述指标进一步评定其品质优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