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9章--免疫系统方案.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099064 上传时间:2025-04-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章--免疫系统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9章--免疫系统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9章免疫系统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 对于淋巴细胞特性的描述,哪一项错误? A. 是构成免疫系统的主要细胞群体 B. 具有显著的异质性 C. 细胞大小不等 D. 种类繁多,分工极细 E. 寿命较短,一般只存活1周左右 2. 对弥散淋巴组织的描述,错误的选项是 A. 多见于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固有层 B. 与周围组织具有明显的分界 C. 含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D. 具有高皮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E. 抗原刺激可使之扩大,并出现淋巴小结 3. 对于淋巴小结的描述,哪一项错误? A. 又称淋巴滤泡 B. 主要由密集的B细胞组成 C. 大小不等,其数量和大小根本保持不变 D. 无生发中心的淋巴小结称初级淋巴小结 E. 有生发中心的淋巴小结称次级淋巴小结 4. 关于周围淋巴器官的描述,哪一项错误? A. 包括淋巴结、脾、扁桃体等 B. 其发生较中枢淋巴器官早,在出生数月后逐渐发育完善 C. 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对外来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D. 无抗原刺激时其体积相对较小 E. 受抗原刺激后那么迅速增大,免疫应答过后又逐渐复原 5. 胸腺的特征性结构是 A. 淋巴小结 B. 胸腺小体 C. 白髓 D. 动脉周围淋巴鞘 E. 输入淋巴管 6. 关于胸腺上皮细胞的描述,哪一项不完全正确? A. 又称上皮性网状细胞 B. 皮质的上皮细胞有被膜下上皮细胞和交织突细胞 C. 某些被膜下上皮细胞的胞质丰富,包绕胸腺细胞,称为哺育细胞 D. 交织突细胞外表具有大量的MHC抗原 E. 上述细胞都能分泌。2微球蛋白、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 7. 关于胸腺细胞的描述,哪一项错误? A. B. C. D. E. 是胸腺分化发育的各期T细胞 外皮质层的大淋巴细胞为前胸腺细胞 深皮质层的淋巴细胞体积较小,为普通胸腺细胞,数量多 凡不能与自身抗原相结合或与自身MHC抗原相容的胸腺细胞将被灭活或淘汰 8. 胸腺小体的特征是 A. B. C. D. E. 成熟的普通胸腺细胞,其CD4和CD8中有一种增强,另一种减弱或消失 是胸腺的重要特征,散在分布于皮质 由胸腺上皮细胞呈同心圆包绕而成 小体外周的上皮细胞较成熟 小体中心的上皮细胞较幼稚 9. 哪一项不是血-胸腺屏障的组成? A. B. C. D. E. 功能尚不太明确,但对胸腺培育胸腺细胞无影响 连续型毛细血管和皮细胞间的严密连接 皮细胞周围不连续的基膜 血管周隙与其含的巨噬细胞 胸腺上皮细胞基膜 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突起 10. 淋巴结皮质的结构不包括 A. B. C. D. E. 淋巴小结 副皮质区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被膜下淋巴窦 被膜 11. 淋巴结发生细胞免疫应答时,结构明显增大的是 浅层皮质 副皮质区 髓索 髓窦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A. B. C. D. 12. E. 淋巴结发生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是 浅层皮质 副皮质区 皮窦 髓窦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A. B. C. D. E. 13. 