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1.1中学序曲
1、为什么说中学生活是我们的新起点?P3
(1) 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名字---中学生。
(2) 中学生活把我们带进一个别样的天地:富有挑战的新课程,新奇的实验器材,丰富多彩的社团,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2、中学生活对于我们成长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P4
(1) 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2) 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
3、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的表现P4
① 随着身心的不断发展,我们开始深入探寻生命的奥秘,撩开精神世界的面纱。
② 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步觉醒,我们开始主动发现和认识自己。
③ 随着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越发具体而深入。
④ 随着生活体验的日渐丰富,我们开始自觉磨砺意志和品格,思考生活的意义。
4、中学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P6
(1) 集体生活,涵养我们的品格,丰富我们的个性。
(2) 新的课程,引领我们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3)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我们提供发展兴趣的平台。
(4) 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为我们打开认识社会之门。
5. 在新的环境中,你打算塑造一个怎样的我P7
① 越来越有活力,能坚持,有韧劲,
② 越来越坚强,会合作,能包容;
③ 越来越有主见,敢于表达自我等。
6、中学生如何正确面对中学生活? P8
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1.2少年有梦
1、梦想的含义P9: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
2、为什么人生需要梦想?(作用)P9
它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有梦想,就有希望。
4、少年的梦想有什么特点? P9-10
(1) 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它虽然总是和现实有一定
距离,有时甚至不切实际,但是人类需要这样的梦想,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2)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
连。
(3)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4、我们要怎样努力才能实现梦想? P11-14
① 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② 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努力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努力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
③ 努力,需要立志。志向是人生的航标。青少年要从小学习立志,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并且把自己最重要的人生志向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
④ 努力,需要坚持。只要坚持努力,即使过木呈再艰难,也有机会离梦想更近一步。
⑤ 努力,需要方法。
5. 努力的方法:分清轻重缓急,合理规划和管理时间;劳逸结合,学会科学用脑;每天进步一点点;学思并进;珍视团队合作。
6. 中国梦的含义和基本内涵,如何实现中国梦?P10
实现中华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2.1学习伴成长
1、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学习? P15-17
(1)中学阶段,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还包括各种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做人。
(2)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我们可以从一切经历中学习。
(3)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
(4)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5)学习没有终点。我们终生都在学习,终生都需要学习。只有善于抓住和利用
各种机会去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为什么要终生学习?)
2、学习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P18-19
(1)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可以让我们有更充实的生活。
(2)学习点亮我们内心不熄的明灯,激发前进的持续动力。在学习中,我们分享生命经验,获得成长,同时也增益他人,服务社会,为幸福生活奠基。
2.2享受学习
1、如何理解学习是苦乐交织的? P20-21
(1)学习中有快乐。表现在:对某方面的知识有强烈兴趣时,自己解决某个问题时,学习中找到志趣相投的同伴时,发现自己的潜能时我们都可以体味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2)学习中也有辛苦。表现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耗费精力,遇到困难和阻挠时需要调节不良情绪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凭借坚强的意志作出努力。
(3)我们经历了学习的辛苦,收获学习的成果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愉悦让我们体验到学习的美好,它是学习过程带给我们的美妙享受。
2、怎样学会学习? P22-23
(1)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2)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3)学会学习,还意味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3.1认识自己
1、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是什么?有何意义? P27
(1)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
(2)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2、我们通过什么途径认识自己? P28-30
(1)我们可以从生理、社会、心理等方面来认识自己:
(2)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
(3)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
3、怎样正确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评价? P30
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
4、自我评价的方法有哪些?P29
(1)自我观察和分析。
⑵与他人比较。
3.2做更好的自己
1、如何做到接纳自己? P33
(1)接纳自己,需要接纳自己的全部。
(2)接纳自己,需要乐观的态度,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2、如何做到欣赏自己? P33-34
(1)要学会欣赏自己。欣赏自己的独特、优点、努力、为他人的奉献。
(2)欣赏自己,不是骄傲自大,也不是目中无人。欣赏自己的人,既能展现自己的风采,也能看到他人的美丽;既能为自己鼓掌,也能为他人喝彩。
3、怎样做更好的自己? P34-36
(1)做更好的自己,就要扬长避短。
(2)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主动改正缺点。
(3)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4)做更好的自己,是在和他人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更是在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的过程中实现的。
4、怎样激发我们的潜能? P35
(1)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专注自己喜爱的领域。
(2)广泛参与多方面的活动,发现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需要。
