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9 桃花源记
【基础训练】
1、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古今异义词
①缘溪行 古义: 今义:缘故,缘分。
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古义: 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
③阡陌交通 古义: 今义:指运输事业。
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单指男子的配偶。
⑤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⑥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不管。
⑦不够为外人道也 古义: 今义:不充足,不满〔某个数目〕。
⑧得其船,便扶向路 古义: 今义:用手支持使人、物或自己不倒。
⑨寻向所志 古义: 今义:向着,朝向。
〔2〕一词多义
忘路之远近〔 〕 复前行,欲穷其林〔 〕
渔人甚异之〔 〕 其中往来种作〔 〕
① 之 具答之〔 〕 ②其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
到处志之〔 〕 即遣人随其往〔 〕
桑竹之属〔 〕 得其船〔
③寻 寻向所志〔 〕 ④舍 便舍船,从口入〔 〕
寻病终〔 〕 屋舍俨然〔 〕
⑤为 武陵人捕鱼为业〔 〕 ⑥遂 遂与外人间隔〔 〕
不够为外人道也〔 〕 遂迷,不复得路〔 〕
〔3〕词类活用
①渔人甚异之〔 〕 ②复前行〔 〕
③到处志之〔 〕 ④初极狭,才通人〔 〕
2、翻译重点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便扶向路,到处志之。
3、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____〔朝代〕著名的诗人________,后人把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称为____________。
〔2〕 ①文中写桃林美景的句子是:
②写桃花源中人和平安定生活的句子是:
〔3〕依据以下的提示,写出相应的成语。
①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成语:___________
②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成语: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4、.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第一自然用简练的文字描写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有何作用?
5、“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叮嘱他“不够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
6、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
7、以下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表达了一个曲折有致的故事。
B.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此寄托他的美好理想,又表现他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
C.“不够为外人道也〞,短短几个字,却能表现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
D.本文以“忘路之远近〞开篇,到“遂迷,不复得路〞结尾,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
【开放探究】
8、文中描述了陶渊明心中理想的生活图景,春秋时期的老子也有类似的描述,试结合链接材料,指出它们的相似点。
[链接材料]
至治之极①甘②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八十章
注:①至治之极:国家治理得好极了。②甘:美味,以为甜美。
9、生活在东晋的陶渊明描述了这样美好的社会,却是并不存在的,而生活在今天的你们,已经拥有了美好幸福的今天,一定对明天有着更为美好的憧憬 。你希望自己生活的将来社会是什么样的呢?请用美丽的语言加以描述。
参照答案与提示
【基础训练】
1、 〔1〕①沿着,顺着。 ②新鲜美好。③交错相通。 ④妻子儿女。⑤与人世隔绝的地方。⑥不要说,更不必说。⑦不值得,不必。⑧沿着、顺着。⑨先前的。
〔2〕①结构助词,的。 代词,指见到的景象。代词,他们。助词,补足音节,不译。代词,这。②代词,那。代词,指桃花源。代词,他们的。代词,渔人。代词,他的。③动词,寻找。副词,立即、不久。④动词,离开。名词,房屋。⑤动词,作为。介词,对,向。⑥副词,于是,就。副词,终于,竟。
〔3〕①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对……感到诧异②名词作状语,往前、向前③名词作动词,做记号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通过
2、略
3、〔1〕东晋 陶渊明 世外桃源〔2〕略 〔3〕无人问津 怡然自得
【能力提升】
4、.渲染一种神秘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5、热情好客; 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
6、表达了作者对和平 〔 没有战乱〕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7、C
【开发探究】
8、相似点:都是当时不可实现的虚幻想象;都描述了一个理想的社会生活状态。
9、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