浅层皮质 副皮质区 髓索 淋巴结的T细胞主要分布于 A. B. C. D, 淋巴窦 E. 生发中心 14. 对于生发中心的描述,错误的选项是 A. 是初级淋巴小结中央着色浅淡的区域 B. 是次级淋巴小结中央着色浅淡的区域 C. 含B细胞、巨噬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和Th细胞等 D. 分为浅部的明区和其下方的暗区 E. 周边有一层密集的小B细胞形成小结帽 15. 对于易染体巨噬细胞的描述,错误的选项是 A. 是生发中心的巨噬细胞 B. 主要位于生发中心明区 C. 主要位于生发中心暗区 D. 能大量吞噬已凋亡的B细胞 E. 胞质溶酶体含异染体,为吞噬的变形的淋巴细胞核 16. 对于滤泡树突状细胞的描述,哪一项错误? A. 又称小结树突状细胞 B. 主要位于生发中心的暗区 C. 不表达MHC-II分子,但有Fc受体和C3受体 D. 可把抗原-抗体复合物聚集在细胞外表 E. 在B细胞的活化和调节抗体的合成中起重要作用 17. 对皮质淋巴窦的描述中,哪一项错误? A. 包括被膜下淋巴窦和小梁周窦 B. 位于被膜下和小梁周围 C. 被膜侧有数条输入淋巴管通入被膜下淋巴窦 D. 被膜下淋巴窦包绕整个淋巴结实质 E. 小梁周窦与髓质淋巴窦直接相通 18. 对淋巴窦结构的描述中,哪一项错误? A. 由网状细胞衬里 B. 窦腔有星状的皮细胞支撑 C. 窦腔有许多巨噬细胞附着或游走 D. 皮窦接收输入淋巴管输送的淋巴液 E. 髓窦聚集形成输出淋巴管 19. 在淋巴结,滤过淋巴、去除抗原的细胞主要是 A. 淋巴窦壁的皮细胞 B. 网状细胞 C. B细胞 D. 浆细胞 E. 巨噬细胞 20. 脾的胸腺依赖区是 A. 脾小体 B. 脾索 C. 白髓 D. 动脉周围淋巴鞘 E. 边缘区 21. 脾的红髓是指 A. 脾窦和脾小体 B. 脾索和动脉周围淋巴鞘 C. 脾索和脾窦 D. 脾小体和边缘区 E. 脾窦和边缘区 22. 有关脾边缘区的描述,哪一项错误? A. 位于白髓与红髓交界区 B. 含有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红细胞等 C. 含有边缘窦,它是血液淋巴细胞进入脾的重要通道 D. 是脾识别捕捉抗原、引发免疫应答的重要部位 E. 属于脾的白髓 23. 脾血窦的特点不包括 A. 是一种静脉性血窦,形态不规那么 B. 为脾索所包围,相互连接成网 C. 血窦壁如同多孔隙的栏栅,由平行排列的扁平皮细胞围成 D. 皮外有不完整的基膜与环行网状纤维 E. 血窦外侧有较多的巨噬细胞 24. 对于脾血液通路,哪一项错误? A. 脾动脉入脾后分支形成小梁动脉,后者分支形成中央动脉 B. 中央动脉发出小分支形成毛细血管供给白髓,其末端膨大形成边缘窦 C. 中央动脉主干穿出白髓进入脾索时分支形成一些直行的笔毛微动脉 D. 笔毛微动脉在脾分为髓微动脉、鞘毛细血管和动脉毛细血管 E. 少局部动脉毛细血管末端开放于脾索,大多数直接连通于血窦 25. 对于胸腺依赖区的描述,哪一项错误? A. 由弥散淋巴组织构成 B. 以丁细胞为主 C. 是细胞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D. 是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E. 常分布着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26. 关于扁桃体的描述,哪一项错误? A. 属于周围淋巴器官 B. 上皮向固有层陷形成隐窝 C. 隐窝周围聚集着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 D. 上皮有淋巴细胞浸润,称为淋巴上皮组织 E. 含有T细胞和B细胞,但不含浆细胞和巨噬细胞 〔二〕B型题 A. 网状组织 B. 淋巴小结 C. 动脉周围淋巴鞘 D. 深层皮质单位 E.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27. 富含B细胞的淋巴组织 28. 脾富含T细胞的淋巴组织 29. 淋巴结富含T细胞的淋巴组织 30. 淋巴细胞从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通道 31. 脾的胸腺依赖区 A. 长杆状皮细胞 B. 高立方皮细胞 C. 扁平的皮细胞 D. 