(3)通过积极合作,与他人;共同完成友任务。天空
4.1和朋友在一起
1、初中以来,我的朋友圈发生了什么变化?P40
① 随着年龄的增长,交往范围扩大了,朋友圈也扩大了,交往内容更丰富了;
② 也许也会发现自己的朋友圈比以前变小了,但是交往更加深入,朋友关系更加密切。
2、朋友的重要作用有哪些?(友谊的力量)P41-43
(1)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
(3)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
(3)与正直、诚信和见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4. 2 深深浅浅话友谊
1、友谊的特质有哪些? P44-46
(1)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
(2)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3)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2、需要澄清哪些对友谊的片面认识?P46-48
(1)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
(2)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如果我们能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就不会沉溺于失利的痛苦。在竞争中自我反省和激励,我们会收获更多。
(3)友谊不能没有原则。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但“讲义气”、“够朋友”并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当朋友误人歧途,不予规劝甚至推波助澜,反而会伤害朋友,伤害友谊。
(4)友谊可以带来欢乐,让人向往;有时也会带来困扰,增添烦恼。
5. 1让友谊之树常青
1、怎样建立友谊? P49-50
(1)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敞开心扉,主动表达,朋友才不会彼此错过。
(2)建立友谊,需要持续的行动。
2、如何呵护友谊? P51-53
(1)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
(2)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
(3)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
(4)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承受并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
5.2网上交友新时空
1 .网络交友的利和弊?P55
利:(1)互联网好像无所不能,我们在网上搜集学习资料,查找相关信息网络为我们他人交往提供了一个平台
(2)网上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它超越时空的限制,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连在一起,开辟人际交往的新通道,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结交新的伙伴,拓展人际交往圈。
弊:(1)互联网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但是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虚拟的交往难以触摸到生活中的真实。
2. 网上交往具有什么特点?P55
(1)特点: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
3. 怎样做到慎重结交网友?如何理性结交网友? P56-58
(1)需要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对于交友而言,网络只是一个工具,关键在于我们怎么使用它。
(2)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3)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
重。
(4)在网上交友要遵守法律法规。
(5)我们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增加真实而贴近的感受,为友谊奠定可靠的基础。
4. 网上交往中,要具有哪些自我保护的意识? P56
(1)对陌生人的邀请,不轻易接受。
(2)对个人的家庭住址、经济状况、联系方式等,要注意保密。
(3)遇到问题时,要学会求助。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
6.1走进老师
1. 教师的职业有什么特点? P61-62
① 作用: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② 使命: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③ 职业道德:时代在发展,教师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的教师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2. 为什么老师会有不同的风格?P63
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3. 如何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P63-64
① 我们要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他们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② 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
③ 具体方法:承认老师的差别;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优点;了解老师教育行为的目的;主动交往。
6.2师生交往
1. 如何理解“教学相长” ?P66
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
2. 怎样建立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P66
① 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
② 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既是对老师的积极反馈,也是师生共同学习的新资源;
③ 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可以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④ 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
3. 怎样正确对待老师表扬和批评?P67
① 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② 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
③ 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4. 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是怎样的?P68
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5. 如何与老师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P68-69
① 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
② 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
6. 为什么要尊重老师?P68
① 师生彼此尊重,意味着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个性差异、劳动成果等。
② 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它不仅体现我们内心的情感和态度,而且表现在与老师日常交往的言谈举止中。
③ 老师是我们知识学习的指导者,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老师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我们也应该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7. 与老师发生分歧该怎么处理? P69
(1) 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
(2) 相信善意,多些宽容和理解。
(3) 坦诚相待,注意沟通方式。
(4) 求同存异,主动关心。
7.1家的意味
1. 家庭的含义P71 :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 家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P72 (家的意味?与家庭的关系?)
