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一氧化碳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097668 上传时间:2025-04-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氧化碳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氧化碳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氧化碳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   特别警示极易燃气体,有毒,吸入可因缺氧致死。理                                                    化                                                    特                                                    性无色、无味、无臭气体。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有机溶剂。分子量28.01,熔点-205℃℃℃,爆炸极限12%~74%〔体积比〕,自燃温度605℃,最大爆炸压力0.720MPa。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化学合成,如合成甲醇、光气等,及用作精炼金属的还原剂。危                                                    害                                                    信                                                    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健康危害】                                                    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剧烈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但无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但经抢救后恢复且无显然并发症,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出现深度昏迷或去大脑强直状态、休克、脑水肿、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呼吸衰竭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部分患意识障碍恢复后,约经 2~60天的“假愈期〞,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                                                    慢性影响:能否造成慢性中毒,是否对心血管有影响,无定论。                                                    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20;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30。安                                                    全                                                    措                                                    施【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密闭隔离,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应设置一氧化碳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空气中浓度超标时,操作人员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                                                    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                                                    生产和生活用气必需分路。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强氧化剂接触。                                                    在可能发生泄漏的场所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患有各种中枢神经或四周神经器质性疾患、显然的心血管疾患者,不宜从事一氧化碳作业。                                                    【特别要求】                                                    【操作安全】                                                    〔1〕配备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仪。进入密闭受限空间或一氧化碳有可能泄漏的空间之前应先进行检测,并进行强制通风,其浓度达到安全要求后进行操作,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要求同时有2人以上操作,万一发生意外,能及时互救,并派专人监护。                                                    〔2〕充装容器应符合规范要求,并按期检测。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晒。库房内温不宜超过30℃。                                                    〔2〕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搬运储罐时应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3〕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制定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设施。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槽车上要备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高温季节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暴晒。                                                    〔3〕车辆运输钢瓶时,瓶口一律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右方,堆放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不准同车混装有抵触性质的物品和让无关人员搭车。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应                                                    急                                                    处                                                    置                                                    原                                                    则【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坚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呼吸心跳停止时,马上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灭火方法】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切断气源。假设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同意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泄漏应急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依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隔离与疏散距离:小量泄漏,初始隔离30m,下风向疏散白天100m、夜晚100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150m,下风向疏散白天700m、夜晚2700m。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