扁平的网状细胞 E. 上皮性网状细胞 32. 构成胸腺支架的细胞 33. 贴在淋巴窦皮外面的细胞 34. 被覆在毛细血管后微静脉面的细胞 35. 被覆在淋巴窦面的细胞 36. 被覆在脾血窦面的细胞 A. 上皮性网状细胞 B. 网状组织 C. 淋巴小结和脾小体 D. 副皮质区和动脉周围淋巴鞘 E. 小叶间隔或小梁 37. 构成淋巴结、脾的微细支架 38. 组成胸腺的微环境,并分泌胸腺激素 39. 机体进展体液免疫应答时增生的结构 40. 机体进展细胞免疫应答时增生的结构 A. 胸腺 B. 骨髓 C. 淋巴结 D. 脾 E. 扁桃体 41. 培育B细胞的器官 42. 培育T细胞的器官 43. 具有滤过淋巴液和免疫应答的功能 44. 具有滤血、免疫应答、储血和造血功能 45. 具有隐窝和淋巴上皮组织 46. 具有皮细胞为长杆状的血窦 47. 具有输入淋巴管和输出淋巴管 〔三〕X型题 48. 以下属于免疫细胞的是 A. 网状细胞 B. 浆细胞 C. 树突状细胞 D. 淋巴细胞 E. 朗格汉斯细胞 49. 以下属于胸腺依赖区的结构是 A. 髓索 B. 边缘区 C. 副皮质区 D. 淋巴小结 E. 动脉周围淋巴鞘 50. 关于胸腺上皮细胞的描述,哪些正确? A. 构成胸腺的微细网架 B. 参与构成胸腺小体 C. 参与构成血-胸腺屏障 D. 只存在于胸腺皮质 E. 分泌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促进胸腺细胞分化 51. 能直接杀伤靶细胞的细胞是 A. B细胞 B. NK细胞 C. 浆细胞 D. 细胞毒T细胞 E. 辅助T细胞 52. 淋巴结浅层皮质的主要结构组成是 A. 副皮质区 B. 淋巴小结 C. 小结间区 D. 皮质淋巴窦 E. 小梁 53.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的细胞主要是 A, 效应T细胞 B, NK细胞 C, 记忆T细胞 D, 记忆B细胞 E, 浆细胞 54. 发生体液免疫时,淋巴结的主要变化是 A, 淋巴结肿大 B, 淋巴小结增多、增大 C, 副皮质区扩大 D, 髓索的浆细胞增多 E, 小梁增粗 55. 关于淋巴小结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A. 可见于淋巴结的浅层皮质和脾白髓 B. 在脾中又称脾小体 C. 大小和数目随功能状态而变化 D. 主要由T细胞构成 E. 生发中心分为明区、暗区和小结帽 56. 淋巴窦腔主要含有 A, 星状的皮细胞 B, 巨噬细胞 C, 面纱细胞 D, 淋巴细胞 E, 淋巴 57. 关于B细胞的描述,哪些正确? A. 在骨髓发育 B. 抗原刺激后,能分化成浆细胞 C. 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应答 D. 参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 E. 主要分布于淋巴结副皮质区 58. 关于动脉周围淋巴鞘的描述,哪些正确? A. 是包裹在脾中央动脉周围的弥散淋巴组织 B. 其无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C. 由大量B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与交织突细胞等构成 D. 属于红髓的结构 E. 细胞免疫应答时,此区明显增厚 59. 脾主要滤血的部位是 A, 脾小体 B, 脾索 C, 脾血窦 D, 边缘区 E, 动脉周围淋巴鞘 60. 以下可以含有淋巴小结的器官是 A. 淋巴结 B. 胸腺 C. 脾 D. 扁桃体 E. 骨髓 、名词解释 1. 淋巴小结 2. 胸腺小体 3. 胸腺上皮细胞 4. 血-胸腺屏障 5. 副皮质区 6. 皮质淋巴窦 7. 淋巴细胞再循环 8.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9. 动脉周围淋巴鞘 10. 脾边缘区 三、问答题 1. 试述淋巴细胞的一般结构特点与分类。 2. 试述胸腺皮质的结构与功能。 3. 简述胸腺对T细胞成熟的影响。 4. 简述淋巴结皮质的组织结构、主要的细胞分布和功能意义。 5. 简述脾白髓和红髓的组织结构、主要的细胞分布和功能意义。 6. 简述脾的血液循环和功能意义。 