① 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② 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③ 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3. 家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家在我们成长中的作用是什么? P72-73
① 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② 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4. 我们为什么要孝亲敬长? P74
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5. 我们如何孝亲敬长? P74
① 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② 尊敬。
③ 倾听。
④ 感恩。
7.2爱在家人间
1. 体味亲情(我们如何体味亲情?)P76-78
原因:①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这份情感,或是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或是因为他们为我们的生活操劳,或是因为他们分享了我们的喜悦、分担了我们的忧伤,或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影响者,或是因为他们是我们成长的陪伴者和见证者……这种情感就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表现:②亲人之间的爱,有的是细致入微的照顾,有的是脉脉温情的牵挂,有的是设身处地的体谅……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同,有的温馨和睦,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内敛深沉,有的自然随和……有时我们可能因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时我们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甚至因此否认亲情的存在。
变化:③现实生活中,由于亲人的离开、新成员的出现,我们的家庭结构也会因之改变。但是,只要我们用心感悟就会发现,家中的亲情仍在,尽管它的表现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
2. 我们为什么会与父母产生冲突P81
① 进入初中的我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和家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我们希望父母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我们,不要过多干涉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面对父母的信任和放手,有时我们又觉得失落和不安,期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呵护。
② 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亲子之间的碰撞增多了,有时伴着甜蜜,有时出现紧张,甚至发生冲突。这是我们成长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③ 作为两代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难以避免。如果处理不好,亲子冲突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有效地化解冲突,既需要父母做出榜样,也需要我们自己努力。
4. 我们如何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冲突 P82
① 爱是需要呵护的。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的润滑剂,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
② 如果和父母发生冲突我们可以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
③ 我们可以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
④ 我们可以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
5. 和父母沟通的技巧:①关注事实、②把握时机、③留意态度、④选择方式、⑤考虑环境。
7.3让家更美好
1. 现代家庭的变化P83-84
① 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家庭变得越来越小。
② 随着人的迁移和流动、现代沟通手段的丰富,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③ 家庭氛围的越平等、民主。
2. 怎样建立和谐家庭。P85
① 家和万事兴。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是家庭美满幸福的重要条件。这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
② 有效交流和沟通,可以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
③ 家务我分担。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养成劳动习惯,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家庭责任意识。
④ 我们要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问题,才能让亲情更浓,让我们的家庭更和睦。
3. 如何调节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P86
① 帮助家庭成员舒缓情绪;
② 明确自己是不偏不倚的中立者;
③ 引导家庭成员看到对方的优点;
④ 帮助家庭成员走出“面子”圈境
4. 家庭结构类型有哪些? P84
(1)核心家庭(两代人)
(2)主干家庭(三代家庭)
(3)联合家庭(重组家庭)
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
8.1生命可以永恒吗
1. 生命有何特点?(为什么要珍惜生命)P89-P90
(1)生命是来之不易的
(2)生命是独特的
(3)生命是不可逆的
(4)生命也是短暂的
2. 如何正确看待死亡?(生命有时尽,我们的态度?)P91
我们每个人都难以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
3. 生命的接续有什么意义? P92-P93
(1)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
(2)在生命的传承关系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
(3)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精神文明成果。
8.2敬畏生命
1. 我们为什么要敬畏生命?生命至上的内涵? P94-P95
(1)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生命也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我们要对生命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2)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3)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2. 我们为什么要珍爱他人的生命? P95
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具备这样的情怀,理解这样的道理,才会让我们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3. 我们应如何敬畏生命? P96-P97
(1)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2)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3)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9.1守护生命
1. 我们怎样爱护自己的身体? P100-P102
(1)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2)成长中的我们,要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
(3)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2. 精神发育和物质支持的关系是怎样的? P103
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相反,过度的物质追求、物质攀比,容易使我们丧失对真、善、美的体验,丢失精神世界的财富。
3. 我们为什么要爱护自己的身体?