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 E2. B3. C4. B5. B6. E7. D8. B9. B10. E 11. B12. A13. B14. A15. C16. B17. E 18. A19. E20. D 21. C22. E23. C24. E25. D 26. E 〔二〕B型题 27. B28. C29. D30. E31. C32. E33. D34. B35. C36. A37. B 38. A39. C40. D41. B42. A43. C44. D45. E46. D47. C 〔三〕X型题 48. BCDE 49. CE 50. ABCE 51. BD 52. BC 53. CD 54 55. ABC 56. ABCDE 57. ABC 58. ABE 59. BD 60. ACD ABD 二、名词解释 1. 淋巴小结又称淋巴滤泡,呈圆形或卵圆形,由B细胞密集而成,与周围组织有较明 确的境界。初级淋巴小结较小,在抗原的刺激下,其中央出现生发中心,变成次级淋巴小结。 生发中心着色浅淡,可分为浅部的明区和其下方的暗区,生发中心的周边为小结帽。生发中 心是日细胞增殖的区域,除B细胞外,还含巨噬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和Th细胞等。抗原去 除后,淋巴小结又变小,生发中心消失。 2. 胸腺小体散在分布于胸腺髓质,由胸腺上皮细胞呈同心圆状包绕而成。胸腺小体外 周的细胞较幼稚,可分裂;近中心的细胞较成熟,细胞核渐退化,细胞质中含有较多的角蛋 白;中心的细胞那么完全角质化,嗜酸性,有的已破碎呈均质透明状。小体中心还常见巨噬 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胸腺小体的功能不明确,但缺乏胸腺小体的胸腺不能培育 出T细胞。 3. 胸腺上皮细胞又称上皮性网状细胞,细胞有突起,以桥粒相互连接。在皮质,分为 被膜下上皮细胞和交织突细胞,某些被膜下上皮细胞的胞质丰富,包绕胸腺细胞,称为哺育 细胞;在髓质,分为髓质上皮细胞和胸腺小体上皮细胞。胸腺上皮细胞构成胸腺实质的支架, 还能分泌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为胸腺细胞发育所必需。 4. 胸腺皮质的毛细血管与其周围结构具有屏障作用,称血-胸腺屏障。血-胸腺屏障由 毛细血管皮与皮细胞之间的严密连接、皮周围连续的基膜、含有巨噬细胞的血管周隙、胸腺 上皮细胞的基膜和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突起构成。血液一般抗原物质和某些药物不易透过此 屏障,从而维持胸腺环境的稳定,保证T细胞的正常发育。 5. 副皮质区又称深层皮质单位,是位于淋巴结皮质深层的弥散淋巴组织,主要由T细 胞聚集而成,并含一些交织突细胞等,是淋巴结的胸腺依赖区。副皮质区有高皮的毛细血管 后微静脉,是血液中淋巴细胞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在细胞免疫应答时,T细胞增殖, 副皮质区迅速扩大。 6. 皮质淋巴窦包括被膜下淋巴窦和小梁周窦。被膜下淋巴窦位于被膜下,为一宽敞的 扁囊,包绕整个淋巴结实质;被膜侧有数条输入淋巴管通入。小梁周窦位于小梁周围,多为 较短的盲管;位于深层皮质单位之间的小梁周窦可与髓质淋巴窦直接相通,此处管腔较窄, 故称窄通道。淋巴窦壁由扁平的皮细胞衬里,腔有呈星状的皮细胞和许多巨噬细胞。淋巴在 窦缓慢流动,有利于巨噬细胞去除异物。 7. 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中的淋巴细胞经淋巴管进入血流循环,又通过毛细血管后微静 脉返回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如此反复循环,称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再循环将全身的 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连成一个整体,有利于识别抗原,促进免疫细胞间的协作,提高免疫功 能。 8.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是紧接毛细血管的一段微静脉。在弥散淋巴组织,毛细血管后微 静脉的皮细胞常为高立方形,细胞核较大,异染色质少,核仁明显,细胞质丰富。毛细血管 后微静脉是血液淋巴细胞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 9. 动脉周围淋巴鞘是围绕在脾中央动脉周围的厚层弥散淋巴组织,由大量T细胞和少 量巨噬细胞与交织突细胞等构成。此区是脾的胸腺依赖区,在发生细胞免疫应答时,此处T 细胞分裂增殖,鞘也增厚。中央动脉旁有一条伴行的小淋巴管,它是鞘淋巴细胞经淋巴迁出 脾的重要通道。 10. 脾边缘区是脾白髓和红髓交界处的狭窄区域,含有T细胞、B细胞与较多的巨噬细 胞,其中的淋巴细胞较白髓稀疏,但较脾索密集。中央动脉的侧支末端在此区形成边缘窦。 边缘窦是血液抗原和淋巴细胞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白髓的淋巴细胞也可进入边缘窦, 参与再循环;边缘区也是脾捕获抗原、识别抗原和诱发免疫应答的重要部位。 三、问答题 1. ⑴结构特点:①淋巴细胞呈球形,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②在Wright染色的血涂片 上,胞质呈蔚蓝色,核周着色较浅;10%〜20%的淋巴细胞的胞质有嗜天青颗粒。③电镜下, 细胞外表有短小的微绒毛,胞质有较多的游离核糖体与少量线粒体和粗面质网,近细胞核的 凹陷处,有中心粒和高尔基复合体。 ⑵分类:①按淋巴细胞的大小分为小淋巴细胞〔5〜8 m〕、中淋巴细胞〔9〜12 m〕 和大淋巴细胞〔13〜20 m〕。正常血液中多见小、中淋巴细胞;脾和淋巴结的生发中心可 见大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的细胞核约占整个细胞的80%,细胞质呈狭窄条带;细胞核染色 质致密,染色深,无核仁。大、中淋巴细胞的胞质较多,细胞核染色质较疏松,有时可见核 仁。②依据细胞的外表标志和功能等的不同,一般将淋巴细胞分为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 等,各类细胞又可进一步分为假设干亚群〔B记忆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Tc〕、辅助T细胞 〔Th〕、抑制T细胞〔Ts〕、记忆T细胞等〕,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 2. ⑴胸腺皮质分为浅、深两层,即外皮质层和深皮质层,均以胸腺上皮细胞为微细支 架,间隙含有大量胸腺细胞。 ⑵胸腺上皮细胞:又称上皮性网状细胞。皮质的上皮细胞分为被膜下上皮细胞和交织突 细胞。①被膜下上皮细胞与结缔组织相邻的一侧呈完整的扁平上皮状,有基膜,相邻细胞间 有许多桥粒连接;细胞的另一侧那么有一些突起。某些被膜下上皮细胞的胞质丰富,包绕胸 腺细胞,称为哺育细胞。该细胞能分泌02微球蛋白吸引淋巴干细胞进入胸腺;还能分泌胸腺 素和胸腺生成素,为胸腺细胞发育所必需。②交织突细胞有多分支状突起,突起间以桥粒相 互连接成网,细胞外表具有大量的MHC抗原。此种细胞不分泌激素,其质膜紧贴胸腺细胞, 参与诱导胸腺细胞发育分化与对其进展阳性选择。 ⑶胸腺细胞:即胸腺分化发育的各期T细胞。①外皮质层有许多大淋巴细胞,即前胸腺 细胞;深皮质层的胸腺细胞体积较小,为普通胸腺细胞,它们密集于皮质,占胸腺皮质细胞 总数的85%〜90%。②普通胸腺细胞正处于被选择期。凡能与机体自身抗原相结合或与自身 MHC抗原不相容的胸腺细胞〔约占95%〕被灭活或淘汰,少数选定的细胞那么继续分化,从 而建立起符合机体需要的淋巴细胞TCR库。③进一步成熟的普通胸腺细胞,其中CD4 +的细胞 约占2/3,CD8 +的细胞占1/3。 3. ⑴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①实验证明,假设切除新生小鼠的胸腺,该动物 即缺乏T细胞,不能排斥异体移植物,周围淋巴器官与淋巴组织中无次级淋巴小结,机体产 生抗体的能力也明显下降。②假设在动物出生后数周再切除胸腺,此时因已有大量处女型T 细胞迁至周围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故短期看不出影响,但机体的免疫力仍会逐渐下降。③ 假设给切除胸腺的新生动物移植一片胸腺,那么能明显改善该去胸腺动物的免疫缺陷状态。 ⑵胸腺基质细胞与其分泌的细胞因子与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了胸腺T细胞发育的微环 境:①在基质细胞中,胸腺上皮细胞数量最多,它们不仅构成精细的网架,为胸腺细胞由皮 质向髓质的分化迁移途径提供了形态学根底,而且分泌胸腺趋化素吸引干细胞,分泌胸腺素 和胸腺生成素促进胸腺细胞的分化;通过所表达的分子介导对胸腺细胞的阳性选择和阴性选 择。