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4. 我们怎样养护精神? P103-P104
(1)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不过度关注物质生活,仍可以看到真、善、美。
(2)养护精神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5. 我们如何守护生命? P99-P104
(1)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① 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② 成长中的我们,要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
③ 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2)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① 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不过度关注物质生活,仍可以看到真、善、美。
② 养护精神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9.2增强生命的韧性
1、什么是挫折? P105
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在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目标、期待去努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阻碍、失利乃至失败。这些阻碍、失利和失败,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
2. 如何正确对待挫折? P106- P107
(1)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
(2)正确态度: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看待挫折。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
3. 挫折对我们的影响P107
消极:①面对挫折,我们可能会感到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满等。产生这些负面的情绪感受是很正常的,但如果一味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我们就容易消沉,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
10积极:② 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4. 如何面对挫折? /怎样发掘生命的力量? P107- P109
(1) 面对挫折,我们需要发现、挖掘自己的生命力量。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2) 面对挫折,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我们可以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⑶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我们在坚持目标和不断努力的道路上,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5. 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有哪些? P109
(1) 欣赏、培养幽默感。
(2) 和自己信任的人谈一谈。
(3) 考虑并接受最糟糕的结果。
(4) 关心、帮助他人。。
(5) 培养某方面的兴趣。
6. 我们为什么要寻求他人的帮助? P109
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作为新一代的中国少年,我们在坚持目标和不断努力的道路上,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10.1感受生命的意义
1. 生命的追问(什么是有意义的生命?)(怎样的一生是值得过的?)P112
①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②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③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2. 发现我的生命(如何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P113-114
① 探索生命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原因)
② 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我们都是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点地建构自己,形成人们所说的“我的人生”。
③ 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10.2活出生命的精彩
1. 贫乏与充盈(人们对待生活有什么不同的态度?)P115
①每个生命都会在生活中展现千姿百态。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
有的人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也不善于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不敢也无力去面对生活的困境与难题,狭小的世界限制了生命的生长;有的人缺乏生活目标,无所事事,在时光流逝中生命日益空虚。(贫乏)
11
②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在同样的时间里,也有人热爱学习,乐于实践,在探索中扩展生活的阅历,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当我们敞开自己的胸怀,不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建立联系,生命中的道德体验就会不断丰富,对生命的感受力、理解力就会不断增强。生命得到滋养,也因此而一点点充盈起来。
(充盈)
2. 冷漠与关切
(1)我们为什么要彼此关切?(为什么拒绝冷漠?)
人与人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所有的冷漠也许都有理由,然而,没有人愿意遭遇到冷漠。生命拒绝冷漠。
(2)我们为什么要关切其他的生命?
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而且要关切其他的生命,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我们用心对待自己和他人,不仅能将自己的生命照亮,而且可以温暖他人、照亮他人。甚至温暖世界、照亮世界。
(3)我们怎样关切他人?(如何做温暖的中国人?)P117
① 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而且要关切他人的生命,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
② 人与人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生命拒绝冷漠。
③ 让我们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改变他人,消融冷漠,共同营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平凡与伟大
(4)如何看待生命的平凡与伟大? P118
① 一个人的伟大,在于他们能够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② 与伟人相比,更多的人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当人们为生活而努力,面对生活的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为家庭的美好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时,就是在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
(5)怎样在平凡中创造伟大?
① 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
② 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
③ 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
④ 生命虽然平凡,却也时时创造伟大。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
(6)怎样活出生命的精彩?
① 让生命得到滋养,不断充盈自己的生命。
② 关注自身的发展,关切他人的生命。
③ 甘于生命的平凡,也乐于创造生命的伟大
1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