②最终,髓质成熟细胞分化成CD4 + CD8-细胞或CD4-CD8 +细胞两大亚群,它们均具有识 别外来抗原的能力,离开胸腺,进入周围淋巴器官。③胸腺细胞本身也参与构成胸腺微环境 的一局部,也会影响基质细胞的功能。 4. ⑴淋巴结皮质位于被膜下方,由浅层皮质、副皮质区与皮质淋巴窦3局部构成。 ⑵浅层皮质:①由淋巴小结与小结间弥散淋巴组织构成,主要分布着B细胞。②未经抗 原刺激时淋巴小结较小,称初级淋巴小结,受到抗原刺激后即增大并出现生发中心,称次级 淋巴小结。③生发中心染色浅淡,分为浅部的明区和其下方的暗区;明区主要含中等大的B 细胞、巨噬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和Th细胞等;暗区着色较深,主要含较大的B细胞和Th 细胞。④生发中心周边一层密集的小B细胞,为浆细胞前身或记忆细胞,尤以顶部最厚,称 为小结帽。 ⑶副皮质区:①位于皮质的深层,又称深层皮质单位,为弥散淋巴组织,主要由T细胞 聚集而成,故称胸腺依赖区。②每个深层皮质单位呈半球形,较平的一面朝向淋巴小结,与 一条输入淋巴管相对应,球面与髓质相连。③深层皮质单位可分为中央区和周围区。中央区 含大量T细胞和一些交织突细胞等,细胞较密集;细胞免疫应答时,此区细胞的分裂像增多, 并迅速扩大;周围区含T细胞与B细胞,有许多高皮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它是淋巴细胞从 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 ⑷皮质淋巴窦:①包括被膜下淋巴窦和小梁周窦。②被膜下淋巴窦位于被膜下,为一宽 敞的扁囊,包绕整个淋巴结实质,其被膜侧有数条输入淋巴管通入。③小梁周窦为沿小梁周 围较短的盲管,位于深层皮质单位之间的小梁周窦与髓质淋巴窦直接相通,称窄通道。④淋 巴窦壁由扁平的皮细胞衬里,窦腔有星状的皮细胞、淋巴细胞、附着或游走的巨噬细胞与少 量面纱细胞。⑤淋巴在窦缓慢流动,有利于巨噬细胞去除异物。 5. ⑴脾白髓:①由动脉周围淋巴鞘和淋巴小结组成。②动脉周围淋巴鞘是围绕在中央 动脉周围的厚层弥散淋巴组织,由大量T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与交织突细胞等构成;中央动 脉旁有一条伴行的小淋巴管,它是鞘T细胞经淋巴迁出脾的重要通道;当发生细胞免疫应答 时,动脉周围淋巴鞘的T细胞分裂增殖,鞘也增厚。③淋巴小结又称脾小体,主要由大量B 细胞构成;初级淋巴小结受抗原刺激后形成生发中心,包括明区与暗区,其帽部朝向红髓; 健康人脾淋巴小结较少,当抗原侵入时,淋巴小结数量剧增。 ⑵脾红髓:①由脾索与脾血窦组成。②脾索为富含血细胞的淋巴组织条索,相互连接成 网;脾索是B细胞的聚居区,也有许多浆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T细胞;侵入血中 的病原体等异物可被密布在脾索的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捕获和处理,激发免疫应答。③脾 血窦是一种静脉性血窦,腔大不规那么,为脾索所包围,相互连接成网;血窦壁由一层平行 排列的长杆状皮细胞围成,细胞间有许多宽的间隙,皮外有不完整的基膜与环行网状纤维。 ④脾索的血细胞可穿越间隙进入血窦,血窦外侧有较多巨噬细胞,可吞噬血液中的病原体和 衰老的血细胞,故脾索是脾进展滤血的主要场所。 6. ⑴血液循环:①脾动脉从脾门入脾后分支进入小梁,称小梁动脉。②小梁动脉分支 离开小梁进入动脉周围淋巴鞘,称中央动脉;中央动脉沿途发出一些小分支形成毛细血管供 给白髓,其末端膨大形成边缘窦。③中央动脉主干穿出白髓进入脾索分支形成笔毛微动脉, 笔毛微动脉在脾分为3段,即髓微动脉、鞘毛细血管和动脉毛细血管。④大局部毛细血管末 端扩大开放于脾索,少数直接连通于血窦。⑤血窦汇入髓微静脉,髓微静脉汇入小梁静脉, 最后在脾门部汇成脾静脉出脾。⑥中央动脉旁的淋巴管沿动脉进入小梁,继而在脾门部聚集 成较大的淋巴管出脾。 ⑵功能意义:成人每天约有全身半量以上血液流经脾进展过滤,经过净化后由脾静脉流 出。滤血的主要部位是脾索和边缘区,此处含大量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可吞噬去除血液 中的病原体和衰老的血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